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痛感主打暖意,《我们这些年》对跑偏的现实主义进行纠正

电视剧《我们这些年》日前公布了海报和部分剧照,并且从北京转往青岛拍摄。《我们这些年》由唐丽君担任制作人,曾创作过《倾城之恋》、《三八线》等剧的梦继担任导演,王芸等编剧。蒋欣、李光洁、郭京飞、刘孜、刘佩琦、钱芳等担纲主演。


放弃痛感主打暖意,《我们这些年》对跑偏的现实主义进行纠正


面向未来的现实主义

前些天看了这部剧的一些素材,听导演梦继和制作人唐丽君谈了一些创作感受。与唐丽君掌舵的“新派系”以往作品不同的是,《我们这些年》所传递出的现实主义风格非常鲜明。市场与观众都欢迎现实题材,但众所周知现实题材也最难拍,有着不少的创作束缚与表达困境。

现实题材电视剧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戴着现实主义的帽子,编造狗血剧情、制造话题贩卖焦虑的伪现实剧,市场上一度流行的婆媳剧、都市剧、家庭剧有许多都可以划进这个范畴。另一种是紧扣当下时代情绪、勇于呈现真实的现实剧。


放弃痛感主打暖意,《我们这些年》对跑偏的现实主义进行纠正


如果把《我们这些年》与《欢乐颂》简单比较一下,这两部剧有相似的地方,比如既不超前、也不落后,恰好把住当口,是与观众同呼吸共命运的作品。但也有很大的不同,相比于《欢乐颂》引起争议,《我们这些年》恐怕不会遭遇口碑的撕裂,因为这部剧并非主打痛感,而是以“暖意”取胜。


放弃痛感主打暖意,《我们这些年》对跑偏的现实主义进行纠正


温暖与现实主义是否相悖?这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不构成问题。出于某种迫切、焦虑以及宣泄的需求,多年来现实主义被捆绑了批判的功能,这一功能在《人民的名义》时到达一个巅峰。此后便顺流而下,不是创作者失去了继续下去的激情,也不是观众的情绪饥渴得到了满足,而是人们也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在一个情绪泛滥、焦虑严重过剩的时代,有没有一种作品,可以让观众在亲近现实的同时,也能实现慰藉心灵的功能?


放弃痛感主打暖意,《我们这些年》对跑偏的现实主义进行纠正


这是一部面向未来的现实主义作品。它没有拉开回溯30年的阵势,但老中青三代人的人生痛点都得到了不疾不徐的展现。三个老哥们仍然在介入子女的生活,三个发小多年以后重新建立紧密联系,他们的下一代不可避免地崛起…代际冲突是必然的,这部剧要传达的理念是:把年轻一代人的路向选择交给他们自己。

都市人面临的密集人生议题

如导演梦继所言,在《我们这些年》当中,不会出现坏人,只会出现有不同经历的人直面生活议题,只会有对美好生活的盼望与向往。这是对现实主义极致化的一次温和的纠正,把现实主义带回到真正的路线上来:强调形象的典型性,注重细节的真实性,回到表达方式的客观性。批判现实主义永远不会落伍,但只有此类现实主义作品打底,强调批判性的作品才更能凸显价值。


放弃痛感主打暖意,《我们这些年》对跑偏的现实主义进行纠正


《我们这些年》的情节构成,是基于三个发小的人物关系发散的。剧中的人物身份,有曾经的电视台购物台编导(现专车司机)、公司销售总监,有护士长,有航空公司乘务长,民航机长……

他们的家庭也分别经历着“失婚女子”和“不婚主义者”、“丧偶式婚姻”、“留守儿童”、“子女反叛”、“职业倦怠”等现实状况冲击,但他们的处理方式,不再是以往观众所熟悉的对战、互撕、冲突,而是坦诚地面对问题,冷静地提出解决方案,目标明确地追求幸福的最大化……正是因为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得一个模糊的、庞大的、被误解的、被苦难化的城市阶层群体面孔,渐渐清晰起来。


放弃痛感主打暖意,《我们这些年》对跑偏的现实主义进行纠正


都市人群没有土地,都市人群也并不都是中产。都市人群对丰富的物质生活触手可及,但未必每个人都能够到。都市人群的每个人生阶段都有需要解决的人生议题,时代变迁之下,这些议题也千差万别。这是一部高密度话题剧,这里不一定能提供标准答案,但剧中人的行为一定会对观众形成启发。

建立与观众之间有温度的联系

都市人群一贯是当代题材电视剧撰述的主体,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中产阶层为例,他们所遭遇的压力,在世界各国都存在,但中产本来生活的真相,却往往被一些形而上的东西覆盖了。他们的财富、家庭、情感等等,究竟有多少被媒体、影视文艺作品呈现了出来?再比如,中产阶层在观念上的进步,在思想上的变化,对待人生与生活的开放与包容,又有多少被可视化的作品描述了出来?


放弃痛感主打暖意,《我们这些年》对跑偏的现实主义进行纠正


所以,《我们这些年》所选取的角度,切入分析问题的方式,带有给苦难化的中产说话的意图。里面的角色形象,不再是脸谱化的,而是有血有肉有温度的,他们身上不再承载这个社会赋予的符号化压力,他们的一言一行,成了内心真实境遇的本能呈现。评价一部剧作是否与观众具有有温度的联系,在于它是否从生活、从观众那里得到素材,而不是坐在空屋中凭空编造出来。


放弃痛感主打暖意,《我们这些年》对跑偏的现实主义进行纠正


这部剧是以王芸编剧团队为主的原创之作,脱离了对IP改编的依赖,对生活进行原汁原味的提取。制作人唐丽君说,我们讲的是自己的故事,是在回望过去时直面我们的焦虑生活,用平和而从容的心态去呈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王芸说,对独生子女来说,发小是像亲人一样的存在,一开始就想写这样一个温暖的故事,没有狗血,只有温情。经过编剧团队、导演、演员、制作人的合力,最终形成了这个格局更大的剧本。


放弃痛感主打暖意,《我们这些年》对跑偏的现实主义进行纠正


作品的原创性决定了《我们这些年》可以在一个扎实的框架内,进行更自由的填充、注入,更紧密地与瞬息万变的生活保持敏感联系。原创的现实主义题材将要在市场上爆发的巨大能量,会在将来的影视剧市场一一印证。在电影方面,《我不是药神》已经展示了原创现实题材的魅力,在电视剧市场上,也期望有更多从业者,进行《我们这些年》这样的创作努力,让电视剧“爆款”真正地拥有内容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