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權謀殘卷」齊桓公誤用小人

「歷史故事-權謀殘卷」齊桓公誤用小人

權謀之術無所不在,大人物深人研究卻閉口不說,從不將心得秘籍輕易示人這便是幾千年權謀術盛行而此類著述卻極少的秘密...此書所述之權謀案例,的確已至“夫人不言,言必有中”的境界。

權謀殘卷-智察卷

  • 注意那些有智而無義的人,因為他們會變成妄人。
  • 上當之後不要責怪人心難測,而要檢討自己的不察。
  • 對手對你怒目而視,並不可怕;如果他對你微笑,或異常殷勤,那你可要小心了。
  • 像使用矛一樣使用智慧吧,在不斷的較量中才能提高智謀的鋒利程度。
  • 聽他怎麼說,然後考察他的行為;看他的表情,然後把握他的內心。
  • 先辨出一個人的優劣真偽,再確立與他交往的尺度。
「歷史故事-權謀殘卷」齊桓公誤用小人

導語:察不明則奸佞生。奸佞生則賢人去,賢人去則國不舉,國不舉。必殆。殆則危矣。

察不清楚,身邊就會出現奸佞;出現奸佞,賢能的人就會離去;賢能的人離去.國家就不會興旺;國家不興旺,就一定會衰落,到了衰落的時候,就危險了。

「歷史故事-權謀殘卷」齊桓公誤用小人

人物

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他名叫姜小白,是前任國君齊襄公的弟弟。

他任用管仲為卿,推行政治、軍事、經濟上的改革,首先提出要“尊王攘夷” ,逐漸使地瀕東海的齊國成為泱泱大國。齊桓公曾北伐山戎以救燕,平定狄亂以存邢、衛,解王室之禍而定周襄王之位。

特別是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魯、宋等八國軍隊,征伐南方之“楚蠻”,在召陵(今河南郾城東北)迫楚簽訂盟約,阻止了楚國的向北擴張,莫定了霸主的地位。

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在葵丘(今河南蘭考)大會諸侯,與會的有魯、宋、鄭、衛、許、曹等國,周天子也派人參加。齊桓公在位四十三年,糾合諸侯共計二十六次。齊桓公的霸業很大程度上得力於管仲,孔子尤其對他提出的“尊王攘夷”稱讚不已。

但齊桓公晚年體弱多病,在管仲死後,重用小人,使多位公子虎視君位,你爭我鬥。齊桓公病重時受到監禁,死後屍體竟然無人顧及。


【事典】齊桓公誤用小人

管仲生了重病,齊桓公去看他,他對齊桓公說:

“大王,我命在旦夕,有句話要和大王說。我死後,大王一定要疏遠易牙、豎刁、常之巫和衛公子啟方。 ”

齊桓公大惑不解道:

“為什麼要這樣?"

管仲說:

“這幾個人都是奸佞,我擔心我死後,他們會對大王不利。 ”

齊桓公說:

“不會吧?易牙為了我,把他的兒子都烹了,讓我嚐嚐人肉的滋味,他總該算得上忠心吧?"

管仲說:

“人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這是人之常情。易牙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愛,又怎麼會愛大王?"

桓公又說:

“那麼豎刁自己閹了自己,來侍奉我,這還用懷疑嗎?"

管仲說:

“人沒有不愛自己身體的,這是人之常情。豎刁連自己的身體都不愛,又怎麼會愛大王?"

桓公接著說:

“那麼常之巫能卜生死,祛病災,這是壞事吧?"

管仲說:

“生死有命,災病無常,大王不去道,卻聽信常之巫,那麼他會因此而驕縱,無所不為。 ”

桓公最後說:

“衛公子啟方跟隨我十五年,他父親死了都不去奔喪,這總該可以吧?"

管仲說:

“人沒有不愛自己父親的,這是人之常情。他連自己的父親都不愛,又怎麼會愛大王?"

桓公一向對管仲信任有加,言聽計從。聽他這樣說,就嘆了口氣說:

“好吧。寡人聽相國的。 ”

於是,桓公就把這四個人趕走了。

管仲死後,齊桓公非常難過。更讓他不好受的是,離開了四個長期服伺他的人,覺也睡不著,飯也吃不香,連政務也懶得處理了。

過了三年,齊桓公想,這個管仲,可能是太多慮了。於是,他就把四個人召回宮來。

第二年,齊桓公也病了。其實,這是常之巫從中搞鬼。他說齊桓公將在某月某日死。他們幾個一同作亂,關上宮門,築起高牆,斷絕了宮中和外界的聯繫。齊桓公成為宮中的囚徒,就是想喝口水也沒有。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齊桓公悔恨交加,流著眼淚長嘆一聲說:

“管仲的見識真的是遠啊!"

鏡鑑

人若矯情,必有隱情,不察則遭其害。

釋評

齊桓公一世英明,但到了晚年,卻落得個如此淒涼的下場,這些都是不能明察的緣故。

考察人物,最為簡單和適用的就是從常情入手。一個人的作為,如果過於違反常情,就是矯情,就肯定會另有圖謀。

情矯則必假,管仲就明白地指出了這一點。這道理並不難懂,但齊桓公已經習慣了被這些奸佞之人包圍,就像吸毒上了癮一樣,明知有害,卻無法戒除,最後只好自食惡果了。

一個人,有了權勢地位,就很容易失去警覺。別人的恭維,別人的逢迎,都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今天說你是天上的太陽,照耀萬物,你也許會不太自然,可時間一長就習慣了,這樣難免不在陰溝裡面翻船。

當然,管仲也要負一定的責任。他既然看出那幾個人是小人,就應及早逼他們現出原形。到了臨死,才說出這樣的話來,卻不知道已經晚了。看來,他的明察也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歷史故事-權謀殘卷」齊桓公誤用小人

喜歡看故事的朋友歡迎關注、每天日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