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10:2018年度热点问题盘点

2018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伴随着监管大年,市场小年的到来,

金融行业的繁荣时代正式谢幕。


TOP10:2018年度热点问题盘点

从今融道APP数百个问题中,

盘点出2018金融圈最受关注的十大问题,

快来看看你的问题上榜了吗?

TOP10:2018年度热点问题盘点

1、人民币兑美元创十年新低,破7是否会在年内完成?

先和大家分享一下汇率走势的两个影响因素,便于大家理解:

1)短期来讲,汇率反映国家的货币政策。

2)中长期来讲,汇率反映国家的经济实力。

一个国家,如果发的货币总量越少,货币越紧缩,那么它的货币就会越值钱,无论对外还是对内。一个国家,如果经济实力越强,发展越好,人们对其商品/服务/投资的需求就会越旺盛,进而对其货币的需求也会越旺盛,导致其货币表现越好。

首先从货币政策来说,目前中国央行为了对冲国内经济下滑的压力,采取中性偏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的货币政策取向正好相反,进入2018年以来更有加速紧缩之势(美联储多次加息)。

其次,从经济情况来说,中国经济在很多内生结构化问题的影响下,GDP已经连续减速。资产价格泡沫挤出,债务杠杆水平过高,而出口又由于贸易冲突预期往下,中国的经济将继续面临明显的下行压力。

美国则在减税的刺激下,经济基本面表现强劲。从GDP的增速,失业率等指标来看,美国经济基本面都处在景气繁荣的阶段。

最后聊聊人民币汇率未来的走势,预测2018年汇率会在6.9-7之间波动,数字的背后是央行和空方势力真金白银的博弈。相信央妈会取得最后的胜利,不过也要知道,这是央妈用几代中国人辛苦几十年攒下来的4万亿美元(目前只有3万亿了),外汇储备为我们换来的岁月静好。

TOP10:2018年度热点问题盘点

2、贸易战不断升级,你怎么看?

特朗普政府:一是我们允许外国产品从世界各地自由通过我们的边界,而其他国家没有相应地给予我们公平和互利的对它们市场的准入(结果贸易赤字膨胀到将近每年8,000亿美元),要对贸易协议展开重新谈判;二是WTO接纳了某些违背原则的国家,这些国家利用国营工业计划和国有企业操纵这个体系以使之对其有利。它们不遗余力地倾销产品,强迫技术转让,盗窃知识产权;三是美日欧联合声讨:第三国非市场化导向、工业补贴和国有企业、强制技术转让等政策和做法。

中方立场:一是不能改变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也就是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关税约束、透明度、特殊与差别待遇等等,以及贸易自由化的总体方向,不能另起炉灶,推倒重来;二是应该以发展为核心,照顾发展中成员的合理诉求;三是应该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循序渐进,优先解决危及世贸组织生存的问题。

中美贸易冲突的核心:缩减贸易赤字,只是特朗普政府第一步浅层次的诉求。进一步更深层的诉求,是中国必须提供一个“公平”的贸易环境,包括更“平等”的关税税率、市场准入,以及消除国企和补贴对贸易双方造成的市场扭曲。而这一点,是中国颇具特色的体质,很难达成一致。

中美在贸易上体量大、覆盖广,有矛盾分歧在所难免,但应该以维护两国共同利益和世界贸易秩序大局出发去解决问题。美国在贸易谈判中多次反复、意向模糊,缺乏诚意,其贸易单边政策也令美国国际信誉降级。明年中美将迎来建交的40周年,四十当不惑。

3、资管新规对金融行业有何影响?

