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行動》:「修昔底德陷阱」與大國亮劍

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帥兵討伐晉國。曾在楚國做過人質的晉國國君讓晉軍退避三舍(一舍等於30華里)。楚國國君大喜,命楚軍勇往直前。突然間,山谷裡衝出一群老虎,楚軍大亂。等老虎近了,楚軍才看清是晉軍把戰馬畫成了虎皮的模樣,可惜為時已晚,楚軍大敗。這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戰爭中第一次出現“詐術”這種東西。

小說《福爾摩斯》的作者柯南道爾當年曾經寫過一篇科幻小說,其中想象了這樣一個戰爭情節:某敵方為了戰爭英國,出動戰艦封鎖英格蘭島,凡是想要進入英國的商船一律擊沉,用這種戰術來逼迫英國投降。小說問世之後很多人不以為然,覺得這純屬科幻想象。沒過多少年,一戰中的德國便對英國使用了無差別潛艇戰,對進出英國的所有船隻一律展開攻擊。想象變成了現實。

《紅海行動》裡面,恐怖分子為了對付政府軍,把平民做成人肉炸彈綁在車上,用槍頂著這個人肉炸彈的孩子,逼這個人肉炸彈父親開車撞向政府軍的防線,然後引爆炸彈。

《紅海行動》:“修昔底德陷阱”與大國亮劍

這三個故事涉及到的一個共同主題是——戰爭的倫理底線。在民風淳樸的春秋時期,只要不耍詐,便是捍衛了戰爭的倫理底線;在一戰之前的歐洲,只要不傷及平民,便是遵守了戰爭的倫理底線。遺憾的是,歷史還是從禮崩樂壞的春秋滑入了你死我活的戰國,從斯斯文文的十九世紀滑入了一戰二戰的二十世紀。

《紅海行動》的精彩自然會有很多人說。我衷心希望這部電影大賣,讓更多國人感受到影片傳達出的正能量。同時,我也希望家長們儘量不要帶小朋友去看這麼殘酷的電影。對我來說,這部影片中最殘酷的還不是裡面的暴力血腥鏡頭(應該說這些畫面在影片中都合情合理並不過分),而是關於人肉炸彈的很短的那一幕。這一情節真的再次刷新了我能夠想象出的戰爭倫理底線。我真心希望這個情節是林超賢憑空想象的,而不是取自於真實素材。看到這裡,任你再是一個和平主義者,恐怕也只能贊成以暴制暴了。

《紅海行動》:“修昔底德陷阱”與大國亮劍

修昔底德是古希臘歷史學家,著有大名鼎鼎的《伯羅奔尼撒戰爭》一書,在書中提出的觀點被後人總結為“修昔底德陷阱”。用大白話來說,新老二和舊老大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固有矛盾。一戰前的歐洲便是一次“修昔底德陷阱”的重演。開戰前,一邊是已經霸權多年漸感力不從心的舊老大英國,一邊是正在蒸蒸日上的新老二德國,兩邊各帶幾個小弟,從互相猜疑到最後徹底開打。

天道輪迴,歷史再一次進入到了修昔底德陷阱的邊緣。此時此刻,我們都正處在歷史的轉折點上。英國退出歐盟、特朗普上臺,都透露出舊老大漸感力不從心的信號。而中國電影在市場一路飆升的同時,不約而同發現了一個新的敘事空間,於是有了《湄公河行動》,於是有了《戰狼2》,於是有了《空天獵》,於是有了現在的《紅海行動》。中國有強大的國力,可以保護中國公民,是這幾部電影背後的一致基調。中國能有這樣的電影,是大大的好事!哪怕這裡面有不足之處,也仍然是件大大的好事。

《紅海行動》整部影片最大的特點可以概括成一個字——猛!飛快的敘事節奏、火爆刺激的戰爭場面、快速淋漓的剪輯,林超賢這次的表現直逼邁克·貝。整部電影由兩條線穿插,一條是蛟龍小隊解救中國人質,一條是恐怖分子製造的“黃餅危機”(核原料)。前一條線是也門撤僑行動的電影化,後一條是虛構的特工間諜片套路。應該說,後一條線的設置把整部電影的格局提升了,不過,在我看來本還可以提到更高。

影片最後一段是四個人主動出擊化解“黃餅危機”。這樣的行為動機已經不止是“你打你的我只保護我自己人”這樣的國家主義,而是捍衛“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更加高大上的行為動機。遺憾的是這條線沒能做徹底,抓到的恐怖分子頭目自盡身亡,讓這條故事線最後有點敷衍了事。

《紅海行動》:“修昔底德陷阱”與大國亮劍

如同片中張譯說的,這個國家亂成這樣,我們除了救自己人,別的什麼也做不了。這確實是中國目前的無奈。你內戰,我撤僑,這是目前中國採取的較為保守的亮劍態度。另一邊,回想一下那個喪盡天良的人肉炸彈,應該說,恐怖分子乃是全人類的公敵。沒人站出來管事,這個世界只會越來越亂。撤僑行動是一次出色的大國亮劍,相信未來,我們還會看到更多的大國擔當,無論是在銀幕上還是在真實世界。也門內戰不關我們的事嗎?二戰時美國向德國宣戰,很多美國人表示不理解,直到他們看到納粹集中營裡發生的反人類罪行。讓人類社會走出修昔底德陷阱,維護世界和平,這些都是擺在中國面前的“天降大任”。《紅海行動》片尾出現的“強者無敵”只是我們走出的第一步,“仁者無敵”、“世界大同”才是更高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