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北大毕业去卖猪肉的陆步轩,如今都50岁了吧,不知他近况如何?实现了自己的追求了吗?

塔罗右手


十几年前,国内许多媒体相继以《北大毕业生长安卖肉》为题,报道了陆步轩的事迹。

“北大毕业生”与“卖肉”等字眼,强烈刺激了人们的视觉感官,引起了人们关于读书、人才、就业以及社会分配等众多问题的深刻反思。

如今,陆步轩都50多岁了。他近况如何呢?听有书君跟大家慢慢道来。

已过知天命年纪的陆步轩做过“卖肉佬”“公务员”,现任广州“屠夫学校”的老师,以及网上猪肉店的店长。

陆步轩1966年出生于西安市长安区。1985年,他以长安区文科状元的成绩,被北大中文系录取。

1989年,陆步轩从北大毕业,分配到了长安区柴油厂。

后来,不甘平庸的陆步轩下海经商,先后做过多种职业。

2000年,陆步轩租了房子,开起了肉店。

可是,卖肉的生意做起来很辛苦。每天起早贪黑不说,收入也不多。一年下来,交了房租、水电费,就所剩无几了。当初怀揣梦想,现如今一事无成,陆步轩有些迷茫。

他对自己的选择有点动摇。后来,陆步轩因国内许多媒体的报道“北大才子街头卖肉”而成为焦点人物。

2004年,陆步轩调入长安区档案馆工作,开始写纪实文学《屠夫看世界》。这本书共20万字,历时一年的时间完成。

2005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

2008年5月,陆步轩认识了同为北大校友,也同是“卖肉佬”的陈生。两个人相谈甚欢。陆步轩决定重操旧业。

2009年,他接受了陈生的邀请,南下广州。陆步轩觉得,中国杀猪还是靠师徒口授,没有专业的教材可借鉴。

于是,他提出创办“屠夫学校”。二人一拍即合。由陈生出办学的资金,陆步轩当屠夫学校的校长,并编写教材。

不久,陆步轩腿部受伤骨折。在养伤期间,他静下心来利用4个月完成了《猪肉营销学》。内容涉及市场营销、营养学、礼仪学、烹饪等学科。

书中还要求学员必须到饲养场去了解生猪的科学饲养。陆步轩希望培养出通晓整个产业流程的高素质屠夫。

2011年,陆步轩带着这本讲义,走进广州“屠夫学校”现场授课。

2012年开始,陈生和陆步轩在北京相继开了12家猪肉店。

如今,公司员工已达到5000人,据称连锁店在全国已经开到了近千家。

2016年4月,陆步轩参加北京农展会,他的新书《北大屠夫》的签名赠书活动设在了土猪猪肉的展台里。

一边是黑猪肉,一边是飘着墨香的新书。这样的场景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这场面或许正是陆步轩复杂人生的真实写照。

2016年9月,陆步轩正式辞去西安市长安区史志办的工作,去到广州,开始在网上卖肉。10月初,他带队与陕西一家食品公司达成了收购意向。

之后,他们的食品入驻天猫商城,并开设了自己的直营店。

此举开创了生鲜猪肉占领电商市场的先河。陆步轩现在是土猪天猫旗舰店的店长,并继续担任屠夫学校校长。

可以说,陆步轩基本完成了当初的创业梦想,事业做得如雨得水。

陆步轩的经历,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陆步轩的经历,有力地反击了“读书无用论”。

“高学历无用”曾经是陆步轩心头的一根刺,以至于2013年他回母校演讲时,说自己是北大的丑角。

其实,正是由于有了北大求学的经历,他才在北大宽容的学习环境中,看了各种各样的书,听了各种观点的讲座,学习建立了自己的立体知识架构,并改变了思维。

这正是他当初辞去公务员职务、写书、当老师,以至上网卖肉的底气与支撑。

现在人们又有了另一种说法:“北大毕业卖猪肉都能卖成连锁店”。陆步轩如今不再把杀猪这件事当成一种耻辱,而是以做事业的态度,把这件事做到极致。

他的经历,本身也是对“读书无用论”一个有力的反击。同时,也是对“知识改变命运” 最好的诠释与升华。

陆步轩的经历,引发了人们对于成功的思考。

其实,成功没有固定的定义。中国有句俗话叫做“行行出状元”。

北大学生可以做国家领导人,可以做科学家,也可以卖肉……只要在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中有所建树,那他就是成功的。

