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劉鵬「STEC演講No.006」

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劉鵬「STEC演講No.006」

講席教授

劉鵬

清華大學博士

南京大數據研究院院長、教授

中國信息協會大數據分會副會長

中國大數據應用聯盟人工智能專家委員會主任

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劉鵬「STEC演講No.006」

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

非常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來跟大家分享。

我覺得這個活動是很有意思的一個活動,因為它把我們感興趣的各個方面的內容給組合在一起了。剛才我不好意思來晚了,所以只聽了一半郝教授講的工業4.0,還有南老師講的理財。我覺得這些內容對我來說,雖然有很多是我以前沒接觸到的領域,但是我深受啟發。

我記得我原來在清華讀書的時候,我經常跑到北大,去聽他們的一些文科的課,我覺得聽了也是很有啟發的。有時候,在清華內部,我會去聽日語課,或者聽英國文學課。

當你不再侷限於你原來自己的方向的時候,你學到的東西,往往是出乎你的意料的。

我很贊同郝教授剛才講的,說降維攻擊,跨界競爭。郝教授對工業4.0的未來,也做很多預測。

我在來的路上也在想,我好久都沒有打開汽車裡的收音機了,我為什麼就不聽收音機了呢?因為我要導航,所以我的耳朵,要聽著那個導航的聲音,所以收音機對我來說,是一個干擾,所以也就是說,如果以後的電臺被人幹掉了,被誰幹掉了,被導航軟件給幹掉了。

可能我們在座的應該有這個體會,所以你聽收音機的機會越來越少,因為我們基本上,現在有30%幾的人,在開車的時候都會開導航,那麼這個就使得我們現在,傳統的一些媒體消失了,我們看到報紙現在已經很少了,街上的報攤也越來越少。即使有人把一份報紙送給你,你都不怎麼看。

比如我們現在登機,在飛機上打開報紙的時候,那地方都有免費的報紙,但是你基本上不看。飛機上面也有雜誌,你也基本上不看,為什麼?因為你的興趣點,已經被個性化的這種服務,被你的手機吸引住了,你回到家裡邊,你打開電視機,其實你也沒有看,雖然屏幕那麼大,但是你的眼睛盯在手機上。

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由於科技的力量,所以我們正在發生一些,很迅速的這種轉變。

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劉鵬「STEC演講No.006」

一.大數據

我現在來講講,從喧囂的數字世界怎麼去看未來。

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劉鵬「STEC演講No.006」

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劉鵬「STEC演講No.006」

我們首先來看一看大數據,大數據是在2012年,在我們國家才開始,有人在搜索這個關鍵詞,這個關鍵詞現在炙手可熱,大家都很重視,但是為什麼重視呢?因為數據的增長實在是太快了。

2004年的時候,全球的數據總量是30個EB,EB是10的18次方次解,2005年是50個EB,2006年是161,2015年是7900,2020可以達到35000。

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劉鵬「STEC演講No.006」

這個增長現在叫做新摩爾定律,是說人類自有史以來的數據總量,每過18個月就會翻番,大數據成了一種自然資源。我們大家都說老的摩爾定律,老的摩爾定律是說計算機的速度,每隔18個月就會增長一倍,但是新摩爾定律是說,人類自有史以來的所有數據,每隔18個月增長一倍,雖然都是18個月,但是它的含義是不同的。計算機是比以前快了一倍,比18個月前快了一倍。但是數據呢?是過去幾千年各種形態的數據,包括古代巖洞的壁畫,包括圖書館裡的書,包括你家裡的廢報紙,所有的磁盤、光盤、磁帶,存放的所有數據存放了幾千年,然後我們過了18個月,我們又增加了一倍,它是這樣的增長,這個增長現在使得我們現在,每兩天所產生的新的數據,就超過了過去幾千年,一直到2003年的總和,所以我們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時代。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數據呢?

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劉鵬「STEC演講No.006」

第一點是由於大人群產生大數據,我們所有人都在上網,我們現在的上網和以前上網,是不一樣的,現在上網基本上都用手機上網,但是和以前電腦上網有什麼區別嗎?電腦上網的時候,我們一般幹三件事情,收郵件、看新聞和聊天。我們以前做的這三件事情,都是點對點的,你收郵件發郵件也是點對點,你聊天也是點對點,你看新聞也是點對點。

你現在在幹嗎呢?現在你在拍照、拍錄像分享朋友圈,你分享一下朋友圈,我們平均每個人朋友圈,有200多人,相當於你把你的信息,複製了200多份,一些重要的新聞通過不斷的複製,所以產生了迅速的擴散效應。所以有些不起眼的,但是很讓人意外的一些新聞,擴散得非常快。

比如最近這兩天,有一個新聞擴散得非常快,說有一個人在群裡邊罵了別人,然後說南京大屠殺死的人太少,這個人很快被抓起來了。然後他出來之後,又到大屠殺紀念館前面,又錄了一段錄像,還是說話很不注意,後來我們南京警方,又把他抓起來了,現在又關8天,這件事情我們大家都知道。但是你想想,要是以前你會知道嗎?

昨天還有一個新聞也很好玩,有兩個小學生撿了一個錢包,錢包很重,小學生覺得這裡面肯定有很重要的東西,所以交給了警察叔叔。警察叔叔找到了失主,失主很感動,裡面有2萬多塊錢,還有很多卡,失主於是買了2000塊錢練習冊,送給兩個小學生。網友對這件事的評價,普遍都說小學生的內心肯定是崩潰的,有這麼2000塊錢的題要做,做得完嗎?

