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在明朝寺院中500年的那十罈子酒能喝嗎?

易學空間站


現如今各種古建築因為年代久遠的緣故,都需要重新修葺,重新這些古建築的時候,往往就會有些比較有趣的發現,比如承恩寺在重新的時候,人們就在這裡面發現了十罈子酒,有趣的是一開始工人們也沒注意,幸虧現場有個考古工作者發現這些酒罈不簡單,他第一時間將此事上報給了當地文物局。

經過一系列的鑑定,大家發現這批酒是明朝時期的,也就是說這些酒已經有五百年的歷史,有人要好奇了,這些酒能喝嗎?這種事情其實沒人敢保證,出土擺酒並不是什麼稀奇事,要知道兩千年前的酒也曾經出土過。

有個名為馮永謙的考古學家就曾喝過古墓中出土的酒,考古學家們在挖掘一座遼代古墓的時候發現了一瓶白酒,一開始眾人紛紛猜測瓶子裡的液體是什麼,有人認為只是普通液體,有人認為這裡面是酒,大家決定將其送往瀋陽進行檢測,由於路途太遠,馮永謙認為這一路上瓶子裡的液體很有可能揮發。

於是他決定嘗一口來分辨一番,得出的結論是,一股土腥味,但是基本可以肯定是酒。後來經過鑑定得出這瓶子裡的液體的確就是酒,這可是千年前的酒,專家喝了也沒什麼事。明朝那十罈子酒在一開始發現的時候只有個別幾個瓶體有損失,其餘的最起碼外表都保存完好。

明朝時期已經有蒸餾技術,可以製作出高純度的酒,上千年的酒都可以喝,說不定保存了五百年的酒也是可以喝的,當然一般來說,這種酒是不建議喝的,因為誰也說不準喝了會不會出問題。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目前來說,比500年時間還要久遠的酒,也發現過。很多保存完好的古墓裡,都存有上千年的美酒,而這種酒的顏色已經變成了綠色了。

那麼這種酒到底能不能喝呢?哪些人又喝過呢?

  1. 一些從事考古的專家和分析酒成分的專家品嚐過。
  2. 發掘馬王堆古墓的時候,由於時間太過久遠,所以沒人敢喝,結果被郭沫若聽說了,特意過去品嚐了一下,至於味道嘛?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3. 發掘的葉茂臺遼墓,考古的馮先生也品嚐了,不過可能密封不嚴,土味比較濃厚,口感也不好。

目前來看,喝過這些古酒的人,也沒有什麼身體異常情況,但是也不能證明所有的古酒都能喝。

酒文化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流傳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一般在大家的印象裡,年份越長的酒越值錢,口感越醇厚。尤其我們喝了這麼多年都沒有喝光的82年拉菲葡萄酒,這個存量也成為了一個未解之謎。

馬上到了年底,過年送禮、串門的人越來越多,而酒也是過年當中最重要的禮品,因為很少有人不喝酒。我們看這些酒的年份,有一年、三年、五年、七年、九年、十年等等,甚至在網上或者其它的一些地方,有很多收藏數年、數十年的酒,價格還跟便宜。其實最厲害的就是包裝和現場圖片,什麼地窖、土裡埋的,現場挖出來一看,好嘛,外面都長毛了,這證明足夠久了,這可是好東西,好多人就趕緊買回來嚐嚐或者送禮。


那麼這種酒能不能喝呢?

這種酒我們在酒行和超市是見不到的,那麼哪裡能看到?各種的購物平臺上有,還有酒行、超市周邊,還有的進行電話銷售。

那麼你有沒有考慮過為何價格如此便宜?難道是因為你運氣好?

今天人工合成的酒已經屢見不鮮了,而且這種酒其實做起來也很簡單。食物過期以後,只要環境足夠潮溼,用不了幾天就開始長毛。而裝酒的罈子就是這個道理,外面弄一些容易發黴長毛的材料,然後跟泥土一混合,再加上看起來比較舊的牛皮紙,最後抹罈子上,放幾個幾天,從外觀看起來就跟酒窖存放好幾十年的酒一樣了。當然到了今天還可能有更加先進的化學物質添加,那就不得而知了。

至於罈子裡的就,好一點的商家可能用小作坊生產的糧食酒,至少還是真的,對身體沒什麼壞處。黑心商家可能就是人工合成的假酒了,這種酒危害可是巨大的,輕則只是身體不舒服,重則生病、失明、致癌等。


所以春節來臨之際,借這個話題,希望大家對於這種來源不明的酒或者號稱窖藏數十年的酒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斷,不要輕易相信,還是儘量去正規一些的地方買。

畢竟酒是過年裡不可或缺的一樣物品,為了您和家人的安全,一定要慎重購買!


