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保險營銷亂象頻現 消費者應重視銷售留痕

自媒體保險營銷亂象頻現 消費者應重視銷售留痕


繼銀保監會6月下發《關於加強自媒體保險營銷宣傳行為管理的通知》以來,各地保險市場經營主體開始整頓自媒體保險宣傳行為。近日,上海保監局對外披露,近期就在組織保險機構開展自媒體保險營銷宣傳行為風險排查中,發現存在部分營銷人員為博眼球,利用個人微博、微信朋友圈等自媒體發佈宣傳保險產品不當信息的情形。

上海保監局稱,一些部分營銷人員發佈“秒殺”、“全國瘋搶”、“限時限量”等與產品銷售事實不符的用語;採用“保本保息”、“複利滾存”、“日計息月複利”等將保險產品與其他固定收益類金融產品相混淆的宣傳用語,或將保險產品與銀行儲蓄、基金等理財產品進行簡單對比,片面強調、誇大保險產品收益率;杜撰、歪曲金融監管政策,傳播虛假信息;將本公司產品與其他保險公司產品作片面比較,詆譭同業,失實吹捧或抬高本公司形象等。

對此,上海保監局提示廣大保險消費者,營銷人員通過個人微信、微博等自媒體發佈的信息很多是個人編髮,未經保險公司審核認可,特別是前述所列的情形,大多涉嫌違反保險監管規定,保險消費者一旦輕信購買,後續發生保險合同糾紛時,相關證據資料可能由於自媒體發佈人刪除、撤回而無法取證,或由於賬號未做實名認證或營銷人員流動性大、即使消費者留有截屏等證據也無法對應到具體發佈人等原因導致無法查證,進而造成消費者個人利益受損。

面對五花八門的自媒體宣傳,保險消費者一定要多方核實。如可通過查詢保險公司官方網站、微博等渠道披露的產品相關信息,或可致電保險公司官方客服熱線,詢問核實有關情況後再作投保決定。如果已經生成保單,則務必仔細閱讀產品條款,明確繳費金額、繳費期間、保障期間、保障範圍,責任免除、保單現金價值等信息,確認是否與自己之前瞭解的情況一致。

此外,還應重視銷售留痕和保險公司回訪。對監管要求銷售過程中進行錄音錄像的保險產品,保險消費者務必認真對待,確保自身真實、清楚地瞭解保險產品性質、自身權利以及所需承擔的風險,如猶豫期退保規定和提前退保損失等;填寫投保資料時提供個人真實信息和聯繫方式,確保保險公司回訪到本人。在錄音錄像或保險公司回訪中,對保險產品存在疑問一定要及時提出,切勿相信所謂私下承諾,以切實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