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胃肠肿瘤外科发展趋势和展望(下)

中国胃肠肿瘤外科发展趋势和展望(下)

文章来源:中华外科杂志,2018,56(8)

【接上文】

三、多学科合作和团队

随着医学专业的不断细化,每个医师关注的领域也越来越局限,而患者是一个有机整体,可能合并多种疾病或需要多种治疗方式,治疗过程中需要多个科室协作。目前最主要的多学科合作方式和模式是MDT和ERAS。

长期以来,外科医师一直被认为是胃肠肿瘤治疗的主体;然而,现代肿瘤学对外科医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现代胃肠肿瘤的治疗需要包括医学影像科、肿瘤内科、放疗科、病理科等多个工作团队共同完成,MDT模式应运而生。MDT的工作内容,包括术前分期(专业的影像科和内镜科医师)、新辅助放化疗、病理分期、新辅助放化疗疗效评价和靶向位点检测、术后综合治疗方案制定。相关学科人员如能够相对固定和专业化,也能够为胃肠外科的规范化提供良好的实践基础,在此基础上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远期疗效。

围手术期ERAS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以优化的临床路径为手段,目的是减少创伤应激,促进器官功能早期康复从而减少并发症并缩短住院时间。ERAS已经在各个手术相关学科得到推广和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患者教育、优化麻醉方法、减少手术应激、减轻术后恶心呕吐和肠麻痹、充分镇痛、合理应用各类引流管、早期营养和下床活动、规范的出院标准等。

这也意味着,临床开展ERAS必然涉及麻醉、外科、护理、营养等相关科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合作,撰写了《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以问题为导向,梳理了各具体术式实施ERAS的注意事项,为推动我国ERAS健康发展提供了指导。

四、外科手术与内镜技术的交融

消化内镜技术迅猛发展,在胃肠肿瘤领域除了发挥基础的诊断价值外,还可以完成切除和重建等外科基本操作。以疾病为中心的学科融合是临床医学发展的重要潮流,传统外科手术和内镜技术作为疾病的治疗手段,应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内镜技术在早期胃癌、结直肠癌治疗方面,体现出微创性和功能保存上的绝对优势。

同时,消化内镜技术在处理肿瘤相关合并症如出血、穿孔、梗阻,以及手术并发症如吻合口狭窄中,也有广泛的应用。胃肠外科医师今后也应熟悉并掌握内镜技术,以便更客观地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并提出相关建议。

随着外科技术、理念、器械和设备的不断进步,今后胃肠外科如何发展,需要相关学者以更严谨、创新的眼光去审视、判断,以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及疾病谱的改变,只有不断创新技术、更新观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为胃肠外科谱写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