這件事情,為什麼會引起你的關注,這麼小的一件事情,但是由於我們的社交網絡,已經迅速地成長起來,所以它的傳播效應非常明顯,這是我們現在的,大人群產生大數據。

第二點,就是大量傳感器產生大數據,我們現在南京街上的攝像頭,有30多萬個,深圳街上有66萬路,新疆有幾百萬路這種攝像頭,這些攝像頭產生的數據量,是非常海量的。每一秒鐘一路攝像頭,它的碼流都是4兆或者8兆的碼流,這個它不斷地錄入,一個月一個攝像頭會裝滿一個硬盤,所以它的容量會非常大,這個是監控,現在佔到整個數據量80—90%,剩下的就是各種各樣的傳感器。

我們在座的人每個人手機,手機就是你的傳感器,手機現在能夠導航,有GPS傳感器,到隧道里面還能導航,是因為手機裡邊有陀螺儀,能判斷你的方向,它也有加速度傳感器,能夠知道你的速度的變化。所以我們手機裡面,目前是有幾個傳感器,那麼將來手機裡面,會有很多傳感器,將來比如說它能感知周圍環境的溫度溼度,各種空氣指標,將來一定會這樣子。

我們現在手機才幾個傳感器,但是現在一輛汽車裡面,已經有幾百個傳感器了,當我們的車壞了的時候,我們到了4S店,4S店就會拿一個電腦,接入到你的汽車裡邊,一打開電腦一讀數據,就知道到底哪個部件壞了。現在的車都是這樣的,這個世界,會變成一個傳感器的海洋。

以前的傳感器都是不聯網的,將來所有的傳感器都會上線,都會在網上,這個世界會變得,像《阿凡達》的那個片子裡的,潘多拉星球一樣。那麼萬物都有感知,那個星球裡的任何一棵樹,任何一隻野獸都有感知,所有的感知,都匯聚到那個星球的聖母那裡,那個聖母就是那個大數據的數據中心。它採集了整個星球的數據,形成了星球的智慧,最後調動萬物把地球人趕出去了,這個就是那個片子講的事情,那麼我們這個地球,正在變成潘多拉星球,正在迅速地變化,只是現在你還感覺,它剛啟動的速度,是非常非常慢,但是現在已經到了一個向上,向上躍遷的這樣一個過程,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這個速度其實是很快的。因為我們過去,人類一共是200多萬年,200多萬年裡邊,人類都基本上,99%的時間都在原始狀態,封建社會就經過了幾千年,資本主義社會經過了兩三百年,現代社會就幾十年。我們在座的這一代人,是人類裡邊從來沒有過的,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看到這麼多變化的人,我們見的變化太多了。

共享單車出來兩年時間,大街小巷塞滿了。二維碼支付出來也才兩年時間,現在連乞丐都用二維碼收費。所以它的變化的速度,是非常非常快的。

我們在這個時代,我們在未來的幾年,我們看到的變化,會比你現在想象的要多得多,因為你在想象未來的變化的時候,你是用過去的經驗在推論,所以我們的老人們,他們給你提的建議,就是說鐵飯碗是最好的,老人都會說,我們要找一個旱澇保收的工作,要有鐵飯碗。其實這些建議早就過時了,所以你也不要指望,對你的孩子提出同樣的建議,因為你的建議也過時了,所以第二點就是大量傳感器。

第三點都是各行各業都已經使用大數據來解決每個行業的問題。

這個在有些行業已經很多年了,比如說石油行業,石油行業是最大的大數據行業,一般的人都不會知道,為什麼呢?因為石油行業要找一個油,以前是從地形 ,地質學角度去看的。我們覺得這個地下有油,然後我們在這個地方鑽井,往下鑽,直到碰到油為止。所以我老家在四川,我家門口在70年代,來了一個鑽井隊,他鑽了十多年,最後說這下面沒有油。這種事情在以前是經常有的事情,但是現在石油行業會這樣嗎?不會,現在他們在任何地方鑽,一鑽就有油,不會沒有油,現在區別是什麼?區別就是現在石油行業找油,都是在地上掏一個小洞,埋上炸藥,引爆炸藥,然後方圓幾十平方公里,佈滿了傳感器,採集這個地震波,最後把所有地震波,送到超級計算機裡去算,最後我們把地下結構就算清楚了,不僅知道有沒有油,有多少油,在哪個地方鑽最方便,我們都知道,所以數據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以前怎麼設計一輛汽車?以前都是把它做出來,然後去跑,看100公里花多少、多少油、看加速度多少、看碰撞的時候會不會出問題。那麼這個現在已經不是這樣的,這個時間太長了,當你發現這個車不好,你還重新再造一輛,太麻煩了,所以現在都在計算機裡邊,在虛擬的環境裡面做仿真,這個都是數據場來訓練你的車。現在無人車也是這樣訓練的,你還沒有設計出來這個車,你的無人車已經開了幾十萬,幾百萬公里了,就是因為我們有虛擬的數據空間,去訓練無人車,所以這個方法,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劉鵬「STEC演講No.006」

