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關中小國到中原稱霸,絕世高手不是鄭桓公祖孫,而是這位掃地僧

喜歡下圍棋的人都知道,圍棋對局通常來說可分成三個階段:佈局、中盤、收官。棋壇上的高手,有些擅長於佈局,有些擅長中盤戰鬥,還有些擅長於臨近終局的收官。所以棋壇上有人號稱“前五十步天下無敵”,有人被譽為“中盤十三段”,還有些人卻是靠著強大後盤收束、即收官功夫而取勝。

從關中小國到中原稱霸,絕世高手不是鄭桓公祖孫,而是這位掃地僧

歷史,有時也像極了圍棋對局。就比如鄭國的發展史,鄭桓公祖孫三代人,恰好就如同下圍棋一般,分別下了鄭國棋局的“開局”、“中盤”、及“收官”。

鄭國始封君為鄭桓公姬友,他下了這盤棋的“開局”。鄭桓公在西周滅亡前,先期把妻兒老小送到虢、鄶之間,取得鄭國安身立命之地。西周滅亡後二年(公元前769年),鄭桓公與老情人鄶妘內外勾結,設計陷害諸多鄶國大臣,然後趁亂果斷吞併了鄶國,把鄭國從危險的渭河平原上遷入了中原。

鄭武公姬掘突在父親死後把持了鄭國國政,下了棋局的“中盤”。眼見攜王政權不得人心,鄭武公毅然決然地投靠了西申國集團。從公元前767年到公元前762年,在鄭武公率領下,鄭國先後滅掉鄶國、東虢國、胡國、祭國、鄢國等等諸侯國,為平王政權東遷洛邑的安全立下了汗馬功勞。此舉,讓鄭武公贏得了周王室執政卿之位,鄭國國土也得以大大擴張。

鄭莊公姬寤生作為鄭國第三代國君,下了棋局的“中盤”和“收官”。在花費二十二年時間解決了內患之後,鄭莊公巧妙利用各方力量,精心設計、老謀深算、合縱連橫,讓鄭國在東周江湖上得到了“小霸”之名。從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710年,鄭國不但與齊國、魯國結成了強大聯盟,還擊垮了以宋國和衛國為核心的敵對勢力,更成功地與魯國完成了一次戰略性的土地交換,讓鄭國南下發展不再受人掣肘。

從關中小國到中原稱霸,絕世高手不是鄭桓公祖孫,而是這位掃地僧

整個棋局,開局領先,中盤精彩,收官卻收得不那麼完美——以致鄭國在鄭莊公後就逐步走向了沒落。人類大腦所下出的棋局,不可能毫無瑕疵,總是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小小缺憾。但是,過程的精彩,讓這盤棋也不失為歷史名局。

鄭國三代人合力下出了鄭國棋局的開局、中盤和收官,而且下得如此精彩,應該來說都是絕頂高手。

然而,“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掃地僧”是隨時隨地都存在。


鄭國這三位高手,都是遵循著另一位絕頂高手的指導來進行這場棋局的。這位高手不僅幫鄭國取得安身立命之地,而且還精準地預言了東周以後數百年的發展趨勢——他就是周王室的太史伯。這位太史,史書中未記錄他的姓氏,也沒記載下他的身世。然而,從《國語》中記載他與鄭桓公的一番交談中,就可展現出他非同尋常的大局掌控力和驚人的預見力。

鄭桓公姬友剛剛被周幽王提拔為司徒不久,就意識到西周王室將有大難。為保全一家老小於亂世,鄭桓公特意向太史伯諮詢該怎麼辦。

首先,太史伯分析了西周末年周王國的整體形勢:“看來王室是將衰敗,戎狄必將昌盛,其勢已不可擋。拱衛成周的諸侯,南有荊蠻(羋姓蠻族,以楚國為代表。此時楚國已佔領漢水與長江之間的廣大區域。)、申(南申國,位於河南南陽市)、蔡(河南上蔡西南)、隨(湖北隨縣)、呂(即甫國,位於河南南陽西)、鄧(河南鄧州市)、陳(河南淮陽)、應(河南魯山東)、唐(湖北隨縣唐縣鎮)等諸侯國;

從關中小國到中原稱霸,絕世高手不是鄭桓公祖孫,而是這位掃地僧

成周洛邑之南

西有虞(山西平陸縣)、虢(西虢國,此時已東遷,位於河南三門峽市焦國舊地)、晉(此時還未發展壯大,位於山西翼城西)、魏(山西芮城北)、霍(山西霍州市西南)、楊(山西洪洞西南)、隗(位置不詳,一說即夔國,位於湖北秭歸東,但其位置明顯不在洛邑之西)等諸侯國;

