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目前一些地方学校使用的“导学案”?“导学案”究竟有何好处?

杨永厚说教育


导学案的前身应是90年代江苏东庐中学,为改变教育学两张皮现状而探索研制的“讲学稿”。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特别是高效课堂概念的提出及实施,以山东杜郎口中学为代表的课改实验学校,自主研创使用了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即“导学案”。随之,导学案在国内被更多的中小学学习使用。直到现在,围绕导学案的编写使用尤其是导学案的功用价值备受多方面的关注和质疑,对它的存废有明显的争议。



一.导学案预设的理想价值

导学案之所以能在一些区域学校被热捧,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导学案的确在一些特殊区域类型的区域和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初期取得了一定成果;二是经过一些专家的提炼包装,使其从理论上具有了一定的说辞,它的功能价值被人为的放大。 他们认为,导学案以学生的认知兴趣和需要作为基础单元主题,是唤醒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工具,还能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接触与对话。导学案的重点在“导”字——引导、辅导、导入、导航、导语。导学案还要充分体现课程和学生的思维逻辑结构,单元整合逻辑结构,未来发展逻辑结构等,为体现导学案的价值,倡导者还特意设计了导学案的基本规范,统一基本设计程序,统一基本设计要素,统一基本课时容量,统一基本设计版式等等。从预设的导学案的特质价值表面上来看,导学案似乎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特别强调和关注学生的主体、学的中心等传统教案和课堂不被重视的薄弱环节,告诉人们只要编好导学案就可以落实践行新课改的理念,就可以改变传统课堂的弊端,培养学生的自助合作,探究创新能力,可以提高教师的教研素养,提升教学质量。



二.导学案存在的弊端

笔者通过研读都国内教育权威报刊的相关文献,调研使用导学案的学校、教师、学生,经过分析归纳,可以发现导学案在实际应用中暴露的缺陷及不足,主要有是:

1.导学案的结构设计繁琐复杂。导学案的结构相当复杂,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质疑环节、评价提升环节、随堂笔记、达标测评、当堂反思等十多个版块栏目,小学和中学大体相同。

2.导学案编写中暴露的问题多。主要有导学案变成了原有教案的翻版,出现“教案化”;导学案变成了习题集,出现“练习化”;导学案变成了统一模式,出现“共性化”;导学案变成了讲课稿,出现“提纲化”等等。导学案在编写中问题百出,管理程序繁琐复杂,使用成本大,转移教师的教学研究重心。

3.导学案的使用效率十分低下。在调查观察时发现,往往在开始使用导学案的第一学期或第一学年,教师学生还觉得新鲜就有收获。随着时间推移,好多教师认为使用导学案麻烦,效果差,干脆只印发放不去使用。不少学生把导学案装进书包,不看不做。因为太多无暇顾及。不少教师反映学校强求使用导学案。

4.使用导学案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功用十分有限。从调查统计的数据来看,由于导学案在设计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弊害,也就是它的使用功效和价值大打折扣。

5..导学案的过度强化,分散了师生对课堂的关注,转移了教师对课堂教学这一关键环节的投入与研究。



三.导学案的未来

导学案的未来发展,肯定是被去替,被个性化、多样化、实效化的教学设计取而代之。但在当前时期,导学案是否该“寿终正寝”,前目前还有不小的争议,笔者也不愿妄下结论。 然而,导学案在区域课堂教学改革中日益暴露出的弊害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一些地方和学校采用行政命令的非理性的手段方式,不加本土化的推广使用,已造成师生的强度逆反和抵触。使导学案不仅未能发挥倡导者预测的功能价值,而且已成为课堂课程改革的负面“利器”,影响教学质量效益,那就不得不引起人们的警觉和反思了。 个人浅见,欢迎共探。


杨永厚说教育


本人所在地区于2011年开始学习山西省太谷县的经验,引进并开始使用导学案。刚开始是使用太谷县教师编写的导学案,第二年,县教育局开始组织本县优秀教师自己编写。到现在已经推广使用导学案模式7年了,对其中的好坏优劣,颇有一些感受。

好处就是:1.模式推广,优师编写导学案,其他教师修订使用,提高了教师教学的平均水平。2.由于教师只需要修订导学案,和每一课都要亲自编写教案相比,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可以用来辅导学生,批改作业,教师用在学生身上的时间增加,收效明显。3.学生利用学案学习,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预习效果好,小组合作容易开展。4.利用导学案模式上课,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参与程度高,教学效率比较好。

缺点也比较明显:1.对小学来说,数学课使用导学案模式效果很好,其他课的效果就差强人意了。语文课,碎片化倾向明显,欣赏课文一不小心就 成了阅读题练习了。品社课,学生生活经验太少,还得教师唱主角。科学课,实验与导学案不能有机融合。2.统一的模式,难于发挥教师的个性,听公开课,基本千篇一律。3.课堂秩序难于把控,即使很活跃的课堂,其实也就是几个同学在活跃,大部分同学的参与度不强,在当观众。4.每一课的课堂可以说都是在为考试做准备,进一步强化了应试教育。