馬雲講,大數據賦予了我們大數據洞察未來的能力,未來製造業要的不是石油,最大的能源是數據。

那麼我們看在阿里巴巴的平臺上,在2013年禽流感爆發,我們能看到江蘇 浙江以及山西,很多人都在網上買板藍根,板藍根的銷量暴漲,這不就是流感來了嗎,這個比疾控中心的那個數據,要早得多,因為這個人只要頭疼腦熱,他就會想去買板藍根,大量人的行為,他就驗證了這個流感傳播的途徑。

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劉鵬「STEC演講No.006」

同樣我們有了大量的數據,我們可以做精確營銷,現在你還能看到不精確的營銷嗎?基本上沒有了,現在我們還有不精確的營銷,就是我們經常接的騷擾電話,騷擾電話打過來說,先生我這地方有理財你要不要,或者先生我這地方有房子,你要不要買。我們現在還有,這種落後的騷擾方式,這種方式很快被大數據騷擾所代替,那個電話打過來就會這樣講,說劉先生你們家的孩子上幼兒園,我這地方有個學區房,你要不要考慮。這種騷擾電話更有效,我肯定要問你的學區房在哪裡?他怎麼知道我家孩子在上幼兒園呢?因為我們的手機裡邊,有各種各樣的APP,這些APP都知道我的位置,然後每天早上8點鐘,我就到了一個幼兒園門口,下午3點半我又去了,那肯定是我孩子上幼兒園,肯定不是我在上幼兒園,所以通過這個數據,他就可以挖掘出你的行為,通過這種去騷擾的效果非常好。

最近有一種新的騷擾技術,不但包含大數據,而且包含人工智能的騷擾。

當他給你打電話過來,你再怎麼不耐煩,他的態度都很好。那是機器人,不是人類,現在這種技術已經成熟了。我試過了,發現那種技術太恐怖了。他再怎麼騷擾你,他都有耐心,然後他一天騷擾很多人。大數據加人工智能去做這種騷擾,是非常行之有效的,這是我們最痛恨的。

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劉鵬「STEC演講No.006」

另外就是由於有了大數據之後,我們可以做信用。因為我們很多事情,是來自於不信任。很多障礙來自於不信任。阿里巴巴信用做得很好,阿里根據他所掌握的海量數據,2012年上半年成立了一家公司——阿里小貸。阿里小貸就是隻要你想貸款,就可以通過他的平臺去提出申請,然後一秒鐘錢就來了。你說他怎麼敢把錢給你呢?因為他早就挖掘過你,早就分析過你了。所以他知道你能還得起,知道你不會跑。這種個人貸款,根據阿里小貸統計,上半年發放了170萬筆貸款,壞賬率是0.5%。

工商銀行發放貸款的時候是很痛苦的,他必須讓你的單位開收入證明的,要抵押房子,還有很多人來把關,工商銀行發放一筆貸款,平均成本是2000塊錢,壞賬是多少呢?銀行數據顯示是1.5%,比那個阿里巴巴的壞賬大多了。所以這個就是傳統的銀行的這種模式,將來它是落後生產力,它一定會被先進生產力所取代。

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劉鵬「STEC演講No.006」

那麼我們通過大數據,我們可以去做什麼呢?去掌握態勢。百度根據每個人,使用他的百度的服務,來知道春節期間,你從什麼地方到什麼地方了。你可以從這個數據裡面看到,春節期間出行量最大的是北京,第二是上海,第三是天津,第四是重慶。重慶作為西部的一個城市,但是它的出行量這麼大,這說明什麼,重慶的房價被低估了。重慶的房價平均是1萬2。1萬2的房價,但出行量又這麼多,有這麼多外來人口,說明它相比別的城市而言,它的房價是比較低的。

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劉鵬「STEC演講No.006」

那麼我們怎麼處理大數據呢?就用雲計算來處理。雲計算就是用網絡,去連接成千上萬臺計算機,用軟件把它虛擬成一個整體,要用這條虛擬的大魚,去取代單打獨鬥的魚。過去這麼多年計算機的發展,都是從一個點向多個節點發展,從局部的到全局的這樣一個發展模式。

最早的時候,1995年時為集群計算,1998年時為網格計算,1999年叫對等計算P2P,2001年叫服務計算,2006年稱為雲計算。最近兩年我們稱為大數據,未來會是人工智能。其實不管你怎麼叫,本質上都是一件事情,即計算從集中轉向分佈,最後全世界所有計算機,變成一臺計算機,這是我們的趨勢。最終變成一個智能的,類似《阿凡達》星球裡邊的,那個聖母,這是必然的趨勢。

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劉鵬「STEC演講No.006」

Google的數據中心,都建在荒郊野外,建在戈壁灘上面。它的機房內部的機器數量,上百萬之多。綠色和平組織,對這一點有評價。他們稱由於他們大肆興建,雲計算數據中心,從而造成全球迅速變暖。為什麼會變暖?因為你要用電,現在雲計算已經消耗了,全球的8.5%的電力。電的70%來自於煤炭燃燒,燃燒煤炭就會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就會在地球上空覆蓋,太陽的熱量照進來之後,就散不掉。有多大影響呢?這個影響比大家想象的要大,就是現在這個時刻,北極的溫度是多少度,大家注意到了嗎?是零上2度,比往年高30度。現在,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北極的冰雪正在融化,很多國家將會消失,代表性的是馬爾代夫。馬爾代夫平均海拔是1米,海水漲一點這個國家就沒有了。所以現在要去玩的早點兒去,不然以後去不了了。像三峽工程,以前那些沒被水淹的地方,你就再也看不到了。到2020年,數據中心消耗的電力,將比幾個國家的總和都要多,這就是現在的局勢。

