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家長教育觀點與中方家長教育觀點,你更傾向哪一方?

很多孩子對大人的話置若罔聞,我行我素,他們缺乏自制力而且不怕父母。

你的孩子有類似問題嗎?他聽話嗎?你對他有權威嗎?你的話對他有約束力嗎?我們不需要塑造出一個維維諾諾的“小綿羊”,但是,孩子的確需要從小懂得尊重父母的權威,培養出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遵守家庭中的規則。

這樣他長大時(如青少年時期)才能聽見父母的指引,少走彎路。怎樣能讓孩子守規矩呢?看看中西方兩位家長的教育主張。

西方家長教育觀點與中方家長教育觀點,你更傾向哪一方?

西方家長:

楊先生(Mr.Young),是美國白人,哈佛大學博士。太太是中國人,12歲的兒子安迪是個很懂事的孩子,他學習好,有禮貌,待人寬容,很讓父母省心。

楊先生的教育觀點是:

1.絕對不用體罰的方式來懲罰孩子。

2.尊重、愛和傾聽是讓孩子表現好的訣竅。

3.設立清楚的規則和界限,孩子和大人都必須嚴格遵守。

4.永遠不要對孩子說謊,也不要設計騙他。

5.絕不要對孩子許下你不能實現的諾言。

西方家長教育觀點與中方家長教育觀點,你更傾向哪一方?

安迪兩歲時,有一次發脾氣推倒了一把椅子。楊先生跟安迪談話,向他解釋這樣做是不對的,爸爸對他的行為感到狠失望。而作為後果安迪必須回到他的房間一個人在黑暗中靜坐15分鐘,反思自己剛才的行為。

安迪進了自己的房間大聲哭泣了15分鐘後,楊先生將安迪領出房間又談了一次話,楊先生說這是他對安迪從小到大所採取過的最嚴厲的懲罰。

安迪讀三年級時,一度對學習失去興趣,成績開始出現B(以前全是A)。楊先生告訴安迪,如果他的分數不提高,萬聖節時,他就不能和別的孩子一起去鄰居家討糖果。很快安迪的分數就提高了,因為他知道爸爸說話算話。

西方家長教育觀點與中方家長教育觀點,你更傾向哪一方?

中方家長:

周先生,美籍華人,美國密歇根大學博士,在美國生活多年,有兩個孩子。

周先生的教育觀點是:

1.適當的體罰是必要的。

2.不要給孩子太憂鬱的生活條件。

周先生,在湖南農村長大,家境貧寒,他的父親對子女們非常的嚴厲,經常體罰,對皮肉之苦的恐懼,使得周先生從小就非常聽話,不敢違背父親的任何要求。

雖然按照現在一般的標準,周先生算得上“有出息”,但回過頭來看,他還是認為過分的體罰不好,因為它會使親情疏遠,可是同時他又覺得孩子做了很令人生氣的事情,沒有其他有效的辦法時,適度的體罰,還是有用的。

西方家長教育觀點與中方家長教育觀點,你更傾向哪一方?

周先生更為推崇的教子方法是:不要給孩子太優裕的生活條件,也不要在生活上照顧的太周到,他覺得正是因為他的父親從不給他們任何東西,所以他從小就很有剋制力。

相比之下現在的孩子擁有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因此,周先生反對給孩子過生日之類的活動,也反對給孩子買太多書和玩具。他認為這些會培養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壞行為,也讓他們不懂得珍惜。

以上中西方兩位父親的教育理念,你更傾向於哪一位呢?希望他們的觀點對你有所啟發。不管怎樣,讓我們歸納一下:

在培養孩子遵守規矩上大多數父母失敗的原因:

西方家長教育觀點與中方家長教育觀點,你更傾向哪一方?

1.沒有從小訓練

遵守規則的訓練,越早開始越好,有的專家認為嬰兒剛生下來即可開始訓練,這聽上去似乎太嚴厲,但其實有道理,當嬰兒顯示他有自我意識,並能明白大人意思時,就應在第一時間讓他學會遵守規則。

舉例來說,小孩尿不溼了,該換了,但她不想換,你耐心勸她,但她就是不肯,雖然她還不會說話,但她明白你的意思,怎麼辦呢?父母應該堅持,必要時用雙手按住她,使她知道,此時她必須服從。在孩子跟你發生第一次對抗時,你必須堅持原則,不能讓步。孩子知道反抗是無用的,以後就會“別乖”了。

西方家長教育觀點與中方家長教育觀點,你更傾向哪一方?

特別提醒:

先確認你的要求是正確且必要的,然後堅持。

2.盲目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

孩子要什麼我們就買什麼,無微不至的滿足她的任何需求時,父母的權威反而不容易建立,我們不妨有意識的製造一種缺乏。比如說,一個月只能買一樣新玩具。這樣能培養出孩子的剋制力,並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

特別提醒:對孩子的需要百依百順,製造出的是聽話的父母而不是守規矩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