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终结了德国政坛的“默克尔时代”?

山水之间1101


默克尔担任基民盟主席已有18年之久,从2005年起默克尔就一直担任德国总理,现在是他第四个总理任期。这期间,默克尔在内政外交上鲜有挑战,支持率长期居高不下。

默克尔在德国和欧洲政坛影响力巨大,其治下的德国迎来了冷战后最长的经济增长周期,她还带领德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在欧洲层面,默克尔主导成功应对欧债危机,在乌克兰危机,伊朗核问题等重大国际问题上处理得当,赢得广泛赞誉,声望很高。

在全球层面,特别是在特朗普强调单边主义的情势之下,默克尔作为维护自由主义跟欧洲价值观的旗手,旗帜鲜明的面对特朗普进行反对,为她赢得了更大的国际声誉。

把默克尔从强势地位拉下来的导火索是2015年爆发的欧洲难民危机。由于坚持开放政策,很长时间里默克尔都遭遇到来自于党内、国内和欧盟层面的多层压力。

雪上加霜的是冲击西方世界的民粹主义浪潮也波及德国。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德国选择党趁势而起,改变了德国传统的政治格局。这导致去年德国大选,默克尔的联盟党得票率不高。

经历艰难组阁后,默克尔面临多方掣肘,默克尔同意让100万难民进入到德国境内,在长期看来,会对德国的整个经济、文化、宗教产生巨大的影响。

9月25日联盟党联邦议院党团主席福尔克尔·考德败选,名不见经传的金融专家拉尔夫·布林克豪斯在党内选举中夺走了考德的主席之位,她的保守派党员在议会党团主席选举中让她的长期盟友考德出局,这凸显出对她13年统治的不满在不断增加。

10月29日,默克尔宣布放弃对基督教民主联盟(下称“基民盟”)党主席和联邦总理的连任诉求,并将于2021年结束总理任期后,彻底离开政坛。

默克尔政治生涯的阴晴变化,也折射出近年来欧洲政治气候的风云变化。默克尔被弱化,其实是整个欧洲政坛模式的一部分。民众对传统政党的信任在下降,对极端左翼和右翼政治势力的支持上升,政治版图遭遇碎片化。

从去年的德国联邦选举,到今年6月的意大利选举,再到9月的瑞典选举,都呈现出类似的情形。不过也有乐观分析认为,德国不会发生民粹党派上台执政的一幕。

德国经济状况好,能遏制民粹兴风作浪的势头。联盟党的基本盘还在,仍是德国政治的中坚力量。选择党绿党等小党,虽然选票增加,但要组成联合政府依然很难。所以后默克尔时代,德国政局不会出现太大的动荡,不管以后谁当总理,即便其政治影响力下降,也不太会改变德国的内外政策和基本政治理念。

默克尔的离开将会对欧盟凝聚力造成影响,为欧洲社会留下难以弥补的沟壑。默克尔即将隐退的消息赶上了一个最差的时机。如今摆在欧盟前面的是一个个棘手的难题,包括英国脱欧、意大利预算危机,明年5月的欧洲议会选举。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选举中大获全胜的光芒正在逐渐暗淡,明年5月份欧洲议会选举,要看马克龙能够得到多少大的支持率。整体来说,整个欧洲一体化的前景是非常不乐观的。


远方的狮


默克尔做出了错误的政治判断,导致德国出现战略性的手失误,默克尔理应承担责任!