每个人都像一棵花草,不管花期早还是迟,也不管花期长还是短,只要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就是值得称道的人生。

陆步轩的经历,迫使人们反思如何做到人尽其才。

陆步轩第一次卖猪肉失败后,有记者采访他。他说觉得自己还是最适合做语言文字的编辑工作。而在柴油厂,他的才能并不能充分发挥出来。这也使他感觉迷茫。从而有了下海经商的念头。

韩愈的《马说》当中有一句话,意思是有人对待千里马,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来调教它,不让它吃饱,它嘶叫时也没人能听懂它的意思。

那么,这样的千里马只能埋没在普通的马群中。

当时的陆步轩或许正如一匹困在普通马棚里的千里马。他空有满腹经纶却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陆步轩的经历,让人反思如何留住人才。

在当时,如果陆步轩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并能得到比较满意的薪酬,或许他就不会离开体制去“折腾”。按马斯洛理论,人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以后,还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那就是安全、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一个企业或者单位要想留住人,一是在这里做事比较开心,二是有较高的薪酬。

二者最少具备其一。但当时的单位对于陆步轩来说,可能一个条件也不具备。

因此他才在体制与非体制之间徘徊,并最终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现在,国家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不少优惠条件,社会也能够以更加宽容的心态看待个人的选择。

有书君在此也祝愿大学生朋友们,不辜负党的好政策,脚踏实地,锐意进取,都能拼出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大家好,我是陆步轩,就是1989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后来混得灰头土脸,无奈在西安街头杀猪卖肉的那个家伙。谢谢这么多年来各位网友对我的关注,也感谢众多媒体把我捧成了“名人”,北大屠夫这厢有礼啦!

1965年,我出生于陕西省长安县,所以准确的说,我已经53岁了,早已过了知天命之年啦。

2003年下半年,“北大才子长安街头卖肉”的新闻热炒,迫于压力,也由于我的体制情节,2004年进入政府工作。2010年,实现了“有车有房有存款”的小目标,关掉眼镜肉店,效法《白鹿原》之朱先生,一心一意钻研地方志。

2008年结识师兄——北大猪肉佬陈生,翌年共同创办广州屠夫学校,我任名誉校长,负责编写教材,他任校长,主管运营,改变了自古猪肉佬师徒相授的传统,促进土猪行业规模发展。2016年7月,我主笔的《长安区志》通过省级终审,并作为省内唯一的区县志上报国务院,参加全国优秀志书评选,也算我完成体制内的夙愿。

是年8月,年届52的我不甘平庸、稀里糊涂混日子,同时难舍猪肉情怀,谢绝领导的挽留、亲朋的劝阻,摔碎铁饭碗,南下广州投奔师兄一起创业,从此心无旁骛,精研猪肉,开门授徒,怀着感恩之心,为国人奉献“很土很香很安全”的土猪肉。


北大屠夫陆步轩


我的真实故事,我是一个普通的农村人,我今年35,有两个小孩。2012年,我和妻子收入总和月7000元,四个人一天一人生活费最少25元,也就是一天得开销100元,一月3000元。两孩子上学学费,4个人有时看病,房租,算上一千,就算即使每月攒2000块,一年攒20000块,我还晚上经常去摆地摊,每次进货的拖鞋和玩具2000块,卖一年利润才500,于是辞职卖早餐,一个月连家都养不起,于是又去上5年班,攒了10万,和几个朋友合伙总共凑够40万做生意,一年后生意倒闭,我欠债5万,什么都做过,干过,现在混的很惨,而且我是个大学生,脑子并不笨。我的失败告诉所有普通农村人,生意不是每个人做的,做生意一定要谨慎,


西北野狼14


陆步轩在自己最黑暗的时期,把卖猪肉这件事做到了“北大水准”。他从来不卖注水肉,一个档口他能卖出十二头猪。而且即使陆步轩觉得自卑,绝望,但他依然认真对待生活,生意。并且笔耕不辍写《屠夫看世界》。

