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想要什麼?

昨天的文章,標題叫《做個透明的人》,我自認為是這段時間寫得最好的一篇,但是反響一般,反而寫得第一篇《嫖娼被抓》和後來寫得《農村人忘本?!》閱讀量挺高,我的判斷和讀者的判斷略有差別,實際上呢?

我寫《農村人忘本?!》的那天完全不在狀態,敷衍性寫了幾個常識性的問題,也是東拼西湊起來的,覺得寫得一般,結果很多人表示躺槍,大呼過癮。

不知道大家怎麼想的?

最近,受到高人指點,又學到一招半式,什麼招式呢?

做一家透明的公司,完全公開財務、稅收、營業額,利潤。

做一個透明的人,直播一天在做什麼、玩什麼、吃什麼,最重要的是直播一天心裡想什麼。

剛開始草根網紅不就是這樣火起來的嗎?

在這個互聯網時代本來就沒有隱私可言,與其遮遮掩掩,還不如直接脫個乾淨,滿足人性的偷窺欲。

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呢?

資金會主動找你,人會主動找你,資源也會主動找你。

高人昨天提到了IPO計劃,大家紛紛問要不要錢?能不能買到原始股?如果他願意接納大家的資金,估計很快上千萬的資金就打過去了,而且大家不會要求他公開財務之類的,因為大家都太相信他了,已經看了N次財務數據了,他本身也是個透明的人。可問題的關鍵在於他不缺錢,也不需要錢,大家都比較鬱悶了。

高人之所以是高人,玩法和常人完全不一樣,他不僅公開財務數據,透明利潤,甚至把核心的商業計劃書也公開了,那麼他這麼做的好處是什麼呢?

他把公司和個人都透明化了,關注他的人對公司的運營瞭如指掌,明白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到底靠不靠譜,是不是潛力股……

當他需要融資IPO時,大家紛紛找他買原始股,生怕他不要自己的錢。

在這個時代,產品即廣告,脫光即營銷。

就如同我寫文章,文章就是我的產品,口水文章遍地的今天,只要我能持續輸出有價值的文章,是不需要我去刻意推廣的,因為大家自然會口碑相傳。

以前的文章提到過,不管時代怎麼發展,電子商務如何發展,最終生意的本質還是會迴歸到原本的面貌,回頭客,我目前寫文章何嘗不是在做生意呢?

我們平時是怎麼規劃自己的時間的呢?

我:王哥出去玩不?

王哥:什麼時候?

我:隨時都可以。

王哥:這樣不行啊,這段時間都有計劃,時間都排滿了。

王哥的計劃都做到了2020年了,每一年做什麼,然後拆分成半年,季度,月,甚至每一天。

做直銷的美玲是怎麼做的?

每年一月份給自己一個月時間的思考期,去規劃未來一年,想要什麼結果,如何把任務細分下去,不是浮誇的做計劃,而是根據實際情況去展開計劃。

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做呢?

因為,絕大數人都處於慣性狀態,停不下腳步去思考,只知道自己需要掙很多錢,但是沒有深入的思考過怎麼賺到那麼多錢。

突然有一天普洱說,自己很迷茫,我給她的任務是:把尋找目標當成目標。

做出初步的計劃,然後細分計劃。

很多人是沒有目標的,也沒有計劃。

那就把尋找目標當成目標吧。

我一般晚上沒事的時候,喜歡加一些網賺圈子的牛人,不過挺有意思的一點是,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東西,往往不是他們告訴我的重點,剛開始他們也不可能將一個項目的重點告訴我,而是我通過他們操作的項目觀察到的。

前兩天加了一個做小說分銷很牛逼的,一天充值在1000左右,在湖北線下面授,收費3980,通過研究他朋友圈的曬圖,我明白了他做的小說分銷系統不是自己搭建的,儘管圖片處理的很完美,但是我還是通過蛛絲馬跡知道了他所用的分銷系統是微小寶的,如果我詳細研究幾天微小寶的小說分銷系統,我是不是也可以培訓收費了呢?

