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教师招聘每日打卡学习~

2018年教师招聘每日打卡学习~

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的品德因素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王老师教育学生有方,他很注意培养班集体,并能经常联系家长,结合家长的力量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他主要贯彻了( )的德育原则。

A.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B.疏导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 D.知行统一

3.初二(3)班的许多学生在一次英语考试中成绩都不是很理想,情绪低落。班主任为了缓解这种气氛,带领学生去溜冰,学生在一次次的跌倒后又一次次地站起来,丝毫没有沮丧。班主任借机告诉学生“学会溜冰尚且经历无数次的摔倒才能成功,更何况复杂的学习呢?于是学生们信心十足的投入到了学习中去。班主任主要运用了( )德育方法

A.榜样示范法 B.实际锻炼法

C.道德修养法 D.品德评价法

4.王老师是学校的模范教师,他上每一堂课之前总会先和同学交流一下,了解大家的情况然后再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些启发学生的点,而在教学过程中也会不断的启发学生去思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这体现了王老师遵循了教育过程( )。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C.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5.“5+2=0”的现象,表明应强调贯彻的德育原则是( )。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B.理论联系实际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D.正面启发、积极引导

6.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应该( )。

A.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

B.以情为开端,动之以情,对学生进行教育

C.以行为开端,从培养行为习惯入手,对学生进行教育

D.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对学生进行教育

7.下列情形中,运用的德育方法为品德评价法的是( )。

A.奖励助人为乐的学生,惩罚违规违纪的学生

B.鼓励学生向优秀的同学学习

C.带领学生参加志愿活动

D.让学生通过欣赏艺术品陶冶情趣

8.下列哪些属于德育方法( )。

A.自我指导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品德评价法 D.其他学科教学

9.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判断题)

10.平行教育原则是德鲁克的。(判断题 )

11.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

A.学生知的深与知的浅的矛盾

B.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C.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2.衡量人们思想品德好坏高低的根本标志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

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

D.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14.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赫尔巴特的这一言论表明了德育应该具有( )功能。

A.个体性 B.教育性 C.文化性 D.社会性

15.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如果用简单粗暴、讽刺挖苦的做法来处理问题就违反了( )原则。

A.知行统一 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C.积极疏导 D.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16.通过人格感化来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陶冶教育法 C.参观法 D.实际锻炼法

17.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从教师的角度可以理解为( )。

A.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

B.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

C.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

D.教师要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18.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有( )。

A.品德评价法 B.课外活动

C.情感陶冶法 D.其他学科教学

19.言道,做事先做人,因此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德育。(判断题)

20.体谅模式是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较有影响力的道德教育模式,其创立者是英国的班杜拉。(判断题)

21.一名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学生的教育应该培养(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2.关于德育过程基本规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的

D.德育过程是一个阶段性的直线提高的过程

23.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闪光点来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这种教育方式遵循原则是( )。

A.长善救失 B.正面疏导 C.知行统一 D.从实际出发

24.道德水平越高的,越倾向于按照自己的独立价值观行事,拒绝服从权威而去伤害他人,这是影响服从因素中的( )。

A.他人支持 B.行为后果的见解反馈

C.行为后果的声音反馈 D.个性因素

25.“你要满足你的要求和愿望,你就必须认真和思考,但是为了这个目的,你也必须行动,知和行又是那么紧密地联系着,假如一个停止了,另一个也随之停止。”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

A.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差异性原则

26.下列体现孔子所提出的教育平等的论述为(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性相近习相远 D.禁于未发

27.三结合教育一般是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 )。

A.社会教育 B.终身教育

C.个别教育 D.集体教育

28.下列哪些属于德育的模式?( )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价值澄清模式

29.价值澄清模式把情感培养置于中心地位。(判断题)

3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德育方法中的陶冶教育法。(判断题)

试题解析

1.【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说明行动的重要性,强调的品德因素是道德行为。

2.【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本题考查的德育原则,题干中的结合家长的力量,体现了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3.【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其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4.【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鼓励指的是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注重教师的教,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的积极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5+2=0”的现象是说多方面教育影响因素的不一致造成教育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学校和家庭教育要保持一致。

6.【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一般情况下德育教育知、情、意、行四个因素以知为开端,但是并不是绝对的,需要视具体情况,也就是说德育教育具有多端性。

7.【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

8.【答案】ABC。中公讲师解析:其他学科教学是德育的途径,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教学是德育的基本途径。

9.【参考答案】中公讲师解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10.【参考答案】中公讲师解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平行教育原则是马卡连科的。德鲁克的应该是目标管理原则。

11.【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2.【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衡量人们思想品德好坏高低的根本标志是德育行为。

13.【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学校的德育工作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方面。C选项说学校德育工作放在学生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是不正确的。

14.【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特提出,我不承认任何没有教育的教学,正如相反的方面,我也不承认任何没有教学的教育。

15.【答案】 C。 中公讲师解析:在教育过程中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题干所述,只强调讽刺挖苦的方式教育学生,违背了疏导性原则。

16.【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等属于陶冶教育法。

17.【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题目中说明教师自身为人正派,即使不下命令,学生也会按他的期望去行动,但是如果教师自身行为不正,即使发布了命令也不会依从他。启示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

18.【答案】AC。中公讲师解析其中BD是德育的途径。

19.【参考答案】中公讲师解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

20.【参考答案】中公讲师解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班杜拉是社会模仿模式。

21.【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22.【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德育过程是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23.【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24.【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影响服从的因素包括他人的支持、行为后果的反馈、个性因素。研究表明,道德发展水平直接同人们的服从行为有关。道德水平越高,越倾向于按照自己的独立价值观行事,拒绝服从权威去伤害别人。这些研究证明了人们的个性特点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服从行为。

25.【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题干中“知和行又是那么紧密地联系着”体现了知和行的统一,即理论知识与实际行动的结合,故选B。

26.【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有教无类”,是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体现了孔子提出的教育平等思想。

27.【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三结合教育一般是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28.【答案】ABCD。中公讲师解析:以上均是德育的模式。

29.【参考答案】中公讲师解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体谅模式把情感培养置于中心。

30.【参考答案】中公讲师解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榜样示范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