二.人工智能

我們討論了大數據,也討論了雲計算,現在我們來看一看人工智能。

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劉鵬「STEC演講No.006」

大家關注人工智能,應該是從2015年開始的。2016年的3月9號,AlphaGo與李世石比賽圍棋對弈。比賽結果大家都記得 4:1。這個比賽為什麼很重要?因為它改變了所有人的認知。

【賽前】

AI專家:還需要10年

柯潔:計算機戰勝李世石的可能性不到百分之五。

聶衛平(3月7日):若機器和人比賽圍棋,我認為機器是一點機會沒有的。我對人工智能有極大的懷疑,你們都是忽悠!圍棋,電腦絕不可能戰勝人類!

李世石:除非出現不可理喻的低級失誤,否則我絕不會輸。人工智能向人類發起挑戰,還屬起步階段。

這就是比賽之前那幾天,大家的觀點,比賽進行了兩場之後,所有人的觀點都發生變化了。

【賽中】

古力:5個九段一起上或許能贏。

聶衛平:AlphaGo全局幾乎完全零失誤。

柯潔:阿爾法圍棋確實是有史以來我見過最強大的對手!

AlphaGo跟柯潔比賽圍棋下了三盤,結果 3:0,柯潔輸了。跟李世石下圍棋的時候,AlphaGo用了一千多臺機器4:1贏了。跟柯潔比賽圍棋的時候,用了一臺機器3:0贏了。這臺機器的棋力,就是下棋的戰鬥力是多少呢?這一臺機器,比去年的一千臺機器的戰鬥力,提升了一千倍,一共是一百萬倍,一年時間提升了一百萬倍。所以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科技的發展,不是靠我們人的自身的增長,就能跟得上的。

人工智能是人類的智慧的結晶,當你建立在一個大平臺上之後,它的這種組合效應,遠遠超越你的想象的。所以我們不太可能,靠人類的自然增長,去引領人工智能的發展。

那麼AlphaGo誰做的呢?是這個人做的,這個人叫“哈薩比斯”。他在4歲的時候就開始思考,在下圍棋了,下國際象棋,他沒下過圍棋,他8歲的時候就在思考兩個問題,就是人的大腦是怎麼工作的?能不能用計算機模仿人的大腦?這就是他8歲的孩子想的問題。16歲的時候他高中畢業,他寫了一個軟件,一款名為主題公園的遊戲,這個遊戲在全世界非常流行。然後去往劍橋大學,去獲得了計算機科學學位。又到倫敦大學,獲得了神經科學的博士學位。拿我們中國的話來講,這是一個跨界人才,這個複合型人才。他既是PHD這個領域裡的,也是醫學博士這個領域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這樣的人,才是我們現在最有價值的人。

前面最早的兩位講者,他們也都是跨界的人才,他們兩位本科都是學機械的,研究生都是學計算機的,所以他們也是跨界人才。還有一位呢?博士是學的管理的,那更跨界了,我覺得跨界是常態,不跨界是不對的,所以馬雲最近有個演講,他講的,說我們以前把跨界叫做不務正業,他說現在不跨界就是不務正業,不跨界就是不務正業,所以跨界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劉鵬「STEC演講No.006」

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劉鵬「STEC演講No.006」

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劉鵬「STEC演講No.006」

那麼我們看看圍棋,圍棋是一個棋盤。19行,19列,一共361個格子,那麼上面放一個黑棋 放一個白棋,誰佔的地盤多誰就贏,但是你說大家都能放,每個人放一次,怎麼區別誰佔得多呢?它的前提是一種棋被另外一種棋徹底包圍,最中間這個棋,這個地盤就歸人家,所以大家首先佔角,叫金角銀邊草肚皮,角是最值錢的。我先下的第一棋肯定佔角,角都佔完了我去佔邊,邊沒有了我再佔中間,這就是下圍棋。然後我們把圍棋,可以把它形式化成一個矩陣,0表示能放子的地方,1表示黑子,負1表示白子 很簡單,然後你放了一個棋之後,對手放了另外一個棋,這個就是兩種態勢,從s這個態勢,左邊這個是s這個態勢,變成s/這個態勢,所以我們所謂的下棋,就是不斷地從s到s/,但是我們怎麼到s/呢?所以我們要把它做出一個選擇,選擇下一個落子的地方落在哪裡?這個就是從s中選了一個a,這個代表action,通過一個action,把它變成一個s/,所以它在不斷地做選擇,這就是下棋了。所以什麼是高手呢?就是他不斷地做出正確的選擇,這就是高手。

在人類一生中,如果能夠不斷地做出正確的選擇,這個人會成為超人的。

你看毛主席,在四渡赤水的時候,四次選擇都是正確的,這是非常偉大的。四次反圍剿毛主席都成功,所以毛主席是不斷地,做出正確選擇的,第五次反圍剿是被共產國際,他們說你不能這樣老躲來躲去,我們應該打陣地戰,結果做了錯誤的選擇,結果失敗了。

