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塊的泳衣不能沾水,難道是用來吃的嗎?!

3000多塊的泳衣不能沾水,難道是用來吃的嗎?!

大家好

我是烏鴉上尉

今天是雙十,蛋蛋姐就問我說:

“知不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

我說:

“紀念辛亥革命107週年?”

當時蛋蛋姐的表情是這樣的:

3000多塊的泳衣不能沾水,難道是用來吃的嗎?!


後來經過她科普我才知道

今天是賣萌節

3000多塊的泳衣不能沾水,難道是用來吃的嗎?!


還是雙十購物節

3000多塊的泳衣不能沾水,難道是用來吃的嗎?!


一說到這個購物節

就讓我非常頭疼

因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

所有的節假日

都變成商家的購物節了

一開始的雙11

後來的雙12

乃至於聖誕,元旦,情人節

幾乎所有的節假日

商家在不遺餘力地

鼓動大家買買買

彷彿不買點什麼都對不起自己

3000多塊的泳衣不能沾水,難道是用來吃的嗎?!


上尉我也一樣

每次到了這種時候

我都忍不住跟著大家一起剁手

我們這個時代的消費主義太過強大

我們所有人

都成了消費主義的囚徒

什麼是消費主義呢?

我先給大家看幾個商品

首先是一件泳衣

這款泳衣售價490美元

3000多塊的泳衣不能沾水,難道是用來吃的嗎?!


遊個泳,就要穿好幾千塊錢的泳衣?

抱歉,大家都搞錯了

這款泳衣是不能穿來游泳的

因為在商品的說明上

清清楚楚地說了

這款泳衣不能沾水

3000多塊的泳衣不能沾水,難道是用來吃的嗎?!


這套泳衣一沾水

不僅容易斷,還會掉色

簡單點說就是

這套豪華泳衣

除了穿來拍照,也就沒啥用了

3000多塊的泳衣不能沾水,難道是用來吃的嗎?!


接下來是一份報紙

這是今年8月13日的紐約郵報:

3000多塊的泳衣不能沾水,難道是用來吃的嗎?!


這份報紙特殊在哪裡呢?

上面有一個Supreme的商標

這個Supreme是一個牌子

在中美都很流行的那種

最大的特點就是沒特點

3000多塊的泳衣不能沾水,難道是用來吃的嗎?!


本來呢,這只是紐約郵報

和這個品牌做的一個活動

結果,就因為報紙上

有這麼一個大大的商標

原本只能買幾萬份的報紙

瞬間被搶購了20萬份

一份報紙

從1美元被賣到足足40美元

……

還有一款板磚

也是這個Supreme的:

3000多塊的泳衣不能沾水,難道是用來吃的嗎?!


這就是一塊普普通通的磚頭

而且因為印了商標

這塊磚頭甚至連牆都砌不了

然而,就這塊板磚

就要賣400塊人民幣!

大家肯定覺得

沒有人會這麼傻,買這種東西的

可是實際上

這款板磚一開賣

馬上就被搶購一空

……

3000多塊的泳衣不能沾水,難道是用來吃的嗎?!


所謂的消費主義

就是這麼個東西:

為了消費而消費

買一些完全不需要也用不上的東西

有人可能會覺得

這種東西只有有錢人才玩得起

我們普通人玩不起的

而且我們肯定不會花一大筆錢

去買這種蠢東西的

然而,實際上

我們所有人

都生活在消費主義的時代裡

我們所有人都在買這種東西

只是我們自己沒有意識到罷了

3000多塊的泳衣不能沾水,難道是用來吃的嗎?!


這事,我們要從工業革命說起

在咱們進入工業時代以前

全世界的科技不發達

很多商品都不夠用

比如現在很便宜的碗

打碎了,我們就直接買新的

但在古代,沒有那麼多碗

打碎了要把碎片集起來

找專門的鋦碗匠,把碗補好

然後再接著用

3000多塊的泳衣不能沾水,難道是用來吃的嗎?!


甚至,還因此誕生了一門藝術

——焗瓷

3000多塊的泳衣不能沾水,難道是用來吃的嗎?!


可是,後來人類的科技進步很快

很輕鬆就造了一大堆商品

在古代,全國一年只能出幾本書

落後的法國

全國也才10本書

還都在國王家裡

可去年,光是中國就產了50萬套書

但是這樣問題就來了

這麼多又堅固又耐用的東西

誰來買呢?

如果沒有人買,商品滯銷了

不就是一堆破爛嗎?

沒有人買沒有賺到錢

拿什麼給工人發工資呢?

於是,為了讓造出來的東西

能夠賣得出去

消費主義就此誕生

商家開始用各種各樣的辦法

給我們找非買不可的理由

3000多塊的泳衣不能沾水,難道是用來吃的嗎?!


