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土潮直擊三農痛點 阿里也來捧場 TA憑啥搶占了豐收節C位?

親土潮直擊三農痛點 阿里也來捧場 TA憑啥搶佔了豐收節C位?

1

走進超市,美國的櫻桃、新西蘭的獼猴桃價格這麼貴,怎麼還有那麼多人買單呢?

打開電視機,辛苦一年的王大爺,終於盼來南瓜豐收,卻為銷路犯了難,眼看瓜兒爛在地裡,今年的增收夢又要落空嗎?

收到老家特產,滿心歡喜的大劉,卻發現大棗變小了,放在嘴裡也沒了記憶的甜,二叔電話裡說,不是摳門,是咱家地的肥力一年不如一年了.......

2

三農的痛點問題

這些場景,相信不少老鐵都很熟悉。在我們這個飲食文化深厚的國度,吃永遠是個說不完的話題。

隨著消費升級大潮的來臨,怎樣才能吃到更健康、更營養的農產品成了老百姓最上心的事兒。而站在更宏觀的發展角度,這又變成了一個複雜的三農問題,一邊連接著市民的糧菜果籃,一邊又關係著農民的錢袋收入,農村的和諧建設、乃至整體鄉村的振興大業。

如何打造我國的綠色農業、品質農業,考驗著各方智慧。一定意義上說,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設立也與其關係密切。這個由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批覆的首個農民節日,旨在調動各方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扶貧攻堅提升農民的幸福感、收穫感。這顯示出國家最高層對於解決三農問題的決心。

堅定的決心之下,效果也已經開始顯現。

就在9月23日的首屆農民豐收節上,延川蘋果陝陝的紅心、大荔冬棗落霞脆、平和蜜柚天生柚物,成為整個大會品質農產品的代名詞,著實讓與會的專家、媒體們眼前一亮。

親土潮直擊三農痛點 阿里也來捧場 TA憑啥搶佔了豐收節C位?

這些水果的背後,都有同一家企業的身影——金正大集團。

顯然,這出乎了許多人的預料。一家農化領域的傳統企業,憑什麼搶佔了豐收節的C位,又怎麼會搞起了水果?

實際上,這些水果只是最終的成果呈現。金正大真正要做得是整個農業產業鏈的優化升級。也就是像專家評論的,是一個龐大而精細的系統工程。

支撐這個系統工程的,是金正大這一年來大力推行的親土種植方案。作為農化領域的領軍企業,可以說,金正大對於農業、農民、農村有著深厚感情,也正是這三者的長期支持,成就了其行業地位和夢想。憑藉對行業的深入洞察,金正大敏銳的意識到“種不好、種不精、賣不好”是困擾三農的根本痛點。

金正大集團董事長萬連步表示,農村是國家精準扶貧的主戰場,農民增收難、農業發展基礎薄弱,原因在於耕地土壤質量和農民種植模式落後等突出問題亟需解決,各地出現的大面積耕地退化、過度使用農藥化肥、工業汙染導致農民無良田可種,使得農村留不住人,失去發展根基。

基於此,金正大提出了親土種植。即通過改土養地、減量增效、品質提升,從土壤這一源頭開始,以扶貧先扶智為指導理念,藉助科學種植管理,保證作物全程營養,來提升作物的品質,讓農戶種得好、種得精。同時,利用互聯網思維,通過綜合服務聯合電商平臺,實現訂單種植、產銷對接,打造農產品品牌,幫助農戶賣得好。

有媒體指出,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農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也已走到轉型拐點。黨的十九大和全國“兩會”,都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重中之重。就是既要實現農業強、農民富,還要實現農村美、環境優。而根據數據顯示,中國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在這當中,71%是中低產田,土壤有機質僅是歐洲的1/3到1/2,土壤還面臨酸化、鹽鹼化、連作障礙等一系列問題。

面對環境保護、鄉村振興的雙重目標,改變傳統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汙染的種植模式,刻不容緩。從此大背景來看,金正大推行的親土種植有著重要意義。

專家表示,親土種植有效破解了上述矛盾。採取對土壤“親和、友好”的方式來開展種植作業,實現作物優質高產和耕地質量提升兩大目標。對於人多地少的中國而言,親土種植兼顧耕地質量與農業優質豐產,這就切中了鄉村振興和農業轉型的關鍵,也為中國三農問題提供了一條新思路。

親土潮直擊三農痛點 阿里也來捧場 TA憑啥搶佔了豐收節C位?

