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2018年新高考省份名單出爐!遼寧通過評估,被批准啓動……

前段時間傳聞本應於2018年秋季在全國大面積啟動的新高考改革“啞火”一事,終於一錘定音,有八個省(市)經教育部評估,達到了啟動條件,被批准啟動。

那麼,

確定2018年實行新高考改革的省份有哪些?

新高考下怎麼選考?

家長能為孩子做些什麼?

學校面臨哪些挑戰?

來看一看。

2018年實行新高考省份名單:

江蘇 湖北 福建 遼寧

廣東 重慶 河北 湖南

其實這樣的進展是意料之中的,或者說是教育部早有安排的。陳寶生部長在今年3月1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答記者問時就談到,我們的基本態度是實事求是、不湊數,條件達到了就批准啟動,條件達不到就創造條件,達到了再上。時間服從質量,堅持質量導向、問題導向,確保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取得成功。

新高考改革主要體現在學生的選科和錄取形式上,不再分文理科,而是6科選三科,再配上語數外,簡稱“3+3模式”。

其實從新高考改革實施以來,人們就在關注和討論,這樣的選科到底好不好?怎麼樣選擇才是最好的?選科確實是未來高考生們的一大難題,有20種搭配,就看你怎麼去抉擇了,這相當於把選擇權交給了每一個考生。還有一點的就是關於英語,英語成績不再是取決於高考,而是一年兩次考試,取最好的成績,大大降低了難度。

從錄取的形式來看,高考成績不再是大學招生的唯一考量,而是改為“兩依據、一參考”,即依據3門統考科目和3門選考科目成績,再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包括學生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5個方面)。學生的能動性發揮餘地更多了,高校的招生依據也是更豐富了。對於學生來說,新高考改革或許是一條更為有益的道路,綜合發展成為主流。

新高考模式下到底該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選擇最合適自己的科目呢,隨我們來分析下吧。

何為3+[6選3]模式?

在新高考改革中,打破文理分科的“3+【6選3】”模式格外吸引眼球。那麼什麼是“3+【6選3】”呢?

“3”代表語文、數學、外語3門高考核心科目,而“6選3”則是由學生從6門可選科目中(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選擇的3門科目。

這樣的改革,具體帶來了如下的變化:

一、是在錄取模式上

由原來“依據高考統考科目成績”改為“兩依據、一參考”,即依據3門統考科目和3門選考科目成績,再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包括學生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5個方面)。

二、是在考試科目上

取消文理分科,由原來的語文、數學、外語、文(理)科綜合科目改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考科目和3門選考科目。語數外各科滿分仍為150分。

三、是在考試時間上

由原來的6月一次進行所有科目統一考試改為分兩次進行:選考科目在高三第二學期高考前,統考科目仍在6月。

四、是在外語考試上

由原來的學生外語科目只能考一次改為學生可以參加兩次考試機會,取最好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

五、是在計分方式上

考試總成績由原來的各科成績直接累加改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高考成績加上3門選考科目按等級折算的相應分數。

改革後,考生總成績由語數外3個科目(必考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選考科目)成績組成。

3個選考科目由考生根據本人興趣特長和擬報考學校及專業要求,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中選擇,成績按等級賦分。根據規定,選考科目實行全省統一命題、統一組織考試、統一評卷、統一公佈成績,確保考試成績真實可信。

大學規劃從高一就開始了?

新高考實行後,各年級大事表:

高一上:適應高中生活,探索自身特點

高一下:夯實科目基礎,認知專業大類

高二上:學好各科科目,進行背景提升

高二下:順利完成學考,認知細分專業

高三上:探索自主招生,備戰選考科目

高三下:衝刺高考考試,學習志願填報

高考改革在9月正式推動後,把人生選擇前置,讓學生從高二、甚至高一就開始考慮畢業後的方向。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三年時間做好生涯規劃,成為更好的自己,為最終的選擇做好準備,便顯得比以往更為重要。

新高考既然把原來高三才面臨的選專業問題前置到了高一,那麼選科對高中生而言,無疑是一場博弈,是選擇自己擅長的科目還是便於填志願的科目?究其本質,我們得先了解自己,瞭解自己的興趣所在,瞭解自己最擅長的是什麼。未來要讀什麼專業,與選科關係緊密!

“合格性考試+等級性考試“是怎麼回事?