奥巴马执政时期,欧洲谁最支持奥巴马的政策?答案是默克尔。无论是对俄政策还是中东动乱,默克尔都是首当其冲的第一支持者。在奥巴马执政时期,德国也享受到了美国对德国的特殊待遇,德国坚决追随美国的脚步,也导致德国如今的结果。因果轮回报应不爽。

有人说,默克尔最大的错误在放开接受中东难民。可仔细想过,为什么会有中东难民出现,为什么欧洲会敞开怀抱接受中东难民。其一是欧洲需要低价劳动力,需要维持低价劳动力带来的低成本竞争。与美国的非法移民一样,欧洲也需要低工资高效率的人力资源维持低附加值产业的生存!很多人看到欧洲吸纳了许多难民涌入,但是,根本不看这些难民营实际生活。这些难民与美国的非法移民一样一样的道理,他们不是合法公民,他们短时间无法享受一个合法公民所应享受的合法待遇,无论是工资薪酬劳动保障医疗保险等等,他们因为其非法或难民身份,在名义上会得到其法定国家无法得到的福利,但是他们无法得到他们入驻国合法的薪酬福利,这是国家差距也是法定差距,这种差距是物理存在的,是国家发展水平带来的差距,事实上与人权民主这些大而上的观念无关。德国吸纳难民,一方面是德国低附加值产业维持低成本生存需要,这是德国继续维持欧洲经济地位所需要的策略。

二是德国配合了美国制造中东动乱,解决难民无法安置的需要。

德国在中东乃至美俄对抗之中,看到了德国的机会,这个机会就是,德国能否借助美俄对抗中东动乱,摆脱二战以来,德国尴尬且无力的地位,因此,竭力迎合美国的需求,配合奥巴马的中东乃至于对俄政策,期望在美俄对抗之中,找到摆脱美俄压制的道路,这其实就是德国二战之后梦寐以求的机会,可以去查,德国在俄乌关系、美俄关系上,默克尔几乎是全面选择亲美策略。而美国因德国支持肆无忌惮的在中东制造动乱,从而彻底摧毁二战之后在中东中上阶层形成的独立自主的民族思想和观念。德国敞开怀抱,兼济天下,而欧洲为此埋单,为美国消除了难民涌入所带来的政治影响,逼迫欧洲游资出走欧洲回流美国,否则,哪来这么多“民猪”牛逼哄哄嘲笑中东统治者的弱智与无能,而奥巴马也是投桃报李,在任期内最后的出访放在欧洲,并极富象征的言,将民主的大旗交由默克尔担当。

默克尔的判断,完全是确信,奥巴马的政策会在美国得到全力支持,而作为奥巴马主义创造者和接班人希拉里必定当选。希拉里当选会进一步强化奥巴马主义的贯彻实施,德国接受难民,以及全面反俄策略会与美国的对俄对抗有机结合,从而为德国在美俄对抗中寻求最大的国家利益。这是默克尔最大的政治判断 ,也是默克尔最大的政治赌注!结果是——她输了!美国的特朗普政权非常极端,极端到不仅仅是美俄对抗,而是美国与全世界对抗,德国为单纯的美俄对抗,欧洲配合所做出的牺牲和准备,完全都不被特朗普看中,特别是默克尔两次访美,特朗普完全无视默克尔的政治存在,默克尔失去了来自美国的政治支持,她作为二战战败国德国的政治领袖,特别是她,为配合美国策略所做出的一切牺牲或者说政治准备,都丧失了国际环境的衬托,她为德国做出的战略决策失去了支撑,她必须维持承担责任,她在做出了一系列的政治弥补之后,依然回天无力 下台就是不二选择!


石隙甘泉


并不是开放的难民政策让默克尔这位“政坛不倒翁”终于倒下,而是思变的民心,跃跃欲试的下属和不怀好意的政敌合力将默克尔拉下了神坛。

默克尔宣布在今年12月的党代会上不再竞选党主席,也将在2021年本届总理任期结束后放弃参加竞选,在担任党主席18年、德国总理13年之久后,默克尔终于决定急流勇退,逐渐由“欧洲无冕女王”向“退休在家的前总理”过渡。

默克尔逐渐失势始于2015年,难民危机爆发后,默克尔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开放边境,收容难民,至今德国已经收留了约150万难民。怎知,大量的难民涌入令德国不堪重负,经济和管理方面的压力倒还好说,主要是由此引发的治安问题颇为挑战德国民众的神经:科隆性侵案、慕尼黑枪击案等令德国民众不寒而栗,转而将愤怒与不安发泄在呼吁“欢迎文化”的默克尔身上。