比如,通用汽車當年造的汽車

是非常良心的

一臺能用十年八年

可要是大家十年不換車

那十年裡,汽車商豈不是沒生意了?

通用想來想去

就開始把注意力轉到外形設計

畢竟,功能革新非常難

但只要把造型弄得很酷

照樣有“外貌協會”想換新車

這一理念下造出來的

雪佛蘭Bel Air款

在1956年衝上全美銷量第一

3000多塊的泳衣不能沾水,難道是用來吃的嗎?!


這套刺激別人買東西的理論

也被斯隆寫在了自傳裡

奠定了“消費主義”的基礎

3000多塊的泳衣不能沾水,難道是用來吃的嗎?!


發展到現在

消費主義給大家洗腦的方法

已經爐火純青

比如,如果我們渴望幸福

商家就把他們的商品

和我們的幸福綁在一起

然後告訴我們

“不買買買是不可能幸福的”

談戀愛是幸福的

於是,商家就針對性地宣傳

“男人表達愛意最好的方式

就是買買買”

“不給我買東西就別說愛我了”

3000多塊的泳衣不能沾水,難道是用來吃的嗎?!


同時,商家還針對女生宣傳

買買買是一種提升自我的方式

“好看的女孩子都自帶燒錢屬性”

你不是在花錢

你是讓自己變得更好

3000多塊的泳衣不能沾水,難道是用來吃的嗎?!


一邊騙男孩子說

表達愛就是要各種花錢買奢侈品的

一邊騙女孩子說

燒錢就能讓自己變得更好

其結果就是

本來簡簡單單的幸福

積極向上的提升自我

莫名其妙和各種奢侈品綁在了一起

大家花了一大堆的錢

買了一大堆根本用不上的東西

情人節,買

七夕,買

聖誕節,買

元旦,更要買

3000多塊的泳衣不能沾水,難道是用來吃的嗎?!


你要是花得不多

他們還會罵你

你就是不愛她!

你就是不愛自己!

3000多塊的泳衣不能沾水,難道是用來吃的嗎?!


3000多塊的泳衣不能沾水,難道是用來吃的嗎?!


如果我們覺得想要健康

商家就會把商品

和“健康”綁定在一起

然後告訴我們

“來買吧,買了你就健康了”

大家都喜歡喝可樂

但是又覺得3塊錢的可樂

糖分太高了不健康

為了健康

你應該喝無糖的可樂

於是,沒放糖的可樂

反而漲價到4塊錢,再賣給我們

但其實,不喝才是最健康的不是嗎?

3000多塊的泳衣不能沾水,難道是用來吃的嗎?!


多花錢還不算啥

更絕的是,有很多所謂

“健康”的食品

其實壓根就不健康

現在很流行的牛油果

一直以來都是以健康食品做宣傳的

比如說牛油果吃了可以減肥啊

牛油果吃了可以健身啊

3000多塊的泳衣不能沾水,難道是用來吃的嗎?!


因為商家鋪天蓋地的宣傳

牛油果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3000多塊的泳衣不能沾水,難道是用來吃的嗎?!


雖然,實際上牛油果不光不能減肥

熱量還高得嚇人

其他營養也遠不如普通水果

3000多塊的泳衣不能沾水,難道是用來吃的嗎?!


但是因為商家宣傳得好

很多人就是深信不疑

7年前,牛油果進口中國的量

僅僅才2噸,也就一卡車

在這群商家忽悠下

去年,中國人買了3.2萬噸

銷量增長了一萬多倍

如果我們想要夢想

商家就會把他們的商品

和夢想綁定在一起

然後告訴我們

“買啊,買了你就實現夢想了”

無數的旅遊博主告訴你

只要你買我的旅遊產品

來西藏玩一圈

你的心靈就得到淨化了

你就實現夢想了

3000多塊的泳衣不能沾水,難道是用來吃的嗎?!


3000多塊的泳衣不能沾水,難道是用來吃的嗎?!


3000多塊的泳衣不能沾水,難道是用來吃的嗎?!


其實,說到底

我們之所以會輕易被消費主義洗腦

進行種種不理智的消費

是我們中有很多人

內心有巨大的焦慮感無法滿足

在城市裡坐辦公室的白領

大公司的員工

我們有很多人

被社會稱為“中產階級”

這個名字聽起來似乎高人一等

但是實際上

我們處在一個非常尷尬的階層

往上,是所謂的成功人士

在社會上呼風喚雨無所不能

也是大家都想成為的那種人

往下,是一貧如洗的窮人

光是討生活就精疲力盡

也沒空想太多有的沒的

唯獨我們這些人

是最不幸福的

3000多塊的泳衣不能沾水,難道是用來吃的嗎?!