老王說文化


這些埋藏了500年的酒喝倒是可以喝,關鍵是你怕不怕死。就好比說屎——吃倒是可以吃,關鍵是你願不願意吃

。在這之前,我先給大家講一個我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

大約是零幾年的時候,我曾經去貴州出過一段時間的差。我平時是個比較喜歡喝酒的人,到了貴州這個盛產白酒的地方,當然是儘量能敞開喝就敞開喝了。特別是有個夠意思的朋友,幾乎每天都要去喝酒。

我當時在這裡有個多年不見的兄弟叫三兒,從小長到大後來因為工作了才分開,我們更是一見面就是喝酒。當時我出差有一個多星期的時間,但是事情三天也就辦完了。後來這兄弟乾脆請了四天的假,來陪我在貴州好好逛逛。

貴州不僅有酒廠,而且本地人也會釀酒。特別是在雲南與貴州的交界處,有些少數民族真的是相當喜歡喝酒。而且那酒不是很衝(可能是相對我來說),和平常的酒喝起來有點不一樣。

總之在那幾天時間裡面,周邊幾個比較有名的酒,我幾乎都是喝了一遍。雖然嘗的品種很多,但是每次也就喝一點,保證自己不會罪,畢竟還要玩。在最後一天臨走之前的晚上,三兒擺弄了一桌子好菜。

“兄弟喝了這麼多天的酒,今天給你換點別的”。

客隨主便我也很好奇,畢竟茅臺什麼的都喝了還有什麼好東西。就看見三兒這位兄弟從屋子裡面拿出來一個紙包,還神神秘秘的像抱著幾萬塊錢。

紙包可謂是裡三層外三層嚴嚴密密,三兒費了好大的勁才把它一層層拆開,只見裡面是包著一個小小的瓦罐。

我拿起瓦罐問了一下,有一股輕微的酒味,但是跟我之前喝過的酒差別有點大。 三兒樂呵呵的跟我說

“這可是好東西,我找了好多人才弄到的。要不是看我們倆是發小,我都不可能拿出來給別人喝”。


說完就小心翼翼的給我倒了半酒杯,我拿起來晃了晃看到有點像是琥珀色還有點殘渣,特別像之前少數民族自己釀的酒,但是比那個渾多了。

“哥,你嘗一口怎麼樣”。

本來有點懷疑是什麼東西,當時心想是不是什麼新毒品,都說雲南毒販多,我兄弟不會是走錯道了吧。但是想到這麼多年發小,什麼人我還是很瞭解。就喝了一小口,剛在嘴裡面品了品。 還沒來得及嚥下肚,三兒就把頭湊過來

“哥,感覺咋樣。”

“還行,有點說不出來的感覺,有點不像酒,但是有點酒味,還有點渣子,三兒你這是在哪裡搞到的。”

“哥,你還挑啥挑。兄弟我為了搞到這個東西,可是託了一大堆的人。”

“別賣關子了,這是什麼東西,趕緊說。”

“嘿哥,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這是我從別人那裡搞來的墓酒。”

“啥是墓酒。”

“哥,看你平時這麼聰明,現在怎麼這麼笨呢,就是墳墓裡面的酒。”

“我當時聽了一陣噁心,怎麼還會有這種東西?”


緊接著三兒就給我解釋清楚了,原來是貴州這裡流行一種的陵墓文化。不管是有錢沒錢,在下葬的時候都會埋下一個瓦罐,瓦罐裡面放一些五穀雜糧,寓意著子孫後代可以食而無憂。時間長了有些比較幸運的會發酵成酒,但是畢竟還是少數,畢竟密封措施不到位。

我當時喝的就是那種墓酒,但是後來三兒告訴我他能力有限,其實這個酒沒有多少年。再好的,靠他自己就弄不到了。

而且他還告訴我,這種酒還有人會收。一般都是賣給當地酒廠,他們會把它做酒引子。所以當地衍生出一種職業——盜酒賊,盜墓不動錢只動酒。

好了我的故事講完了,其實就是告訴大家,這些酒是可以喝的,但是前提是保存的比較好,時間還不能太久。而這個五百年的,我還是不敢嘗試。至於副作用大不大,關鍵還是要看量。


