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权谋残卷」魏文候义不爽约

「历史故事-权谋残卷」魏文候义不爽约

权谋之术无所不在,大人物深人研究却闭口不说,从不将心得秘籍轻易示人这便是几千年权谋术盛行而此类著述却极少的秘密...此书所述之权谋案例,的确已至“夫人不言,言必有中”的境界。

权谋残卷-筹谋卷

  • 造势者为智,善用势者为谋。
  • 谋定而思动,后发制人则胜机已握。
  • 善谋者从来不是依据道理,而是根据利害做出决定。
  • 注意强弱的变化。用己之强,来攻敌之弱。
  • 要偃旗息鼓、不事声张,如此胜机便大了。
  • 不要主动与人为敌,不要放弃修好的机会。
「历史故事-权谋残卷」魏文候义不爽约

导语:谋国者,先忧天下;谋己者,先利自身。

谋虑国家的人,首先为国家担忧;谋虑自身的人,首先为自己谋取私利。

「历史故事-权谋残卷」魏文候义不爽约

人物

魏文侯

,名斯,晋国大夫魏蜂的八世孙,战国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周威烈王二年,立韩、赵、魏为诸侯,魏文侯是魏国第一位国君,是当时 最强大的魏国的缔造者。

魏文侯尊崇儒家。他学习儒家的谦恭好学、屈己求教、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思想,使自己修养成为一个具有泱泱大国风范的国君。子夏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师子夏,子夏给他讲乐,讲为君之道。

魏文侯从强国兴邦的求实务实考虑,又推崇、重用法家人物,为法家人物的变法改革和施展治国才能开辟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他用李悝为相,在魏国大力推行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有功,因能授官;开创武卒制,建立常备兵;“尽地力之教”,鼓励农民增产粮食;实行“平籴法”,平抑粮价,以保障人民生活;汇编《法经》,以法治国。

他在位五十年,使本来缺少关隘、无险可守的魏国,成为人口稠密、物产丰富、国力充实、边境巩固的强国,在战国初期最先称雄。


【事典】】魏文候义不爽约

魏文侯和守林者定好了打猎的日期。到了那天,魏文侯和臣子们正在饮酒作乐,十分开心。这时,天突然下起了雨。

魏文侯正准备动身,左右的人都说:

“今天酒喝得很高兴,天又下着雨,您要去哪里?"

魏文侯说:

“我和守林者预约打猎,虽然高兴,但怎么能不去见上一面呢?"

他亲自动身去取消了原定的日期。

于是,魏文侯守信的美名传了出去,魏国从此开始强大起来。

镜鉴

守信第一;

释评

因为下雨而取消原来打猎的约定,这不过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何况魏文侯是一国之君,又喝酒喝得高兴。但魏文侯却不这样想,他完全可以不去通知守林人,或者打发个下人去通告一声也就行了,但他一定要亲自去。他做得对,国君一定要守信用、重诺言;这样,别人才会信任你,你说出的话才会有权威。

国君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乎着国家的兴衰安危。这话看上去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实际情况却是这样。魏文侯深知这个道理,因此他一定要冒雨亲自去。

这样,小事就不再是小事。他守信的美名就会传播出去,士人和贤者就会纷纷前来归附。

这件事情表面看上去没有谋略在里面,其实却蕴涵着更深的谋略。想想看,还会有什么比信义之君的美名更加可贵?

「历史故事-权谋残卷」魏文候义不爽约

喜欢看故事的朋友欢迎关注、每天日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