前兩天我提到的 “販賣”名人的項目很好,不知道大家膽怯還是啥,名人是很渴望被買的,你在機場看到的女神,覺得是那麼的聖神不可侵犯,你覺得就算是給他一輛車也不一定能搞懂,晚上你在西寧的夜店遇到她,她的眼神是那麼渴望,那麼主動,生怕你不點她。

名人和你白天看到的女神都是一樣的,都是商品,需要人來消費。

名人是有大有小的,只要能給別人創造價值的名人,就是好賣的名人。如果現在有人賣老蘇,即便是5000元參觀他的工作室,和他吃一頓飯,聊兩個小時,報名者也會排隊的。

有些事,就在誰喊一嗓子的事,只要有人喊了,追隨者無數,不是誰做誰牛B,而是誰先出聲誰就牛B。

前提計劃必須是落地的,並且是你能超額完成的。

例如,你想賣青海羊肉,你發現西寧有一家羊肉賣的特別好,在淘寶上羊肉分類第一,如果你真的想在淘寶上賣羊肉,你就去拜訪一下做的最好的那一家,甚至去打工,只有你親眼看了整體的操作流程,你就一定能做起來,不在於你懂不懂淘寶,淘寶僅僅是一個交易的平臺,並不能為你的羊肉,服務帶來什麼。相反,你沒看到,只是自己摸索,你就算再努力,也不會成功。任何看似一個簡單的行業,單靠自己摸索是摸索不出什麼的,相信我。

你為什麼自己摸索不出什麼呢?

這就好比,你去過一次北京就知道,只要往北,就一定能到北京,就算是爬也一定能爬到北京,如果你沒去過,你總是會懷疑。

為什麼聚會能改變一些人的命運呢?

因為你親眼見證了一些人的項目和真實的收入,不是在朋友圈看到的收入截圖。

例如,你總是懷疑花生日記能不能賺錢,能不能受人肯定,當你跟喬喬生活一個月,看看花生日記後臺收入,朋友再怎麼反對做花生日記,你也會堅持下去,因為你親眼見證了很多東西,甚至超出了想象。

做自媒體這個套路是最簡單的,選擇一個方向,找到月收入3萬以下的,就盯著他做,保證能做起來……

自己去摸索?

你再努力,也是失敗的結果!

一定要停下腳步,給自己半個月時間,思考一下自己到底想要什麼,然後拆分成具體的計劃,拿出創業者的一種姿態一步一步去狠狠執行就可以了,不要總是在路上,很多時候我們都太懶了,懶得做一個系統的計劃。

前段時間參加了一期本地舉行的電子商務培訓班,國家不是提倡電子商務進農村嘛,參會者都是誰呢?農村開小賣部的,聽到半途就沒聽,講得都是宏偉藍圖,對於農村人來說很難落地實施。

以前說過一個觀點,沒有不賺錢的項目,只有不賺錢的人,項目和操作的那個人有很大的關係,和項目本身沒有關係。

曹操就算是在今天依然是貴族。

很多都盯著電子商務,卻忽略了文化的殺傷力,人們為什麼喜歡旅行?

要麼因為景色。

要麼因為景點的文化底蘊。

三月份順道去逛了一圈土族故土園,朋友圈發了幾張照片,有人通過照片就看出是土族故土園,說之前他也去過,景點挺不錯,但就是感覺缺點東西,可能是歷史沉澱吧?

進去逛感受不到那種文化氛圍,說不準摸不著的那種感覺。

其實名人也是一種風景,名人的賣點是內涵,如果有兩種選擇要麼去西藏,要麼去拜訪馬雲,我一定會選擇後者,因為去拜訪馬雲也是一種旅行。

這就是我為什麼說販賣名人市場越來越大的緣故。

因為,有需求。

大家是拿錢不知道如何找人,都知道誰挺牛B,但是不知道對方胃口多大,如果知道喬喬200元就出臺,N多人願意包上一個月,你不是挺牛B,挺能吹牛嗎?

我就包上你一段時間,跪著給我家裡擦地板。

為什麼萬達慢慢將投資重點從房產轉移到廣場,影視?阿里也投資影視,電影是不是文化的一種展示?

我為什麼要看電影,因為電影可以讓你學到地理、歷史、文化、民俗。

例如,我每天看一部電影,看之前我會在豆瓣看影評,瞭解電影的背景,對於劇情我倒不是很在意,我是拿他當成學習的工具了,我也不關心是誰主演的,看電影相當於我每天在世界各地旅行,對於國產片《戰狼》、《紅海行動》我一點都不感興趣。

那天有個西寧的美女,來做廣告,說本來打算在互助定居,就貸款買了一套房子,精裝修,50多萬,由於工作等諸多原因現在不想待在小縣城了,在西寧租房子住,急著出手。

老百姓都在想一件事:房子升值了,我們就收益了。

大家是盼著房子漲還是跌?

這取決於你的立場,立場改變的瞬間,就是你買房的那一刻。

50萬的房子,5年後漲到70萬,我們是賺還是賠呢?

是賠!

如果是自住房,買房子就虧本,美女家的房子裝修完成以後,整體投入是70萬,但是房子賣70萬肯定沒人買,因為裝修啊,傢俱呀,最終都不算錢。

資本遊戲,是蠻有意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