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與大共鑄新風景

——2017年貴州第二次項目建設現場觀摩會第五觀摩組走進遵義走筆

11月20日,由貴州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慕德貴帶領的2017年貴州省第二次項目建設現場觀摩會第五觀摩組走進遵義,觀摩“雙千”工程、大數據等項目,傾聽遵義發展的新曲調,感受遵義發展的強信號。

高科技與大共鑄新風景

觀摩漕河涇科創綠洲產業園

漕河涇科創綠洲產業園:上海與遵義“牽手”

11月20日早上9點,記者跟隨2017年貴州省第二次項目建設現場觀摩會第五觀摩組,來到位於遵義市匯川區的漕河涇科創綠洲產業園。

遵義市匯川區委書記姜世甫向觀摩代表們介紹,漕河涇科創綠洲產業園是上海和遵義市合作的高新產業園區。“漕河涇”,是上海臨港集團旗下的品牌。漕河涇科創綠洲是上海和遵義共同精心打造的東西部產業協作園區,是上海與遵義“牽手”的重要成果,同時也是“千企引進”項目之一。按照“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原則,經滬遵雙方協商,遵義經開區成立獨立運行的平臺公司——遵義漕河涇科創綠洲經濟發展有限公司,公司註冊資本3億元。公司統一對遵義科創綠洲產業園進行規劃佈局、開發建設、產業定位、招商引資和園區管理。

短短一年的建設,園區一期標準化產房初步建成,綜合服務大樓、5棟研發型廠房、1棟綜合服務樓、7棟生產型廠房,全部如期投用。在此過程中,園區已成功引進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入駐。貴州德萊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正是入駐園區的企業之一。

“你們產品是用什麼原理來解決汙染的?裝修後要用多少產品可以解決汙染問題?”觀摩代表不斷向貴州德萊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汪揚提問。

“我們是利用微生物治汙的原理,從根本上解決汙染,裝修後大概要用3000元左右的產品就可以解決裝修汙染問題。”汪揚說,有政府對企業的支持和幫助,以及園區的優質條件,他們只實地考察了一次,就選擇入駐園區。

今年以來,在漕涇河科創綠洲產業園內企業通過“走出去”、“請進來”政策,前來考察、對接、洽談的企業有30多萬家,園區內建成的廠房全部租賃一空。遵義漕河涇科創綠洲產業園建成後年運營收入(飽和年)為41159.4萬元,年總成本為8076.34萬元,年繳稅金為9814.24萬元,年均利潤為23268.82萬元。

高科技與大共鑄新風景

觀摩中航電梯公司車間

貴州中航電梯公司:與大數據發展“接軌”

11月20日,貴州省第二次項目建設現場觀摩會第五觀摩組來到第二個觀摩點貴州中航電梯有限責任公司。

該公司是中航工業集團公司所屬國有軍工企業、貴州省和中航工業集團公司唯一一家集電梯及高低壓成套設備設計、製造、銷售、安裝、改造、維保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也是西南地區唯一一家電梯行業職業技能培訓與鑑定機構。

如今貴州中航電梯擁有傲人的好成績,但當初開始“試水”民用電梯市場時,電梯只在大城市、大商場才可一見。“當時國內的電梯主要靠從國外引進,國內基本沒有電梯生產和製造的概念。”胡明說,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1996年貴航終於研發並生產出貴州省第一臺電梯。

“電梯三分靠製造,七分靠安裝和維保。”貴州中航電梯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胡明說,中航電梯主動在導軌和門上再增加一道噪音檢驗程序,以保證電梯上下的舒適度,多數電梯只要沒出現故障都不會專門保養,但中航電梯卻原則上每半個月保養一次。這一舉措,讓該公司在貴州市場的口碑越來越好。

中航電梯在不斷髮展的時候又出現了新的想法——“互聯網+”。“電梯是一種潛在資源,可以與大數據產業結合起來,利用大數據處理電梯的各種運行數據,提高了企業的產品質量和維保效率,這也是我們與大數據發展趨勢的接軌。”胡明說,通過安裝傳感器採集電梯運行、故障和維保數據,經網絡傳輸到電梯運行管理平臺,實現電梯的實時監控、故障管理、維保管理等功能,全面提高電梯的安全性,不僅降低物業及維保單位的運營成本,也能提升電梯的運行管理效率。

高科技與大共鑄新風景

遵義市億易通科技網絡公司大數據展示廳

遵義市億易通科技網絡公司:用大數據“全面出擊”

