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记忆,家门口的早市

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成立后的第一个春节悄悄向我们走来。在过去一年中,雄安新区安新县的父老乡亲们激动兴奋、迷茫困惑、默默祈祷,守候希望。年来了,让我们到市集中寻找乡愁的记忆,把期盼融入雄安新区崭新的春天!

雄安记忆,家门口的早市

安新县城里的集市随时代而变迁。小南街、桥头、北市场等自贸市场在过去几十年里已成为当地人美好的回忆。而今位于县城永安路口的早市在倍受争议中也坚强的走过十五年,事实上已成为安新县城唯一亦市亦集的农贸市场。早市位于永安南路长千米余,在双幅路面上半路半市,两侧固定门店过百,流动摊位逾千。是县城近十万人口和旅游接待的重要生活物资集散供应地。图片为老城小南街市场。

雄安记忆,家门口的早市

陈福友老人今年九十岁。他是早市中年龄最长者。雄安新区安新县大张庄村人。他每天下午和他小几岁的老伴撒下鱼网,清晨收获后到早市出售。二十三岁入伍在河北省军区二十四团经历抗日战争。雄安新区成立后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采访他谈谈感受,老人回答,日子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因为是自己鱼获,半大的鲫鱼才五元一斤。

雄安记忆,家门口的早市

时代在变,口味在变,不变的是水乡人对家常炖鱼的热爱。年复一年,寒来暑往,来自寨里乡生活在城里的小孙总是第一个赶到早市的人。他正抓紧用抄网将鱼从增氧箱中捞到摊位上,希望在年前这最后一个集日里增加更多的收入。

雄安记忆,家门口的早市

溜鱼片是白洋淀当地著名的美食。而削鱼片所用的黑鱼必须保证鲜活口感才好。历史上这道工序是由饭店有经验的厨师才能操作。而现在小孙为增加收入,在零下十几度的气温中为预定的饭店提前把鱼片削好。

雄安记忆,家门口的早市

在安新,人们把当地的土特产戏称"俩蛋一腥"。这俩蛋就是腌鸭蛋和松花蛋。随着工艺改进,蟹油鸭蛋和无铅松花蛋成为人们年节走亲访友的上佳礼品并销往京津等地区。虽然在县城卖俩蛋的固定门店较多,但大多数人喜欢在早市买上几个图新鲜。图片为安新镇西里街村的老曹为顾客装鸭蛋。

雄安记忆,家门口的早市

早市中卖蔬菜的摊位较多。而进入集市第一家摊位是安新镇西里街村老闫家。我老家附近住的乡邻。由于品种多质量好服务优回头客众多。初二早上,老闫只在家过了个初一又来出摊。也许是这几天的降温让老闫有点感冒,边吃早餐边痛苦的闭着眼睛。

雄安记忆,家门口的早市

卖鸭蛋的老曹和卖蔬菜的老闫俩家摊位相邻,又同是安新镇西里街村人,买卖不忙时老哥俩时常一起聊天。谈的最多的是雄安新区成立后的拆迁。什么时候拆,补偿标准是多少,人们要搬到哪里去,以后生意如何做是他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从他们聊天中深切感受到对雄安新区的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雄安记忆,家门口的早市

在当地人的饮食里,焖子萝卜丸子豆腐泡是年集上应季的食品。安新镇北新街的张宾和妻子跑了十六年的客运,由于企业化管理车辆被收购了。现在夫妻俩每天四点起床在冰冷水中清洗加工准备原材料后出摊,然后在寒冷的气温中站立整整一个上午。这是张宾在阴历二十八严冬的清晨炸萝卜丸子。

雄安记忆,家门口的早市

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当地人特别是年轻上班族已很少在家中做主食。电烙大饼是部分人的最爱。来自安新县北新街村的王磊小夫妻和岳父母经营的大饼摊在早市坚守了八年。活面、柔面、下锅、抹油、翻面等工序早于烂熟于心。今天是年集,他们比平时起床更早,这一天他们一家人共烙出200余公斤面粉的大饼出售。

雄安记忆,家门口的早市

干果是年集中销量较大的休闲食品。在早市中不多的几家摊位中,来自安新镇小张庄村的魏师付已坚守该行二十多年。从二十年前的小南街市场开始创业直至早市建立,他一直坚持自己加工并严格质量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糖炒栗子和各种风味的炒瓜子是他家的主打产品。二月二节后,在国家计生政策调整后四十多岁的魏师傅妻子二胎如愿的生了个女儿。

雄安记忆,家门口的早市

北方人爱吃面。年集中来自端村镇中后街村的张克仙大姐的面条摊是知名的两个摊位之一。由于丈夫胖二天生残疾,坚强乐观的张大姐撑起了整个家。去年七月,爱好戏曲的她登上了河北电视台绝对游戏票友大赛,为家乡赢得了荣誉。当谈起参赛的情景时,仍然看出她内心掩饰不住的喜悦。

雄安记忆,家门口的早市

年近五十的龚海平家住县城正义社区。他家的猪肉摊虽然不大,但因服务优口碑很好。春节年集前这几天每天都买出七、八片猪肉。后来聊天得知雁翎西路真心包子铺是他家开的,爱好摄影的朋友们都知道,每次外拍出发前都在他家集合吃早餐。