用化學裡面的一句名言來說“如果不說多少,就問有沒有事,那就是個傻叉。”


史之策


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之前就“中國古人為什麼不愛喝高度酒”也回答過類似的問題。在人們的常識裡,年代越久的酒越值錢、越好喝,比如說什麼82年的拉菲什麼什麼的。但在古墓中保存了五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酒,確定能喝嗎?之前也有考古學家確實嘗過古墓中的酒,比如郭沫若就喝過。在馬王堆古墓被髮掘時,就有一罈酒,因為年代太過久遠,沒人敢喝,郭沫若一聽立馬自告奮勇,來做了第一位試驗者,至於酒的味道究竟如何,就不得而知了,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雖然喝過這種酒的人並沒有出現身體異常,但也無法保證這種酒對人體就無害,畢竟他們也只是嚐了一點點。所以古酒到底能不能喝,可能還是需要專家經過儀器科學鑑定才有答案。

不過如今有很多不良商家號稱自己的酒是成年老酒,通過各種手段向消費者推銷。弄一個罈子裝上點酒,外面塗一層易長黴的材料,拍些泥土上面,用牛皮紙一包,埋上保存個幾天,就和在酒窖裡保存了幾十年的酒如出一轍。但裡面的酒到底是什麼成分就不得而知了,如果只是糧食酒還好說,如果是人工勾兌的假酒,對身體傷害就太大了。所以大家購買所謂的成年老酒的時候還是慎重又慎重!


老照片


在我國考古發現中,可謂無奇不有,有千年不腐溼屍,像明朝寺院中發現的500年多年的美酒簡直就是小兒科,因為距今上千年前商周時期的美酒都在古墓中發現過。如果要問這明朝寺院中500年多年的十壇玖能不能喝,說什麼理論全都是白瞎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接下來,我們就看一看再我國考古歷史上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答案就明瞭了。

長沙馬王堆古墓的千年美酒,讓郭沫若給喝了。當年,長沙馬王堆古墓,不僅發現了千年不腐的馬王堆女屍,還發掘了一些千年的美酒。當時,考古人人員打開酒罈,發現壇中為千年美釀,由於時間久遠,大家都不管喝,但是郭沫若聽說了此事,二話不說,就特意跑過去嚐了一下,至於味道,他沒有說,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喝完之後,一點事也沒有。

無獨有偶,又有一個大佬用生命來做了最好的證明。當年,在發掘一座遼代的古墓的時候,又發現了“美酒”,當時負責考古的馮先生也品嚐了一下,由於沒有密封好,有些土腥味,但喝了也一點事也沒有。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兩位大佬用生命證明了古墓中的千年美釀是可以喝,但到底是不是美釀就難說了,必究年代太久遠,保存是一個大難題。例如在考古中發現的商周時期的美酒由於放在青銅器中,由於密封不好,顏色都變成了綠色的,到底是酒還水都難說了;若果這些埋藏的上了年代的美酒,如果沒有密封好的,早就不是酒了,而是水,自然是滋生了大量細菌,但也是沒有毒的,一般喝了也死不了的,但喝這“髒水”又有什麼意義呢?

而明朝寺院中500年的那十罈子酒,據報道被發現的時候,密封很好,打開後酒香撲鼻,連工人都忍不住要喝上一罈,再加上明朝已經有蒸餾技術,為高純度的酒,具有殺菌的作用,因此,朝寺院中500年的那十罈子酒應該是可以喝的,而且還是美酒,只是人家現在是文物了,誰又能去喝一杯呢?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應邀回答一下,說說我的看法。

承恩寺明代寺廟遺址出土了10壇明代白酒,打開蓋子後酒香四溢,專家說這就不能喝,他的理由簡直就是個天大的笑話。有些因罈子變形滲入水,加上進入一些泥土也混入,就和淤泥混在一起,已經不能喝了。這是違反基本常識的,相當可笑的說法。

