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昌:脱贫攻坚路上的“民政力量”

民政紧扣民生,民生连着民心。

近年来,湖北省孝昌县民政局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道路上,不断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健全关爱留守人员体系建设、夯实乡村治理基础、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等,扎实推进民政各项工作与脱贫攻坚全方位衔接,为全县脱贫攻坚决战决胜贡献民政力量。

社会救助持续给力

兜牢困难群众保障底线

孝昌县现有农村低保23702人、农村五保2643人、农村分散供养孤儿81人,三类对象占全县农业人口4.3%,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8%。孝昌县紧紧围绕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办等六部委《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指导意见》,将兜底保障扶贫纳入精准扶贫“二十法”之一,切实加强政策、对象、标准和管理四个衔接,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扶尽扶,筑牢脱贫攻坚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底线。

加强政策衔接。加强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在对象认定上的衔接,完善农村低保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机制,将符合保障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围;将符合扶贫条件的农村低保家庭,按规定程序纳入建档立卡范围,两类对象重合率达81%以上。

提高救助标准。建立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同步提高的动态调整机制,今年4月起,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农村五保供养和孤儿养育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4680元、8880元、15600元,分别比上年增加480元、840元、3600元,对无发展潜力的重点贫困户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兜底,兜底对象年人均补助达5280元-5880元,农村低保年人均补助达3087元,保障标准均超过国家扶贫标准。

加大救助力度。加大临时生活救助和大病救助力度,出台全县《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实施办法》《“救急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切实解决“急难型”和“支出型”困难家庭负担,建立健康扶贫医疗保障“四位一体”模式,实现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今年,实施医疗救助5496人次,支出救助资金906.03万元,其中,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医疗救助3911人次,支出救助资金744.36万元。

关爱体系持续健全

托起留守人员美好生活希望

孝昌县共有农村留守老人11245人、留守妇女7200人、留守儿童5723人。近年来,孝昌县把“三留守”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精准扶贫总体规划和党委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体系,织密织牢县、乡、村三级工作服务网络。印发《孝昌县农村“三留守”关爱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建立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台账,明确儿童福利主任和留守老人关爱服务联系人,健全系列关爱制度,深入推进“三留守”关爱服务工作。

建立关爱阵地。该县精准扶贫作战指挥部将“三留守关爱之家”建设纳入精准扶贫“十通十有”项目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充分发挥民政、妇联、教育、团委、卫计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建成村级妇女之家342个、农家书屋440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109个、希望家园21个,全县每个小学校都建齐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三留守关爱之家”58个。

织密关爱网络。开展入户走访慰问,通过开展村级“三话一会”活动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帮助解决“三留守”人员的现实困难和问题3000余个。开展“双结双促”活动,组织党员干部与500名贫困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实现了“六个一”的关爱目标。开展健康扶贫活动,组织医务人员对留守老人进行健康检查,为每名留守老人建立健康档案。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三留守”关爱帮扶活动,通过开展送文艺下乡、“珍爱生命,预防溺水”巡回宣传、学习辅导班、“爱满荆楚、情暖三留守”等关爱服务示范项目,极大地丰富了“三留守”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

落实关爱政策。为500名符合条件的高龄、失能老人按照100元/人/月的标准发放养老补贴,为全县9.5万余名65岁以上投保购买意外伤害险,为全县1.2万名高龄老人发放高龄津补贴,60岁以上老人发放城乡新型养老保险金。积极整合扶贫开发、农村低保等惠民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三留守”人员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农村“三留守”残疾人员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三留守”人员的医疗、教育、健康保障政策。

乡村治理持续完善

夯实农村脱贫致富发展环境

孝昌将乡村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工作等深度融合,为全面脱贫奔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选好“领头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把换届选举程序关,充分尊重村(居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意愿,指导村(社区)把政治素质好、能力本领强、热心服务群众、公道正派、廉洁守法的党员选入村(社区)两委班子,为带领村(居)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头雁效应。2017年底,全县共有82个贫困村出列、7.6万人脱贫;建设扶贫新村21个,建成全省宜居村庄10个、美丽乡村2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4个,周巷镇新张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称号,王店镇磨山村获评全省“最具影响力十大美丽乡村”。

建好“服务网”。整合各方资源,投入3800万元用于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平台及体系建设,指导每个村(社区)设置为民服务窗口,公开服务事项和办事流程,为村(居)民提供公共教育、劳动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残疾人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做到小事办理不出村,大事办理不出乡镇。成立村级理事会和各类协会,推行“理事会+协会”工作模式,开展经常性协商民主,让群众的事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

公开“明白账”。指导全县各村(社区)公开村级事务,统一村务公开栏样式,按照县精准扶贫作战指挥部要求,除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要求公开的事项外,各村(社区)开辟精准扶贫公开公示专栏,公示贫困户民主评议、动态调整、“五个一批”等精准扶贫政策规定及落实情况,把贫困户调整流程、结果、享受的政策等进行公开,制作精准扶贫村务公开栏403个,实现403个自然村全覆盖。确保证扶贫政策、信息公开透明,给群众一个清楚明白。

社会力量持续壮大

推动民政为民多元服务发展

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孝昌县在补齐民政为民多元化服务上积极作为。

壮大服务队伍。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注册非营利性社会组织204家。指导与管理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志愿团体,推进志愿者实名注册和志愿服务项目申报实施,共注册志愿团体593个,实名注册志愿者9万余名,发布志愿服务项目91个,服务总时长近10万小时。培训社会工作骨干200余名,孵化农村社区公益性组织100余个,为服务全县脱贫攻坚注入新生力量。

做实服务项目。该县实施“爱满荆楚、美丽丰山”、“希望伴飞”、社区创投等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项目30余个,以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为重点,着力开展社工引领志愿者开展各类志愿服务项目120余个,服务涵盖贫困空巢老人1000余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3000余名。其中,为100余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提供家庭探访、心理疏导、历奇成长小组服务和中秋微心愿志愿服务;为45名残疾儿童分类制定实施生活自理、人际沟通、社会技能等个性化康复计划;联合人社部门,免费培训进城务工青年2000余人次;组织社工及志愿者服务村(社区)群众10000余人次,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

推进慈善救助。组织开展第七届慈善“孝行日”和“10.17”扶贫日活动,共接受社会各界捐赠款2891.8万元,其中2817.8万元全部拨到乡镇(区)用于精准扶贫工作。持续开办“慈善阳光班”资助寒门学子,开展村(社区)“幸福家园”项目建设,援建周巷镇、小悟乡两个乡镇开办“爱心公益超市”,惠及困难学生及群众10000余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