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尋求「正義」才是「正義」?

在《羅輯思維》中的《正義的限度》這一期中,羅振宇先生在開篇引用了《切尼回憶錄》當中的一段文字,由切尼的回憶錄牽涉出美國曆史上著名的"水門事件"。羅振宇指出,在"水門事件"中,由於傳媒的發達,使得原來本不應該引起大的轟動的事件,卻最終在美國民眾中引起大的衝擊。羅振宇分析道,如果是尼克松以前的總統做了,很容易被掩蓋,因為傳媒不發達;如果後來的總統做了,也很容易被原諒。但尼克松趕上了電視時代,整個事情被拿到公眾面前反覆展示;而公眾對這種事見得少,也沒有什麼耐受力,所以引起了美國全國上下民眾的怒潮洶湧。但是9月8日新總統福特總統宣佈,他將完全、無條件、徹底赦免尼克松。但是這個時候民眾批評的矛頭就指向福特了。而最終,兩年之後,在1976年的總統大選中,福特輸給了競選對手吉米·卡特。但是後來的切尼總統在其回憶錄中卻給出了不一樣的解讀。在他看來,特赦對國家利益來說是最好的。雖然福特本人因此付出了巨大的政治代價,但美國整個國家因此受益匪淺:美國走出了水門事件的陰影,開始重建國家受損的信任。據此,羅振宇先生認為,我們要破除對民主政治的一個誤解。一個國家需要追求正義,但是必須有一個限度。這個限度就是國家不能陷入無限的紛爭,結果耽誤了發展的正事。

怎樣尋求“正義”才是“正義”?

怎樣尋求"正義"才是"正義"?要對正義予以尊重,正義不僅應該得到實現,而且還要以公眾看得見的形式加以實現。每個人心中都隱藏著自認為"正義"的正義。我們一直在研究正義如何去限定,在什麼時候是什麼樣的正義?那麼,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又是怎麼理解"正義"的"限度"的呢?正義本是一個哲學命題,而哲學很多時候只是哲學家自己的哲學。馬克思在對正義的批判性的思考中,揭開了正義的限度。馬克思是從個人與社會兩者之間的關係來論證社會正義的。他認為,個人正義與社會正義是緊密聯繫的。社會正義應該以"現實的人"為出發點。從個人層面看,正義是一個與人性的發揚相關的德性問題;從社會層面看,正義是一個與基本制度安排相關的社會基本結構問題。正義理論所要討論的首先就是正義的原則問題,但是這並不能得出結論說,具有相同正義原則的政治哲學就是相同的。馬克思認為,要想清楚地說明公平正義等道義問題,關鍵在於說清楚什麼東西是必要的和不可避免的。

怎樣尋求“正義”才是“正義”?

現如今,我們很多人都在追求正義感,傳播社會正能量。但是,本源性的問題,正義是否真的存在呢?白人販賣黑人,但是將黑人救出之後,卻因為沒有工作而餓死,這是正義嗎?正義與自由是緊密聯繫的。但是在西方世界,關於自由有一個悖論,每個人都是自由的,但是如果有人甘願為奴,讓別人控制他的自由,他是否擁有放棄自己自由的自由呢?恐怖小說《十宗罪》中,每一個變態的殺人狂都覺得自己在拯救世界,但是他們中的許多人的道德素養比常人都要高。《權力的遊戲》中有一句經典的話:"沒有絕對的正義,只有永恆的權力。"以這句話作為結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