如果是白酒的話,應該是固態發酵的蒸餾法獲得,一般酒精度在50-60度,這樣的酒人任何菌都是無法生存的,酒本身也是化學性質相當穩定的物質,即便在儲存過程中會有細微的理化性質變化,但不會產生有毒物質。酒罈密封好的話,埋在地下,恆溫恆溼,酒精成分也不會損失很大。至於說滲入水和泥土成分不能喝了,我只能說這位專家可能來自二次元,不是地球生物,難道農村喝井水的人都死光了嗎?人類喝了上萬年的井水滲到達罈子裡一點就不能喝了,這是哪家子道理?大不了酒味略微淡一點而已,怎麼可能不能喝?再說罈子本身具有很好的密封性,基本可以控制分子級的物質穿透,內外物質交換相當有限,不會對裡邊的酒產生太大影響。

不過話說回來,這就你還真的不能喝?不是酒有問題不能喝,而是埋藏了這麼長時間的古代白酒,已經是正規文物了,根據文物法,應該得到保護,你喝了這酒屬於破壞文物,所以你不能喝。你喝了這個酒,可能被文保部門抓走,拘留又罰款,但你的腸胃不會有任何問題。能喝到這個酒的人,關幾天拘留都值,五百年前的酒,不是誰都有這福分品嚐。

錦州市凌川酒廠出土的道光年間白酒,只是用木質酒海儲存,雖然只有一百六十多年,但儲存條件不罈子要差很多,但那個酒就曾經經過文物局同意,拿出一小部分請專家品嚐鑑定,一點問題都沒有,這十壇酒雖然時間上更久,但密封條件要比道光廿五好得多,不會有任何問題。


山野論史


王瑾是明代的一名太臨,原名叫陳蕪。明永樂五年(1407年),明成祖朱棣派大將張輔平定安南(越南)內亂時,將其帶回併入宮。當時,陳蕪也就十來歲光景,長得眉清目秀、外表俊朗。進宮後,便做了朱棣皇孫朱瞻基(即後來的明宣宗)的貼身太監,朝夕陪侍才九歲的朱瞻基。由於兩人年齡相當,與其說是主僕,不如說是發小更為貼切。

朱瞻基(明宣宗)登基後,立刻提升陳蕪為御馬監太,對他十分寵信倚重,賜名王瑾,參與軍國大事,多次蒙恩受重賞,積貲累萬。

對中國人來就說,房子、車子、妻子是一個成功男人的標配,王瑾雖然不算是個完整的男人,但宣德帝還是賜了兩個宮女給他做夫人。有了老婆的王瑾下一步要考慮的就是房子問題。

朱棣遷都北京後,南京雖不再是明朝的國都,但作為留都仍保留了五府六部這一套中央機構,兩邊的官員也常有來往。王瑾作為南方人,對於南京和北京兩地的氣候,自然是更喜歡南京。於是,他選擇在南京城的鬧市區(今水遊城一帶)建造豪宅。

王瑾去世後,當時的司禮監太監陳祥等人,景泰二年(1451年)奏請將王瑾舊宅改為寺,且乞賜額名,明景帝准奏並賜額“承恩寺”。 據明南翰林院士王與的《承恩寺記略》載:“承恩禪寺在南京舊內之旁,前御用監王公瑾之故第。公既歿,改宅為寺,敕賜今額。而復裒其餘資,加繕治焉。寺袤五百有四十尺,廣殺其袤二百尺有奇。其東北皆附禁垣,南闢山門,門側列肆餘七十楹,連欐以達於西,皆俯臨通衢。”

承恩寺建成後,曾於明成化、萬曆年間兩次進行修繕。明葛寅亮《金陵梵剎志》曰:萬曆年間的承恩寺仍有“基址一百二十七丈,東至舊內門,南至三山街,西至官街,北至舊內院牆”。

清光緒26年(1900年)承恩寺遭遇了一場大火,寺宇廊閣幾乎損失殆盡,僅地下建築遺存保存下來。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當時的南京市政府專門做出規定,將承恩寺這塊市有基地用以興建小學。新中國成立後,學校被保留了下來,即“承恩裡小學”。 後來隨著城建發展消失,只保留了一個承恩裡的地名。

再後來,南京在三山街一帶進行拆遷時,無意間發現了大量的碎瓷片,承恩寺這座古寺廟才又重展出現在人們的面前。2006年的2月,承恩寺的翻新修繕作業正在進行,工人們施工時從地下挖出幾根青石柱子,以及幾個酒罈子。經驗豐富的工人師傅意識到這可能是文物,於是停止施工向上級單位彙報。

得到消息後,相關部門馬上組織專業人員前往承恩寺工地。經過半個多月的發掘,專家們整理出了大量的文物,其中就有從地下挖出來的10個酒罈,這些高約40釐米的酒罐不僅保存完好,裡面還盛有酒,打開蓋子整個考古工地立刻酒香四溢。