“從2018年入校的高一新生開始,所有高中生都必須參加學業水平考試。《實施方案》指出學業水平考試採取合格性考試和等級性考試相結合的方式。國家規定的普通高中課程的14個科目,全部納入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範圍。

1.合格性考試

其中,合格性考試,語文、數學、外語(含聽力)、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技術、通用技術11門學科實行書面考試,滿分100分;同時,物理、化學、生物學和通用技術進行實驗實作考查;音樂、體育與健康、美術3門實行素質測試。

考試時間:

高一下學期:

信息技術、通用技術

高二上學期:

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政治

高二下學期:

語文、數學、外語(含聽力)

合格性考試每年組織2次,不合格可以補考。合格性考試就相當於以前的會考,要注意的是,只有通過了合格性考試,才能報考等級性考試,也就是說,合格性考試是參加高考的第一道門檻!

2.等級性考試

等級性考試包括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學共6門學科,考生可根據自身興趣、志向、優勢和高等學校招生要求以及普通高中辦學條件,在上述6個科目中選擇3個科目參加等級性考試。

新高考採用 3+(6選3)模式,而這個“6選3”就是等級性考試。

3.每個學生都必考的語文、數學、外語

6選3:

另外三門科目考生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中任選三門進行考試,每門滿分100分。

考試時間:

全國統一高考之後(考完語數外接著就考選科的科目)

每科考試時間90分鐘

考試結果:

將卷面分按照一定的原則轉化為等級制評分,分為A、B、C、D、E 五個等級。

20種選考方式,如何選科?

“3+[6選3]”的模式,也就是除了語數外三科,學生們還要根據自己的特長、偏好等分別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6門科目中選出3門作為選考科目,於是產生了20種“風格各異”的選考方式。

每種組合可報專業的比例如下圖:

定了!2018年新高考省份名單出爐!遼寧通過評估,被批准啟動……

從2017年第一批新高考試點浙江、上海來看,物理不僅佔高校選課要求率最高,在選擇物理科目後其可報考專業率也為所有科目中最高,被重點大學好專業錄取的恰巧是那些選了物理並且發揮不錯的考生。

可見,選科與高考填報大學、專業有緊密的聯繫,因此,各個學科對應能選哪些專業,我們都應提前作了解,以下再給大家一些參考!

物理

定了!2018年新高考省份名單出爐!遼寧通過評估,被批准啟動……

物理學與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生物技術等有重要作用,想在未來從事上述相關行業,就必須學好物理。

化學

定了!2018年新高考省份名單出爐!遼寧通過評估,被批准啟動……

化學已成為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能源科學、信息科學等領域的重要基礎。

生物

定了!2018年新高考省份名單出爐!遼寧通過評估,被批准啟動……

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它是農、林、牧、副、漁、醫藥衛生、環境保護及其他有關應用科學的基礎。

政治

定了!2018年新高考省份名單出爐!遼寧通過評估,被批准啟動……

思想政治與教育學、文學經管等方面的專業有很大的關聯!

歷史

定了!2018年新高考省份名單出爐!遼寧通過評估,被批准啟動……

歷史必修課學習,使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認識歷史發展中全局與局部、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繫;培養學生從不同視角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地理

定了!2018年新高考省份名單出爐!遼寧通過評估,被批准啟動……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地理環境相互關係的科學。地理學在現代科學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在解決當代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問題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些普適性的建議

20種組合呈現多樣化的發展方向,但是家長還是應該儘量避免如下選擇方案:

01.歷史+政治+地理

不推薦理由:專業選擇嚴重受限

新高考下,這傳統的三門文科組合最大缺點就是專業選擇嚴重受限。

6選3之後,許多學校的專業對於學生的選課有一定要求,有3門要求(三選一),2門要求(二選一)和1門要求(規定必考)三種。

其中,1門要求最為嚴格,因為他規定的這門你必須學,必須考,否則就不能進這個專業。

02.物理+化學+歷史

不推薦理由:競爭太激烈

物理+化學+歷史是一種偏理科的選擇,也是所有20種選擇裡很多老師認為競爭度最大的一種組合,無論對於優生還是對於一般生而言,選這套組合都極有可能因為碰到太多強手而造成翻船翻車的情況。

03.地理+生物+政治

不推薦理由:大學難以銜接

由於這三門課比較冷門,好老師幾乎都集中在高中名校裡,一般高中師資都比較一般。因此特別容易撞上名校生,進而形成激烈的競爭。

新高考模式下,家長該如何指導孩子?

