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綠江:戰爭後的戰爭」今日,紀念抗美援朝68周年

鴨綠江的名稱來自滿語Yalu Ula,意為“邊界之江”。它是中國東北地區與朝鮮的界河,吉林省、遼寧省均和朝鮮隔河相望。鴨綠江發源於長白山南麓,源頭海拔2 300米,此後南流至朝鮮惠山,然後折向西北至吉林省臨江,然後由西南注入朝鮮灣,進入黃海。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爆發的朝鮮戰爭(1950~1953)中,鴨綠江成為舉國皆知的一個地名。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這條界河,參與國內戰爭之後的第一次戰爭。而這場戰爭關係著中國的國際地位——這個新生的國家要證明自己並不脆弱;同時它還標誌著當時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個陣營的對抗,有著極為深遠的國際影響。中國、朝鮮和美國,這三國的關係直到今日仍然牽動人心。

“鴨綠江:戰爭後的戰爭”今日,紀念抗美援朝68週年

雨霧中的鴨綠江別樣美麗

“我曾在一個資料電影中看到過鴨綠江,但是現在,當我從近處看時,我發現它跟我想象中的不同。它沒我想得那麼寬,卻要洶湧澎湃得多。它浪花四濺,充滿旋渦,水的顏色微微泛綠。一個在街上賣五香南瓜子的老人告訴我,夏天的鴨綠江經常氾濫成災,沖走岸上的莊稼、蘋果樹、房屋,有時氾濫的江水還會淹死牲畜和人。”在他2005年出版的小說《戰爭垃圾》中,作家哈金這樣寫道。

“鴨綠江:戰爭後的戰爭”今日,紀念抗美援朝68週年

彷彿回到戰爭年代。為了和平。

1985年離開中國前往波士頓的哈金如今是波士頓大學一名英語教授,是尚在人世的最傑出的華裔作家之一。《戰爭垃圾》描述的是一名年輕的中國官員如何親身經歷朝鮮戰爭,被俘之後,又如何經歷了兩種文化的衝突。在小說中,當這個名叫俞元的年輕人隨著部隊來到丹東,準備跨過鴨綠江時,他在高處的營地仔細觀察這條後來在歌謠中出現的大江。

“鴨綠江:戰爭後的戰爭”今日,紀念抗美援朝68週年

遼寧丹東民眾和遊客鴨綠江橋上追憶歷史

1909年和1940年,鴨綠江上分別建起兩座跨江大橋,連接了中國丹東和朝鮮新義州。第一座橋在1950年朝鮮戰爭中,被美軍飛機炸燬。如今,如果得到允許,人們仍然可以沿著第二座長940米的大橋,辦理相關手續後,乘坐火車或汽車,來往於中國丹東和朝鮮新義州之間。

“鴨綠江:戰爭後的戰爭”今日,紀念抗美援朝68週年

江蘇省美術館:《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作品巡迴展》(續完)

這條河水淺綠的江後來進入歌謠,是因為它成為新中國成立之後捲入的最大一場國際武裝衝突的標誌性地點。“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進,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這首《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和《國際歌》、《社會主義好》、《南泥灣》、《紅色娘子軍軍歌》等一起,成為20世紀80年代之前傳唱甚廣的紅色歌曲。

“鴨綠江:戰爭後的戰爭”今日,紀念抗美援朝68週年

鳳英榮譽軍人院抗美援朝的老軍人

當剛剛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感到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脅,慷慨激昂的年輕人志願加入了這場抗擊帝國主義的戰爭。榮譽感、民族自豪感支持和激勵著人們,或者參軍,或者出錢出物,支持一場發生在他鄉異域的戰爭。除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之外,同樣傳誦一時的,還有作家魏巍描寫志願軍在朝鮮戰爭中傑出表現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之後,“最可愛的人”這個詞組流行一時,專用來描述軍人,一直沿用到60年後的今天。在朝鮮戰爭中表現傑出的軍人後來受到舉國人民的尊敬,比如捨身堵槍眼的黃繼光,還有為了不暴露隱蔽目標、身上被燃燒彈引燃但仍然一動不動的邱少雲。他們的英雄事蹟被寫入小學和中學的課文,表現一些著名戰役如上甘嶺戰役的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也應接不暇。

“鴨綠江:戰爭後的戰爭”今日,紀念抗美援朝68週年

安徽亳州:難忘“最可愛的人”--- 抗美援朝退伍老兵的晚年生活

這場戰爭給了中國人極大的自信。如果說在剛剛結束的第二次內戰中,中國共產黨的軍隊僅僅是同使用美式裝備的國民黨軍隊進行拼殺,那麼,在朝鮮戰爭中,則是中國軍隊和美國軍隊短兵相接,直接對抗。要知道,剛剛結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締造了兩個超級大國,它們的軍事實力在實戰中得到提升,它們擁有一整套完善的戰爭機器,以及大量經過戰爭考驗的軍人。美國正是其中之一。而在描述剛剛成立的新中國時,人們總會使用一個形容詞:一窮二白。長時間的戰爭已經把這個國家拖累得疲憊不堪。因此,決定參加這場戰爭,對於新中國而言,需要極大的勇氣。而能夠獲得勝利自然極大地激發了一個長期處於內亂的國家的信心。毛澤東的“所有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的觀點又一次得到驗證。