實際的效果,也許更有說服力。

山東日照莒縣的草莓種植農戶薛福濤,近期心情一直不錯。因為自家的草莓不但提前成熟上市,甜度和個頭也比之前有了明顯改善。而且大棚土壤也變得鬆軟肥厚,讓他對下一季的種植更有信心了。

在薛福濤看來,這些改變是金正大親土種植的功勞。其實,受益的遠不止薛福濤一人。對於飽受草莓死棵的行業問題,金正大集團從土壤調理、改善土壤微生態和促進草莓根系生長提高抗病性等方面入手,研發出“親土1號”草莓種植解決方案,有效解決了草莓死棵這個行業問題。

同樣心情不錯的,還有濟陽縣曲堤鎮的村民張家軍,家裡3畝多瓜棚,每天採摘近千斤,比別人家的多產300斤。而且瓜條順直,頂花帶刺,顏色鮮亮,收入自然也比往年高出一大截。同樣,這些品質綠色黃瓜,也是金正大親土種植的成果。

3

行業標準的力量

這樣的鮮活案例還有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人眼中,親土種植僅僅被看作是一種效果不錯的新技術。如果仔細審視,就會發現這種觀點的片面膚淺。

金正大將親土種植歸納為“四部曲”:一是改土養地,使用土壤改良產品和技術,保證土壤健康,提高土壤肥力;二是減量增效,通過高效環保肥料(農藥)、科學施肥及生物技術使用,減肥減藥,減少對土壤的破壞;三是品質提升,通過全程作物營養,提升產出品質,讓農民實現更高收益;四是農業服務,推廣信息化、機械化種植及其他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實現作物增產和品質提升。

顯然,親土種植除了超前的技術理念,更是一項有戰略意義的系統工程。金正大相關負責人也告訴銠財,希望將親土種植打造成一個行業標準,從而成為我國農產品的一種品質認證。就像有機認證一樣,看到親土認證,就意味著產品的高品質、意味著綠色環保。

也許,只有資深的行業人士才能真正理解這個標準的重要性。

為何美國的櫻桃、新西蘭的獼猴桃是國內產品價格的好幾倍,還被一些國人趨之若鶩,真的是口味營養更好嗎?

為何近年頻頻爆發農產品滯銷,真的是市場過剩、消費過剩了嗎?

在行業專家看來,表面問題是我國農產業的品牌競爭力較差,深入的根本原因是行業現代化水平不高,行業標準缺乏,讓消費者缺乏忠誠度、信任感。

親土潮直擊三農痛點 阿里也來捧場 TA憑啥搶佔了豐收節C位?

在銠財看來,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令人擔憂的是,不只是普通的農產品,問題同樣困擾著一些知名土特產品。

據媒體報道,臨朐櫻桃、平和蜜柚、棲霞蘋果、眉山獼猴桃,這些基於獨特地理位置的優質農產品,正在因缺乏行業標準而飽受發展困擾。甚至還因為連種重茬,土壤酸化、鹼化等問題,影響甚至改變了產品品質,隱含著發展危機。

一位資深行業人士指出,長期以來,我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卻不是農業強國。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對行業標準的忽視和缺乏。放眼美國、加拿大、新西蘭等歐美農業強國,嚴謹高標準的產業標準是其農產品高競爭力的重要原因。這也是阻礙我國農業由大變強的主要原因。

在此背景下,金正大推動的親土種植受到關注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耕地與肥料管理處處長仲鷺勍表示,親土種植通過‘土、肥、水、種、施、收’等全流程的創新升級,實現了邊種作物、邊養土地,讓農戶種得好、種得精,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趨勢。

而在去年的12月5日,世界親土種植聯盟在紐約聯合國總部成立,金正大集團作為唯一來自中國的企業,榮身為該聯盟成員。

顯然,金正大不止在國內引起親土風潮,也引起了全球農業界人士的關注。其實,發達國家很早就意識到土壤保護的重要性,生態友好型的親土種植模式,也已成為全球農業趨勢。

親土潮直擊三農痛點 阿里也來捧場 TA憑啥搶佔了豐收節C位?

金正大在廣袤大地上積累的親土種植經驗,在開創國內先河的同時,也受到世界肯定,被稱之為親土種植“中國方案”。

下面的一組數據,也許是更客觀有力的說明。1000個縣、2000塊高標準示範田、800個農業服務站、1000場土壤健康大講堂,惠及100萬農民,贈送價值5000萬元的示範肥。這就是半年來,金正大發起親土種植百千億公益行動的成果。

4

在希望的田野上

成果似乎還不止於此,發酵效應還在持續顯現。更多的企業開始加入到這場親土風潮中來,這其中阿里的身影打開了更多的想象空間。

為了幫助農戶“賣得好”,金正大集團將與農村淘寶聯手,通過綜合服務聯合電商平臺,打造農產品品牌。雙方將聯合成立“親土種植”示範區,實現從種植、管理、銷售、運輸、金融全產業鏈的打通與合作,共同推動親土種植在中國的落地。

對此,有媒體評論,阿里用行動,肯定了親土種植所代表的農業趨勢未來。兩位巨頭的聯手或將為農產品的銷售問題打開一條新路徑。

親土潮直擊三農痛點 阿里也來捧場 TA憑啥搶佔了豐收節C位?

同時,據金正大集團副總裁胡兆平透露,集團將通過建立數字化會員系統,將科學種植、用肥知識通過互聯網直達農戶,還將在全國打造兩百個IDC智慧農業中心,聚合上下游資源,孵化特色農產品品牌。

我們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也許,這句歌詞最能表達金正大目前的三農之心。正如媒體所報道的那樣,這家農化領域的龍頭企業,正在成為我國品質農業、綠色農業的培育領航者,這場親土風潮將走向何方?又將會給我國農業產業現代化帶來哪些改變?銠財將持續關注。

本文為銠財原創,如需轉載請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