小眼攝世界:教你怎麼游黃埔軍校舊址


無數次前往廣州,廣州在我的心中跟上海一樣,就似一個飽經滄桑卻優雅依然老太太,一舉手一投足,滿滿的歷經滄桑之後存留的風韻。來廣州無數次,每次都是匆匆忙忙。這次來廣州,決定停留一晚,隔天找個地方渡渡週末。

在太古匯談完工作,就近訂了一家酒店,最近高交會,酒店價格順勢而為,漲得特別不客氣。不過已經很久沒有這樣接觸廣州的夜色了。

晚上與朋友酒店幹聊到凌晨三點,七點起來吃早餐。每回來廣州,都願意去72吃個早餐,酸豆角味道不錯,不過饅頭可真不好吃。

從太古匯去黃埔軍校舊址沒有直達的地鐵,打車也就三十幾公里的距離,路過小蠻腰,藍天白雲下小蠻腰多了幾份妖媚。

黃埔軍校舊址在珠江中的長洲島上,原來這個可以隔江望得很清楚的島,在八十多年前,這是一個可守可攻的戰爭寶地。的哥將我們放在兩排民居之間,民居樓下的門面有些冷清,估計平時的遊客來得並不多。

這是黃埔軍校舊址的大門,門票都是憑有效證件免費派送的。

長洲島黃埔軍校舊址模型告訴我們,原來軍校的所用地,現在還在被相關單位使用著。我們能參觀的部分非常之少。

黃埔軍校在全國很多地方都辦過校,黃埔校區被稱之為本部,是因為黃埔軍校前七期的學員都是這裡完成的教育然後再投入革命的。

從院內的教學紀錄來看,教學時間有的只有半年,最長的也只有一年多一點點時間。

所有現在的房屋全是十幾年前重按照原樣重新修駐的,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原來的建築物被日軍全部夷為平地了。

從原來的圖片上看,學校校門口就是碼頭的位置。

不過所有的古樹都已經幾百歲高年,崢嶸歲月它們曾見證,意氣風發的少年它們見證過。

這棟樓沒有開放,它原來是孫中山先生居住過的地方。

整個學校的主建築是典型的西關大屋的建築風格,灰磚、門廳、天井一樣都不少。

主樓間的池塘。

樓宇之間都可以通過走廊直達。

在樓之間還擺放著這樣的大型水桶,這水桶的功用應該跟故宮裡的大缸一樣,主要為了防止火災的吧。

校門上的“陸軍軍官學校”出自廖仲愷之手,作為學校的創辦者之一,廖仲愷為學校的創建付出許多的心血。

大門兩邊的警衛室牆上左邊寫著“革命尚未成功”。

右邊寫著“同志仍須努力”。這是出自孫中山先生的手筆。都說自如其人,孫中山先生的手筆圓潤通融,剛勁有力。

當時軍校有南黃埔北保定之說,只是知道保定軍校的人少之又少。

走廊空蕩蕩的,遊客不多。

想象著八十多年前,這個走廊該是多麼熱鬧,多少熱血青年曾在這裡暢談對未來的夢想。

這個宿舍是學校最好的宿舍,而大部分的學生只能睡在校門外的帳篷裡。

蔣介石是黃埔軍校的第一任校長,後來黃埔軍校在全國創建了不少的校區,校長這個位置蔣介石從來沒出讓過。

蔣介石的校長辦公室,現在看來十分簡樸,不過曾經來過這個房間的人,許多人都將自己的名字刻錄進了歷史。在校長隔壁是孫中山先生的辦公室。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一手創辦的,對學校的未來,孫中山先生給予厚望,常常來到學校視察與演講,還常常在這邊過夜。這官長集合場所,也是校長會見賓客的地方。牆上掛著孫中山、廖仲愷以及蔣介石的畫像。室內還掛著一幅對聯“登高望遠海 立馬定中原”。可見黃埔人的決心。

這是教官的餐廳,相校於學生來說,這已經是豪華配置了。

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橫批:革命者來。這幅對聯依然出自孫中山先生之手。可見其革命的決心。

黃埔軍校在前蘇聯與國共合作的前提下創建,它揹負著孫中山先生革命探索之路的重任。

當年許多青年慕名而來,考試也非常嚴格,不過從畢業的名單上看,500名學員入學,600多人畢業。估計當時想立志報名的插班生還真不少。

這幅油畫講述的是蔣介石與學生在一起的畫面。

這位學生是黃埔第一期第一名的獲得者,名叫蔣先雲,入校後得到蔣介石的重用——可惜在1927年就壯烈犧牲了。

年輕時帥氣無比的周恩來擔任了政治部主任的職務。

曾出面接受日本投降的何應欽從這個時間就得到了蔣介石的重用。

黃埔軍校採用的軍事化管理,其組保架構也十分完整。

黃埔軍校總共為風雨飄搖的中國提供了三萬多國家急需的戰爭人才。

林彪的名字出現在牆上,作為第四期的學生,林彪的戰鬥才華非常出眾。

黃埔軍校校歌,曾在中國許多個角落迴響過。

殘疾證。

將士們動容的家書。如今的和平與幸福,都需要感恩這些將士們的付出。

從本部校區出來,爬上隔壁的小山坡。

山坡上是孫中山先生的塑像。

塑像下的石碑刻著孫中山先生的手筆。那都是他對中國未來的展望。

可惜的是,黃埔軍校舊址許多地方都大門緊閉著,就連講解員也只有一個,根本就不夠用。這樣的景點服務顯然有些不解渴,遺憾。希望下回來能更好些。

返回的行程我們沒有選擇汽車,而是選擇遊輪。

碼頭很小,可以去新洲,也可以去魚珠。行程很短,等的時候卻要足足一個小時。這樣的節奏跟黃埔江那邊的繁華的世界一點都不像,一個黃埔江隔出了兩個世界。

珠江對面是繁華的珠江新區。

碼頭的標誌在告訴我們,孫中山先生也曾在這裡上上下下過許多回。

油輪不大,大概能站上兩百來人。

十分鐘不到,船就行駛到了魚珠碼頭。

從魚珠碼頭到地鐵口,需要等公交,或者坐這種十塊兒的摩的。

午餐時間已到,在地鐵口挑了個小小的餐館解決中餐。

餐廳很廣州,面積夠大,桌椅夠舊,桌布夠破。

點的青菜味道很是一般。

好在有個下飯的虎皮尖椒。

可以把一碗紮實的米飯送進肚裡。

這個魚還挺鮮的。想來在這河邊,應該是吃魚才是。吃飽喝足,與友人乘地鐵各自離去,她回家,我回深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