有句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陆步轩遇上他的师兄陈生。1984年从北大毕业,分配至广州市委办公厅。没几年,毅然辞职下海成为商人。在媒体曝光陆步轩后。因北大的许校长的话“北大可以出政治家、科学家、卖猪肉的,都是一样的”。

于是陈生决定和陆步轩联手卖出北大水平猪肉,做符合高端猪肉需求的品牌猪肉。他们自己养猪、卖猪。他们卖的猪品种土,异于常理采用半开放式栏,让猪自由活动,设音响给猪听音乐。

此外,陆步轩凭着多年屠夫的经验,和陈生合办培训职业屠夫的屠夫学校。自己编写讲义《猪肉营销学》并亲自授课,填补了屠夫专业学校和专业教材的空白。

2015年,两人联手打造的壹号土猪销量超过10亿,在国内成为响亮的土猪肉第一品牌。他说:将卖猪肉做到极致,“应该也不算给母校丢人了”。

2016年,陆步轩再次起飞!赶上了互联网的大潮,壹号土猪登陆天猫,将成为第一个“出栏”面向大众消费者的互联网+猪肉品牌。

这一年,陆步轩50岁,终于完成自己的逆袭,已经从给母校“抹了黑”的羞愧,变成“不丢人”的激情;从曾经“天之骄子”到今天“屠户大王”;,在京12家店铺的“大排场”,更是引来众人驻足喝彩。


小Q说车


陆步轩生于1966年,今年已经51岁。1985年7月,陆步轩以高出录取线一百多分、陕西省第十四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99年农历八月初九,陆步轩择了黄道吉日,操刀剁肉。2003年,因媒体报道“北大才子街头卖肉”而出名,一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2004年调入长安区档案馆工作。2016年9月初,陆步轩辞去公职来到广州加盟壹号土猪。

2016年5月7日,壹号土猪与天猫签约,天猫成为其唯一官方授权的线上平台。壹号土猪董事长陈生表示:“如果我们不转型,我们就会被革命。与其如此,我们不如革自己的命。”

陆步轩现在是壹号土猪天猫旗舰店店长,并继续担任屠夫学校校长。承担着壹号土猪欲借电商重构万亿级的生鲜市场的大目标。

作为50岁的人玩起了互联网,而且还是生鲜电商,陆步轩面临的挑战十分巨大,截至目前,生鲜电商虽然是公认的洼地,但鲜有突围成功者,倒下的先烈却比比皆是。

线下卖猪肉陆步轩是个成功者,线上卖肉能否继续成功?我们拭目以待。


畜牧大集网


从如雷贯耳的北大毕业后,第一位拼杀到屠宰场的人叫陆步轩,1989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曾经是陕西省长安县的文科状元。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长安县的柴油机场工作。由于地方小,人际关系复杂,陆步轩的事业发展并不顺利。他曾经先后做过多种职业,开过化工厂,也做过不少小生意。2003年,他以“眼睛肉店”老板的身份卖猪肉,被媒体广泛关注,也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据悉,他一天在一个档口能卖12头猪。基于卖猪肉的经历,陆步轩还出版了20万字的纪实文学《屠夫看世界》。这是位地地道道的从北大才子到农贸市场的小贩。今年4月,陆步轩受邀回到北大做了题为“职业选择与人生发展”的创业讲座。在讲座中,陆步轩几度哽咽,称自己“卖猪肉给母校抹了黑”、“丢了北大的脸”。

”壹号土猪”的员工都是高学历的人才

陈生是陆步轩的师兄,1984年从北京大学毕业,被分配至广州市委办公厅。然而不到几年时间,不安现状的他在众人的反对声中毅然辞职下海,摆地摊、种菜、做房地产、卖酒和饮料,成为一名商人。

真正让陈生和猪肉联系在一起,是媒体曝光陆步轩以后。“当时所有人都在不可思议和批评,只有北大的许校长说了句‘我北大的学生既可以当国家主席,也可以卖猪肉’,这句话在我脑海里种下了颗种子,所以当我决定卖猪肉时,我说一定要卖出北大水平。”陈生回忆说。

陆步轩介绍,后应陈生的邀请,二人共同开办了壹号土猪“屠夫学校”,并担任名誉校长。每年,“壹号土猪”都会招聘应届大学生,经“屠夫学校”40天培训,学习猪肉分割、销售技巧、服务礼仪、烹饪等,再前往档口工作。此外,他还结合自己当屠夫的经历,写出了不少屠夫学校的教材。



NB000


这个话题已经很久了,我来炒炒冷饭!