在新模式下的考生在短期內要同時備考更多科目,這時家長幫忙取捨是門藝術。三科選考科目的出現,學校多會採用走班制和分層教學,這一塊怎麼引導孩子儘快適應是個關鍵。

對此,我們有以下建議:

1.讓孩子儘量做到各科平衡,保持良上的狀態;在此基礎上,發展孩子的優勢科目(可以作為未來高考的選考科目)。

2.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高中的課程進度快,有些知識點在課堂上沒法詳細解釋,所以孩子一定要學會在課後能夠自主學習,不然知識點漏洞越來越大,再想補就難了。

3.引導孩子重視學考。現在的高考模式不再適合考前幾個月“臨時抱佛腳”的方法了,因為高二的學考等級會影響高考錄取,所以家長要督促孩子從高一開始就要及時把知識點掌握、摸透,不能等高三再努力。

新高考“3+3”的模式讓孩子可以選擇自己喜歡、擅長的科目去學習,家長可以從這個點入手,引導孩子自主學習,早早為孩子打下紮實的基礎。同時,家長也要讓孩子平衡好各科之間的關係,儘量都保持在中等以上的水平,以免影響高考的錄取。

學校篇

新高考改革“選科走班”面臨8大難題,提議從4方面破局!

新高考改革繼2014在上海、浙江進行試點後,2017年其他省份也開始相繼實行。但是在陸續實行的過程中,新高考制度也暴露出了些許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課程該怎麼設置的問題。

小結一下,我們學校面臨著以下八大現實問題:

1. 學生的自主選擇與生涯發展指導。我們面臨的挑戰是什麼?首先是學生的自主選擇與生涯發展的指導。

2. 學科教學如何走向學科教育。我們要讓教學回歸教育,怎麼才叫回歸教育?就是回到幫助學生養成21世紀素養這樣的軌道上來。

3. 文化課程拓展與特色課程建設。選修課程的開發我傾向校本選修課程的開放,我傾向於致力於文化課程的拓展。

4. 選科分科的標準與依據。最難做的就是選科分科的標準和依據,它是有講究的,如何講究?我在後面會談到。

5. 常規課程與選科課程的關係處理。什麼叫常規課程?簡單來講,我認為就是國家課程跟校本課程,另外一個就是高考的三門必考的三門和選修的三門。常規課程從兩個維度理解,一個維度就是國家課程,只要是國家指定的那些課程,我們學校開設的叫常規課程,而我們為學生參加未來的高考面試或者為錄取提供組織材料的課程,那個叫校本課程。要處理好幾類關係?兩類,一是高考的三門跟選修的三門的關係,另外是高考三門、選修三門加學校、高等院校錄取需要提供的綜合素質材料和麵試的相關課程之間的關係。

6. 選課規則及評價方式的建構。我的建議是,要制定選科評價標準,當然我這裡講的選科評價標準是指校本課程的選科評價標準,這個標準就是兩個層次的,一個是總體上的標準,另外一個是開設的相關課程的具體的標準。

7.選科後的走班後的班級管理策略的考慮。

8.綜合素質培養與記錄、考評。我們可以把綜合素養的五個方面跟學校的校本課程的開發結合起來。

“選科”怎麼選?

首先是選科的困難。選科不是簡單的事,是需要調研與指導的。二十幾種組合,一所學校開得全、開得足嗎?這當中會有許多制約的因素。沒有充分地調研與評估,是會出問題的。至於學生方面,就有一個生涯規劃的問題。

如何幫助學生擺脫選擇的焦慮,需要有人給予引導,適時幫助他們確立自己的人生理想與職業目標,進而幫助他們一步步朝著理想的目標前行。家庭與社區環境等,否則再好的學校或工作對他們而言都可能是不好的。

美國學者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指出,每個人都具有語言、空間、人際、內省、數學邏輯、音樂、動作和自然觀察八大智能。多數人只能在一兩種智能上有出色表現,而這一兩種便是一個人的優勢智能。一個人的優勢智能開發好了,其他智能有可能在其帶動下越來越好。

根據多元智能理論,家長與老師應聯合起來,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儘早發現其智能優勢,讓孩子增強自信,揚長避短,明確方向,並在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中,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充分發揮智能優勢,適時確立符合自己優勢的人生理想和目標。當然成人們需要面對的另一個問題是,如何避免孩子不切實際的生涯規劃。

