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3台机器成为松下电器独家供应商,看她是如何做到的?

凭借3台机器成为松下电器独家供应商,看她是如何做到的?

一进门,丁玮岚就连声道歉,并用手向上抓起齐耳卷发,使其更加蓬松。她开门见山,说自己是有点天马行空的人。创建浙江荣盛橡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已有二十多年,她一直靠这样的简单和真诚,使企业从3台机器的小作坊,发展成为松下、三星、富士通等世界著名品牌的优秀供应商,她的创业史是“浙商四千精神”的最佳典范。

她舍弃铁饭碗下海经商

五十多岁的丁玮岚对自己的父亲敬佩不已。老父亲刚做完大手术躺在病床上,她心里始终惦记着他。这也是她一再道歉解释来晚的原因。丁玮岚说,自己有今天都感谢父亲的栽培和支持。

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人都羡慕有一份铁饭碗的工作。可是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身边的人纷纷下海时,丁玮岚也有了这个打算。按照常理,父母亲都认为,自己女儿不愁吃穿,没必要下海经商,更何况当时的丁玮岚已经做到团委书记的职位,正面临着升迁的机会。

可是,丁玮岚的父亲却告诉她,“做公务员人人都能做好,而做企业是对自我的挑战。”在父亲的支持下,她辞去工作,走上了经商的道路。

与很多第一代浙商一样,丁玮岚的创业路不免艰辛与辛酸。

她从3台设备起步,专业生产家电排水管。那时,丁伟岚既是生产工,又是技术工,更是产品销售员。怀揣着梦想,身兼数职,她却不觉得辛苦。

回首创业路,汗水与泪水交织。为了把生产好的水管及时送到杭州厂家手里,丁玮岚要从早上5点出发,乘坐5个小时的汽车到达杭州汽车站,来回要10个小时。

一次,为了准时准点把货交到客户手上,丁玮岚连续五天往返于东阳与杭州。天不亮出发,天黑了才从杭州往回赶。第六天早上,丁玮岚把排水管放在脚踏车上,自己一路小跑。正当她要下车时,鼻孔有点热乎乎的感觉,她以为是流鼻涕。旁边的司机提醒她,有鼻血流了下来。

正要用手去摸,丁玮岚晕倒在地上。“周围人把我送到医院的时候,我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回想起那段经历,丁玮岚眼角湿润,声音有点哽咽。

也在此时,丁玮岚的父亲再次鞭策她,“你真的要创业吗?今后可能比这个更辛苦。”但是她没有低头。在汗水和泪水中,丁玮岚一步一个脚印,从小作坊跑到杭州,与许多知名的家电企业合作。

准时守信历来是丁玮岚身上的标签。“那时候为了见客户,穿着的高跟鞋把脚后跟都磨破了皮。”

1997年的杭州湖墅南路上,住一晚普通旅馆只有5块钱,后来涨到7元。为了节省多出的2块钱,她脱掉高跟鞋走到2公里之外的街面寻找便宜的旅馆。因为低价的旅馆卫生条件不好,丁玮岚就随身带块毛巾和针线,到了酒店就把毛巾缝在被边,呼吸时就不会因为异味睡不着。“如果我当时知道企业会发展到今天的成就,我也不会那么艰苦。”擦去眼角的泪水,丁玮岚打趣道。

凭借3台机器成为松下电器独家供应商,看她是如何做到的?

她只有3台设备却大胆闯入国际企业

丁玮岚骨子里有点天马行空。1998年,已经为国内知名企业做排水管的丁玮岚一向以品质为根本,从选料到加工技术都非常讲究。而同行们大都以低价竞争,只关注眼前利益。最让丁玮岚有点难以接受的是,许多合作单位的尾款迟迟不结,甚至还出现烂账欠账的现象。

于是,丁玮岚大着胆子,跑到杭州找松下电器合作,希望能为其做零部件生产商。大企业都有自己严格的管理体系,面对丁玮岚的到来,松下企业的负责人说,“你这个时候来太不是时候了,我们已经有供应商了。”