雄安记忆,家门口的早市

在年集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仍沿用传统工艺制作当地很难寻找到的特色小吃。炉馕(水乡称烙子、荷叶)。一种用小米粉调成糊状摊制而成,软糯香甜,健胃强身。来自水乡圈头采蒲台村的郭大姐,在严寒里穿着厚实的冬装每天辛苦劳作、像这样一直坚守了十几个冬天。现在郭大姐使用了多年的这套特制锅具在市场已无法买到。

雄安记忆,家门口的早市

正月十五吃元宵。县城神道街的元宵是众多城里人儿时的记忆。它的历史整整延续了三代人近半个世纪。每到正月十五前几天,来自安新镇南合街村的车氏家族的元宵摊位分布在新老城区的主要街道。在年集的摊位中,他家白底红字的招牌特别醒目。

雄安记忆,家门口的早市

位于早市口的万庆隆水产是年集里销售海产品的门店。由于当地人口味偏好淡水鱼类,开店卖海鲜效益并不乐观。来自安新镇郭里口村的车立强已在这里坚守了一年。前些年小车做为十万白洋淀倒鱼大军的一员转战大江南北艰苦创业。随着雄安新区成立,现在他把创业的主战场转移到了家乡。照片中间者为车立强。

雄安记忆,家门口的早市

位于早市口东侧的根来批发部在县城小有名气。店主根来是安新镇小西街村人,从1986年至今已有32个年头。从白手起家到现在拥有了三层价值不菲的固定门店。他谈起近两年的生意非常感慨,公款消费已微乎其微,年节送礼的越来越少,今后只能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生存。图片为根来在介绍新上市的千年雄安白酒。

雄安记忆,家门口的早市

在安新水区渔民们织席捕鱼生活曾经富足,历史上号称金圈头银淀头铁打的采蒲台。由于白洋淀水位偏低并几次干涸,加之苇席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现在部分水乡群众生活陷入了暂时的困境。位于早市口来自圈头乡东街村的夏红果是第一批从水乡到县城的创业者,已在城里打拼了十几年并站稳了脚跟。他的牛羊肉店在春节生意兴隆、储备的库存销售一空。

雄安记忆,家门口的早市

深入年集探访,竟然发现一些外地的创业者在雄安新区成立后来此打拼。来自黑龙江哈尔滨的康辉夫妻一年前来到安新加工销售红肠。凭着东北人的诚信和过硬的产品质量渐渐打开了市场。康辉妻子自豪的说,她家的买卖是东北老乡中最好的。春节前这几天他们共生产销售红肠300余公斤。

雄安记忆,家门口的早市

阴历二十八清晨,由于晚上要赶火车回家过年,来自四川重庆的冯江小夫妻俩已连续工作了一昼夜,共生产出已预订的一百五十公斤面条。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大年初四,当笔者到市场购物时,这对小夫妻的面条店竟已开张营业。

雄安记忆,家门口的早市

来自邯郸大名的陈建军夫妻半年前来到安新创业。在同他聊天中感到,虽然他对雄安新区前景充满信心,但对年节销售不佳感到担忧。他真诚期盼新区管制能早些结束,尽快办个营业执照,迎来到雄安新区创业的最佳机遇期。

雄安记忆,家门口的早市

吉林省白城人刘彦涛带着妻儿和老人半年前来到安新,经营着一家东北风味的田园歺厅。虽然位置靠近县医院,但生意仍不太景气。大年三十晚上,小刘带着妻儿去看电影,留下守摊的老父亲一个人在看春节晚会。另人惋惜的是当笔者三月中旬路过该店时,门口挂出了该店转租的告示。

雄安记忆,家门口的早市

在家乡的年集上也会留下纯真美好的友情和亲情的记忆。安新镇南合街村年过六旬的老马从小听着样板戏长大,从十几岁开始迷上京剧。他最擅长的是沙家浜和智取威虎山选段。在早市购物时,经常驻足听老马唱上一段。随着时间推移竞和他成了朋友。老马坦言有时天太冷了唱上几句暖暖身。

雄安记忆,家门口的早市

许文清,我曾在安新镇西里街村居住时一个院长大的发小,原来在百货公司上班后下岗多年。为了维持生活他仍然坚持老本行卖小家电。由于企业不景气目前连养老金都无法支付!期盼到年龄退休时能够得到养老保障。

雄安记忆,家门口的早市

年集上各种加工食品的燃料全部用上了清洁能源液化石油气。来自安新镇留村的高海果家的气站是主要供应商。我的高中同学。在聊天中年近六旬的他明显感觉到体力越来越跟不上,但为了生活仍然顽强的坚守着。照片中的高海果在为商家换完气罐后调试燃气灶具。

雄安记忆,家门口的早市

几许乡愁几多期盼!随着雄安新区建设不断推进,真诚期盼家乡的早市不再以街代市、占道经营,噪音扰民,污染环境。有理由相信,2018年或不远的将来,人们长久期盼中的一个规范有序具有安新水乡特色的农贸市场将变成现实。我们记录的这些市集中熟悉的场景和影像,终将会成为雄安新区人民挥之不去的乡愁记忆。

雄安记忆,家门口的早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