對我們大家來說,做出正確的選擇,甚至比努力工作還要重要。比如說我們在十多年前,我們做了一個簡單的選擇。買了一套房子,貸款買房子,你後來發現,這十多年你積累的財富,遠遠不比買的房子所賺的錢多,你看你買個房子,你也沒工作,你什麼也沒幹,但是它賺的錢,比你工作掙的收入要高,這是什麼原因呢?這就是選擇的力量,做出正確的選擇,不要在錯誤的方向上去做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做出選擇是正確的,而且你很努力,那你會變得很傑出,這個是我們說看清楚未來,非常非常重要。

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劉鵬「STEC演講No.006」

那麼我們看看,但是在圍棋裡面,做出正確選擇很困難,黑棋下在這裡,白棋是什麼地方都可以下,也就是說,第一個黑棋做選擇的概率是多少,也就是361種可能性,第二個棋子是360,因為黑棋已經用掉了一個格子,第三個棋的選擇空間是359、358 、357、一直乘起來,這個選擇空間就這麼大,所以我們如果要想把它算完的話,我們靠暴力計算。我們要算完,就是361×360×359,這個數有多大呢?這個數是10的171次方,這就是所謂的指數增長。那麼我們宇宙裡的,所有的原子總數是10的80次方,宇宙的所有原子加在一起,是10的80次方,所以這個指數空間非常非常巨大,我們不太可能去嘗試所有的通路,不太可能。

我們沒有辦法靠計算機的速度快戰勝人類,所以AlphaGo就破解了這個題,它怎麼破解的呢?它主要的方法是三個方法。

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劉鵬「STEC演講No.006」

第一個方法是向前人學習,前人經常在每種態勢下思考怎麼落子。

第二點就是學了把軟件分成兩個版本,互相對弈 互相對戰,對戰了三千萬局。通過自我的對弈,下贏了就升級,下輸了就降級,不斷地去比賽,這個就相當於它自我成長了,甚至它不用跟前人學,直接從零開始也可以,通過這種方法也能成長出來。

第三點就是,它形成了全局態勢觀,它在任何一種情況下,都知道自己贏面有多少,就是自己贏的概率是多少。

所以它這三種方法結合起來,就形成了AlphaGo。

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劉鵬「STEC演講No.006」

這個AlphaGo,就類似於人的大腦的思維模式。我們人的大腦從嬰兒時期,到成年時期,人的大腦裡邊,基本上有300億個神經元,它們之間的連接是越來越多,越來越密集,當連接得很複雜的時候,說明你的大腦的智商更高,這是人。

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劉鵬「STEC演講No.006」

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劉鵬「STEC演講No.006」

那麼我們現從神經元開始,用一個簡單的數學公式,就模擬到神經元的工作模式。一個神經元,就是從別的樹突,傳進很多這種電波過來,然後通過我的簡單計算,再通過軸突把它傳給別的神經元,它只有簡單的功能,但是當神經元連成一個網之後。這個時候,它就能把複雜的一些行為,記錄在這個連接的,這個權重裡面,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帶來計算智能的大幅提升。美國的有一個未來學家,叫庫茲韋爾,他雖然叫未來學家,但他其實是Google的工程總監。他寫了一本書叫《奇點臨近》,說人工智能的進步會不斷加速,聰明的機器,會設計更加聰明的機器,那麼這種自我強化。會導致人工智能達到一個奇點,這個奇點是遠遠超越人類的,這樣一個點,當人工智能的智商,達到100的時候,它再提升到1萬需要多少時間,1個小時就能到1萬,所以它不需要像人類,要等那麼久的時間。

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劉鵬「STEC演講No.006」

2014年,為了紀念圖靈46週年,英國皇家學會搞了一個比賽,一個圖靈測試。圖靈測試是什麼意思呢?圖靈是人工智能的鼻祖,也是計算機界最偉大的人。他在60多年前圖靈曾經就預測,說將來人工智能一定會超越人類,你怎麼知道它什麼時候超越你呢?他說你搞兩個房間,一個房間裡關了一個人,另外一個房間關了一個電腦,然後你外面的人,用電腦跟兩邊人聊天,當外邊的人已經分不清楚,哪個房間是人了,說明這時候人工智能,已經開始超越人類了。計算機界的最高獎叫圖靈獎,比諾貝爾獎還要高,全球只有一個人得過這個獎,非常有影響。

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劉鵬「STEC演講No.006」

IBM公司造了一個人工智能,叫Watson。在幾年前,Watson參加了美國的智力比賽。就是主持人在提問,大家搶答,大家看到當時Watson得了2000美元,另外兩個人都是零,那是美國的兩個冠軍。從那以後,Watson就開始在美國的醫院裡給人看病,它看病的水平遠遠高過醫生,遠遠高過醫生的水平,它也給律師,它也代替律師提供法律諮詢,代替律師提供法律諮詢。

美國現在法學院的學生畢業,很難找到工作,醫學院的學生畢業,也很難找到工作。我們以前都認為,醫生和律師,是美國最好的兩個專業,最賺錢的專業,是現在都被人工智能取代了。

去年,我們中國下崗了多少人,保險定損員下崗了60萬人。什麼意思呢?我們以前車在外面出了車禍,出了車禍之後,我們就要打電話,請保險公司到現場來檢查,到底該給我賠多少錢。但是現在保險公司他不來了,你出了車禍你拍一張照片,上傳到保險公司的那個平臺裡面去,由人工智能來定損,來知道說這個車禍誰的責任。應該給你賠多少錢,所以我們現在不需要派人到現場了,這個是一個變革。

我們現在的最大的技術的突破,來自於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就是我們用數學的方法,模擬了人的大腦的思維,這個神經網絡,當然現在只是做了一部分,那麼效果是怎麼樣的呢?