當時《南京晨報》對承恩古寺發現的明代文明遺址也做了報道,尤其對這十罈子還有香氣的酒,更是做了很大篇幅的報道。由於考古專家對這些就能保存這麼多年的原因也不甚瞭解,南京晨報的記者專程採訪了釀酒專家。釀酒專家表示,我國的釀酒技術發展到明朝已經十分成熟了。那十壇酒可能是用紅曲釀造,由於紅曲在防腐、抗氧化等方面能力出眾,所以經此釀造的酒,只要保存得當,不要說五百年,就是再來五百年也沒有問題。

不過又有專家說了,雖然酒香四溢,紅曲釀酒穩定,但畢竟經過了五百年,這些酒發生了什麼化學反應,有沒有生成對人體有害的東西誰也不知道,還是不要輕易嘗試。


高山流水品歷史


我國人工釀造美酒的歷史大約始於6000年前,在我國的考古歷史上,不要說500年前的酒,就算是上千年前、幾千年前的酒都被挖出來過。

馬王堆古墓挖掘的時候,曾經挖出了裝在青銅器裡的酒,因為年代久遠,大家都不敢嘗試。我們偉大的“考古學家”郭沫若先生千里迢迢趕過去只為嘗一口,沒想到沒毒死還頗有感想地研究出了千年秘方酒。



嘗過古酒的也不僅僅是郭沫若一人。在葉茂臺村的遼墓之中,曾經出土過兩壺白酒,酒壺是白瓷所造,塞子還是木製的,微微搖動還剩下些許。在當時考古條件之下,如果等著千里迢迢送去檢驗已經要揮發大半了。於是有考古學家親自試酒,這酒清澈發黃,沒有什麼氣味,酒味淡到快沒有了,土味倒是很重。後來化驗的結果,這酒只含有微量的乙醇。


陝西石鼓山也曾經挖出一個西周墓葬,裡面也有一壺三年前的老酒,用青銅器裝著。據說這酒因為青銅器所裝已經變了顏色,很可能已經成為了一壺毒酒,所以這變了色的酒自然沒人敢嘗試。不過有意思的是,墓主人不僅僅帶了一壺酒下去,還帶了一鍋肉,活脫脫一個酒肉貴族。這酒也是中國迄今為止保存下來的時間最為久遠的美酒了。


所以500年前的酒能喝嗎?個人覺得,喝不死人,但是不一定好喝。首先我們先認識一下什麼樣的酒才能保存,如何保存。啤酒和葡萄酒是肯定不能保存這麼久的,只有度數高過40度以上的好酒才能越存越香。而且存酒的溼度、溫度都是極其考究的一件事情,最重要的一定是要密封性好。之前說的那個有泥味兒的酒應該就是密封得不好的。


明代的時候,我國的蒸餾技術已經非常領先了,釀造高濃度的白酒已經有了條件,所以這十壇白酒當年很可能是非常好的美酒。其次說到保存的問題,地下環境基本上恆溫恆溼,對於保存酒來說十分得益。

再看看酒的密封性,據當年新聞的報道,這十壇酒是在一個灰坑之中被挖掘出來的。當時十個酒罈子疊積堆放,考古人員看多了這樣的罐子,大部分裡面的酒都揮發了,只不過沒想到這十壇酒竟然還有留存。


考古人員當場就打開了一罐子酒,頓時酒香四溢,再打開其他的酒罐子也是同樣的酒香濃郁。當場很多人都來圍觀,有人開玩笑能不能嘗一口,不僅僅是考古人員,就連圍觀群眾都極力阻止他,怕他萬一出個什麼事兒。

所以可以看出這十壇酒保存的得還是十分得當的,也難怪有嘴饞的酒友當場就想喝一喝。畢竟對大部分人來說,保存500年的老祖宗的酒見都未曾見過,只要釀造技術沒有問題,也沒有刻意在裡面加上毒物,這幾罐酒應該不會毒死人。不過這麼多年埋在地下,多少會有泥土混入其中,口感應該會有打折。



不知道現在還是否有不要命的酒友,願意像當年郭沫若那樣去親身嘗試這神秘的古酒呢?