众所周知,今年是金融业的强监管年,而这份资管新规,就是迄今为止强监管下的最重量级政策,没有之一。征求意见稿于去年11月发布以来,彼时就引起广泛关注,随便去北京金融街找一家饭馆,邻桌可能就在讨论这事儿。

银行业:受影响最大,一套“组合拳”应对。此次资管新规对银行影响很大,主要体现在:打破刚兑,实现净值化管理;规范资金池 降低期限错配风险;在加强公司治理与风险隔离的要求下,银行将成立资管子公司进行专门运作资管产品,分离业务,隔离风险。

信托:迎来刚性转型期主动管理成大方向。新规对资管行业的影响深远,对信托机构尤为突出。在降杠杆、去通道的大背景下,信托业难免经历转型的“阵痛”,但就长期来看,资管新规对行业发展是利好。

公募:回归本源,利好净值型产品。资管新规的落地使得银行资管“躺着赚钱”时代过去,进入优胜劣汰的市场化竞争时代,而公募基金因其积累的专业主动管理能力和严格的风险控制能力,将是最有可能承接原银行理财投资者资金的机构,新规将长期利好基金行业。

券商资管:去通道趋势明显,发力主动型管理。根据资管新规,去通道是最为明确的一个信号。而券商资管作为去通道的首要对象,过去依靠牌照优势冲规模、获得收入的时代难以为继,业务转型迫在眉睫。

保险资管: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虽然保险资管公司可能会流失部分来自银行的委外业务,但却迎来直接面对企业客户的翻身机会。新规首次正式把保险资管列入资管行业,使保险资管机构可以在同一起点上与其他金融机构开展公平竞争,改善了保险资管机构的市场地位。


TOP10:2018年度热点问题盘点

4、雷潮不断的P2P,还会赢得投资者的信任么?

P2P在中国已经有11年了,今年6月开始互联网金融行业新一轮的洗牌潮来临,诸多不合规的平台纷纷“爆雷”。过去的几个月诸如平台逾期、展期、延期兑付等情况仍有发生,P2P平台从巅峰时期的2000多家,到现在正常运营的今生1300余家。

随着行业监管政策的陆续落地,有这样一种说法,现在监管这么严,这里整治那里备案验收,P2P是不是国家不支持了,没有前景了,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国家密集出台监管法规,正说明国家对P2P行业的重视,只有受到强监管的行业,才能更好的发展。

从国家陆续出台的法规来看,我认为P2P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 :

①当下融资难比融资贵更严重,P2P能帮助小企业解决资金问题。

②行业现在已经逐渐走向规范,这标志着投资者的资金能更好的得到保障,降低风险。

③P2P平台的收益相比银行储蓄来说,要高出很多,平均年收益在6%-10%之间,而银行储蓄的收益平均在0.35%-2%左右。

最后,投资永远是收益和风险成正比,风险意识最重要,投资之前先学习,看不懂,不投资。

5、如何看待央行和财政部互怼事件,背后的核心问题到底是什么?

今年金融市场本就不是很太平,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央行和财政部在网上“互怼”起来,让人颇觉意味深长。虽说央行和财政部早有争论,但如此直接“互喷”,确是非常罕见。那么,互怼事件背后,本质问题到底是什么?

①货币政策是两难处境。全球结束QE进入货币紧缩周期,而中国客观上需要降息和释放流动性,如果要做到这个,又必然资本管制和牺牲人民币国际化。反驳文章这个点说央行要多关心汇率、人民币国际化,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②中国的财政和金融是不可分的,土地财政和地方投资自带金融属性,在宏观管理上既有财政分税又有金融分权。从货币来讲,央行的蓄水池是存准率,财政的蓄水池是土地出让金和土地税,但非常明确,财政上这部分对全国人民的“隐性铸币税”根本没有好好用。

③财政政策停留在凯恩斯主义阶段而非供给学派阶段,这一点前几年就很明确,我当时说“没有减税的供给侧改革是耍流氓”。前面对于地方政府的GDP考核,导致了地方上还是大铺钢筋水泥,行为短期化,现在已然不可持续。

④减税之难,难于上青天。这背后隐含的是财税制度改革。上一轮改革和现在的逻辑都是94-95年做的,一直用到现在,现在改革难度巨大。所以大家都搞错了重点,明面上是货币和财政之争,根本上重要的问题是财税体制改革推不下去。而财税体制改革和央行调表是高度关联的,过渡性安排需要强力人选。

TOP10:2018年度热点问题盘点

6、什么叫做“独角兽”公司?国内哪些企业称得上独角兽企业?

