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革來臨,風「雲」變幻:騰訊的新戰場能否再創佳績?

近日,騰訊迎來了第三次組織變革。在騰訊的官方新聞稿中顯示:新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整合社交與效果廣告部(SPA)與原網絡媒體事業群(OMG)廣告線,成立新的廣告營銷服務線(AMS)。

變革來臨,風“雲”變幻:騰訊的新戰場能否再創佳績?

原有的微信事業群(WXG)、互動娛樂事業群(IEG)、技術工程事業群(TEG),企業發展事業群(CDG)繼續保留。

這是騰訊時隔6年之後的又一次大規模做內部構架調整。之前一次是騰訊在2012年5月18日,隨後,騰訊通過新的BG和連接一切的戰略,通過生態的打法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所向披靡,雄踞翹楚。

飛向“雲”巔:騰訊革新劍指B端市場

對於此次組織變革,可謂是脫胎換骨,其中最為顯著的變化就是騰訊的B端業務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對於騰訊來講,在C端領域已經做到充分連接之後,其新增長板決定了下一步的市值,而最具希望的無疑是連接更廣闊的產業互聯網領域。

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公有云服務整體市場規模(IaaS/PaaS/SaaS)首次超過40億美金,其中IaaS市場再創新高,增速達到72%。當前企業正加速從傳統IT向雲遷移,企業IT組織使用公有云IaaS意願強烈,中國已成為全球公有云IaaS市場增長最快速的國家之一,並將在未來2-3年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市場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市場追隨者將尋求差異化發展。

雲市場行業潛力很大,行業天花板足夠高。天高任鳥飛,足夠廣闊的市場足以騰訊再造下一個現象級產品。

我們再看騰訊,過去幾年,在轟轟烈烈的To B市場爭奪戰中,騰訊已經從核心產品出發,慢慢滲透進TO B其中。像企業微信、騰訊文檔、公眾號、小程序、泛娛樂IP等都有服務B端的產品,甚至包括整個AI體系。

如果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那公司財報則是企業的一面鏡子。

據騰訊第二季度財報顯示:騰訊的創新業務卻讓人眼前一亮,已然超過廣告成為第二大收入來源。二季度,騰訊的其他業務收入同比大增80%達174.96億元,毛利翻番達43.58億元。這主要得益於支付及相關金融服務以及雲服務的貢獻。二季度,雲服務收入同比翻番,雲服務翻番的背後反應的是騰訊在金融、智慧零售、市政等關鍵領域的滲透力度。

騰訊雲在普通用戶的印象中並不深刻,一方面是因為雲服務本身就是處於幕後的角色,其實騰訊雲距離我們一點不遙遠。去年刷爆10億人朋友圈的“軍裝照H5”,就是騰訊雲和人民日報的合作案例之一,刷屏事件背後隱藏著人民日報巨大的業務需求和技術難題。如何不到5秒鐘就能讓用戶合成一張軍裝照?騰訊雲優圖實驗室就對圖片上傳下載,存儲,智能分析、融合處理等服務提供技術支持。

另一方面,則是騰訊C端業務過於優秀,難免顯得騰訊雲暗淡,太陽中的黑子,不是因為其本身光芒不夠,而是周圍光芒過於耀眼,相信,通過此次組織架構的變革,騰訊雲將距離大眾更近。

而且騰訊不是在ToC或ToB的傳統思維裡勾勒自己的未來,而是在企業、產業和經濟運轉越來越轉向以消費者為中心,C端越來越深刻改變甚至主導B端的趨勢下,重新想象著C端與B端的更大連接,是要以更新更大的連接形成更新更大的業務生態。

這次組織架構調整也能進一步解決騰訊內部數據牆的問題,坐擁近11億用戶,騰訊無疑極具C端數據資源優勢。但對於這種內部結構林立,複雜的巨頭來說,很難做到全面調動全公司的數據。未來,騰訊一旦開始做“技術中臺”,無疑將打通之前的數據組隔牆,真正發揮實力。

騰訊從來不是行業首創者,但擅長後發而至,不論是音樂還是視頻還是春晚紅包一夜超過支付寶,騰訊從來就不怕開始的慢,而是厚積薄發,一擊即中。在這種先天劣勢的情況下,騰訊to B業務已經小有成果,未來架構調整+數據中臺的建設,勢必將推倒阻礙發展的城牆,助力騰訊雲更廣闊的天空。

巨頭變革下的時代新機遇

對於如今的互聯網行業來說,可謂正是風起“雲”湧的階段。服務B端的大數據、雲計算、AI等技術已經成為互聯網企業內部的基礎性設施,像水和電一樣。雲計算已經成為世界頂尖互聯網公司的必爭之地,像美國亞馬遜之所以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電商公司,並非由於其交易規模,恰恰是因其出色的雲計算服務。

根據易觀國際發佈的《中國雲生態市場年度綜合分析2018》的年度分析,2017年我國雲計算整體市場規模達到了672億元,整體增速38.6%,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同時預計2018年我國雲生態市場規模能達到861億元。

而這種從注重C端用戶為核心,到C端B端雙向發力是互聯網下半場的重要變革,而行業的變革對從業者都會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行業巨頭的變革對行業本身亦能產生這種作用力。

對於此次架構調整,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此次主動革新是騰訊邁向下一個20年的新起點。它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戰略升級,互聯網的下半場屬於產業互聯網,上半場騰訊通過連接為用戶提供優質的服務,下半場我們將在此基礎上,助力產業與消費者形成更具開放性的新型連接生態。”

騰訊上次組織架構的調整,定義了連接一切的戰略目標,移動互聯網上半場百家爭鳴,風起雲湧,很難說這背後沒有騰訊連接一切的影響。下半場已至,在此基礎上助力產業與消費者形成更具開放性的新型連接生態。

正如騰訊影業和騰訊動漫堅持IP培育和衍化的道路,通過搭建開放的內容生態平臺,成為中國影視行業的重要發展力量,共同構成新文創矩陣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深耕社交的騰訊,微信、QQ、QQ空間、應用寶、瀏覽器等是中國最大的社交網絡及流量分發平臺,能為創新產品提供最有效的用戶觸達。

在馬化騰眼中,騰訊雲要做的就是一種開放式的分享經濟,因為企業都不是萬能的,即便是如BAT這樣的巨頭,但是如果每一個企業、每一個人擁有的生產力能夠放到雲端,給需要這個能力的人共享,那麼就可以通過上下游的合作,構建一個生態體系。

可以說,騰訊的變革又為行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時代機遇。通用的底層基礎設施+百花齊放的應用層,將可能建立與互聯網時代迥然不同的市場結構和格局。原來贏者通吃的超級馬太效應,將轉變為利益共享、合作共贏。巨頭再大也無法海納百川,再小的細分領域也足以容納規模百億的小山頭。“後互聯網時代”的“混合正交新商業生態系統”可期。

要想真正改寫細分產業的格局,僅從技術切入無法獲得話語權和定價權,需要佔領產業上游資源分配節點,這離不開對產業的深刻理解,也離不開產業中原有巨頭的參與。因此,技術提供商和行業巨頭通過投資、併購、合資等形式緊密捆綁,共同服務於行業的代表案例越來越多。

未來我們將會看到的是,市場競爭的戲劇性故事少了,安靜打磨服務的公司多了,科技作用於行業,進而作用於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再是忽如一夜春風來的快速擴散,而是潤物細無聲的逐步潛入,而這將可能是騰訊此次組織變革最大的時代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