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來臨,對普通老百姓意味著什麼?

一、什麼是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一般定義為在信用貨幣制度下,流通中的貨幣數量超過經濟實際需要而引起的貨幣貶值和物價水平全面而持續的上漲。

按照物價上漲的程度主要可以分為三個檔:低通貨膨脹,高通貨膨脹,惡性通貨膨脹

一般情況下,低通貨膨脹又稱為溫和通脹,是正常的經濟現象,而普遍公認的惡性通脹為每月通脹率50%或更多,這種往往對經濟有致命的打擊。

根據通貨膨脹的來源形式又主要分為:貨幣超發引發的通脹,需求拉動導致的通脹,成本推動引發的通脹。

其中,貨幣超發引發的通脹,也就是在一定時間內,貨幣超發的增長速度高於社會創造財富的速度,導致貨幣貶值,從而引起物價的普遍上漲。

假設社會的總財富是10塊石頭,曾經市場上流通著100元錢幣,當某天市場有了12塊石頭,但流通著200元錢幣時,那麼對應的每塊石頭就從10元上漲到了16.66元,通脹率就高達66.6%。

通貨膨脹來臨,對普通老百姓意味著什麼?

需求拉動導致的通脹,經常在經濟上行週期的時候出現,這種又被稱為菲利普斯曲線型通貨膨脹。

比如說,同樣10塊石頭只有1個人有需求時,價格可能是1元,但突然因為價值發現或某種原因,變成了20人有需求,那麼價格就會急速的上漲。一般情況下,這種通脹經常會以結構性通脹出現,或者在經濟全面復甦的時候存在。

成本型通脹在國際化一體的趨勢下,如今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一種是上游產業變動的原因,一種是匯率波動和貿易衝突帶來的變動,我們經常聽到的輸入型通貨膨脹就屬於成本通脹的一種。

就像我們去年上半年的供給側改革,還有今年上半年的“環保回頭看”,最終導致部分行業成本增加,只能被動的提高終端售價,這就是上游產業變動帶來的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

而在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我們當下的國際貿易主要還是以美元為主,我們原本在國際上進口1美元的原材料需要6.5元人民幣,當美元升值的時候,我們進口同樣的商品就需要6.9元人民幣,最終成本的增加帶來消費終端的漲價,這種就是匯率變動帶來的輸入型通貨膨脹。

再比如我們前段時間的大豆漲價,這是國際貿易衝突導致的進口成本增加,也屬於輸入型通貨膨脹

通脹的原因有很多種,但不論是超發貨幣,還是需求引發,還是成本推動最終都體現為物價在一定時期內的持續上漲。

二、通貨膨脹來臨,對普通老百姓意味著什麼?

1、貨幣縮水、財富貶值:舉個例子,如果你在銀行的存款有100萬,存款利率是2%,但當年通脹率是10%,一年後雖然你的本息額達到102萬,但你在1年前100萬就可以買到的商品,現在卻用110萬元才能買到,你的貨幣是貶值了。

2、影響上游企業的利潤:通貨膨脹來臨,原材料價格上漲,意味著上游企業成本增加,經營壓力增大。

3、經濟存在泡沫風險:通貨膨脹下,如果GDP也在增大,那麼經濟面臨過熱的擔憂,這時貨幣當局很可能通過加息對抗這個風險,如果處理不當,很可能導致股市、樓市等資產價格大跌。

如果你覺得文章很棒,對你有幫助,可以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ID:xiaobaiducaijing),訂閱更多的優質原創推文!

我們不追求高大上,只用普通老百姓都聽得懂的大白話,讓你學財經,懂理財,跟著小白讀財經,財經從此so eas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