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掘智慧城市運營商「新大陸」的浪潮,因何成智慧城市新的引領者

近日,以“雲數賦能 智慧未來”為主題的Inspur World 2018(浪潮技術與應用峰會)在成都舉行。浪潮提出從領先的雲計算、大數據服務商,通過雲、數賦能構建平臺型生態企業,打造新三大運營商,向“雲+數”新型互聯網企業轉型。新型智慧城市高峰論壇同期召開,主題為“智源運營 匯聚未來 為可持續發展的城市”,來自全國的智慧城市專家、地市政府領導、智慧城市主管部門負責人、浪潮智慧城市合作伙伴等近500人參加了本次盛會。

發掘智慧城市運營商“新大陸”的浪潮,因何成智慧城市新的引領者

浪潮集團執行總裁陳東風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會峰會上,浪潮集團執行總裁陳東風發表了題為《智慧城市運營 引領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主旨演講,並基於當前智慧城市建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創造性地提出了“智慧城市運營商”這一新的名詞,引起了廣大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那麼究竟什麼是智慧城市運營商?浪潮又是如何去做好智慧城市運營商呢?

一半海洋,一半火焰:基於產業“疲沓期”下的新概念起源

從2008年,IBM首次提出智慧城市概念,到目前已經走過10個年頭,如今智慧城市也已經成為一種城市發展理念,受到各級政府、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

在剛剛過去的浪潮技術與應用峰會上得到了數據,目前,100%的副省級城市、89%的地級以上城市、49%的縣級城市已經開展智慧城市建設,累計參與的地市級城市數量達到300餘個;剛剛閉幕的深圳智博會很多專家都說有500多個。

智慧城市總體投資規模巨大,其中規劃投資達到3萬億,建設投資達到6千億元。同時,有1.2萬餘家ICT廠商參與到智慧城市建設中,系統集成三級資質以上企業7000餘家;除此之外,有10餘萬家輕應用、微服務商,提供了近740餘萬款智慧城市相關的APP軟件。

而在上週,深圳智慧城市博覽會、重慶智能產業博覽會這兩次大規模會議也讓我們看到當下智慧城市理念的關注度有多高。

然而不得不說的是,表面的一片繁華也遮擋不住產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產業已經進入了一個非常明顯的“疲沓期”,這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問題:

首先,從國家信息中心對220多個城市的建設效果評價的平均得分僅為50.7分,還處於初級階段。

其次,智慧城市實際投入規模不足,僅僅依靠財政投入壓力山大,很多城市由於財力不足陷入進退維谷的困境。

再次,智慧城市建設項目中,使用者付費的項目僅僅佔到3.3%,過度依賴財政投入的結果是智慧城市的可持續性不足。

最後,從參與企業來看,普遍存在著焦慮心態,大量的APP服務商,由於複雜的資源整合而舉步維艱。

綜合來看,“獲得感不強、財政投入不夠、持續性不足”,已經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三座大山,而新的痛點也催生出了“智慧城市運營商”這一新概念的興起。

浪潮集團執行總裁陳東風在峰會上演講時介紹稱:“浪潮認為,需要打造智慧城市運營商,來解決智慧城市面臨的問題以及複雜的創新業務模式。智慧城市運營商是城市資源賦智整合者、運營服務生態建立者和市場化運營主導者,這三者是智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保障和核心。”

具體來講,其實就是以“雲+數”為基礎,通過市場化運營體制機制創新,聚合價值生態,賦智整合城市資源,面向公眾、企業、政府,提供綜合化、集約化、智能化的服務,促進智慧城市可持續發展。

然而眾所周知的是,智慧城市的建設已經吸引了包括科技巨頭、互聯網公司、傳統企業在內的多方入圍,這些企業都是來自各個領域的佼佼者,那麼作為智慧城市運營商這一理念引領者的浪潮,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呢?

左手平臺,右手生態:基於資源賦智整合下的供給側改革

前面我們提到,浪潮提出的智慧城市運營商具備城市資源賦智整合者、運營服務生態建立者和市場化運營主導者這三項職能,而這其實也是這一新概念價值的集中體現。

事實上,在原先的產業發展過程中,公眾、企業、政府的需求多樣化特徵表現明顯,而供給側的服務卻相對分散割裂,供求兩端不匹配現象顯著。而智慧城市運營商的出現,其三大職能對供給側方面進行了有效的改革。