歡迎歡迎,祝你幸福。

以上。


木劍溫不勝


在前段時間北京的承恩寺附近因為翻修出土了整整十壇的明代美酒,這批酒距今的歷史已經有整整500多年了,據推測,這十壇酒可能是明朝某些酒家埋下忘記挖出來的,因此這些酒才得以跨越500年的歷史歲月,直接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當時對承恩寺附近的翻修並不是專家們進行的,因為只是普通的翻修,上手的也是普通的民工們。

挖出這十壇酒的時候,因為發現這些酒罈很有歷史的滄桑感,所以他們就馬上通知了文物方面的專家,在專家們的出馬下,馬上對這批酒進行了鑑定,在鑑定過後專家們斷定這些酒是明朝時期留下來的。


當時因為民工們的不小心,有一罈酒被碰落了封蓋,因而導致酒罈中濃郁的酒香味四散而開,使得聞到這股酒香的人無不陶醉了起來,當時甚至有一位民工開玩笑一樣的向專家提議要嘗一下這500年的酒,不過被專家拒絕了。

當時專家們因為感覺時間過得太長,所以擔心這些酒中早已經滲透入了各種泥土以及細菌,不知道喝下去到底會發生什麼,所以要拿回去重新鑑定一遍才可以判別是否能食用。



通過推測,我覺得這些酒是能喝的,而且這些就是有錢都買不到的珍品

這上面的情景是當時的媒體報道出來的,如果這些報道無誤的話,我覺得這些酒應該是能食用的。

我們都知道酒是越陳越香,時間越是長久的酒,所保存的香味、口感就越是吸引人,不過並不是所有酒都是保存的越久越好的。

如果有些酒保存的時候不夠密封的話,那這些酒的香味將會隨著時間的慢慢流逝而失去,最終在時間達到足夠長久之後,這些酒將會平淡的和普通的水差不多,當所有酒精都揮發幹之後,口感會變得極其差。

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如果這些酒中混雜了某些無法被酒本身殺滅的細菌的話,那這些酒將會產生變質,酒在經過多年的發展後,將會產生一種極其難聞的酸臭味。

在發生了這種情況下,經過500年的時間,這些酒都沒有揮發乾的話,那其將會變得令聞者生畏。

而當時人們不小心打開這些酒的時候,聞到的卻是令人陶醉的香味,是讓人忍不住想喝一口的濃郁香味。

從這些酒仍然保存的香味來看,這十壇酒在這500年的歷史中根本不可能會出現揮發和變質,如果出現這兩種情況的話,那這些香味將會是無法形成的。

所以我們也可以非常肯定的判斷,這些酒是能喝的,而且經過時間的沉澱,將會是酒中的極品、罕見的酒中珍品。

古代酒的蒸餾技術

在比較早的年代,中國是還沒有出現蒸餾技術的,古代很多時候的酒都只是經過簡單的釀造,沒有經過高度蒸餾提純的,所以那時候的酒純度基本跟現代的啤酒差不多,大概就相當於一種經過釀造的飲料。

因此才出現了我們歷史中很誇張的喝酒記載,人們都是一罈酒、一罈酒喝的。

因為我們潛意識裡都以為這些酒都是高度提純的白酒,所以就覺得這些說法記載都是扯淡,但實際上大家只要將他們喝的酒和啤酒等同的話,那大家就不會感覺到驚訝。

不過到了明朝的時候,蒸餾酒技術不僅已經出現,在當時甚至發展到了頂端,當時的蒸餾酒技術實際上是和現代差不多的,而據當時專家們的判斷,這十壇酒都是用紅曲發酵蒸餾而成,是很高純度的白酒。

白酒本身是有著高度的酒精含量的,所以一般白酒很難滋生細菌,再加上如果封存得當的話,這十壇酒基本上是不可能出現任何問題的。

關於這十壇酒的去向

這些酒的存在有些類似於之前挖掘出的漢朝雞蛋一樣,因為漢朝雞蛋只剩下了一個殼,裡面早已經被泥土填充滿,在失去了研究意義之後,這些雞蛋就成為了博物館的噱頭,成為了吸引遊客參觀的展品,吸引了無數遊客的參觀。

(漢朝雞蛋)

不過相較於這些已經失去了本質的雞蛋來說,這些酒從意義上來說更加的重要,因為這些酒中有著很重要的研究意義等待著我們去探索。


所以說我覺得這十壇500年的美酒有九成九的可能是能喝的,而且不僅能喝,這些酒還非常的醇香,是世間少有的醇香,是當今世上少有人能品嚐的絕世珍品。


孤客生


無論是英雄豪傑,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豪氣沖天的場景;還是“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的溫馨雅趣。中國酒文化歷盡數千年而不衰,酒已經和中國文化密切相關了。至今,酒仍然是中國各種場合必備之品。

2006年,位於南京的明代承恩寺在考古挖掘中,除了挖掘出一些皇家用品外,更神奇的是挖掘出十壇,距今500年的明代美酒。

有人聽到挖掘到了500年陳釀,是不是要垂涎欲滴,想一嘗為快了?那十壇古酒能喝嗎?