一,先来认识一下“北大屠夫”的人生轨迹。

1,状元光环。陆步轩,1965年出生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农村(现为长安区)。1985年以长安区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陆步轩母亲早逝、家境贫寒,当年考取北京大学不失为励志典型。



2, 光环暗淡。1989年,陆步轩从北大毕业,当时,虽然还有包分配的名额,但需要“靠关系”。陆步轩祖辈务农,没有任何背景。他既不知道领导的家,也不会送礼。无奈之下回到老家,被分配到县柴油机厂工作。

3,命运多舛。由于地方小,人际关系复杂,陆步轩的事业发展并不顺利,后来被迫“下海”,干过化工,搞过装修,做过小买卖,但都接连失败,负债累累。 祸不单行,他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前妻对外人说,当年是为了文凭才嫁给他的,但现在他让我丢尽脸面。

4,自暴自弃。离婚之后,他大病一场,开始酗酒、打麻将,甚至做过四年的职业赌徒。从北大带回来的八箱书籍,再也没有打开过。人生绝望中,每天靠着喝闷酒度过。

5,北大屠夫。34岁时,他拿起了杀猪刀,开始了杀猪卖肉生涯,从一位北大才子变成了农贸市场小贩。他恪守做人之本,从来不卖注水肉,一个档口他能卖二十口猪。 2003年7月,一篇《北大才子长安街头卖肉》的报道引起社会极大关注,陆步轩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焦点人物。



6,柴静采访。北大才子卖猪肉,当然也吸引了央媒的目光。接受柴静专访时陆步轩一句“读书无用”道出了许多无奈和苍凉。陆步轩:打麻将的规则是非常公平的,人生的规则不公平。首先出生决定了你周围的那个圈子。当然不是不能改变,改变是比较费劲的,它那个规则本身不公平。 柴静:你们那个年代最响亮的口号不就是“知识改变命运”吗? 陆步轩:到我们那时候,知识已经无用了。



7,人生逆袭。 后来,陆步轩遇到了北大师兄:陈生。 陈生1984年从北京大学毕业,被分配至广州市委办公厅。不久,不安现状的他在众人的反对声中辞职下海,最后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媒体曝光陆步轩以后,陈生决定和陆步轩联手卖肉,做高端品牌猪肉。 2015年,两人联手打造的壹号土猪销量超过10亿,在国内成为响亮的土猪肉第一品牌。



8,北大演讲。当时北大校长许智宏屡次邀请陆步轩回北大演讲,一开始陆步轩都婉拒了。直到2013年,他终于回了北大,在演讲中,他曾经几度哽咽,说:“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此话一出,哗然一片。北大校长许智宏笑着说: “北大可以出政治家、科学家、卖猪肉的,都是一样的”。 对于许志宏这句话,陆步轩当时只是黯然一笑。


二,陆步轩卖猪肉给我们的思考

1,读书真的没用了吗?“北大屠夫”陆步轩被媒体曝光后,加上柴静采访时,陆步轩一声“我们那个时代,知识已经无用了”,被媒体广泛渲染,“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有些人甚至引经据典,诸如现在的老板很多都学历不高。读书真的无用吗?我看这观点有失偏颇。我们不能狭隘地理解“无用”,读书是开阔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学会思考,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何走的更加稳健,而不是误入歧途,做官或当老板并不是读书的唯一目的。再者说,一些小老板可能读书不多,小有成就,可是,不可否认的现实是,现在的财富增长已经不是仅仅靠胆量所能创造的了,是靠知识和智慧!马化腾、刘强东、张朝阳、丁磊、雷军、王兴、张一鸣、杨元庆,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名牌大学。



2,名牌大学的光环真的失去了吗?很多人说“北大毕业不是照样卖猪肉”,似乎北大的光环不再璀璨。果真如此吗?我看未必!如果卖猪肉的不是北大毕业生,而是不入流的一本二本大学,试问,能引起如此大的轰动和讨论吗?我们身边很多普通大学毕业生,卖家具的有之,做导购的有之,跟卖猪肉有什么区别,何时引起过媒体关注?陆步轩只是北大的一个个例而已!前几年,清华大学一个在读博士,老家的房子被当地政府强拆,该博士给当地市长写了一封公开信发到了网上,立刻引来媒体广泛关注,当地政府紧急善后处理,据说市长亲自登门道歉!强拆的情况多了,我相信全国很多被拆家庭都有大学生,为什么波澜不惊!清华大学博士生家被拆,竟然惊动了市长!为什么?还不是因为清华大学这块耀眼的招牌!