“雙11的銷售情況怎麼樣啊?”來到遵義市億易通科技網絡責任有限公司,一進門,觀摩會代表就指著櫃檯上的產品詢問。

“雙11當天,僅僅我們與合作的米粉就銷售了幾百萬,在淘寶排名前十呢!”遵義市億易通科技網絡責任有限公司董事長鬍彗高興地說。

遵義億易通科技網絡公司成立於2006年7月,至今已經走過十個年頭了,是貴州省本土大數據企業。十年來,遵義億易通科技網絡公司專攻大數據類項目研發應用,自主研發了全國領先的“重要產品安全追溯體系”,獲“國家級雙軟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等10餘項省級以上殊榮。

“你們公司主要是靠什麼盈利的呢?”面對大數據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代表問出當下很多人對於大數據產業公司的疑問。對此,億易通科技網絡公司負責人解釋,公司主要靠大數據提供服務,以及利用大數據為其他公司提供解決方案。

該公司研發的重要產品安全追溯體系,利用先進的物聯網應用、STS安全追溯等20餘項技術,主要用於“農、食、藥、危險品、特種設備”等領域,以索證索票、進貨查驗和臺賬記錄為核心,以重要產品各環節監管留痕,實現全程追溯監管“全覆蓋”。促進政府增加稅收、部門監管履職、企業履行責任、農戶增加收入,助力精準扶貧,幫助企業創業降本拓源、提質增效,現擁有線上線下用戶50餘萬戶。

此外,該公司研發的中國蝦子辣椒雲,應用於“中國辣博會”,屬貴州省“7+N”朵雲之“重要產品監管追溯雲”的辣椒板塊。具體是將辣椒種、產、銷等環節數據化,進行“塊數據”分析整合成新數據,生成全國電商實時交易地圖,輔助政府宏觀調控。

胡彗介紹,接下來遵義市億易通科技網絡有限責任公司擬引進廣東前海金融科研院進行合作,將遵義市作為“試驗田”,擬建科研基地,並以“自組織普匯金融經濟模型”為重點課題進行深度研究和開發應用。

高科技與大共鑄新風景

觀摩富泰通信公司

貴州富泰通信公司:打造“百億級”電子企業

11月20日,記者跟隨貴州省第二次項目建設現場觀摩會第五觀摩組來到貴州富泰通信公司。在該公司展廳內,擺放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公司生產車間裡各道工序有條不紊,幾百名員工忙碌在各自的流水生產線上,緊張有序組裝產品。

富泰公司位於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大數據電子信息產業園。是一家專業從事GSM、CDMA、3G、4G手機的研發、製造、銷售及售後服務。產業鏈包括智能主板、模具的設計製造、精密塑膠成型、手機配件、噴油及組裝,涵蓋了從手機螺絲釘、輔料的生產到手機通訊終端產品的出倉、上市,同時公司也是中國唯一一家全產業鏈轉移到內地市場的手機智能終端生產基地。

隨著“互聯網+”和信息化新浪潮的到來,智能終端信息化產業迎來發展的春天,遵義市委市政府準確把握新形勢,紮實推進以大數據為引領的智能終端製造產業加速發展,奮力實現全市產業轉型升級和後發趕超。在這樣的發展大背景下,2016年3月,作為智能終端製造企業的代表,貴州富泰通訊有限公司簽約入駐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大數據電子信息產業園,當年5月正式投產。投產以來,完成手機產量1000多萬臺,實現總產值20億元,當時就帶動了1500人就業。

貴州富泰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濤介紹,公司致力於打造“百億級”電子企業今年8月份新廠房建成投產,項目新增工藝設備120多臺(套),項目建成達產後,產業鏈配套企業從15家增加到18家,用工人數將增加到3000人,計劃生產手機2500多萬臺,預計年產值98億元(其中出口50億元),稅收1億元。目前,富泰通信以海外市場為主,銷售網絡覆蓋東南亞、南亞、中東、非洲、南美洲、歐洲等全球多地,並且在歐美、印度、安哥拉設有辦事處。

高科技與大共鑄新風景

觀摩遵義長征村鎮銀行

遵義長征村鎮銀行:構建貼心“鄰居銀行”

11月20日,貴州省第二次項目建設現場觀摩會第五觀摩組來到位於新浦區的遵義長征村鎮銀行。遵義長征村鎮銀行是由仁懷茅臺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為主發起行,新蒲新區兩家國有企業參與組建成立的唯一一傢俱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地方性金融機構。

“大數據時代,得數據者得天下。”遵義長征村鎮銀行行長劉永鶴說到,遵義長征村鎮銀行利用大數據打造貼近實體經濟的貼心“鄰居銀行”,普惠新區千萬家。

劉永鶴介紹,長征銀行的創建創造了新的“長征速度”,從籌建獲批後,1天內獲得工商營業執照,9天獲人總行行名行號,不到30天正式上線運營,36天正式開業。60天居遵義市村鎮銀行系統第一位,4個月存款突破了10億元,5個月實現了扭虧為盈,6個月上交稅收100萬元,創造了“長征速度”下的“長征奇蹟”。