特斯拉的無人車,已經開了幾百萬公里了,到現在為止還是有人犧牲,但是比起我們人類開車,還是犧牲的比例要少一點。但是問題就是隨著技術的,不斷的進步被解決,到後面,越來越不會出現這種事情了,所以犧牲的人會越來越少。

無人駕駛,會成為我們將來的主流。當你買一輛這樣的無人車,你會覺得非常方便。比如我開著這個,坐著這個無人車,我到了新百,就不用去找停車場,因為新百那附近停車場很難找,你只要進到新百就行了,你從哪兒下車都可以。這時候無人車會在門口等著你,那警察來貼單它會自動逃走,它具有這種能力,你想要它你可以召喚它,你拿出APP一召喚它就來了,所以它有這種特性。

迪拜現在構建了一套新的交通網,那都是由大量的公交無人車,變成城市的公共交通,現在已經在做試驗了。將來,我們現在大家都覺得,無人車普及不知道多少年,我跟你講五年之後,你那時候如果你買的車,是你自己駕駛的車,那一定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情。在七八年之後,那時候如果你還在自己開車,那你一定很牛,尤其是你還開手動擋的,那你肯定是很有錢的,因為那種車是不讓上路的。你如果還能夠開手動擋車,說明你家的這個莊園足夠大。我們現在還有人騎馬,那都一定是在家裡騎馬,不會是在外面騎馬的。

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劉鵬「STEC演講No.006」

那麼我們看看,有人用兩個電風扇,就做成一個飛行器,就可以飛了,它不會掉下來,是人工智能在保持平衡。特斯拉的創始人,伊隆·馬斯克做的返回式火箭,他已經做成功了,大家都看到新聞了。他為什麼要做這個事情?因為他說人工智能很危險,所以我要到火星上,去開闢第二個人類的定居點。把100萬人移到火星上去,所以他做了這個火箭,這個火箭也成功了。這個火箭的一個變種馬上會啟用,幹嗎呢?以後從美國紐約,坐飛機坐到上海時間多長呢,39分鐘。這個航空服務很快會有,會非常快。

廣州做的億航無人機,現在也在迪拜馬上要投入使用。迪拜是土豪國家,所有新東西他都願意嘗試。現在這種流行的一種飛行踏板,你站在上面它帶著你飛,大家想象一下這個東西太危險了,只要你掉下來救不了你,但是它偏偏就不會掉,人工智能來保持你的平衡,防止你掉下來,你就算繫個安全帶你也活不了,所以我千萬不能讓你掉下來。

由伊隆·馬斯克設計的超級高鐵,一期工程是1200公里,在迪拜馬上也要開通。中國現在也很厲害,中國航天宣佈,我們也在設計高速飛行列車,4000公里的速度。伊隆·馬斯克說的,我的很快會達到15000公里的速度,大家都在比,再快的話,一坐上去就衝出地球了。

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劉鵬「STEC演講No.006」

人形機器人現在也成功了,現在的電商的倉庫裡的機器人,這種機器人已經大量使用。所以我們這次雙十一,不像以前的雙十一貨物積壓如山,現在的貨物比以前多多了,但是發貨的速度快多了,是因為大量地使用了機器人。

青島的碼頭都是無人的,上海的洋山港也是無人的。慢慢地無人碼頭都上來了,然後我們中國石化,中國石油都在幹嗎?要把所有的油田全部改成無人的,都在做這個事情,所以這個是未來。

特斯拉生產線,一百多個機器人,生產了所有的特斯拉汽車,全球供應。然後呢?這是機器狗在越障。

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劉鵬「STEC演講No.006」

最近一百架無人機,表演節目,在房子裡表演節目。中國學得很快,我們現在已經有一千多架無人機表演節目了,所以我們現在進入到了深度互聯加人工智能的時代,我們把它叫它第四次科技革命。

我們前面經過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是蒸汽機,第二次是內燃機和電力,第三次是原子能和計算機,第四次是深度互聯再加人工智能。我們過去的週期很長,現在週期很短,現在進步的速度非常非常快。

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劉鵬「STEC演講No.006」

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劉鵬「STEC演講No.006」

那麼問題來了,當機器開始思考人類將怎麼樣?

這個問題是當前的最挑戰的問題,最挑戰的問題。

三.區塊鏈

我們再看看,現在更熱的區塊鏈。

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劉鵬「STEC演講No.006」

區塊鏈它是有意義的,最大的意義,就像類似於津巴布韋這種情況。

津巴布韋的貨幣貶值貶得很驚人,它的通貨膨脹率是百分之二點三億,二點三億通貨膨脹,使得它這個老百姓坐公交車,都要抱著這麼多錢,去坐一趟公交車,所以國家的信用破產了。那麼對這種國家而言,區塊鏈非常有用,這個國家的老百姓,都願意去買比特幣,這個是正確的。

比特幣的作用是什麼呢?

