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察布後大灘百年民俗風情之後大灘人爲何會把狼叫做「張三」

作者題記:從地理位置來講,山西雁北區民間通常把烏蘭察布北部一帶山野草地稱為:後大灘。遙想當年,這大片白雲深處的茫茫山野草地,曾是蒙古族察哈爾部逐水草遊牧修養生息的聖地。

大約在晚清時期,山西雁北地區的失地農民,相繼北出口外,在後大灘屯墾種植,此地逐漸形成蒙古族遊牧與漢族農耕融合並存的格局。民國年間,山西境內內擾外患,兵燹頻仍。為逃避戰亂,雁北地區流離失所的難民,紛紛亡命口外,於後大灘屯田養牧,繁衍孳息。於是乎昔日野鳥棲息的山間水畔,狐狼出沒的荒川絕地,次第嫋起縷縷炊煙……

烏蘭察布後大灘百年民俗風情之後大灘人為何會把狼叫做“張三”

話說當年後大灘人煙稀少,水草豐美。但終究不是樂享清平的世外桃源。當年給浮生在這片山野草地蒙漢居民們造成生活窘境的因素固多,但主要因素有三類。一是來源於大自然的暴風雪與旱澇災害(天災)。二是山野草地遊弋掠食的狼群(狼害)。三是散兵遊勇惡徒形成的賴小子(人禍)。

天災固然不可避免,即使在科學技術手段比較發達的當今社會。人類在面臨諸多大自然災難的危情時刻,顯得如此渺小,微不足道,且不堪一擊。

烏蘭察布後大灘百年民俗風情之後大灘人為何會把狼叫做“張三”

然而,居民們在日常生活和勞動(遊牧)中,對狼的危害卻是可以規避的,畢竟是高智商人類與狡猾動物鬥智鬥勇或生死對決。狹路相逢勇者勝。

在後大灘,當地居民給狡猾而殘忍的野狼起了一個極有情趣的綽號:張三。

自然,這個張三的綽號是有來歷的。不知何年何月的一個月黑天,一隻飢餓的野狼溜進村覓食。這個狡猾的傢伙站立成人形,磨磨唧唧地走到一家街門口,往院內窺視。恰好這個時刻,鄰家一個壯漢來隔壁串門閒話,看到隔壁街門外影影綽綽立著一個矮人,疑似同村矮子張三,於是,壯漢躡手躡腳蹭到矮子背後,斷喝一聲:張三~

烏蘭察布後大灘百年民俗風情之後大灘人為何會把狼叫做“張三”

野狼未及提防,嚇得長嗥一聲,落荒而逃。從此,野狼獲得一個離奇的別名。當地老人傳說這個故事,旨在警告子孫後代夜間行走,遇見黑影便高聲吆喝:張三~

筆者故鄉便是後大灘中塔拉草原一個邊緣小村莊。村莊西南低窪處,四季積蓄著一汪碧水灘,當地俗稱海子。在筆者悠悠塵封的記憶裡,這個方圓數里大小的海子,乃是當年降水量的水文表。雨澇水灘則大,天旱水灘則小罷了!水灘的正東東南正南邊緣生長著一叢叢水馬蓮,每逢盛夏之間,寶藍色的水馬蓮花氤氳一片,清香馥郁,蜂狂蝶舞,煞是迷人。而水灘的西南正西西北邊緣則是無盡茂盛的芨芨草叢,常年兔走狐伏,牛羊隱現。正北東北方乃是茫茫無垠草碧天藍的中塔拉草地。

烏蘭察布後大灘百年民俗風情之後大灘人為何會把狼叫做“張三”

民國年間,中塔拉草原雨量充沛,水草豐美。野生黃羊猶如黃雲般在草叢間蠕蠕遊弋,吸引著狼群貪婪的目光。據當地老人講述:每逢夜晚,野狼便結隊到海子邊緣飲水嬉戲,海邊草地上閃爍著點點熒光,野狼的長嗥在靜夜裡幽幽迴盪……

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黃羊已在後大灘失去蹤跡,退出了歷史舞臺。而野狼或因失去豐碩的食物鏈,抑或在"打狼隊"聲勢浩大的討伐中多數野狼已覺草木皆兵,倉皇逃遁國境線外。然而,仍有命懸一線的孤狼遊蕩在中塔拉草地,進村禍害人畜。(未完待續)

烏蘭察布後大灘百年民俗風情之後大灘人為何會把狼叫做“張三”

【作者】北山愚公,生於饑荒年代,長於動盪歲月,一身閱盡憂患,半世難主沉浮。八歲啟蒙,方知加減乘除,十五畢業,未解幾何代數。識得三千餘方塊字,寫不了錦繡文章。承包五十畝田園地,道不盡辛酸淒涼。曾經擔任特約記者,採寫過幾則時事新聞,徒有虛名。習作過幾個短篇小說,不落俗套。爭名逐利我無緣,寵辱皆忘自情長。

烏蘭察布後大灘百年民俗風情之後大灘人為何會把狼叫做“張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