選科固然要考慮個人的所長,但還得兼顧學生個人的意願。比如我女兒的文科相對而言是長項,理科除了數學都可以,有的還相當可以。她的志趣是當記者,按理應該選文科。但當年她在高中選科時卻選了理科。她陳述的原因很簡單,上文科的同學一般而言數學都比較差,自己本身數學就不好,再跟那幫數學不如自己的人混到一起,那數學就會更差,所以還是要選理科。為什麼選了化學生物組合,沒有選物理?因為定位是考文科,沒有必要去選物理啊。

所謂所適,就是要考慮學生能不能適應,選擇了這個科目,老師所教的如果不能適應,或者他跟那班同學不在一個頻道上,就有可能出是問題。適應不了,即便是優勢學科,也是他的興趣所在,也是麻煩的。

所需就是個人需要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平衡,他所選的高等院校有沒有這些課程,有沒有這些專業。畢業以後能不能找到相關的職業等等都是需要權衡的。

職業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培養學生自我規劃的意識與技能,發展個體綜合職業能力,促進個體職業生涯發展的活動,是以引導個體落實職業生涯規劃為主線的綜合性教育活動。

作為課程的生涯教育,必須是有目標、系統化的,需要兼顧個體因素與社會需要,乃至對現實世界未來走向的預測等。所以生涯規劃指導師的遴選培訓則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走班”怎麼走?

就各地的情況來看走班大體有以下幾種狀況:

一是全走班,即指語文、數學、外語和 “6選3”(或7選3)的高考科目全部通過走班完成教學;

二是大走班,是指語文、數學、外語三門必考科目可以保持原高一行政班不變,三門選考科目所有學生均通過走班完成教學;

三是小走班,是指部分學生或科目走班,即將三門或兩門選科相同的學生優先組成班級,其他科目或學生走班教學。

還有一種是不走班,所謂不走班,是指學校向學生提供有限數量的選科組合,然後將三門選考科目均相同的學生組成一個班,學生在固定的教室上課。網絡上有個統計數據小走是佔68%,全走班的只佔1%。大走班佔19%,還有不走班12%。

定了!2018年新高考省份名單出爐!遼寧通過評估,被批准啟動……

江蘇的08模式大多數學校就是不走班的

我個人的建議,一是“小走班”,即部分學生或者科目走,將三門或者兩門選科相同的學生組成新的班級,這個班級體相對是固定的,也就是說,同一個學生可能有四個班級,語數外是在同一個班級,然後選擇三個科目在固定的三個班級。

二是可以考慮“合併同類項”。怎麼合併?比如語文學科中的“任務群”的學習是可以以選科的形式來進行的,某教師專注於一兩個任務群的研究,人盡其才,人盡其能。每位學生學習不同的“任務群”的內容都要通過“走班”來實現。嚴格說來,它還是小走班。

三是在固定的時間內走班。不是天天走,選科的科目是固定在每週的某一天走,或者固定在某幾天的半天走。當然,也可以不走班,那就是在“合併同類項”的基礎上將幾種選科組合固定下來,依然像江蘇多數學校 應對08模式那樣。08模式的弊端,主要在將畢業會考成績分為四個等級,並將成績納入了高考,實際上增加了學生的負擔,故畢業會考有“小高考”之稱。可喜的是新一屆高一學生的畢業會考只有合格與不合格了。

要有人人能開選修課程的意識和準備

以下所說的選修課程是“3+3”或“3+2+1”的“+3”“+2”“+1”,而是應對綜合素養提升的那些“校本課程”。未來每個老師可能要能開一到幾門選修課程。這些選修課程可能是跟自己所教科目貼近的,或者是有關聯的。也可能是沒有關聯的。我以為這是這是未來教師發展的趨勢。

一位語文老師不能僅僅滿足於只是語文學科的發展,光會教語文,不會教跟語文相關的學科,或許會慢慢的失去專業的優勢。

未來的優勢教師是能夠兼任選修課程的老師。在序列上,分段實施。然後我們就要考慮學校的選修課程是要有序列的,選修課程的序列,不是零碎化的,一定是一個體系,然後是因人而異,這個人包括老師和學生。在模式上,因人而異。學生選什麼科要根據學生來,老師開什麼選修課程是不是也是要根據老師個人來。

既然開了課程,就要評價,它是招辦有一個專門的平臺,規定時間內讓學校上傳對每一個學生的綜合考評的報告和相關的組織材料,過了這個時間上不去,也不好傳。同時,在監測上,要做到準確可靠;在評價上,公正透明;在反饋上,及時具體。

課程怎麼開發?