但是,难民政策并不是默克尔下台的最关键原因。从民意上看,虽然难民政策经常被媒体炒作,被政客利用,但较大部分的德国民众对接受难民总体仍比较支持。难民危机最初爆发后,默克尔是不愿意接受难民的,结果被整天被德国媒体道德绑架。后来,希腊总理连夜打电话向默克尔求援,促其转变心意,决定接受难民,德国民众欢欣鼓舞,带着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接难民回家。虽然难民入德后的种种行为令德国民众大失所望,最初的欢迎开始转为排斥,但其实把难民邀请进德国的是他们自己而并不能完全归咎于默克尔。10月14号和28号的巴伐利亚州以及黑森州选举中,主张积极接收难民的绿党成为最大赢家,也充分说明默克尔的失利并非完全因为选择接收难民。

德国民众的“喜新厌旧”,看腻了默克尔稳健的执政风格和菱形手势,才想让默克尔下台,换个新鲜面孔,换个不同风格。默克尔的党内人渴望进步,在默克尔手下万年的媳妇也熬不成婆,只有她下台,别人才能上位。默克尔的执政伙伴为了保住党内高层位置将自身的失败领导归咎于默克尔,让默克尔为基社盟、社民党的失败背锅。在野党在默克尔治下讨不到好处,希望她下台,好在德国政坛上多分一杯羹。

默克尔可能是因循守旧了些,但这并不是她被迫放权的原因,而是各方心照不宣,推波助澜,使得默克尔最终无路可走,只能放手。


希尔维


终结默克尔时代的表面上看是默克尔本人,实际上却是这个时代本身。默克尔的自由、包容、多元的政治风格与这个更加趋向保守,自私的时代出现了张力,导致民众更多要顺应时代,政治女强人默克尔已缺乏力挽狂澜的能力。不过这个女强人绝对是靠才华而不是颜值在政坛纵横近二十载。


随着难民问题的持续发酵,早有声音警告说默克尔可能导致欧盟分崩离析。其原因在于大量的难民拥入德国和欧洲,已经导致了大量的社会问题产生。德国经济,安全等深受难民问题伤害。不过默克尔的政策并非关闭难民渠道,这也导致其遭到保守主义势力的攻击。

对于默克尔而言,难民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使得默克尔苦不堪言。在一个整体趋向保守和自私的时代,默克尔所获得的政治支持率也不断减少,这也使得默克尔逐渐感到力不从心,不得不选择退出。


默克尔已经成为德国乃至世界政坛的常青树和风云人物,历史不会忘了她。但是政治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遗憾的是属于默克尔的时代已经结束。时势造英雄,默克尔神采不再,但她的政绩已足够伟大。如果评价其功过是非,想必各位都心中有数吧?


凌胜利


默克尔在德国政坛的统治力一直以来都是给人一种稳如泰山的感觉,可是最近默克尔表示自己将不再寻求竞选基民盟主席,这就意味着德国的“默克尔时代”很可能会结束。



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基民盟的选情和默克尔的政治威信似乎已经被难民问题消耗的所剩无几了。我们可以看到当初是默克尔利用自己的政治影响力来大力推动德国在难民问题上采取较为宽松的态度。可是难民却给德国带来了众多问题,截止到目前难民带给德国的显然是弊大于利。



其次,

今年基民盟的选情真的并不好,这也给默克尔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所以对于政坛老油条默克尔来说,在此时选择急流勇退也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如无意外,未来的不久德国政坛即将会进入到“后默克尔时代”。