遵義長征村鎮銀行借力新區大數據發展戰略,依託“雲端號”空間大數據平臺,與軟件園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由大數據辦提供轄內數據,與銀行信貸深度融合。同時,長征銀行利用“雲端號”提供的數據,積極搭建網貸平臺,大力開展社保數據、公積金數據、納稅數據、水費、電費等有效數據建立風險防控模型,實現多方互利共贏。

此外,遵義長征村鎮銀行下沉重心,深耕三農,探索形成了“1+8+24+66”網點的發展新模式,即“1個總部+8個支行網點+24個離行式自助網點+66個長征金融服務站”,利用多種結算方式和資金信貸業務,打造貼近客戶的“鄰居銀行”。

“長征村鎮銀行做的比較實在,幾個結合點也大有可為,個性化服務,細分市場,做的很不錯。”參會代表首鋼水鋼公司副總經理龍雨說。

高科技與大共鑄新風景

觀摩弘年集團研發的智能機

弘年科技園:選擇並“愛”上了遵義

11月20日,貴州省第二次項目建設現場觀摩會第五觀摩組來到弘年科技園。弘年科技園是貴州弘鑫通訊公司投資的自建產業園。

貴州弘鑫通訊技術有限公司作為最早入駐新蒲經開區的企業之一,目前發展勢頭強勁。貴州弘鑫通訊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移動通信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及進出口貿易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產品遠銷東南亞、歐洲等市場。2016年4月,總投資4.37億元,總建築面積約23萬平方米的弘年科技園在遵義市新蒲經開區正式開工建設。園區計劃建14棟車間廠房、2棟宿舍,食堂1棟。目前已完成項目投資3.02億元。1#廠房於2017年8月投入使用,2#、3#廠房正在裝修,已建成12棟廠房及研發車間。

“現在我們手機一年就有1200萬的產值。”弘年集團負責人說到,僅僅只是遵義的產區。弘年集團是一家專業從事移動通信、平板電腦的研發、生產、銷售、服務、進出口貿易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擁有自主品牌包括MACH、HONA、魅晨等,產品主要銷往東南亞、南亞、非洲、南美、拉美、歐洲等市場,自主研發的手機一直在對外出口市場價是在人民幣1300—1400左右。

2015年10月正式投產至今,已建設並投用14條整機組裝線,4條成品包裝線,8條高速貼片生產線,解決就業1100人。“我們生產線85%的工人都是當地的村民,生產線的員工收入在3500元左右。”弘年集團總經理楊紅說,“我們不後悔選擇了遵義,並且愛上了遵義。”園區建成後,弘年集團深圳總部的生產基地以及配套企業將全部轉移到新蒲經開區,企業將實現年產值50億元,解決就業人口5000人,形成一個集移動通信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園區。

高科技與大共鑄新風景

觀摩貴州航天精工製造公司

貴州航天精工製造公司:“退城入園”開創新局面

11月20日,貴州省第二次項目建設現場觀摩會第五觀摩組來到貴州航天精工製造公司。位於新區境內的航天精工製造有限公司,在不斷拓展軍民融合發展領域的過程中,瞄準高端市場,調整產品結構,通過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新動能。

航天精工負責人介紹,以前,造型和材質有特殊要求的螺栓都需要從國外進口。為了改變這種局面,貴州航天精工從2008年開始一心致力於產品研發,並與中廣核等多家研發實力強的企業合作。目前,多項技術達到了國內第一、國際先進的水平,僅緊固件一個領域就獲授權專利282件,其中發明專利42件,實用新型專利240件,擁有了緊固件領域的核心技術。

發展軍民融合產業,既是中央、省、市決策部署,也是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2016年4月按照“退城入園”要求,航天精工與新浦經開區簽訂企業搬遷協議,入駐經開區軍民融合產業園。

“退城進園”後,航天精工的新廠區總佔地面積866畝,總投資12億元,生產廠區規劃建設60萬平米,分三期建成。一期2014年10月啟動建設,2016年底建成投產,用地270畝,總投資75783萬元,總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2017年1-9月份完成產值2.02億元,工業增加值1723.84萬元。大格局大發展,公司現有正式員工691人,先進的生產製造設備795臺/套,具備各類緊固件的研製生產能力,擁有精密機械加工、工裝模具設計製造、熱處理、表面處理等多種工藝加工手段。具備研製和生產各類螺釘、鉚釘、自鎖螺母等多種航空航天高端緊固件。

由遵義市質監局、遵義市產品質檢院與貴州航天精工製造有限公司聯手共建的“貴州省標準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和“遵義市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院(精工)檢測基地”也已於2017年3月正式掛牌運行。該公司致力於將“貴州省標準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成國家級檢驗中心,逐步將“遵義市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院(蝦子)檢測基地”打造成高品質、優服務的產品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

(見習記者 顧冰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