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劉鵬「STEC演講No.006」

區塊鏈它是一種記錄錢的賬本,一個區塊就記錄了很多交易記錄,這個是交易記錄,上面是交易記錄,那麼我們為了記錄這個交易記錄,是怎麼記錄呢?

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劉鵬「STEC演講No.006」

我們用Hash,用Hash運算,去把這個記錄的內容,記賬的時間,然後做一次Hash運算得到一個值,這個Hash計算出來之後,得到一個字符串,這個就能夠表示這個交易記錄,你可以正著去計算Hash值,但是你絕對不可以從Hash值,反過來去算出原來的交易記錄,信息只會由多變少,不會由少變多。然後這個區塊就記錄了交易記錄,然後有一個Hash值,然後整個區塊鏈呢?就是第一塊鏈到第二塊,再鏈到第三塊,就這樣鏈起來。它會記錄上一塊的Hash值,它會記錄上一塊的Hash值,就是我下一塊,會記錄我上一塊的Hash值是什麼,再下一塊,會記錄我這一塊的Hash值,這樣一塊塊鏈起來之後,它的好處是什麼?好處就是不怕人改,任何時候你改它,你的Hash值都會發生變化,而且不僅你變了,這一塊變了,後面的全會變,全都不對了。所以它的好處就是,它分佈式記賬,而且不怕壞,那麼只有51%的人都認可你這個值,這個才是正確的值,才是正確的值,所以區塊鏈的一個文件,比如我們假設有個賬戶的話,你看到你自己買的比特幣的話,它會講說你的比特幣的,區塊的Hash值是什麼,然後Hash值,右上角是你的Hash值,但是我有這個區塊鏈,是不是我們所有人,都可以隨便地去,去提交這種申請,我要增加記錄,所以它說不行,它說只有,你要證明你自己有能力,你才能夠去修改。我怎麼證明呢?它說我讓你做個計算,做個計算,這個計算就是你把所有數據,放到裡面去算Hash值,最後算出來之後,你的這個Hash值前面全是0,比如有20個0,後面是真正的值,只有你得到20個0,就像抽獎一樣的,你抽到一個彩票,你中了一等獎,你就可以有權利去修改這個區塊,所以把這個過程叫做挖礦。

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劉鵬「STEC演講No.006」

我們挖礦,就是做這樣的一個Hash運算,我們去挖比特幣,所以呢這個,所以我們現在如果要想,有一個交易記錄要更改的話,那麼這個提交了申請之後,最後你要更改還得挖礦,才能把它更改下來,所以這套體系,就是一個分佈式的記賬,不為人修改,沒有集中的管理節點,然後用挖礦來證明,你有權利去修改它。整個全世界人都在挖礦,誰挖中了,誰命中了,誰命中了前面有20個0,誰就有權利去修改它,這個就是給你了一定的比特幣,比如給你12.5個比特幣,那12.5,現在比特幣大概6萬塊錢一個,這就是全世界每過10分鐘,就產生了這樣一個比特幣。

每隔四年,這個比特幣的數量減半,每隔四年減半,所以比特幣會越來越貴,因為越到後面越不好挖,所以全世界的挖礦人怎麼辦呢?大家組織起來一起來挖,我投了五臺機器,你投了三臺機器,最後我們一起挖到了這個礦呢?我們按比例來分,就是我們搭夥,我們是人民公社我們搭夥的,所以它就以這種方式在管理。

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劉鵬「STEC演講No.006」

我們客觀地講,比特幣的整個的這一套體系,它是有一定的優點的。那麼新的比特幣呢,我們新的這個區塊鏈,叫區塊鏈2.0,它裡面增加了一個工作,叫做智能合約。智能合約是什麼呢?是一種程序,我們正常的合約,比如說我跟別人籤一個合同,我說我要賣多少東西給你,什麼情況下我會給你錢,智能合約就是我先把錢打給一個地方,然後如果這個條件滿足了,那個錢就付給你。這有點像我們看的支付寶,支付寶其實也就是相當於,這樣一個第三方支付的,這樣一個平臺,只是支付寶是由阿里巴巴運營的,比區塊鏈這個環境裡面,它是認為誰都不可信。它首先不相信所有人,所以這時候它能夠實現,這樣一個第三方支付,實現一個第三方支付。

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劉鵬「STEC演講No.006」

那麼我覺得在我們國家,從我的本人而言,我更相信阿里巴巴,而不相信區塊鏈,我更相信我們的銀行。因為我們畢竟我們不像津巴布韋這種國家,所以你說區塊鏈,到底給你創造了什麼價值呢?在某些領域裡面可能有價值,但是它裡邊保存的數據太少了,10分鐘,全世界只有一個人可以修改,太麻煩了,而且我要修改,我要把這個賬本,複製到所有人那兒去,讓所有人都修改,這樣才算修改,全世界的人都在幹這一件事情,那你說在大數據時代,這樣的做法,是不是有點背道而馳呢?所以說我覺得,這不是一個特別好的選擇,它的優點是它完全分佈,然後它不可篡改,它不需要信任別人,但是有一種情況,如果你的計算能力,是超過了51%,那你就控制了全球的比特幣,你的計算能力只要超過一半,那你就成了王者。但是現在,因為全世界人都在運營這個,你很難超過一半,然後它是大家共同來維護的,然後完全透明的,它的規則它的制度,都是大家都知道的,有點像公鑰體系,公鑰體系也是大家都知道,它的這個運行機制,是所有都可以檢測,只是它的密碼你看不到而已,私鑰你是看不到而已。它有優點,但是它也有很多缺陷,這裡的缺陷是性能太差了,實在是不可容忍,用它做交易簡直不可行,做一點微量的交易。

