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國際人才吸引力漸增:從「歸來」到「前來」

成都国际人才吸引力渐增:从“归来”到“前来”

成都 張建 攝

“學習結束之後?如果可以的話當然是留在這裡!我不打算回自己的國家。” 現就讀於四川大學的馬來西亞籍留學生黃凱鶴(Kaihe Huang)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甚至略不解地反問:“為什麼要回去呢”?

“像成都,不僅生活舒適方便,社會氛圍也明顯更活躍、更具挑戰性、發展機會更多”,說罷,黃凱鶴微微皺了皺眉,他表示甚至有些擔心自己是否有足夠的競爭力,“畢竟,越來越多優秀的中國留學生選擇回國發展,這使得如我一樣的國際學生已經失去了所謂的‘語言優勢’”。

所謂“人能盡其才則百事興”,人才對於城市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很長時間,城市的求才若渴更多是針對國內人才,或進一步擴展到海歸人才。如今,眼光長遠的城市,已將選才的視野從全國的“13億”,轉向世界的“70億”。更有像黃凱鶴一樣的外籍人才,開始主動尋求在中國的發展機會。

而成都,正是這樣一座城市。其憑藉巨大發展潛力、產業優勢、對外開放格局以及更加積極開放的人才政策,吸引著來自世界的人才。

國際人才的“鳳棲地”

“一線城市容不下肉身,三線城市裝不下靈魂”,成都等新一線城市似乎越來越受人才的青睞。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前兩個月,一線城市(北上廣深)人才淨流出率達到0.6%,較2017年同期增加0.05個百分點。

在這樣的情況下,近年,不僅是國內人才,越來越多的海歸人才在回國就業時,北上廣深也已不再是唯一選擇。

以成都為例,2016年,職場社交平臺領英發布了《中國留學生歸國就業趨勢調查報告》。數據顯示,成都憑藉其快速發展的腳步和樂容天下的城市精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留學生落腳,在海歸吸引力上升最快城市榜單中排名第三。

而根據全球化智庫(CCG)與智聯招聘聯合發佈的《2017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指出,成都更以6.6%的佔比,一舉成為最受海歸青睞的城市第三名。

如今,不僅是海歸人才,越來越多的外籍人才也選擇了“鳳棲成都”。

“據我所知,一隻熊貓的生長週期,一般是6年左右就成年了。而我,正是7年前正式來到成都工作的。”

上個世紀80年代,國際知名腦神經科學家、英國生物學會會員孔哲文教授,突破性地發現催產素對綿羊的親社會作用,奠定了科學界催產素親社會性研究發展的基礎。2011年,孔哲文作為四川引入的第一位非華裔國家“千人計劃”人才,成為了電子科技大學的全職教授。

無論是黃凱鶴這樣來自國外的年輕人,還是孔哲文這樣在學術領域已有建樹的尖端人才,不難發現,如今的成都,確實正以巨大的吸引力聚集著越來越多的外籍人才。

成都国际人才吸引力渐增:从“归来”到“前来”

在成都的外籍留學生們

海外人才的“儲備器”

成功吸引國際人才的成都,如何遠隔重洋,打通與人才雙向瞭解的通道?

一方面,這離不開各種大型會議和海外招聘會等交流平臺。例如,今年9月12日,在成都落幕的第十七屆中國西部海外高科技人才洽談會(以下簡稱海科會)。僅這一屆海科會,就有約800名海內外嘉賓出席。其中就包括了5名國際知名諾貝爾獎獲得者,18名海內外院士,148個海外創新團隊等,對成都與國外人才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另一方面,國內外民間交流和教育合作通道的暢通,也至關重要。黃凱鶴在四川大學中擔任志願者的成都美國海外留學中心,扮演的正是這樣的角色。據瞭解,該中心由成都市政府和美國G-MEO國際教育集團,於2012年共同創建,是中國首個創新型來華留學中心。

來自美國的奧尼克斯(Onyx Flores)感慨,“我從未想過有一天會到中國來,更別說在這裡學習工作了”。如今,得益於該交流中心的橋樑作用,她不僅來到了中國,現在成都的一家律所實習,更愛上了這裡。

成都美國海外留學中心副主任羅生連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最初的4所到如今的40餘所中外合作院校、以及40家左右的合作企業,6年來,已有470名左右的美國學生通過該中心來蓉學習或實習。

據她介紹,不少的學生在成都學習或實習之後,有意向或已留在成都或中國其他城市長期學習工作了。本科就讀於斯坦福、如今哈佛商學院碩士在讀的佩裡(Perri Smith),正是其中之一。

不僅如此,很多學生還將其在成都的學習工作經歷分享給更多的人。

曾通過該中心到四川省社科院做研究實習的泰勒(Tailor Dortona),是來自美利堅大學的學生。“他在成都的實習結束回到美國後,被某基金會邀請,與美國國務院副國務卿等重量級嘉賓分享了來華留學實習經歷。”羅生連自豪地說。

“其實,如果你沒有親身去感受過,你真的很難預知那裡的人和事、社會氛圍和文化區別,更不會考慮在異國的城市定居生活。”奧尼克斯認為,這正是一座城市吸引國際人才最大的“壁壘”。

而類似的教育合作和學術交流機會,無疑是成都大量儲備“在這裡生活過、工作過、感受過”的國際人才的“制勝法寶”。“在我看來,這正是成都引進海外人才最有效的‘前奏’”羅生連說。

成都国际人才吸引力渐增:从“归来”到“前来”

在成都的外籍留學生

公園城市的國際化環境優勢

“我正在寫一首關於成都的中文歌”,同樣來自美國的音樂愛好者喬丹(Jordan Character)寫過很多歌曲。在近兩年間,他到過絕大多數中國的一線和新一線城市,但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的記者,這卻是他第一次為一座城市寫歌。

喬丹說,如今他生活在成都,他發現這座城市充滿了藝術創造的活力,生活美學幾乎無處不在。偶然認識的眾多藝術家朋友,同樣給了他幫助和啟發。“更關鍵的是,我由衷地熱愛這座城市”,說完,他不自覺洋溢起了微笑。

所謂“人才難得而易失”。像海科會或成都美國海外留學中心等這樣的平臺,使國際人才有機會親密接觸一座城市。但能夠幫助其長久地留住人才的,卻只有城市本身。

福布斯中國首席執行官李思衛就曾表示,今日之成都,“500強企業”不斷入駐、高學歷人才增多,城市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且正在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成都正依靠創新,站上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風口”。

而在羅生連看來,無論是成都召開對外開放大會、加快建設西部國際門戶樞紐城市,還是《鼓勵引進外國人才實施辦法》,成都的國際知名度正在加速提升,加之成都對國際人才以及跨國企業的開放態度,這是成都“國際吸引力”的重要原因。

波蘭籍的美國學生蓋布瑞拉(Gabriela Klipo)對此深有感觸。她告訴記者,這座城市的國際化程度之高讓其感到驚訝。如今,她正在成都當地一家律所實習,“律所的同事和老闆,許多都是從英美留學歸來。因此雖然我的中文並不好,但工作溝通卻毫無障礙。”她表示,這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她對這座城市的親切感和工作的適應度,“即使實習結束,我肯定還會回來”。

除了工作之外,成都這座美麗宜居的公園城市,更是讓喜歡親近自然、熱愛戶外運動的外國青年願意在這裡生活。多位外籍留學生不約而同地表示,每當週末他們與朋友相約去天府綠道騎車的時候,“就是‘從此就在這座城市生活’的想法最強烈的時刻”。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