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繪畫到底能不能「教」,需不需要「教」?

一位教育家曾經這樣描述繪畫敏感期的重要性:如果一個孩子在6歲之前沒有握過畫筆,那麼這個孩子的繪畫天賦很可能就會泯滅。

畫畫對孩子的影響,是一輩子的事情。抓住迸發火花的關鍵期,孩子將受益終生。

兒童繪畫到底能不能“教”,需不需要“教”?

很多家長認為我的孩子又不當畫家,沒必要學畫畫,但殊不知美術是少兒的天性,每個少兒都有自己的美術潛能。

大畫家畢加索說:“我14歲就能畫得像拉斐爾一樣好,之後我用一生去學習像小孩子那樣畫畫。”

兒童繪畫到底能不能“教”,需不需要“教”?

如果沒有老師對繪畫技能的標準,所有幼兒天生都會畫任何他們想要表達的東西,而教師教再多的形象也不可能窮盡幼兒所要表達的內容。

許多成人眼中,幼兒“畫得像”、“畫得好”的作品,其實都充滿了僵化概念及成人指導的痕跡,培養孩子的美術興趣,不以畫得像不像為標準,而是孩子的自由塗畫創作。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孩子天生的直覺與創意被壓抑或扼殺,站在原創的觀點上,“教”反而是一種危險的事。專家指出“知識”可以教,但“創造”不能教,創造是一種無中生有,不能教也無法學,創造是一種天生的才情,幼兒從一歲開始就能塗鴉了,此時他需要的不是“教”,而是可供自由發揮才情與想像的寬廣空間,親自去體驗。

兒童繪畫到底能不能“教”,需不需要“教”?

同時小編也提醒各位家長和老師,藝術雖然不能“教”,但美感的培育與色彩認知則是需要教導與不斷練習的。要培育美感及對色彩認知,最好的方式是拜大自然為師,以原野山林的自然原色,作為認識色彩的第一步。

兒童繪畫到底能不能“教”,需不需要“教”?

正確的美育觀念,才能保護孩子珍貴的原創性,在升學主義下成長的父母與教師,太過份於成果導向,並對技巧性過度需求,只求畫得“像”,卻忽略了最珍貴的“原創性”。

父母與老師在提供環境與材料之外,最大的功能是“引導”,成人應該珍惜幼兒的原創自由,打破“畫得像,才是畫得好”的迷思,還給孩子自由塗鴉的創作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