本人是一线教师,站不高,看不远,导学案的优缺点,纯属个人感受,欢迎批评,如果喜欢,请你点赞并关注。


雨一直在下滴滴答答


首先,教无定法,因材施教,才是永恒的教法!可悲的是,我市目前正在大力推行导学案,孩子们又成试验品了!曾经的洋思教学,衡水经验,杜郎口教法......已经偃旗息鼓了,这个导学案能怎么样?

最后,看看网友们对此事的看法:

1 十年前,有同事去杜郎口,感到很神奇,我问,他们晚自习在干嘛?回答说不知道,就是这样,人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现在神话破灭,各种“方法”都被揭穿,又趋于平静,回到老老实实的课堂,每个老师在用自己适合的习惯的教法。

2 教师有自己的特点,学生也参差不齐,如果不是为了出名,哪有那么多可以推而广之的“法”?前辈早就总结过了:教无定法,因材施教。

3 学习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总结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4 什么洋思,衡水,杜郎口经验?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我们是一所农村中学,使用的也是导学案,但多数老师都是两个肩膀扛张嘴进教室。省级重点高中升学率也不比市里的那些大牌学校差。什么导学案,翻转课堂,作秀而已。

5 领导说了,讲课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不讲,学生会了,才是高水平的老师。

6 这些东西都是天上飞的,不少人因此功成名就,苦的是学生。

7 我们上公开课才有导学案,其实就是课件上的内容再加一些练习题,平时很少用的;导学案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是,我们的学生既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没有自主学习的条件,至少连查阅的图书都没有……

8 导学案的设置,教师和学生在课前都要花大量时间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他们首先要完成课后作业,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生,课后作业需要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根本不可能再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导学案。

9 任何教学模式,一旦强行推行,必然失败。因为凡是主张强行推行者都是没有一个起码的教育哲学常识,不懂教育的复杂性。

10 浪费纸张,增加成本而已!之前为导学案 ,差点累死,一点教学效果也没有;

11 前几年推行的学讲计划,就是叫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七八个人,围坐在一起,上课叫每组学生自学、讨论,然后总结出本节课的公理定理及定理的证明方法,再把自已得到的定理加以运用,几组学生进行演讲比赛互相补充,现场越热闹越好,彻底打破老师一言堂,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解决问题! 我就不明白了,那些定义定理是我们祖先千百年来生产实践得出的,被许多科学家证明出的,现在叫七八个良莠不齐的娃娃一节课发现定理证明定理运用定理,明显不妥啊!

结束语:瞎折腾!


游戏大咖王


谢谢头条教育联盟的邀请。

编者按: “导学案”也是课堂改革的产物,课堂改革几十年,也经历风风雨雨,有人赞成说课堂效果明显提升,有人反对说是违背教学规律“瞎折腾”,作为参与者和见证者,我们来说一说,理一理。



一、学“洋思”经验

1、记得2000年前后,洋思中学是江苏教育乃至全国教育的一年旗帜,洋思中学的高考成绩令人刮目相看,考入重点大学人数全省第一,于是,学习“洋思经验”在全国掀起高潮,当然我们也不例外。

2、首先学习洋思的了课堂教学改革,洋思当时采用的是“

目标教学法”: 示标——导标——测标——补标,也就是课堂教学不离教学目标。

3、具体操作办法: 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

4、实现条件: (1):要有明确的责任制;(2):要有正确的学生观;(3):要有有效的执行力。

5、说到底,就是一个狠抓落实出成绩过程,不过人家总结得也好。

二、学“衡水”经验

1、2008年前后,衡水作为一所乡镇中学,也创造了当年的高考传奇,于是,学习衡水成为必然,衡水经验“肯定”是好的,不然,怎么能创造高考神话呢?

2、理念: 变教为诱 , 变学为思

3、做法:

(1)创设问题情景;(2)引导学生探究;(3)深化认知过程;(4)注重知识应用。

4、创设知识点于情境中,然后给学生大量信息,引导学生去发现已有知识和方法的不足,诱导学生去分析、看书、讨论, 然后,让学生代表进行归纳、相互补充和完善,最后教师总结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

洋思、衡水、黄冈、毛坦厂最后得到了很多专家的否定,说他们是高考加工厂,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但高考的家长仰慕这样的学校,来学校学习的仍然络绎不绝,这就是目前教育的现状。

三、学习“杜郎口”经验

1、2012年前后,杜郎口作为山东的一所农村学校,教学成绩遥遥领先,于是,一面新旗帜又高高飘扬。

2、杜郎口的成功在于他们以学生为主,发散学生思维,肯定学生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3、方法: 情景教学,联系实际,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室每个角落都有黑板,学生自己讲课,自己评课,有助于学生的全面锻炼。

三个学校在全国都很有名气,主要是出成绩,有了成绩后就有人给总结经验,然后推广学习。

四、“导学案”的优点

在上面的介绍中,三个学校的课堂中都有“导学案”的出现,那么导学案有何好处呢?

