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資產鄧智毅:中國金融發展的六個趨勢

东方资产邓智毅:中国金融发展的六个趋势

新京報訊(記者 侯潤芳)11月1日,鄧智毅表示,貨幣政策將從偏單一的目標向更加均衡的多目標轉變;金融業與實體經濟分層斷裂的狀態將逐步得到彌合;融資結構將從間接融資為主逐步發展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並重;與數字經濟相匹配的數字金融將呈現出越來越強大的生命力;金融監管將從一元體制向二元體制轉變;金融安全將成為我國國家安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其中,在談到貨幣政策時,他表示,中國經濟走到今天,仍然沿用強刺激、大水漫灌的方式已難以為繼。今後一個時期,M2將回歸到個位數增長,央行更多關注通貨膨脹目標,更多關注貨幣過度超發對宏觀調控帶來的負面影響。貨幣政策的目標將從過去偏單一的追求經濟增長的目標,轉變為更加均衡的多目標的形態。

以下是鄧智毅演講全文:

我今天的發言題目是“新時代、新金融、新趨勢”。這三個新不是並列關係,而是遞進關係,也就是說,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新時代背景下的中國新金融,到底有哪些新的發展趨勢和特徵。

談到金融發展的新趨勢,一定要重視兩個會議。一個是黨的十九大,一個是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這兩個重要會議,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金融業發展提出了根本要求,明確了根本遵循,框定了根本基調。個人認為,今後一個時期,中國金融的發展將呈現以下幾個變化趨勢:

一是貨幣政策將從偏單一的目標向更加均衡的多目標轉變。

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國經濟、社會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金融的作用和貢獻不可或缺。貨幣政策在支持經濟增長方面功不可沒,同時也順應了社會各行各業貨幣化的進程。但事物都有兩面性,通過四十年的積累和發展,我國央行資產負債表已經成為當前全世界各央行資產負債表最大的,甚至超過了美聯儲。短暫的強刺激之後,往往是持續的消化期、清算期和陣痛期。房地產價格居高不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貨幣因素是重要的推動因素之一。

中國經濟走到今天,仍然沿用強刺激、大水漫灌的方式已難以為繼。今後一個時期,M2將回歸到個位數增長,央行更多關注通貨膨脹目標,更多關注貨幣過度超發對宏觀調控帶來的負面影響,將是一個重要的變化。有一句話說:千招萬招,管不住貨幣總閘門都是無用之招,說得就是這個道理。這次央行發佈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也有個別聲音認為這違背了央行的職責定位。我曾在貨幣政策司工作了十多年,我認為這是央行在當前形勢下的一個積極的創新和探索。

央行不僅要支持經濟增長,不僅要調控通貨膨脹,同時還要追求充分就業的目標。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為我國提供了80%左右就業崗位,支持民營企業、支持中小企業,就是支持民生和就業。當然下一步,貨幣政策目標還會更多地關注國際收支平衡、金融穩定等等。所以,昨天政治局會議提到的六穩,實際上也對我們的宏觀政策當然也包括貨幣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中可以看出,我國貨幣政策目標將從過去偏單一的追求經濟增長的目標,轉變為更加均衡的多目標的形態,這是一個重大的變化趨勢。

二是金融業與實體經濟分層斷裂的狀態將逐步得到彌合。

一個時期以來,我國金融業與實體經濟發生了分層、發生了斷裂。按道理,金融與實體經濟是共生共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一個正常形態下的經濟狀態,一個比較自然的經濟狀況,有一點虛擬經濟,有一點影子銀行也是很自然的。就好象地面上有大江大湖,通過自然的蒸發和升騰,天上有幾朵雲彩也很正常。但把握不好一個度,就會發生分層和斷裂。

什麼意思呢?本來應該水往低處流,金融之水本來應該是澆灌實體經濟之樹,這是最正常不過的。但是現在,打個比方,就好像大江大湖的水,都競相往雲端裡流,這種現象廣東人把它叫“龍吸水”。在龍吸水的狀態下,資金在雲端自我循環,來回空轉,各種影子銀行產品以錢生錢,相互嵌套,鏈條一再拉長,價格一再抬升,客觀上形成了一個虛擬經濟金融圈這樣一種惡性循環。更有個別膽大的,更是鋌而走險,最後走上了龐氏騙局之路。

與之相對應的,處於地表的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民營經濟,在無水的情況下,日漸沙漠化、荒漠化。所以,這次金融工作會議文件標題有三個關鍵詞,一是實體經濟,二是控制金融風險,三是深化金融改革。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支持實體經濟迴歸主業。各金融機構要回歸主業主責,把支持實體經濟當做根本目標。

