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的“存在感”’越来越强,马云:我不支持比特币

比特币的“存在感”’越来越强,马云:我不支持比特币

互联网创造的虚拟世界如一片深海,比特币狂刷存在感,带给人类的是更强的浸入感。而最近比特币一度暴跌近20%,则让那些过度沉迷于财富神话而非科技本身者多了几分清醒,损失惨重者,甚至可能怀疑人生。

货币超发、投资渠道狭窄让很多人换上了财富焦虑症,试图走一条捷径的虚拟货币的投资者们,不幸者各有各的不幸:比特币价格的跌宕起伏中,有人在追高补套; 有人试图变相转移资产(投资性购汇受限),却卡在了半山腰;比特币的生成机制决定着“挖矿”的成本越来越高,成本控制不当,更可能做了折本的买卖。

热炒比特币是中国特色

比特币热潮首先是中国特色投资观(投机观)的一个缩影。一方面,中国比特币市场的交易量傲世全球,占世界的6成之多,比特币过热的交易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股市、楼市——2015年A股大热,成交额占比超过全球三分之一 ,2016年楼市火爆,全国商品房销售额首次突破11万亿,超过韩国和俄罗斯的GDP,显然,和股市、楼市比起来,疯狂的比特币丝毫不输阵势;

另一方面,在上游的“挖矿”行业,“挖矿”成本高企依然抵挡不住专业“挖矿”公司的热情——由于电价低廉,中国四川已经成为比特币挖矿公司的“重镇”,从2015年起,四川比特币矿机销量便冲到了全国第一,占全国总量的近三成之多,全球只有两个比特币矿机维修点,其中一个就在四川康定。然而,四川康定最大的一家“矿场”拥有1500台“矿机”,每天挖出的比特币却不到10个,当地乡民自己拥有一台“矿机”,每天的收益更是只有2元钱——这样的收益,抗得过比特币价格暴跌吗?

比特币的疯狂,完美体现了中国投资者热衷跟风炒热的思维。首先是前期市场火爆、价格大涨带来的新闻效应激发了很多人一夜暴富的幻想,其次,最近勒索病毒流行,幕后黑手点名只要比特币,这让比特币又刷了一把存在感,而热衷炒题材的中国投资者,很可能也从中看到了商机。

当然,客观来说,比特币并非一无是处,很多守法公民对他的好感也许超过你的想象。最近剑桥创新金融中心这家机构就发布了一份报告,据这份报告估计,超过300万人正在积极挖掘、积累和储存加密货币。这份报告的数据来自38个国家的上百家公司、涉及75%的加密货币,虽然是估计,但还是相当可信的。所以该报告预计,美国各地企业可能很快将支持这种付款方式。

关键的问题是,比特币有没有前景,和能不能投资、如何投资,这是两个概念,炒作就是炒作,毕竟,有多少投资者设定了回报预期,并且有足够的耐心等到收益兑现呢?

比特币的前景:寄生草野,难登庙堂

比特币的存在感越来越强,除了人类的投机热情,当然也是因为它激发了人类对未来金融的一些想象,以及迫不及待拥抱未来的一些冲动。虽然预见未来是困难的,但比较保守的预计是,一些受到监管的小圈子用比特币付款,这在未来可能真的不是什么新闻。至于比特币能否具有真正的“货币担当”,从资本、企业的小圈子走向普罗大众,这是另外一回事。

美国政府的许可,并且通过监管限制其匿名性带来的弊端,侧面印证了比特币的交易价值和谨慎乐观的发展前景。美国政府早在2013年就承认了比特币的合法地位,2015年,比特币的属性和地位再次明确、升级——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宣布,已敲定通过比特币的兑换来促进其平台上期权合约的交易,而比特币和其他虚拟货币的性质,被交易所合定义为大宗商品。CFTC将比特币交易约束在一定的交易范围内,限制其匿名,不失为一种规避风险的监管出路。

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美国在促进比特币产业发展的方向上走得最远,虽然美国包容创新的名声在外,但许可比特币的合法地位,为其设定受到监管的交易场景,一定是经过谨慎评估的,何况,目前承认比特币合法地位的,不止美国一家。此外,随着比特币市场规模的扩大,影响面增大,政策放开容易,完全禁止则会越来越困难,更好的方式一定是加强监管,合理设定其适用范围和交易制度。

比特币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取向,事实上,正是美国等国家开放的政策导向,让看不见、摸不着、难以让局外人产生信任感的比特币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热了全球比特币产业链。在比特币的全球产业链中,上游有“采矿机”生产商、有专业的“挖矿”公司——比特币的生产被称为挖矿,下游有交易服务商。

然而,给火热的比特币产业链泼一盆冷水也是必要的——比特币虽然被积极引导进入小范围合法交易,但未必能够成为真正的货币。比特币固然拥有去中心化等优良的货币属性,尤其是现行货币体系下的各国央行都有超发货币的天然冲动,而这种制度缺陷比特币完全可以避免。此外,在跨境、跨币种交易等方面,比特币的便利性也远超传统金融中介。然而,比特币的匿名性天然不符合金融监管的要求,将比特币在大范围应用的情况下纳入监管,至少现在看来是不可能的,这一点,足以让其被一票否决。

不管比特币的“存在感”有多强,抱有谨慎乐观的心态、适当浸入是比较合理的,相比之下,我们对比特币底层的区块链技术应该抱有更多的期待。事实上,相比2009年比特币诞生以来的前几年,最近几年比特币的发展其实是在放缓的,比特币服务商对比特币失去兴趣,进而转型做区块链创新业务、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的也不在少数。说白了,比特币仅仅是区块链技术的“代言人”,而后者具有更加广泛和易于落地的应用前景,并足以极大地改变未来人类金融社会的面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