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漂流記——你沒讀懂的《魯濱遜漂流記》

靈魂漂流記——你沒讀懂的《魯濱遜漂流記》

被誤讀的經典

大約在二十多年前,我讀大學時曾看過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別人說這是一部名著,就買了書去看,看完沒覺得有多大的思想意義,只記下了本書中最精彩的部分——魯濱遜和一個叫“星期五的”黑人在荒島上開荒生存的那段傳奇經歷。

不關注靈魂的閱讀者都喜歡在故事中獵奇,看的時候精彩入勝,看完了,就完了,過段時間,故事也就忘了,又被另外的新奇故事取代了。當年的我就是一個這樣的閱讀者。

那時我覺得《魯濱遜漂流記》是一本雖新奇卻膚淺的獵奇故事書,對當時那個正在尋求人生意義的年輕的我來說,這本書沒有多大的思想價值。但為什麼這樣一本書列在英國小說的經典之列,我甚為困惑。

多年以後,我成為一個信靠上帝的信仰者,才看懂了許多跟信仰有關的西方名著。我重新有機會再看這本《魯濱遜漂流記》時,才突然明白它為什麼被列為經典。

我至今依然相信,許多人跟當年的我一樣大多都不能看懂這本書。成年人和少年人一樣都視這本書為探險獵奇類故事書,尤其是主人公魯濱遜在荒島上的生存經歷讓人視其為傳奇英雄。

我記得人民文學出版社的譯本,在這本書的譯者序中,提到譯者對這本書的理解----“展示了一個人在荒島中那種為了生命而積極與環境相調和,相適應的生存精神。一個人的勞動究竟可以做出什麼來?《魯濱遜漂流記》一書以生動、吸引人的故事表達了只要有志氣、有毅力、愛勞動,就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業,這就是這本書至今還沒有失去而且永不會失去它的光彩的原因。”

現今的我看來,這段評語實在不夠確切,也許譯者和當年的我一樣都沒有看懂這本書。因為我們的大多學者都沒有信仰背景,對西方名著的理解跟作者之間就有較大偏差。

關於本書,國內學者所注重理解的是,人靠自己所凸顯出來的偉大力量,而忽略了作者寫本書的真正著重點—一個被困在荒島上的人的靈性重生的經歷。許多人讀這本書時,都會站在人本主義的角度,把主人公當做一個神奇般的英雄人物來看,而無意識的忽略了書中魯濱遜對上帝的敬畏,他經歷與神同在的生活,他在那段生活裡的思想行為的轉變。這才是有基督信仰的作者在書中不厭其煩要表達的真意。

如此,才能明白它做為名著的價值。它之所以流傳至今,成為西方小說的經典,並且作者被冠為“英語小說史之父”,這其中真正的原因,是它既有極強的故事性又帶有強烈的靈性重生的信仰意識。它將世俗人物的傳奇歷險經歷,與靈性世界中一個人的心靈重生經歷完整地糅合在了一起,使其成為吸引大眾的故事而又不失其思想深度的經典。魯濱遜在荒島中的重生經歷,可以視為其漂流靈魂的重生經歷。

靈魂漂流記——你沒讀懂的《魯濱遜漂流記》

那些被忽略的信仰片段

“一個人在重生以後,就會覺得,被上帝從罪惡中救出來,比被上帝從苦難中救出來更幸福。”


——魯濱遜第一次向上帝禱告後的感受

“在造物主手中,人生是一件多麼變換不定的事情啊!在不同的環境中,人類的感情多麼變幻無常啊!我們今天所愛的,往往是我們明天所恨的;我們今天所追求的,往往是我們明天所逃避的;我們今天所希望的,往往是我們明天所懼怕的,甚至是膽戰心驚的。.......”

——魯濱遜

在島上第一次發現人的腳印後的心理

“雖然天賦的觀念可以使一般有理性的人認識上帝,可以使他們自然而然的對至高無上的上帝表示崇拜和敬禮。然而,要認識到耶穌基督,要認識到他曾經替我們贖罪,認識到他是我們同上帝之間的新約的中間人,認識到他是我們在上帝的寶座前的仲裁者,那就非要神的啟示不可。這就是說,只有神的啟示,才能使我們在靈魂裡形成這些知識。因此,只有救主耶穌的拯救世人的福音,只有上帝的語言和上帝的聖靈,才能做人類靈魂不可少的導師,幫助我們明白上帝救人的真理,知道得救的道路。”

——魯濱遜對“星期五”接受相信

靈魂漂流記——你沒讀懂的《魯濱遜漂流記》

荒島重生,靈魂重生

以上摘選的幾段應該是本書思想的最精華部分,也讓讀者可以窺見本書的作者自己思想意識中對基督信仰真理的真實闡釋。

任何一個有重生經歷的基督徒看到以上言語都會在內心深處與魯濱遜共鳴。魯濱遜因為認識接受了耶穌基督做了自己生命的救主,經歷了重生生命帶來的思想行為的改變,並因著順從聖靈的引導,幫助“星期五”來認識救恩,這跟每一個得救的基督徒的經歷毫無差別,並且他覺得這是“一種十足的幸福”的經歷,這也是每一個得救的基督徒在得救的那一刻,所經歷的那種喜樂幸福的真實情感體驗。

我想,有一些讀者讀到這些話語時,也許會覺得極其枯燥、無聊,可能因其強烈的宗教說教味道而越過不讀,只讀其中精彩的的故事敘述情節,就像當年還沒有認識信仰的我一樣。這就是導致讀者甚至譯者,將魯濱遜定義為一個“適應環境”能力特強的英雄人物,而不是一個重生的新人的根本原因。

英國學者麥格拉思的著作《基督教文學經典選讀(下)》中,可以看到這位學者對這本書的公正而深刻的評價:

“我們在本書中還發現一種對魯濱遜內在感情的探索,尤其是他對上帝的態度。笛福講述了一個人的心路歷程,引向靈性的重生;它與依靠體力,自給自足,維護生存的描述並行不悖。.......它貫穿了兩條線索:小說主人公海上遇難,流落荒島—這是人們熟悉的故事;另外還有一個故事—描寫人物的新生和靈性的重生。”

可見,《魯濱遜漂流記》一書不止是一個人的生活漂流記,更是一個人的靈魂漂流記。

魯濱遜在多次海上遇險後,最終被棄在荒島上,他常常在自己的思想裡升起一種矛盾的掙扎,就是他不斷地在想一個問題:他所有這些不幸的遭遇,是因為他沒有聽從基督徒父親的勸告,走上了一條任憑秉性放蕩的道路,所以才應驗了他父親對他叛逆生活的預言,過上了大難的生活。

他在荒島上雖然靠自己努力生存,但他不斷地感激上帝沒有讓他像其餘夥伴一樣死於風暴,而是活在了島上,並且給他留下了工具和賴以度日的東西。他看到和感受到上帝的慈愛和憐憫,這些感激上帝的思想貫穿在他每日依靠體力,自給自足,維護生存的行為中。甚至他離開島上後,查實了他在巴西的種植園產業後,原打算定居在可以過富裕生活的巴西,但因為他重生的新生命帶來的思想改變,最終使他毅然放棄了生活在那個異教國家的打算。

無論是魯濱遜最精彩的島上生活,還是他並不精彩的航海生活,我們都可以看到他的靈魂,是如何漂流與掙扎,以及最終在上帝那裡找到可以安歇的歸宿。這大概才是它成為經典的真正原因。

靈魂漂流記——你沒讀懂的《魯濱遜漂流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