独角兽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生物,它稀有而且高贵。美国著名CowboyVenture投资人Aileen Lee在2013年将私募和公开市场的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做出分类,并将这些公司称为“独角兽”。然后这个词就迅速流行于硅谷,火向全世界。

所谓“独角兽公司”是指那些估值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初创企业。随着互联网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国内已经爆炸性的涌现出大批我们熟知的“独角兽”公司,诸如蚂蚁金服、滴滴出行、小米等。

根据WIND数据,目前全球共有276家独角兽企业。而这些独角兽企业不是在美国就是在中国。2017年12月,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17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榜单结合资本市场独角兽定义筛选出有外部融资且估值超十亿美金(70亿人民币)的优秀企业,中国独角兽企业已达到120家。

7、强监管之下,金融从业者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过去一年,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监管风暴在金融行业掀起。这个一度凭特许经营的制度性利差,而享有“坐地收钱”之利的行业或许也不曾想到,会在最如日中天的时候遭遇监管的黑天鹅。正如塔勒布的黑天鹅理论,很早就预言了这样一个道理:这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每一种事物、每一个行业,都迟早会迎来那只可怕的黑天鹅。就像欧盟做梦也不会想到英国公投脱欧,美国人也不曾想过特朗普能当上总统,当然,更让全世界人民都难以想象的是,韩国的好闺蜜竟让朴槿惠丢了总统,蹲进了监狱。但事实是,这样的黑天鹅事件每天都在发生着,并且,随着世界变革的速度加快,黑天鹅也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于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改变,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已经毫不留情地渗透到每个行业,每个角落。面对改变,我们是选择看着它发生,亦或是选择参与其中,这应该是每个金融小青应该有的思考!

当然,或许情况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待浪潮褪去,也许阳光依然灿烂。倘若如此,君子当审时度势,当下宜读书、运动、旅行…然不忘,潜精研思,卧薪尝胆。养精蓄锐,厚积薄发从来都是识大势者的远见。给身体一个长假,但思想从未停歇,一年、两年…待江湖回归,我们还是一条好汉。

8、为何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而不包括证监会?

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延续多年的“一行三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合并,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从此,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将变成“一行两会”。即: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银保监会。

那么,在“一行三会”中,为什么只合并银监会和保监会,而不包括证监会?原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在资本充足率、偿付能力以及自身风险匹配能力方面“保险”和“银行”有类似性,两者都管理自身的资本收益匹配、风险收益匹配和久期匹配。而证监会是管信息披露真实性,特别是管欺诈,属于投资消费者保护范畴,它对证券公司没有资本金要求。银保合并有相近性,而证监会不一样。

实际上,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已经经历过一次从合并到分离的过程。从我国的实践来看,当前分业监管体制形成的时间并不长,那为什么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呼声如此之高?主要问题有两点,即监管空白与沟通成本。当下,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拟订银行保险业重要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归人民银行,也是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一部分,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进一步加强监管的协调性,防范监管空白和监管套利,同时进一步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


TOP10:2018年度热点问题盘点

9、如何看待区块链所带来的利弊,以及其未来的发展?

区块链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

区块链技术的优点,去中心化、分布式数据存储、不可篡改、共识机制、可溯源等。爱好者认为区块链技术是互联网之后,下一代颠覆性技术。 如果说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那么区块链作为构造信任的机器,将可能彻底改变整个人类社会价值传递的方式。

区块链目前已经过了区块链1.0(以比特币为首的数字货币的应用)和区块链2.0(以ETH、EOS等为首的智能合约),个人认为区块链是一个非常好的技术,一定会在更多场景下应用(医疗、物联网、产权、游戏),但区块链肯定不会替代掉所有行业,而无论我们是接受还是排斥,都不会阻止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以及时代趋势的脚步。所以,敞开胸怀去学习、接纳。


10、年入十万的年轻人如何做理财?

①把自己当财,投资自己。

②在当前的环境下,要以具有转折意义的经济政策出台为分界点来进行理财。在政策出台之前,以资金安全、高流动性兼顾跑赢通胀为原则,基本就是买买各银行的理财产品。政策出台之后,关注政策方向,至于投什么,舆论会告诉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