我一直专注于体育以及国际政治的问答。觉得写得好的话就动动手指点赞或关注我的头条号吧,你们的点赞与转发都是我写作最大的动力。😊


我只说两点


锅一般是由执政党背,尤其是默克尔从2005年执政开始已经在位13年。对于民众而言,容易忽略了执政党和默克尔带来的好,理所当然笑纳当前德国经济稳定发展带来的红利,这些没有默克尔带领的执政党的努力是不可想象的,尤其是目前良好的中德双边经贸关系;而对于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则容易被放大。这点不止在德国,在其他国家一样也如此,比如飓风袭击了美国,美国人民和媒体会抱怨特朗普没尽职,可是换做是在野党当政也不一定做的比特朗普好。

在当前德国社会的问题中,最大的莫过于难民问题,这也是欧盟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并且还没有找到解决方案。难民问题也是当前德国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兴起的最重要的原因,而对于其他党派而言,默克尔2015年的难民政策是失误的。的确,默克尔当年敞开德国大门的做法恐怕是不符合国家利益的理性原则,但是试问如果让其他政党来执政就会比默克尔做得好?德国选择党会批评执政党的各种政策,但是他们也没有有效地解决难民问题的方案,这点我们可以参照目前意大利已经执政的右翼政党的结局。如果不出所料,这些民粹政党迎合了当前欧洲社会的部分民意,但是等到执政后将露出底子和出洋相,因为批评现政府的各种政策容易而提出并贯彻自己的政策则是难度很大的,最终民众还是会回归传统政党。

目前,德国拜仁州和黑森州大选给了默克尔所在的政党很大压力,毕竟各失去了超过10%的支持率。但是,令人欣慰的是,虽然德国选择党进入了所有的州议会(黑森为最后一个),但是选票增长很快的是另一个民主政党——绿党。这说明,大部分民众还比较清醒,只是想换一换执政的民主党派而已。当然,默克尔所在的基民盟是应该换换新人了,虽然老默很勤劳,但毕竟江山代有才人出,因此默克尔的讲话应该来说对于该党和德国的未来都不是坏事。


陈皮果子


如果说直接原因就是基民盟的选情导致,而深层次的原因是默克尔作为欧盟领导人在难民问题上的失策,根源性问题是当年默克尔紧跟美国步伐,导致现在无法与美国顺畅对接,导致难民问题、移民问题等让默克尔的执政基础丧失优势!

1.直接原因是基民盟选情令默克尔很失望,也最终放弃了寻求连任的可能性。黑森州选举中,基民盟的结果很差,让默克尔对于去年好不容易组建的联合政府非常失望。“非常令人失望,痛苦”,在演讲中默克尔表示。当然,默克尔想说的很多,比如巴戈利亚州、联合执政的政府内斗事件层出不穷,让默克尔更加失望。

默克尔是一个政治家,一个成熟的政客,但是面对费劲心力组建的联合政府,在黑森州的选举结果,让默克尔意识到,自己确实需要想想自己的后路了!

2.难民政策,是默克尔为自己埋下的雷!大家一定不会忘记默克尔面对难民问题的光辉形象,更不会忘记竟然有市长开着车将难民送到联邦政府门口......当然,还有当年进入德国的难民,抢劫强奸等事件之后,默克尔政府本想捂住,但最终还是承认确实发生了暴力事件之后,默克尔遭遇的政治危机。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108d30002a71870feed94\

英武


这个问题七师弟也在一年前就预测到了,

那就是左翼浪潮的谢幕,所以默克尔的今年年初大选得票率从05年的完胜到今年需要联合组阁,再到自己的基社党输掉大本营,都是一步步的写照,谁能说,自己永远春光正好政坛不到呢,目前除了普京,和伊朗最高领导人,似乎这样的人很少,尤其在典型的西方国家。


七师弟前天刚好做了一个学术发言,做了这张图。

新世纪的政治左翼浪潮第一人就是默克尔,这位莱比锡大学的物理博士,以清新和坚强睿智的形象,席卷德国,2005年,成为德国历史上首任女总理。

因此兴奋不已的美国学界代表之一福山因此重新出版了自己的《历史的终结》,认为民主制度已经可以选到人民最需要的领导人,历史将因此终结。

确实,此后,08年奥巴马大胜,10年卡梅伦胜出,12年奥朗德胜出,期间意大利,加拿大等国的左翼领导人和执政党也是顺风顺水。席卷了整个世界。

那时的G7会议,留下安倍一个右翼份子瑟瑟发动。其他人相谈甚欢。


那个时候的美国和欧洲,是这样的:

这一群欧美知识分子当道的时期,大家如同同志般友好亲密。


共荣:左翼无法破解的难题

大家好然后一起好,是左翼无论是制度主义者还是理想主义者,都无法破解的难题,比如奥巴马高举契约下的贸易自由的大旗,默克尔主张欧洲收留难民,法国发起环保改革等等大小政治运作,其实在短时间里都没有使得美欧的经济原地复活,在复苏乏力,中印俄持续增长的态势下,美欧阵营的民众不仅生活不如从前惬意,且一直有着危机的恐惧。

所以英国民众开始了吸引全球的脱欧,奥巴马成为跛脚总统,奥朗德毫无建树下台,默克尔从辉煌走向迟暮。

取而代之的是右翼特朗普的登台,中右翼马克龙的登台,传统右翼特丽莎梅的登台,一度迟迟无法组阁的意大利,就是因为反对党不愿意亲欧派财长上台。


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和重商主义的复兴

在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和重商主义的复兴态势下,默克尔这位传统左翼进入最后的余晖,是逻辑上的正常结果,在欧盟,他无法与新人马克龙主政的法国默契如初,对于美国,她鲜明的反特态度导致了美德关系的持续冷淡,对于脱欧的英国,德国意欲重新分享英国金融产能和军工产能的想法再次落空,所以,默克尔没有了继续发热的想法,非常正常,因为做不了事情了,也同志们也都离去了。

在这个各自为阵,自己强大才是真的好的新国际氛围之中,阵营之间的关系,盟友之间的关系,都开始变得扑朔迷离,成为新冷战时代的氛围。而向来不傻的德国民众,也会送出一位新的右翼总理。


七师弟


那就要说说为何默克尔做出不再参选基民盟主席的决定。首先,基民盟现在处境并不好,默克尔政府一系列占据道德高地的政策,给德国民众引来了极大的麻烦,就比如接收中东难民问题,外人看着真是好啊,悄悄人家德国,真是开门迎客,在人家有难的时候帮一把,仗义。嗯,确实好,为啥好?因为仗义?并不是,因为你不是德国人。你要是德国人,男的还好,最多被抢,如果是女士,你出门的时候就得想想了,人家可能不图财,图你啥,你知道。总之,大量难民给德国社会治安带来极大的麻烦。你要培训他们给他们解决就业,人家还不做:我是客人,凭啥让我劳动啊?于是,德国政府只好掏钱养着,而在治安之外,又白花着德国纳税人的钱。所以,你是德国人你乐意不?肯定不乐意,就这么着,基民盟的支持率一降再降,也连带让友党基社盟吃了挂劳儿,也引起了基民盟与基社盟党内的不满,出于对选民负责出于政党的生存,出现了与默克尔政策不同的声音,也有大佬儿想趁机上位。

默克尔作为领头人,当然必须对这事儿负责,面对不利的选情以及党内压力,只得明确表态不参选马上到来的党主席。但是默克尔绝不甘心退出政坛,不然,干脆最近就辞去总理职务好了,干嘛要等好几年。好几年的时间,有她足够运作的空间,绝不会稳稳当当到时候结束任期,而且,其他党内外实力也不会闲着,双方会展开角力,默克尔胜了,可能到时随便找个借口就说不得已,面对危局,继续从政,败了,嗯,也真的就不得已提前走人了。


北玄武


一个原属东德的女人,在统一之后能走上政坛,并且连任三届总理。这个女人确实不凡也。政坛没有长青树,该退出及时主动让位,政绩让后人予以评说。

该歇歇了,默克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