從關中小國到中原稱霸,絕世高手不是鄭桓公祖孫,而是這位掃地僧

成周洛邑之西

北有衛(國土橫跨河南、河北、山東三省,建都朝歌,即河南淇縣附近)、燕(傳統上都認為是指北燕國,但個人認為北燕國距離洛邑過遠,此處應該是指南燕國,位於今河南延津附近)、狄(韋昭注為北狄,位於今山東省高青縣南)、鮮虞(大致分佈在河北正定附近)、潞(山西潞城東北)、徐、洛、泉、蒲(此四國皆為赤狄之國,位置不詳)等國;東有齊(山東大國,都城臨淄)、魯(山東大國,都城曲阜)、曹(山東定陶)、宋(國土橫跨河南、江蘇、安徽三省,都城商丘)、滕(山東滕州西南)、薛(山東滕州南)、鄒(即邾國,位於山東鄒城市附近)、莒(山東莒縣)等諸侯國。這些國家不是周王室之親,就是戎、狄、蠻、荊,難以與之爭勝。”

從關中小國到中原稱霸,絕世高手不是鄭桓公祖孫,而是這位掃地僧

成周洛邑之東北

周人的龍興之地,渭河平原已經無法保證安全,那些先知先覺的大臣們都已紛紛東遷中原。然而,中原成周洛邑的東西南北,不是親戚故舊,就是戎狄異族,哪裡才是後來者的安身立命之所呢?


太史伯接下來就解答了這個問題:“只有濟水、洛水、穎水與黃河之間,這裡的東虢國和鄶國國君仗著地勢險要,驕橫而奢侈,又貪圖財物。如果以周王室有難為名,把一家老小託付在那,這兩國國君一定不敢不答應。周王室遭遇禍亂而衰,兩國國君驕奢貪鄙,久後必然會背叛您。這時,閣下就可以王室名義討伐他們的背叛,二國領土就是鄭國囊中之物了。”

短短的這麼幾句話,太史伯就已經把鄭國三代人的發展藍圖都策劃好了。鄭桓公身為王室司徒,位高而權重。只要向東虢國、鄶國等國提出寄託妻子財產要求,東虢國和鄶國國君貪慕鄭桓公權勢,一定會答應。但如果周王室墮落,這兩國國君貪婪成性,很可能會傾吞鄭國財產。這時鄭桓公就可利用司徒身份,率領成周洛邑之眾,“奉辭伐罪”,討伐這二國,必可成功。

從關中小國到中原稱霸,絕世高手不是鄭桓公祖孫,而是這位掃地僧

鄭桓公

這項計謀成功的關鍵,就在於鄭桓公能率領“成周之眾”。身為關中諸侯國,鄭桓公憑什麼能得關東民眾的人心?

成周洛邑,是周初周人安頓殷商遺族的集散地之一。由於殷商遺族地位低下,大多數只能進入在周王國地位低下的經商行業,所以成周洛邑大多都是祖祖輩輩經商的商人。為拉攏商人,鄭桓公將他們召集起來,與他們盟誓:“你們不要背叛我,我也不強買強賣,更不會強行掠奪。你們買賣獲利,我不予過問!”(《左傳·昭公十六年》)鄭桓公此舉,賦予商人經商自由,在周代重農輕商的大環境下,無疑頗具前瞻性,極大地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當然就很快贏得了殷商遺族的衷心擁戴。由此,《國語•鄭語》中才有“桓公為司徒,甚得周眾與東土之人”的記載。有了東土“人和”之利,在鄭國謀劃東遷的戰略性規劃中,太史伯才能充分利用,“以成周之眾,奉辭伐罪,無不克矣!”

從關中小國到中原稱霸,絕世高手不是鄭桓公祖孫,而是這位掃地僧

鄭武公

後來鄭桓公滅鄶國,實際還比太史伯規劃的更巧妙:設計讓鄶國陷入內亂後,僅僅率領七乘兵車、步兵三十人,就在老情人鄶妘接應下,成功地吞併了鄶國。(清華簡《系年》)鄭武公執政後,繼續按照太史伯規劃,於公元前767年消滅了東虢國。此後,鄭國一發而不可收拾:“鄔(即鄢國,河南鄢陵)、華(即莘,河南陳留縣)、弊、補、舟(即丹)、依、黑柔(即疇國)、歷(以上諸國位置不詳)就都是您的國土了!”雖然上述八國多數地點不詳,但是從鄢國與莘國位置判斷,應該都位於洛陽平原周邊一帶。鄭國的擴張,就按照太史伯規劃,最終從滎陽擴張到郾城,完成了對洛陽平原的合圍。


鄭國領土能擴張到這麼大,但鄭桓公還是不滿足。他的野心還更大,眼光又盯上了南陽盆地:“再向南發展不行嗎?”太史伯卻意外地給他潑了一盆冷水:“……(南陽盆地中)唯獨楚國有光明正大之德,如果周王室衰落,楚國必興!”太史伯的意思,楚國人經營南陽盆地多年,根基深厚。以前強大的周王室,遏制了楚國向漢水以東發展;但楚國實力強厚,一旦王室出事,一定會突破漢水,佔領整個南陽盆地,還是不要去觸楚國人的黴頭了!