理論上講大概有這些方法:行政方法、制度方法、經濟方法、教育方法、對話方法、指導方法、激勵方法、懲罰方法、範本方法。

不管你用什麼方法,都要從學校的願景和實際出發,要確保每個學生能從他們自身的特點出發,能夠讓每個學生有得選;另一方面,對具體學校而言選科課程的開發必須控制在一定的數量內。

儘管從理論上講,學校所開出來的校本課程必須滿足每個學生的需求,但如果一些課程只是極個別學生的需求怎麼辦?一個辦法是讓他們轉轉到開設這些課程的學校去,或者讓他們實行“走校”的方式去完成選修課程。這就有一個建立區域的學校聯盟的問題。

課程開發我還是傾向於泰勒在《課程與教學》中提出來的一些觀點,談課程開發四個環節,首先要明確目標,然後要確立內容,然後是要制定實施方案,然後要有考核評價的標準。

在實施的過程當中完善目標、內容和實施的方法,和評價的依據,這樣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我想講的是什麼?不是編一本教材就拉倒了,這個教材在實際的過程當中需要不斷的修改完善。

其實我認為新高考只是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的“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問題。

個人認為,從學校的角度講,課程開發要恪守的原則是社會價值和個人需求之間的平衡,也就是說我們開的課程要考慮能不能為社會服務,能不能滿足個人的心理需求,還要考慮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通過什麼方式,藉助什麼去運作。

學校必須為學習者提供各種可能的機會去,讓他們實現自己所需要的目標,但也不能不考慮實際可能。

開設校本課程至少必須考慮以下這些問題:

一是要通盤考慮,要從整個學校的事業發展和定位出發,而不能心血來潮。

還要考慮是否可行,不僅要開得出,還要開得好,至少得有資源,有師資。還得看得到它的前景和未來。這就要考慮學生升學與就業的出口問題。

二是要考慮系統建設的問題。要避免將校本課程理解為一個兩個講座,如果以講座的形式開,它應該是一個序列。三是要注意課程建設與實施考核的規範化。既然是課程,就得有課程標準,就得有課程的任務、目標、內容、考評等規範化運作的規則。當然還得有動態化的意識,所謂“一人一表”、“一年一表”,就有動態化的意思在裡面。

對學生而言,則要兼顧他的智能因素和個人興趣,也就是說學生能夠通過所選的課程獲得的滿足感與成就感。如果他能夠通過自己選擇的課程順利的考上了理想的院校和專業,對他個人而言就可能是一種成就與滿足。

還是以美術選科為例,在教室裡聽老師講,在老師指導下的學習是一種途徑,出去採風寫生也是一種學習途徑;對其他人的作品的欣賞以及自己作品的創作也是學習的途徑,這些途徑都是指向他達成課程目標的途徑,學習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另外一個,要讓學生明白,同一種學習經驗也可能產生好幾種效果,一件事情可能有幾件事情的功能,還是以美術學習為例,原來是想成為畫家的,但說不定一個機緣歪打正著成了一名景觀或者服裝設計師,同一個選擇可以有不同的結果,因為人生的軌道往往不是按照預設來前行的。

因此,學校在給學生做生涯規劃指導的時候要強調,人生有多少種可能,而不是唯一的可能。

高考對教師帶來的挑戰是什麼?一言以蔽之,是要有跨界意識,要善於整合各種資訊與資源,要善於與他者合作。

高考改革勢在必行,如何讓群眾更加滿意是未來繼續探索的方向。高考是關係民生的頭等大事,新高考改革方案的進一步完善,新高考改革推進的合理有序,都將以廣大群眾的滿意為唯一考量尺度。對於已經確定實施的十四個省(市)來說,新高考改革是必須要面對的問題,我們願同家長、學校、老師一起,為孩子的未來出謀劃策,提供最專業的選課指導。

定了!2018年新高考省份名單出爐!遼寧通過評估,被批准啟動……

更多本地升學資訊,點擊左下角「瞭解更多」,零距離接觸全國名師,學情、考情一手掌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