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劉鵬「STEC演講No.006」

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劉鵬「STEC演講No.006」

我們看到使用區塊鏈,做了很多很多貨幣出來,各種各樣的幣,賺了很多很多錢,說不定一天賺的錢,比人家搞互聯網搞20年都賺得多,有這種情況 ,他錢從哪兒來的?是割韭菜割來的,是搶了別人的錢。所以這個環境裡面,沒有人在產生價值,誰在產生價值,所有的錢都是別人的錢,看誰從別人那兒拿得多,是這樣一種系統,所以它是一種零和遊戲,它不是產生了巨大的價值,所以從一個技術手段來講,我們更相信我們的,中央的集中管理,我們不太相信,這種第三方的系統,沒有人為它背書,所以它更容易被人攻擊。

在前兩天就發生了歷史上,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攻擊,那個幣安網,它的用戶,它的被黑客進入了,成千上萬的賬戶的錢的數字資產,就被黑客拋售,去影響整個全球區塊鏈的價格。這個比特幣的價格,影響的程度多高呢?兩天時間比特幣降了20%,然後它去操縱,某種大家不注意的小的貨幣,那個小的貨幣,那麼一會兒就漲了100倍價格,然後那個黑客,不從你的賬戶裡偷錢,他是自己先去買了那些貨幣,先去看空了一些比特幣,然後從那裡去賺錢,所以他沒把你的錢拿走,但是他已經賺了幾十億美元跑了,而且你還找不到他,他還不違法,因為他操縱了全球的數字貨幣。但是全球沒有法律說這個,沒有國家說這個就是貨幣,所以你都不說它是貨幣,所以他偷了你的錢,或者他轉走了你的錢,那你用什麼法律去制裁他呢?這也是一個困難,所以這裡面的問題挺多的,有20%的人,帳戶的比特幣都丟掉了,沒有錢了,所以它有問題了。

一套系統你說它是可靠的嗎?我們銀行的存錢,如果有20%的人的錢會丟掉,你還會認為那個銀行是可靠的嗎?所以它不是可靠的系統,所以安全性問題非常嚴重,所以這個,這個貨幣就是一場狂歡,那麼同樣的,就是它也沒有標準,然後這個市場極其混亂。

任何一個人,隨便去下載一個籌錢的,這樣一個本子,他自己看都沒看,就做個logo上去就開始騙錢了,這種太多了,這個就叫金融創新。

這裡面的騙局層出不窮,所以我覺得這裡面有很多問題,我不是特別看好這樣一種,就是靠大家炒作起來的這種技術,不是很看好。那麼你說有沒有替代的技術呢?我們在很多年前,UC·柏克利提出來一種叫DHT,叫分佈式Hash表的技術,這個技術的容量,是完全分佈式的,沒有集中的,而且容量可以無限擴展,遠遠高過區塊鏈,性能也非常好,非常安全也非常可靠,這是從技術上可以替代它,這是第一點。

這裡邊,區塊鏈還講了,它解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叫做拜占庭將軍的問題,拜占庭將軍想去攻擊敵人,把他的十個,十支部隊分佈在這個城市的周圍,想一起進攻,但是他互相聯繫起來不是很方便,所以這個時候只要有六個同意了,我們就開始進攻,所以這是一個分佈式達成一致性的,這樣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比特幣,就是區塊鏈是解決了這個問題,它是靠大家計算,靠計算來證明你就是你,你就具有這種能力,然後只要有51%的擁有計算能力的人同意就進攻,它是這樣一個模式。

這個模式消耗了全世界大量的電力,而且那些計算是毫無價值,不是科學問題,都是無聊的計算,所以這個就很大的問題了,這麼多無聊的計算在那兒進行,只是為了解決一個分佈式的一致性問題,這個問題早就被人解決了,這個問題叫Paxos算法,在90年代就提出了一種算法。那個算法不需要這麼多計算,只要幾臺機器就能解決,所以它在這裡的挑戰問題,早就是被人類解決過的,現在只是由於它綁著區塊鏈,綁著虛擬數字貨幣,它是一個大家都很關注,說炒礦,挖礦越挖越少貨幣總會升值。在這樣一種夢想下面,所以它開始割韭菜,所以我認為這不是健康的。


從喧囂混沌的數字世界看未來|劉鵬「STEC演講No.006」

總體策劃 | 姚國章

技術監製 | 毛曉安

現場錄製 | 劉 暢

視頻剪輯 | 章 爍

現場攝影 | 嵇旭輝

內容排版 | 金海忠

圖文設計 | 彭佳琪

現場統籌 | 馬婭婭

志願組織 | 李詩雅

技術服務 | 吳春虎

合作支持 | 汪 徵

策劃助理 | 張春豔


STEC數字大學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創新思維,構建以“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教育(Education)、文化(Culture)”為核心的新型數字大學,由中南信息科技研究院和江蘇省科學傳播中心聯合打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