從關中小國到中原稱霸,絕世高手不是鄭桓公祖孫,而是這位掃地僧

鄭桓公仍然不死心,問道:“謝西之九州如何?”謝,即古謝國,也就是後來的南申國所在地。南申國之西,大致有庸國、絞國、呂國(即甫國)、巴國、鄧國等等九個國家。鄭桓公意思,我不南下與楚國直接對抗,但鄭國既然已經擴張到南陽盆地門口,向南陽盆地西北發展總可以吧?

太史伯回答:“這些地方的民眾拖沓輕率,貪婪而殘忍,不好統治。唯有謝、郟之間的諸國,其國君奢侈驕橫,百姓都怠慢他們的君主,尚未受惠於周王室功德。如果國君更換,以周禮馴化他們,還是很容易辦到,而且也容易長治久安。”

所謂“謝”,就是之南申國;“郟”,指的是郟鄏山,也就是今天洛陽北部的邙山。邙山從洛陽北部向東一直延伸到到鄭州附近的鞏義縣,恰好就是東虢國所在地。因而,謝、郟之間,就是泛指從東虢國(河南滎陽)到胡國(河南漯河郾城區)的廣大區域。太史伯意思,南陽之西的諸國,民風與中原差異明顯,難以教化,鄭國佔領這些地方福禍難料。謝、郟之間的民眾,卻長期浸染於周文化之中,只要輔以周人傳統的仁德教化,就可統治他們,從而獲得長久安身立命之地。

從關中小國到中原稱霸,絕世高手不是鄭桓公祖孫,而是這位掃地僧

鄭國擴張

歷史上,鄭國果然按照太史伯預測,未能突破謝、郟之間。這一方面是鄭國在鄭莊公死後,陷入長時間內亂,無力繼續南下;另一方面,楚國在楚武王時期就基本控制了南陽盆地,在楚文王時期就已衝出了南陽盆地,頻繁地向中原發起進攻,發展迅猛。從此,鄭國完全喪失了南下擴張領土的時機。

能如此精確地為鄭國在人生地不熟的中原,策劃出一塊全新的創業天地,可見太史伯才是隱藏在鄭國身後的“掃地僧”,是深藏不露的真正絕世高手!


規劃鄭國的發展藍圖,不過是“掃地僧”的牛刀小試。在回答鄭桓公過程中,太史伯還把以後幾百年東周列強發展格局提前預告出來了:“……姜姓、嬴姓、羋姓將與各姬姓國彼此代相消長。姜姓是伯夷的後代,嬴姓是伯翳的後代,羋姓是祝融的後代。伯夷能禮敬神靈以輔佐堯,伯翳能馴服百物以輔佐舜,祝融能光融天下。這三姓歷史上有大功,其後代至今沒有廢棄祭祀,但是卻還沒能在周代興盛起來。現在周衰落了,這三姓的國家就要興起了。姜姓的齊國,嬴姓的秦仲,羋姓的楚國,這三國實力強大,是這三姓國家中的翹楚,這三國必將興盛!……姬姓國中,文王留給後代的福澤已經到頭,武王之後將要繼承。武王子嗣國中,晉國地勢險要,周邊國家又非常弱小,只要能施行德政,發展的前途非常遠大!”(《國語·鄭語》)

早在周幽王時期,太史伯就能清晰地預見到春秋戰國時天下的發展、演化格局了。而歷史後續的發展也與太史伯的預言高度吻合,這讓後人驚歎不已。太史伯通過分析西周各諸侯國局勢,準確地預言出春秋戰國時期哪些國家能成為主角,這需要非凡的洞察力和判斷力。而這種洞察力和判斷力的形成,必然來自於太史伯對西周各諸侯國人文、歷史、地理的深入瞭解。

太史伯為鄭國規劃的發展藍圖,不是強行地去改變歷史發展的軌道,而是在看到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下,順應歷史的發展規律,從中找出鄭國發展的空間。鄭國三代人,都是忠實地依照太史伯的戰略規劃在進行拓展。

太史伯能準確預言歷史發展的趨勢,又能為鄭國指出戰略發展的方向,所以他才是真正的絕世高手,是隱藏在西周朝堂之上的“掃地僧”。

從關中小國到中原稱霸,絕世高手不是鄭桓公祖孫,而是這位掃地僧

可惜的是,這麼一位功力深厚的絕頂高手,卻沒能被周王室所重用,成為了一位鮮人問津的“掃地僧”,此後就埋沒在西周的斷壁殘垣中去了——周王室的衰落,豈不是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