過去幾年,資管行業經歷了“競低”的發展階段,就是多餘的流動性往往競相流向門檻低的部門和行業。在新的大資管規制下,補齊制度短板,防止監管套利各項措施在加緊推進中。這次統一大資管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允許各職能部門在大資管新政要求下提出更嚴格的要求。

我在銀保監會信託部工作的時候,就曾經研究過信託業的某些單項指標要比大資管的要求更高一些,因為這符合行業持續發展的要求。由“競低”轉向“競高”,方向完全變了。可以預見,今後實體經濟與金融分層、斷裂的狀態將有望得到彌合,全民辦金融的熱潮也將逐步迴歸理性和冷靜。

三是融資結構將從間接融資為主逐步發展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並重。

十九大報告對金融的表述一共96個字,可謂字字千鈞,其中21個字談到了直接融資;完整表述金融的有8句話,其中兩句話談直接融資。透過這個數字看,實施供給側結構改革,實施“三去一降一補”,我國經濟從需求總量平衡管理轉向供給結構管理將是根本性的變化,金融供給結構也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我國企業槓桿率是全球最高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國企業的融資結構過於單一,債權融資居高不下,股權融資相對滯後。

綜觀全世界,傳統的債權融資中心在歐洲、在倫敦;新興的股權融資中心在美國、在紐約。發達的資本市場對促進經濟發展,特別是科創企業發展、新經濟的發展不可或缺。資本市場的“高風險、高收益”與傳統信貸市場的“保本保息,萬無一失”的金融文化、風險偏好、商業邏輯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想要用債權融資工具去解決股權融資的矛盾也是很困難的。所以,這次監管體制改革,也體現了這一思想。從中長期看,中國資本市場一定會迎來一個大發展的春天,這是大勢所趨,國運所繫。當然,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間接融資仍然佔絕對主流,格局的變化有一個過程,但方向一定是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將成為我國經濟增長“雙輪”驅動的格局。

四是與數字經濟相匹配的數字金融將呈現出越來越強大的生命力。

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後的新型經濟形態,代表先進的生產力和先進的方向,是以數據資源為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訊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型經濟形態。目前不斷呈現在人們面前的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無現金支付等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都可以歸結為數字經濟這棵大樹上的一枝一葉。

數字經濟將開啟人類社會的一次重大轉型,這次轉型過程中,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經濟結構、金融業態、生活場景等等,都將發生前所未有的鉅變。這當然也包括數字金融,一個時期以來,零零總總打著互聯網金融的公司很多,大潮過後,誰在祼泳,將一目瞭然。真正代表數字經濟方向,代表數字金融形態的技術和產品是“真金不怕火煉”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將顯示強大的生命力。最近幾家BAT公司相繼推出壽險產品,對傳統模式將生產巨大沖擊。更多的是數字社會中人與人關係的改變,“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不再是口號,而是一種新的關係和模式。

五是金融監管將從一元體制向二元體制轉變。

過去金融調控和監管都是中央事權,這次轉變為,在堅持金融管理是中央事權的前提下,按照“中央統一規則,地方實施監管,誰審批誰監管誰擔責,中央對地方金融監管、糾偏的總體要求,完善中央與地方金融監管的職責分工,賦予了地方政府相應的金融監管職責”。今後一個時期,地方金融辦將從一個議事機構轉變為監管機構,具有管理職責。

具體來說,金融辦將對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區域性股權市場、典當行、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等實施監管。這實際上是,金融監管一元體制向中央地方二元體制的轉變。權責更加明確後,各責任主體的責任將空前加大,沒有發現問題是失職,發現問題不處理是瀆職,嚴監管強監管將成為常態。從中央到地方各個監管層級,監管的氛圍將更加嚴肅和認真,對淨化金融環境將發揮積極作用,這將是非常重要的發展趨勢。

六是金融安全將成為我國國家安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當前我國經濟形態總體判斷是穩中有變,這個變很大程度來自於外部衝擊。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世界史上,由金融危機導致社會動盪甚至政權更迭的事件比比皆是。金融作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重視。金融的外部衝擊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傳染性的,一類是攻擊性的。2008年金融危機,更多的是經濟全球化、金融一體化的背景下,金融危機的“病毒”通過關聯性、互動性、傳染性在各金融體系間傳播,很難“獨善其身”,也需要全球共同治理。回顧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更多呈現為攻擊性,目標明確,利用漏洞,通過國際遊資大進大出進行惡意攻擊,狙擊與反狙擊空前激烈,一旦失守,後果往往不堪設想。

當前外部因素不確定性加劇,我國經濟金融一方面需要進一步擴大開放,人民幣國際化的深度和廣度也將逐步擴大;另一方面,自身的安全也要引起高度重視,特別是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利率匯率的穩定性,都將日益受到外部壓力的影響。金融安全將成為我國安全政策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記者 侯潤芳 編輯 張瑞傑 校對 鄭厚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