我們短時間內很難突破天花板

過上富人的生活

同時,我們的資產又有一大部分

被房貸栓得死死的

真正可以支配的收入少得可憐

更重要的是

我們沒有工廠、沒有土地

沒有掌握種種生產資料的人

都是無產階級

跟去地主家打長工的農民兄弟們

其實是一樣的

大家天天說的中產階級

其實不應該叫中產階級

而是無產階級

我們上班時手裡用的筆記本

那不叫生產資料

那只是生產工具

和農民的錘子、鋤頭

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3000多塊的泳衣不能沾水,難道是用來吃的嗎?!


對於我們而言

一場大病,一次離職

一場經濟危機

隨時都能讓我們的資產清空

我們每天都如履薄冰、戰戰兢兢

生怕哪一天出了什麼問題

自己就跌成窮人了

我們無時無刻不處在焦慮之中

迫切地需要什麼東西

消除自己的焦慮感

讓自己變得成功而幸福

於是,商家就趁虛而入

在商品上貼上消除我們焦慮的標籤

然後再賣給我們

3000多塊的泳衣不能沾水,難道是用來吃的嗎?!


原本,想要提升自己

就要付出時間

大量地閱讀、歷練

想要變得健康

就要花大量的時間

健身、鍛鍊、合理作息

想要突破自己的階層

就一定要付出千百倍的努力

付出幾十年的青春

可是,這些都太難了

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做不到

但是消費主義告訴我們

只要我們買了他們的商品

一切就變得輕而易舉

買一塊名錶你就提升自己了

喝一杯無糖的飲料你就健康了

去一趟聖地旅遊你就突破了

3000多塊的泳衣不能沾水,難道是用來吃的嗎?!


總而言之一句話:

買你就能獲得幸福

買你就能獲得成功

買你就能緩解焦慮

買!

買就對了!

3000多塊的泳衣不能沾水,難道是用來吃的嗎?!


而且,商家還會用各種方式告訴我們

不要感到愧疚

這不是奢侈浪費

這是“對自己好一點”

這不是在撒錢放縱

這是“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3000多塊的泳衣不能沾水,難道是用來吃的嗎?!


但是,諷刺的是

而越是被這種消費主義綁架

把錢都花在了不必要的商品上

能力就越是比不上野心

資產就越是累積不起來

反而越是沒有辦法突破自己的階層

就算我們買一身綾羅綢緞

我們也依然是無產階級

是明明只能站著喝酒

卻偏偏要穿長衫的孔乙己

3000多塊的泳衣不能沾水,難道是用來吃的嗎?!


從消費的快感中醒過來之後

我們還是要面對那些柴米油鹽

還是要面對房貸、教育、醫療

3000多塊的泳衣不能沾水,難道是用來吃的嗎?!


在這個過程中

商家賺得盆滿缽盈

而我們的錢包

就被這些“體現身份的”、“健康的”

“能實現夢想”的商品

掏得空空如也

反而攢不下錢改變自己的階層了

甚至還有人因為不理智的消費

給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債務

把自己逼上了絕路

我們越是追求這種“幸福”

就會越不幸福

我們越是追求這種“成功”

就會活得越累

就像是一個被繩子勒住脖子的人

越是努力掙扎

反而越是把繩子套得更牢

通過消費主義

我們心甘情願變成了

少數富人的奴隸

活在虛假的幸福感裡

正如《人類簡史》裡所表達的那樣:

消費主義已經成了新的宗教

我們所有人都是它忠誠的信徒

在這裡

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實現一切理想

哪怕,這是假的

有史以來,人類的生活多半頗為困窘,因此“節儉”就成了過去所高喊的口號……但是消費主義的美德就是消費更多的產品和服務,鼓勵所有人應該善待自己、寵愛自己,就算因為過度消費而慢慢走上絕路,也是在所不惜。在這裡,節儉就像是一種該趕快治療的疾病……
這種資本/消費主義的倫理,還有另一個革命性的意義。過去的倫理體系,常常要求人類做些難如登天的事,告訴他們照做就能上天堂。但總是要求他們慈悲、寬容,克服各種慾望和憤怒,還得放下己身的私利。這對大多數人來說實在太過強人所難。所以翻開倫理道德的歷史,雖然會看到許多美妙的理想,但遺憾的是幾乎沒人能做到。大多數基督徒的作為不像基督,大多數佛教徒沒聽佛陀的話,大多數儒家子弟可能會讓孔子頻頻搖頭。但今天的情況有所不同了,大多數人都能輕鬆達到資本/消費主義的理想。想要進入這種新倫理所承諾的天堂,條件就是有錢人應該繼續貪婪下去,把時間投入賺更多的錢,至於一般大眾則是要盡情滿足自己的慾望和熱情,想要什麼就買什麼。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信眾終於真的能夠做到宗教要求的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