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质押风险坚持谁的孩子谁抱走

股权质押风险坚持谁的孩子谁抱走

近几年,中国A股市场麻烦事层出不穷,股市大起大落,大跌闪崩司空见惯。究其原因都与管理上没有汲取教训,没有痛定思痛有关;甚至于在犯类似“错误”。

2015年6月那次A股暴跌,最后板子打在了融资融券、场外配资上,说到底是疯狂加杠杆导致了那次“股灾”。

然而,时隔仅仅三年,老病根重新发作,改头换貌成为疯狂的股权质押爆炸式增长导致了今年以来的股市闪崩大跌。以至于在全球股市多年牛市中,唯独中国A股熊冠全球。

这轮较大规模的股权质押无论是不是导致本轮A股大跌的原因,都把决策层吓怕了。把所谓的行政救市目标锁定在了股权质押风险上。那么,股权质押规模多大?风险是否可控呢?

有关机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A股市场上有3400多家公司参加了股权质押,股权质押的总参考市值达6万亿元规模,占A股总市值10%左右。场内股权质押成为主要质押方式,2018年上半年场内质押新增规模是场外质押规模的9.6倍。股权质押的解押时间集中在未来两年,2020年以后股权质押到期规模逐渐减少。未来一年(2018.7-2019.6)质押到期规模为1.86万亿,整个A股市场总市值的3%。各月度存在的已有质押压力呈总体下降式分布,2019年上半年解押压力逐渐减弱。

股权质押风险坚持谁的孩子谁抱走

按照这个统计,完全可以得出经常说的风险可控的结论。因为高质押比例公司股权较少。目前A股中质押比例集中于30%-40%区间,质押比例超过60%的公司数量较少,超过70%的数量仅8家,高质押比例公司可能面临更多的解押压力,第一大股东高集中度的股票质押发生风险或给上市公司造成较大流动性损失。不过,质押比例在70%以上数量少但质押规模较大,平均每家公司质押规模约10亿元。仍然是A股市场的雷区。这也是A股市场近期经常出现个股闪崩的因素。

从以上分析看,这轮救市瞄准股权质押雷区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同时应该看到,首先,股权质押是完全的市场行为与交易。无论出质融资还是出资融资人,都是从“自己”利益出发的行为,比如:华谊兄弟大股东股权质押融资是为了改善生活等。其次,从数据中看,2018年上半年场内质押新增规模是场外质押规模的9.6倍,不排除有公司担心股市低迷下去,趁机通过股权质押套现,把包袱风险甩给二级市场普通股民买单的歪主意。

围绕股权质押所谓的风险,目前采取的地方注资,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专项产品、各种形式的放开私募基金产品介入接盘,对于缓解如临大敌的风险有一定必要性,这个决策是必要及时的。

这里格外需要提醒的是,不能忘记打破刚兑的市场化改革方向,不能伤疤未好就忘了痛继续加杠杆,不能忘记脱实向虚的历史教训,不能养痈遗患、助长政府行政兜底、最终买单的赖债思想的依赖性。否则,最终会妨碍低效企业的正常出清。

股权质押风险坚持谁的孩子谁抱走

目前情况下,救助股权质押融资风险是必要的,但必须是有条件、有偿的、市场化的。一定要坚持谁弄出的风险,由谁承担买单,“谁的孩子谁抱走”的原则。绝不能让股权质押的双方包括出质方的融资者与出资方来个金蝉脱壳。否则,类似股权质押风险将永远难以根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