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等多部门发布20条举措促进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

央行等多部门发布20条举措促进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

11月2日上午,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联合北京银保监局筹备组、北京证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金融局等部门共同组织召开“北京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推进会”,并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北京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人民银行朱鹤新副行长、北京市殷勇副市长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北京地区各相关部门、30余家金融机构、60余家民营和小微企业代表约200人参会。

《实施意见》从货币政策、政策协同、激励机制、考核评估和营商环境等五个方面提出20条支持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将更多资金用于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

此次发布的《实施意见》包含多项政策亮点和创新举措。人行营业管理部将设立70亿元的再贴现额度专项支持小微和民营企业,并在中关村示范区增设人民银行再贴现窗口,支持金融机构为科技型小微和民营企业提供低成本、便捷的票据融资服务。在推进会现场,人民银行朱鹤新副行长、北京市殷勇副市长为人民银行中关村示范区再贴现窗口授牌。

根据《实施意见》,相关部门将积极推动“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在京落地,支持暂时遇到流动性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改善融资状况。在推进会现场,3家民营企业与主承销商、中债信用增进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签订“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合作意向书。

此外《实施意见》提出,北京市将设立市融资担保基金,构建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鼓励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积极开展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人行营业管理部在中关村示范区进行外汇政策试点,进一步提升民营和小微企业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各部门将进一步优化企业营商环境,推动减少小微企业融资附加费用,在人民银行端将企业开户申请审批时间缩减至1个工作日,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探索搭建北京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为民营和小微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此次推进会及发布《实施意见》,是“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系列活动”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各部门还组织辖内金融机构举办专题展示活动,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形成支持和改善民营和小微企业良好的金融生态和社会环境。

央行等多部门发布20条举措促进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

新闻深一度给民企信心 让民企安心

马梅若

10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研究解决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这一表态给近日关于民营企业发展“大讨论”指明方向。从要不要发展民企的“论战”开始,到高层接连发声坚定不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再到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减税力度、降低融资难度的政策密集出炉,鲜明的政策信号正在引导各界形成共识。

央行等多部门发布20条举措促进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

然而,不可回避的是,这种政策频出的背后,是民企压力的上升。

当前,民营企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从外部环境看,中美贸易摩擦犹存、逆全球化在部分国家抬头;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多,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再加上传统的民企融资难、融资贵以及营商环境中的长期桎梏等问题,民企发展承受了较大压力。

尽管支持民企发展的政策力度一直在加强,但在实际执行层面,有些机构惯性认为支持民企存在潜在风险。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日前指出,“有些机构的业务人员认为,给国有企业提供贷款是安全的,但给民营企业贷款政治上有风险,宁可不作为,也不犯政治错误。这种认识和做法是完全错误的”,而这种情况只是民企融资难问题的一种体现。在不少“公开竞标”的项目之争中,在不少基金、补助申请的环节中,在不少新项目启动所必须的“流程审批”中,民企都承受着“隐性负担”。

除了要发展,同样重要的是发展什么。外部不确定性叠加内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如何把握趋势、顺势而为是所有企业应该思考的关键问题。以灵活度高、创新能力强见长的民企在经济转型的浪潮中更不能固步自封。当然,转型过程中民企存在弯道超车的可能性,但也承受着试错的高成本与失败的风险。这对本身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小民企而言是一大挑战。

民企经营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不过并非无解。

首先,中国经济韧性足,政策回旋余地大,应继续深化改革,引导培育企业信心。

实际上,外部环境虽然复杂多变,决策层对此早有清醒的认识,政策空间较为充足。真正值得警惕的是,出现经营困难后,国内各主体是通过改革发展加以应对,还是在风险显性化后仓惶无措。最新出炉的三季度数据显示,GDP增速虽较此前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性调整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一致;而经验也告诉我们,中国市场庞大、产业链相对完整,唯有保持自身发展定力,才能对冲风险因素,应对外部挑战。而伴随着一些问题的暴露,当前正是加速改革与发展的机会。对此,可通过推出逆周期调节政策,培育企业的信心。

其次,当以“竞争中性”原则的落实,让民营企业家安心。

对于民企的压力,监管层近期既有策略性行动,也有战略性表态。日前,央行通过政策创新,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支持有市场、有前景、有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这是对民企的直接支持;同时,央行行长易纲此前在2018年G30国际银行业研讨会上提出,考虑以“竞争中性”原则对待国有企业。这要求政府、金融机构等各主体不给任何实际的或潜在的市场参与者,尤其是国企带来任何“不当的竞争优势”。要落实这一原则,除了要严惩“乱作为”,还要对严重失职、不作为的行为予以惩戒。

再次,指明方向,把政策鼓励与市场导向相结合,激励企业专心于主营业务。

对于发展的方向,除了细分领域做到极致的“精”与“尖”外,中央鼓励的产业发展方向及其生产经营链条上的产业也值得关注。刘鹤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中等收入群体创造的多元化需求、人口老龄化形成的需求、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绿色发展带来的机遇等都是新的重要机遇。在某种程度上,这一表态也为企业指明了方向。

实际上,中央一直不缺少对民企发展的关注与切实的政策支持,在浙江、广东等地也有不少先行先试的探索与经验。可以说,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真正的困难不在于缺乏操作的智慧,而在于缺乏破除固有体系、陈旧思维、既得利益等的决心;对于民企而言,最大的支持也不是持续的救助和无限的补助,不是对某个具体企业的支持,而是营造一个让企业家有信心、能安心、愿专心的发展环境。

近期本网热文

央行等多部门发布20条举措促进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