1、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探究、思考、总结空间。

2、少讲多练,以练为主,课堂效果明显,容易出成绩。

3、杜郎口的教学,使学生的学、讲、评等得到了全面的锻炼。

4、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主体、主导角色定位,实现角色转换。

杜郎口是初中,对杜郎口的课堂教学也是褒贬不一,莫衷一是。

五、“导学案”的不足

1、有学校固定课堂模式,一刀切,不切实际,不具备可操作性。

2、导学案本来是以导为主,大多数人都是以练为主,成了习题课,成了练兵场。

3、教师费时费力,导学案每一节课都有印刷的习题,也是本天的作业,但课堂效率与自己的要求差距很大。

4、开放性大的,比如杜郎口教学课堂乱成一遭,无秩序,一部分学生收获很大,一部分学生放了羊。

5、苦了学生,苦了老师,整天折腾。

其实,我们在探讨课堂教学方法的时候,应该遵循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理念,学习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总结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你说呢?


瓦良格


我认为导学案目前来看是可行的,有好处也有不足,但是,利大于弊。

第一,导学案有利于统一教学进度。导学案有学科组统一制定,由一个老师牵头,集合本组所有老师的智慧,将这一个单元的或者这一课的重点进行分类归纳,通过教研的形式,组里的老师充分讨论,定下一个最终的方案。每个老师讲的内容都是一样的,讲课的重点都是一样的,内有导学案,老师不能讲后面的课。这样一来,教学进度是高度统一的,并且也会避免出现教学事故,我们学校从前年开始实行导学案,没有导学案之前,老师们个干个的,教学进度也不统一,导致某些知识点有的老师讲了,有的老师没有讲,老师和老师之间差距特别大,有了导学案这种情况好多了。

第二,导学案可以让节省里老师们的备课时间。组里老师分好组,每个组3个老师,没个老师都有不同的分工,其他老师就不用再到处找资料,查东西了,只需要把导学案研究到位即可。以前是每个老师的思路都不一样,重点也不一样,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有了导学案,很简单,重点明了,思路清晰,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讲课的效率。

第三,但是,任何东西都得分两面看。正是由于分组和高度的统一,导致某些老师的惰性,甚至于课都备了,题都不做了,拿着导学案直接就讲吧,反正所有老师讲的都是一样的,长此以往,个别老师越来越懒。还有就是,老师们也不动脑子了,拿着导学案,照本宣科,一念完事,这些都是很荒谬的。导学案只是大纲,在教学中怎么操作,需要每一个老师认真备课和思考。

目前来看,导学案利大于弊,学校里也一定会采取措施让导学案的好处最大程度的显现。


教书匠2018


都是形式主义,华而不实。杜郎口已经跌下神坛,媒体不负责任的炒作,一些地方一窝蜂似的参观学习,把一个很平常的所谓导学案仿佛成了教育中重大创新。一些省市铺天盖地轰轰烈烈学习杜郎口的模式 ,而从一些地方的实践来看效果并不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越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越高,本身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与国家教育的要求具有一定的距离,你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对先进教学理念的理解认识,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随机应变能力,以及对课堂秩序的控制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还是应该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如何扎扎实实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本地的实际消化吸收,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才能真正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一味的模仿,照抄照搬,只能是邯郸学步,其结果不伦不类,得不偿失。


用户92764109636红岩


所谓导学案,就是有的学校认为要有自己的特色,怎么提现呢?找几个老师出导学案吧,这样就比其他学校高大上了。我就不明白了,论教法水平这些老师比教育部专家强是吧?论出题的全面性这些老师比编写练习册的人员强是吧?如果不是,编什么导学案呢?课本内容讲不完,习题也做不过来,就忙活导学案。苦了老师坑了学生,只为领导赚了名声。


WhipTheWorId


要想教师教学因材施教,需要对教师因人而异。

科研课题满天飞,脚踏实地的有几个。

我们许多年来,坚持住的原则和方式效果又是如何?

真心需要专家追踪与分析,科学才能发展。


沉默是金23710695


教研部门强调名师的示范性和引领作用,这没错。错在一窝风,不管师资素质,不管学生实际,强行推行某种教法,形式大于内容。其二,不注重教师基本功和文化底蕴的培养,把评课变成了导演课和演戏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