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防小人得志

所謂“君子”和“小人”,是一種道德區分而不是法律裁定,是一種輿論評價而不是最終結論

如何提防小人得志

走正道即為君子,違正道即為小人。這個世界上有君子就有小人,這也是一種對立統一。究竟是君子多還是小人多,很難定論。對一個人而言,身上既有君子的成分,也有小人的成分,百分之百的君子或者說百分之百的小人是不多見的。

究竟是君子因素主導還是小人因素主導,同社會環境、用人導向有著極大的關係。如果社會風清氣正,就會造就君子;如果風教凋敝,則會產生小人。“用一君子,則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則小人競進矣”。

翻開歷史不難看出,君子得志和小人得勢幾乎旗鼓相當,平分秋色。即使是盛世明主,也會誤用一些小人

春秋時期齊國為五霸之首,齊桓公既重用了管仲、鮑叔牙等一批賢臣良將,也親近了易牙、豎刁等一些奸佞小人。管仲臨終前曾忠告齊桓公務必斥退這幫小人,但驅逐這幫小人之後,齊桓公食不甘味,寢不安心,活得很不開心,於是又將易牙、豎刁等調回身邊並讓他們掌控了宮中大權。在齊桓公病重不能理事後,易牙、豎刁等興風作浪,大亂朝廷,齊桓公作為一代英傑,竟落得個死無葬身之地的悲慘下場。齊桓公為什麼會寵信易牙、豎刁等卑鄙小人呢?因為這些小人能遂其所意,投其所好,滿足其貪酒、貪色、貪玩的私慾。

如何提防小人得志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權謀出眾、才智超群的女皇帝,然而她也重用了索元禮、周興、來俊臣等一批心狠手毒、無惡不作的酷吏,因為她篡取皇位之後,需要有一批爪牙為她剷除異己,消滅政敵。由此可見,有時小人得勢並非只是因為皇帝的昏聵,而是皇帝想借助小人來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如何提防小人得志

唐太宗在總結自己執政17年的經驗時,特別講到對付小人是件非常困難的事。他說,皇帝只有一個腦袋,而周圍有一幫人整天琢磨如何對付你。有的靠勇力,有的靠辯才,有的靠諂媚,有的靠奸詐,有的靠投其所好,滿足你的私慾,如此等等。他們無孔不入,像車輪一樣輪番攻擊,皇帝稍不注意,就會中了圈套。

如何提防小人得志

清朝重臣孫嘉淦曾描述了小人採取的各種手段

在語言奏對上,君子笨嘴拙舌,而小人巧言令色,曲意奉承。

在公共關係上,君子實實在在,而小人八面玲瓏,奔走朝廷。

在上級考績時,君子恥於言功,而小人工於顯勤,善於吹噓。

如何提防小人得志

君子和小人各有自己的才幹,君子把才幹用於工作,埋頭苦幹,而小人則挾其所長,投人所好。古人在提防小人上形成的這些認識和經驗,對今人仍有著一定的警示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