“鴨綠江:戰爭後的戰爭”今日,紀念抗美援朝68週年

瀋陽:66歲西安老人持父親烈士證來沈尋父遺骸淚流滿面

但從美國的視角來看,這場戰爭卻異常詭秘。美國最著名的記者和非虛構作家之一戴維•哈伯斯塔姆在2007年出版了描述朝鮮戰爭的《最冷的冬天》。在這本書中,哈伯斯塔姆說:“朝鮮戰爭在某種程度上似乎被歷史遺忘了。”

“鴨綠江:戰爭後的戰爭”今日,紀念抗美援朝68週年

走進抗美援朝紀念館

對於美國人而言,它從一開始就是一場特殊的戰爭。剛剛結束的世界大戰足以讓所有人都對一場新的戰爭心有餘悸。對於大部分觀察家而言,美國的真正挑戰仍然在歐洲。他們正同蘇聯人在柏林陷入一場危險的對峙。

“鴨綠江:戰爭後的戰爭”今日,紀念抗美援朝68週年

江蘇省美術館:《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作品巡迴展》(續完)

朝鮮戰爭在美國國內幾乎被遺忘,沒有人願意或者有興趣重新提起。在哈伯斯塔姆寫作《最冷的冬天》期間,他曾經有一次無意中走進佛羅里達州的Key West圖書館。他發現,書架上有88本書是描述越南戰爭的——其中包括哈伯斯塔姆本人的經典名作《出類拔萃之輩》,但卻只有4本書是關於朝鮮戰爭的。

“鴨綠江:戰爭後的戰爭”今日,紀念抗美援朝68週年

志願軍烈士後代趕來瀋陽悼念烈士

經歷過朝鮮戰爭的美國老兵們苦澀地發現自己處境尷尬,瀕於被遺忘。擅長製作大場面戰爭電影的美國人,視角大都集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或者越南戰爭,而沒有人將目光對準朝鮮戰爭。安登•羅雷,一位曾經參加過朝鮮戰爭,並在中國戰俘營度過兩年半歲月的年輕機械師注意到,從2001年到2002年,美國製作了三部著名的戰爭影視作品,《珍珠港》、《風行者》和《士兵宣言》,沒有一部是關於朝鮮戰爭的。

“鴨綠江:戰爭後的戰爭”今日,紀念抗美援朝68週年

資料:抗美援朝老照片

哈伯斯塔姆對此的解釋是,其中一個原因是,朝鮮戰爭沒有擴大為讓很多國家捲入的大戰,也不像越南戰爭那樣引起了美國自身的疼痛;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在朝鮮戰爭發生的年代,電視媒體還不發達。朝鮮戰爭對美國國內而言,是一場“黑白的戰爭”,報紙上的黑白印刷體遠不如後來歷次戰爭時電視上鮮豔的畫面那樣震撼。

“鴨綠江:戰爭後的戰爭”今日,紀念抗美援朝68週年

老兵講傳統

但這場戰爭卻持續了3年,超過33 000名美國士兵陣亡,105 000名士兵受傷;415 000名韓國士兵陣亡,429 000人受傷。這是哈伯斯塔姆給出的數據。他沒能列出朝鮮和中國士兵的傷亡情況,也沒有人知道確切的數字。但是至少,中國的領袖毛澤東在這場戰爭中失去了他的兒子。

“鴨綠江:戰爭後的戰爭”今日,紀念抗美援朝68週年

江蘇省美術館:《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作品巡迴展》(續完)

這場戰爭的另外幾個主角是韓國政治領導人李承晚、朝鮮領導者金日成,以及自大的軍事天才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在戰爭之前,李承晚和金日成各自相信,如果不是他們各自的盟友美國和蘇聯過於約束他們,他們早已經統一了整個朝鮮半島。正像李承晚相信可以憑藉自己的力量擊敗北部對手一樣,金日成開始時亦相信自己根本無須向鴨綠江對岸的中國和她的領袖毛澤東求援。而麥克阿瑟當時則正忙於在日本重建一個新的政治秩序,並且試圖恢復它的經濟。

“鴨綠江:戰爭後的戰爭”今日,紀念抗美援朝68週年

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戰爭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短期而言,在中國國內,在抗美援朝中發現的一些商人的不軌行為,讓共產黨下定決心整肅這些不法商人。長期而言,它使朝鮮和韓國分裂至今。而且,對於整個世界而言,擁有核武器和集權政治的朝鮮,至今仍是一個潛在的火藥桶。這種情況,又隨著鴨綠江對岸的中國的日益強大而變得更加複雜。中國可以勸說朝鮮重返六方會談,但是中國的反應同樣也讓美國在處理朝鮮問題時,需要考慮如何避免陷入大國之間的爭執。

鴨綠江絕不是一條溫情脈脈的河流。

摘自《共和國記憶60年·成長地標》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