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颗北斗卫星成功进轨,欧洲航天局:悔不该当年

10月15日,随着地面指挥人员倒计时10秒,一声令下,火箭点火升空。我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通过“一箭双星”的方式将第39、40两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

第40颗北斗卫星成功进轨,欧洲航天局:悔不该当年

在历时3个多小时的长途飞行后,两颗卫星被火箭送入了预定的轨道,这次升空的卫星属于地球轨道卫星,它们也是北斗三号系统中第15、16颗组网卫星。若是卫星后期的测试正常的话,加上之前发射上去的14颗卫星,将共同组成北斗三号卫星网,就可以为我国提供相应的服务了。

众所周知,北斗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与制造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中所需的核心部件、用户设备等都是我国自主生产的,走的是最具中国特色的重大工程可控发展之路。我国也会加紧相关的技术攻关,进一步提升产品的自主可控性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第40颗北斗卫星成功进轨,欧洲航天局:悔不该当年

曾几何时,我国曾积极参与欧洲研制“伽利略”定位系统,在投入了2.3亿欧元之后,却被欧洲宇航局在在卫星研制的关键阶段给踢出了局。而美国则时不时在一些局部战争中关闭对手的GPS端口,或者搞搞GPS的干扰演习,让各个依赖GPS定位的国家时常需要担心自己的飞机导弹成了瞎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决定不再跟别人搭伙做研发,自己全程研发全自主北斗导航系统。

第40颗北斗卫星成功进轨,欧洲航天局:悔不该当年

北斗三号系统在今年7月份以后就进入了高密度的组网发射期,我国耗时4个月将8颗北斗三号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后面还将2颗中圆地球轨道、1颗地球同步轨道的北斗卫星发射上太空。我国计划北斗三号导航系统在年底就会形成初步规模,“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在年底就能享受到北斗三号导航系统带来的便利。

北斗导航系统的正式建立,意味着我国是续美国、欧洲、俄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自己导航系统的国家。北斗导航系统在全面建立之初就为我国的林业、渔业、水利业等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特别是在汶川地震救援中、森林火灾预警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为我国的发展带来了强劲的经济效益。

第40颗北斗卫星成功进轨,欧洲航天局:悔不该当年

不仅如此,卫星导航的频谱资源更是稀有资源,国际上一直遵循“谁先使用就归谁”的原则。最初的时候,欧洲的“伽利略”导航系统立项在先,原本预留了不少优质频段给他们的卫星,而中国也曾参与这个项目。但随着中国离开“伽利略”卫星导航项目,欧洲航天局自己在这个项目上进展缓慢,最后中国的“北斗”系统后发赶超,反倒把这些频段使用了。现在,随着中国第39、40颗北斗导航卫星进入轨道,欧洲航天局也只能说一声“悔不该当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