听到对方的回答,丁玮岚诚恳地说:“什么时候都是时候,我肯定能做好你们小小的一片绿叶。”丁玮岚的真诚和自信打动了对方,也为此打开走进松下的大门。

第二年,要求高品质的松下电器重新选择供应商时,第一时间想到了丁玮岚。此时,她放弃国内企业的订单,专心为松下电器做排水管生产。

创业路上总是充满了酸甜苦辣。在同行眼里,丁玮岚拿到了国际订单,应该喜笑颜开,今后前途一片大好。可不为人知的是,当时的丁玮岚还是一个小作坊,厂里仅有十几台设备,完全不具备成为松下供应商的条件。“我们厂区面积不大,还没有一台进口设备。”常人眼里,既然拿下了订单,打肿脸也要给对方生产。可丁玮岚没有,她选择了实话实说。

丁玮岚向松下电器提出,自己在设备和技术等方面有困难时,合作方再一次被她的真诚打动。“那一年,我们就搬到萧山,他们给予我们技术支持。”至今,丁玮岚都为曾经的大胆而感到自豪。

此后,荣盛橡塑成功成为三星、富士通、日本三菱电机、大金等世界品牌的供应商。丁玮岚始终以质量为根本,成为撑天大树中的小小绿叶。

她用科学管理体系跑赢市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很多民营企业的外贸出口单直线下降,OEM型企业因为超负荷的用工成本和物料成本,以及混乱的量化生产和原材料的价格飞涨,利润大幅缩水,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但是,荣盛橡塑制品却独辟蹊径,在全球经济低迷时,业绩依然稳步递增。其背后是丁玮岚特有的管理模式。

父亲是企业管理的专家,在丁玮岚的人生道路上,亦父亦师。父亲的著作《企业三项控制实务》是丁玮岚管理企业的教材,深度践行父亲的理念。

从2006年起,荣盛橡塑开始优化企业内部物流,实行三项控制管理。她认为,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是在微利时代控制成本的有效途径,制造企业通过在各种制造过程中对原材料的加工实现增值。

“企业的竞争是成本的竞争,也是物流的竞争。”她说,企业从管理数据和管理工具两方面着手,对物料从源头采购到成品销售进行有效控制。

与此同时,荣盛橡塑把企业品质成本工作作为提高经济效益来考核,把品质成本工作纳入企业重要议程,组织质量培训。“产品质量是企业经济赖以生产发展的命脉。”丁玮岚郑重其事地说。

邓小平曾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荣盛橡塑把这句话做到了。丁玮岚父亲的书中写道:“依靠科技进步,为产品质量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提高企业的技艺工艺装备水平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丁纬岚引进技术人才,购置先进的机械设备模具,对提高产品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般企业,员工工资按工时计算,员工之间工资差别不大,能力强弱不同的员工难免会相互不服气。企业通过计算员工产品工资测算单件产品的工资额,未同时规定严格执行8小时工作制,因此出现空机现象,设备利用率低,造成浪费。而荣盛橡塑采用劳动定额和几倍工资制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使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

经过多年的努力,荣盛橡塑以质优价廉在国内外赢得信誉,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这些经验都是我们在成本逐年提升,厂家定价逐年递减的情况下,依然能稳步增长的秘诀。”丁玮岚举着父亲的书本说。

人心是企业发展的保证

每到年初,民营企业招工难成了来年发展的重要障碍,很多人为此发愁。可是熟悉荣盛橡塑制品有限公司的人都知道,这里的员工大都有十多年的工龄,甚至二十多年一直追随丁玮岚。

问起原因,大家的心里话都说是因为看重了丁玮岚这个人。而在丁玮岚的心里,企业的领导就是团队的核心。领导的职业素养、业务能力、自我修炼、自我约束等个人素养都非常重要,从各个方面都要给团队成员做表率。“人的一生中只有短短几个十年,一个员工把十年心血放在企业,我必须要让大家无后顾之忧,为大家打造一个真正‘铁饭碗’。”

人们常说,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企业人力资源流失最根本的原因。荣盛橡塑各车间生产强调人力资源重要性,把员工的智慧和创造力视为企业的宝贵财富和未来发展的动力。“你把每一位职工放在平等的地位,将员工看做企业的合伙人,而不是可以随意替换的零件。鼓励员工参与决策,为员工提供优越的发展和创业平台,尊重员工的建议和意见,这样你留住了员工的心,也让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十多年的打拼,丁玮岚也被大家推选为金华市政协委员。而她获得的诸多荣誉,却从来没有张贴过,始终在扮演着绿叶的角色。正是这样朴实无华而又简单真诚的心,作为政协委员的丁玮岚常年关注社会难点热点问题,经常受到政府部门的赞赏。2015年,荣盛橡塑荣获政府特别贡献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