城市資源的賦智整合是智慧城市運營商的基礎職責,浪潮表示,將整個連接過程分為“三步走”戰略,首先整合城市已經有的各項信息,通過一平七通的創新應用與服務,實現公共服務網絡化;其次豐富城市地下管廊、路燈、井蓋等IoT資源,使城市的啞資源在線,實現城市管理智能化;最後,在融合前兩階段的城市數據資源,進行周邊輻射,實現基於城市數據資源的應用提升以及城市發展一體化。

在運營服務生態方面,在平臺以外打造出了智慧城市運營服務生態ICSS(智力+資本+供給+服務),以生態的方式,針對C端、B端、G端有著特有的服務體系,從而形成依託“雲+數”技術,集資源整合、數據管理、服務支撐、客戶服務、信息服務、在線結算於一體的iSCMall平臺。依託於iMai平臺,通過對廠商資源的整合,從而實現供應鏈的一體化管理。

最後,市場化運營是智慧城市運營的核心,建立“政府監督、企業主導、生態參與”的體制機制,是確保智慧城市運營商市場化運營的保障。同時也吸引生態企業的廣泛參與,實現利益分享,確保生態繁榮的保障。

而實現三大基本職能的前提則在於“雲+數”平臺的支撐。在這方面,不得不說浪潮擁有絕對的優勢。

政務雲領域浪潮全國第一;數的領域,阿里、騰訊等互聯網企業鏈接的是消費者、企業和部分設備IoT的數據,浪潮建立了新鏈接,政府數據和城市IoT數據。加上浪潮所採取的投資換市場戰略,緊扣政府招商引資需求,作為浪潮業務落地的有力武器。另外,浪潮建立起的本地化運營團隊,有著30多年政府信息化的建設經驗,能夠更深刻的理解客戶的需求,帶動本地就業和經濟發展。這也使得浪潮發力智慧城市運營商時顯得遊刃有餘。

以雲+數為基礎,浪潮其實充當著平臺方的角色,有別於原先傳統供應鏈管理的模式,這是一種統籌多元角色的複雜在線協同,是平臺和多元物種的新組合,以平臺的形式推動合作機制的建立,實現平臺以內的行業標準化進程,真正有效的解決產業痛點。

對於智慧城市建設當中每一個元素來說,資源永遠是有限的。而浪潮開闢的“平臺+生態”模式具備資源整合的組合效應,實現多渠道資源互換,提高參與者體驗的同時也通過供給側改革釋放出智慧城市發展的無窮活力。

創新模式價值凸顯:智慧城市運營商常態化大勢所趨

發力智慧城市建設,這說明很多城市對新概念本身就非常容易接受,而作為解決原先產業發展痛點的智慧城市運營商自然能夠得到許多城市的追捧,就目前來看,浪潮引領的智慧城市運營商模式已經得到了實踐的檢驗。

以濟南為例,去年6月18日,簽署協議明確了浪潮智慧泉城運營商的身份,成立了市場化運營公司,發佈三年行動計劃。

如今剛剛過去才一年多,建設成效初顯。有效推動了濟南政務服務效率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改善、民生服務普惠、產業經濟發展。

目前,濟南愛城市網已有150餘萬用戶,整合63項便民應用,智慧城市C商城日漸繁榮。而城市運管中心,匯聚全市65個部門1億多條基礎庫信息,初步建成四大基礎庫,接入環保、城管、交通等全27個部門業務系統;1061個數據集面向社會開放共享。

按照智慧城市運營商的三大原則,浪潮目前正在建設運營“一平七通”,即一個雲+數匯聚平臺,七大典型應用,同時試點示範智慧路燈、智慧停車、視頻整合、交通感知等城市IoT,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濟南的“智慧”程度勢必還將出現巨大的變化。

正如陳東風演講時說的那樣:“浪潮從產品供應商和服務提供商變成了智慧城市運營商以及智慧城市的驅動者,將站在一個城市管理者的高度和視角,統籌規劃城市資源,謀求城市如何更高效地運營。發揮市場化運營主體的本地化優勢,帶動生態產業落地。”

由此可見,發力智慧城市的玩家眾多,但智慧城市運營商卻毫無疑問是最適合當前產業發展的新概念,而浪潮作為這一新概念的創立者也將肩負著引領這一新模式的重擔,未來,或許正如陳東風在峰會上演講結尾時所描繪的:“浪潮致力於成為領先的智慧城市新運營商,將以“優政”、“惠民”、“興業”為目標,逐步整合城市資源、建立運營服務生態,並通過市場化運營,打造會呼吸、有溫度的智慧之城,使城市可體驗、可興旺、可持續,不斷提升百姓的幸福度和獲得感!”在此,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隨著智慧城市運營商模式的不斷推進,整個中國智慧城市的建設步伐也將上升到新的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