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白江口打服日本,裝備代差以少勝多,打的日本千年不敢進犯

古代中國一直就是強大的代名詞,特別是唐朝威名遠播,萬國來朝,可謂是中華文明的鼎盛時期。至今在國外華人聚集的地方還被稱為唐人街。

唐朝白江口打服日本,裝備代差以少勝多,打的日本千年不敢進犯

在各大一統王朝中,只有唐朝沒有修建長城,原因很簡單,因為不需要!當時唐朝向西、向北的疆域遠遠超過了其他朝代。就在疆域之外的少數民族也臣服於大唐,大唐的皇帝被四夷各族尊為天可汗。足可見當時唐朝的強大。

唐朝白江口打服日本,裝備代差以少勝多,打的日本千年不敢進犯

不過在唐朝如此強大的情況下,仍有跳樑小醜時時騷擾。當時的朝鮮半島還不統一,有百濟、新羅、高句麗三個國家。其中高句麗實力最強,隋煬帝時為了征服高句麗大耗國力,也沒能成功。雖然名義上是中央王朝的屬國,但有時聽話有時不聽話,在半島上一直是個隱患。唐太宗李世民也曾糾結大軍準備滅掉高句麗,但"出師未捷身先死",也就作罷了。

這不,高句麗又和百濟聯合起來造反,進攻比較聽話的新羅。新羅向唐朝求救,唐朝出兵採用"圍魏救趙"的戰術,一舉滅掉了百濟,將矛頭又轉向高句麗。沒想到高句麗居然還與當時的日本倭國聯兵,一同向唐軍進攻。決戰在白江口展開。

唐朝白江口打服日本,裝備代差以少勝多,打的日本千年不敢進犯

其實雙方都看似聯軍,實際上主力就是唐軍和日本軍隊。從戰力上看,日本軍隊似乎還佔著絕對優勢。當時唐軍有13000人,一百多艘戰艦,而日本軍隊竟有40000多人,一千多艘戰艦,久聞唐朝強盛的日本舉全國精銳投入戰鬥,妄圖成為東亞的霸主。

唐朝白江口打服日本,裝備代差以少勝多,打的日本千年不敢進犯

沒想到,看似實力相差甚大的戰鬥呈現了相反的一邊倒的局勢,日本數百艘戰艦悉數被毀,一萬多人傷亡,其他的四散而逃。而唐朝具體傷亡情況不詳,但幾乎以毫髮未傷的狀態贏得了戰鬥。

為何唐朝軍隊能夠在以少敵多的情況下以壓倒性優勢取勝呢?主要是戰鬥水平和武器裝備高出日本實在太多太多,在存在代差的情況下,輕鬆取勝也就理所當然了。

唐朝白江口打服日本,裝備代差以少勝多,打的日本千年不敢進犯

當時隋唐時中國的造船技術領先世界,特別是戰船更是高大堅固。而日本的戰艦皆是簡易的帆船,和當時唐朝的漁船差不多,能夠從日本趕到韓國白江口已經很不容易了。從海軍人數與艦船的比例也可以看出,唐軍一百多艘戰艦就搭載了13000人,而日軍4000多人需要1000多艘船才能搭載,可見唐軍戰艦的噸位要遠遠高於日軍。

唐朝白江口打服日本,裝備代差以少勝多,打的日本千年不敢進犯

從單兵裝備上,唐朝實力強盛,在部隊個人裝備上也是不惜血本。每個士兵都是身披戰甲,頭戴戰盔,手持當時造價高昂、削鐵如泥的唐橫刀。而日軍則是一副武士裝扮,除了有護臂之外,身無戰甲,腳穿草鞋,手裡武器也只有仿造中國漢代的軍刀,與唐軍相比非常寒酸。

唐朝白江口打服日本,裝備代差以少勝多,打的日本千年不敢進犯

唐朝不僅裝備佔優,並且戰術高超,擺兵佈陣有序。當時的日本還沒研究中國的兵法,《三國演義》也還沒出版,日本戰船齊刷刷的向唐軍襲來,唐軍大將戰旗一揮,無數火箭居高臨下射向密集的日軍戰船,頓時日軍戰艦成了一片火海。就算衝到了唐軍陣前,也被弓弩射的前後洞穿,極少的衝上了唐軍戰艦,也被鋒利的唐橫刀砍成了肉醬,而自己的攻擊也就像隔靴搔癢一般。

唐朝白江口打服日本,裝備代差以少勝多,打的日本千年不敢進犯

白江口一戰奠定了東北亞局勢的基礎,也是古代第一次大規模的多國參與的區域戰爭。日本敗退後,日本舉國上下噤若寒戰,擔心唐朝大軍揮師就勢滅掉自己,趕忙派出使臣求和。咱們往往都有不打笑臉人的習慣,也就放過他們了,還允許他們來唐朝學習制度、文化和科技。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日本那麼像唐朝的原因。也在這時候,日本學走了鋒利的唐橫刀的鍛造技藝,形成了後來的武士刀。

這一戰打出了1000年的和平,直到明朝時期,日本才又敢向中國發出挑戰,不過也以失敗而告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