有書君認為,承恩寺出土的十壇明代美酒,經理論上推測應該還能飲用,但是我們也不能貿然品酌。

有書君就先簡單聊聊中國的酒文化吧。

一,中國古代釀酒的歷史。

中國釀酒歷史源遠流長,至少要有5000年曆史了。古人最早是從含糖量高的水果自然發酵中,偶爾發現了美味果酒的製做方法,後來又逐漸用穀物發酵釀酒。直到明朝才真正興起用蒸餾方法釀酒的新工藝,蒸餾酒也就是現代俗稱的“白酒”了。

由此可見,古代的酒大多是釀造酒,其酒精含量應該很低,也就相當於現在的啤酒度數。這也就很容易理解,古人為什麼號稱“豪飲千杯不醉”了。直到明朝,高度酒才大行其道。

二,明代500年陳釀能喝嗎?

南京承恩寺的前身,是明朝大太監王瑾在南京所建府邸。王瑾死後,其宅邸被改建成了承恩寺。在考古挖掘中發現,其宅邸附近應該是繁茂的商業中心,因而推測,這十罈美酒應該是王瑾家人或是附近不知名的酒坊商戶所埋,埋後忘記了,直至500年後才重見天日。

承恩寺出土的十壇古酒,打開蓋後芳香四溢,酒香飄滿整個寺院,引得工人們酒癮難抑。正當承恩寺的工人們,想痛飲美酒時,有考古學家及時制止了其莽撞的行為。考古學家認為,酒罈已經變形,酒中可能滲入了水和泥土,古酒可能已經變質,已經不能飲用了。

有書君對此有些質疑,酒罈變形並不代表著其密閉性被破壞,如果古酒已經變質,又怎會酒香四溢呢?


經過走訪釀酒專家,我們就可以知道,明代已經開始利用紅曲釀造蒸餾酒了,釀造工藝並不比現代落後。同時,紅曲具有防腐抗氧化的作用,還可以有效抑制細菌的繁衍。因而,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嚴密封存的高度酒是可以長期保質的。

500年明代陳釀芳香四溢的酒香,就是紅曲的香氣。據釀酒專家所言,承恩寺的十壇酒,如果密封保存得當,再過500年,依舊能夠酒香襲人。

許多古人,將酒埋入地下密封保存以增其香味,保存多年後再品其陳釀的韻味。當然低度酒並不易長期保質,因其酒精含量較低,容易變質出現酸味,或是酒精揮發後,品之味淡如水。

只有高度酒,因其酒精純度高,防腐抗氧化性能好,才能夠長期保質。有書君認為,承恩寺出土的十壇酒是高度蒸餾酒,打開後,沒有酸敗的氣味,反而酒香誘人,其應該沒有變質,理論上可以飲用。可是誰又敢喝呢?

其實在承恩寺之前,我國在多處古墓中就出土了千年墓酒,已經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了。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墓酒,沒人敢品嚐。郭沫若聽說後,趕到現場品嚐了千年墓酒,什麼味道,他沒有說,為千年墓酒保留了一絲神秘,他的身體也未出現異常情況。

有書君覺得,郭沫若品嚐千年墓酒,也只是淺嘗輒止,飲量很少,所以對身體無大礙。漢代的酒應該是低度釀造酒,經過千年,其味也應有酸味或是味淡如水了,不然,郭沫若早就誇獎千年墓酒的味道了。

雖有先例,有書君還是覺得,承恩寺出土的古酒,在理論上可以品嚐,但是在專家檢測確認其確切成分前,我們還是不能貿然品酌。同時,我們還是要保護好文物,不要輕易品酌吧。

有書君期待著,我們把這十壇酒作為文物,密封保存好。500年後,讓後人們也好好體味一下,“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的中國酒文化醇厚底蘊。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