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平方米工廠創造200億商業傳奇,神舟「五號」讓他企業成名

他就是牛根生,蒙牛的創始人。

牛要生,1958年生於呼和浩特,父母因生活困難,以50元的價格賣給了別人。

1978年參加工作,成為一名養牛工作。

1983年進入乳業工廠,做了一名刷奶瓶工人,從基層做起,直到後來,擔任伊利集團生產經營副總裁。

1999年,離開伊利,準備單幹。

想要做一番事業,肯定離不開資金與人脈,也許是因為牛根生做人比較仗義吧起初,這些問題對他來說都不是問題。因為,在他資金不夠之時,他的兄弟還不等他開口,都紛紛的把自己的錢拿出來借給他,有些甚至連養老金都願意拿出來給他。由此可見,他的平時對待這些兄弟肯定也不一般。據說當年,牛根生把自己的一百多萬的年終獎全部都分給了共事的兄弟。這真的就是“有合才,才有得,這可能就是為什麼他創業遇到困難都會有一幫的兄弟隨時隨地的幫忙他,所以說,有了人脈,讓他在創業的路上得到 了很多的幫助。

資金有了,就這樣,他開啟了他的創業之路。剛開始,也就是1999年,只有一個53平方米的工作間,那他是怎麼創造他的商業傳奇的呢?

由於對乳業的瞭解及相關經驗,他創業的第一步就是搞研發,並創造性的選擇”一淨一稠“的技術,確保牛奶的品質。第二步就是找奶源,當時競爭對手為了封殺蒙牛對奶源嚴防死守。怎麼辦?出高價嗎?找劣質奶源?這些都是現在很多奸商一定會做的事。但是,牛根生他沒有,反而還定製三干政策,一不搶同行奶源,二不是正規奶源不要,三不搞價格戰。

因此,為了保證奶源質量與需求量,只能自力更生。於是,他又一次性的拿出500萬,給養殖戶發放無利息貨款,還保證不讓養殖戶虧的承諾。很快,就湧現2萬多戶的養殖戶。一年下來,日收奶源突破100噸。

技術奶源都有了,找加工廠生產成了當時的一個難題。剛開始只能做貼牌,後來同行仍舊作梗,最後在當地都沒有工廠敢跟他合作。實在沒有辦法,只能換地方,最後在哈爾濱一家乳品企業秘密簽訂合作協議。真的做到神不知,鬼不覺就已經開始了,當同行發現的時候,他的產品早就已經從哈爾濱發出了。經過三年的密戰,牛根生已經在哈爾濱建了自己的工廠了。是不是很佩服呀?

所的環節都已經完畢,現在只欠怎麼把產品銷售出去。牛根生的營銷手段也非常了得,按他的營銷方法,他的品牌很快就搶佔了市場。

一鼓勵加盟,他一度提供租金在5000元以內,30平方米左右的鋪面,允許50%的商品為蒙牛以外的產品。 2001年、銷售額突破27億,並以每年40%的速度遞增。

2003年10月15日,我國首位航天員上天,全國人民記住了“神舟”五號,記住了“楊利偉”,同時也記住了“蒙牛”。“神五”剛一著陸,電視、戶外、網絡上到處就是蒙牛與“神五”捆綁的身影。這一年,蒙牛銷售額突破40個億!4年後的2007年,這一數字達到200億。牛根生僅僅用了8年時間,就成為行業第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