3,如何看待当下的高考。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以后,大学生已经不再是天之骄子,这对广大底层老百姓来说是一个无奈的现实。特别是很多高考加分政策、自主招生,存在不少的弊端。网上也曾经报道,现在的名牌大学中,穷困学生的比例比过去大幅降低,所以很多人发出“寒门难出贵子”的感慨。这个社会有很多的不公平,就业靠门路,办事凭关系,甚至打官司都要疏通关节。但是,相对来说,无论高考有多么让人痛恨,对穷苦人家孩子来说,要想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这可能是唯一公平的方式。所以,作为家长,无论是多么艰辛,还是努力供养孩子上一个好大学吧。一个好大学,它的背景就是资源,同学就是人脉,那是普通大学不可同日而语的。

阅后如果喜欢,不要忘记点击右上角“关注”。这样,就可以每天第一时间免费获取本头条号分享的管理知识啦。

分享是一种快乐,关注是一种美德。欢迎大家关注、交流、评论、转发。谢谢😜


管理那点事


“北大毕业还不是照样卖猪肉?”陆步轩一直被错位消费着,很多人一直乐此不彼。但是今年50岁出头的他,开始换一种说法,“北大毕业卖猪肉都能卖成连锁店”,他说,读书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读书能改变思维。这当然是普大奔喜的事情,给“高学历回报论”的人们上了新的一课,“知识改变命运”的传统被解构和升华,这也给媒体一个新的报道资源。

但是其中也有一个悖论,如果众多媒体报道,赋予陆步轩的个人品牌价值,他的猪肉品牌会有今天的成绩吗?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酸葡萄心理。那我们用事实说话吧。

一、“中国最牛屠夫”的知名度有助于资本运作?

高学历无用曾经是陆步轩心头的一根刺,以至于2013年,他回母校演讲时,说自己是北大的“丑角”。

从现在的情况看,陆步轩不再视杀猪这件事情为耻,而是以做事业的态度将其做到极致,由杀猪谋生向打造行业领先品牌、做资本运作转变。

其实,这些年,他并不是纯粹的屠夫,他中间也被“招安”。媒体报道,2003年陆步轩“北大毕业卖猪肉”的新闻爆出来之后,他其实曾经进了西安市长安区档案馆地方志办“衙门”做所谓公务员。2009年,陆步轩和同为北大毕业同样卖猪肉的陈一拍即合决定开创“屠夫学校”专门教人操刀卖肉。陆步轩成为屠夫学校名誉校长,为其撰写屠夫教材。到2016年9月19日,陆步轩“放弃几经周折才有编制的公务员职务”,重新操刀卖肉。目前,公司规模达到5000人,据称连锁店开到近千家。

仔细看,他的“卖猪肉”并不纯粹,忽而出世忽而入世,也不是绝对的商业人,而媒体的光环无疑帮了他很多,他出了书,个人品牌也沾了光。当然他的奋斗精神,还是值得敬佩的。只是我们应该看到复杂性。

二、名校高学历,束缚不了自由的灵魂!

很多人眼中,多年寒窗,名校专业学的知识不该荒废,学造飞机的,真的造飞机才对路。真的是这样吗?

那么,在北大学德语专业的张泉灵,毕业到央视当记者、主播,她是不是白学了德语?一点没用上。

那么,1990年-1998年曾经八年读于协和医科大学,获临床医学博士的冯唐,现在是和医学专业没有关系的作家,他这些年也白学了?当然,他小说写医生经历,倒是有不少原始素材。

知识这两个字,没有这样狭隘。它束缚不了自由的灵魂!

正像冯唐所说:因为我们学过,我们知道这些知识存在,我们不容易狭隘。不狭隘往往意味着不傻逼。他分享故事:“是知道不一定所有东西都需要有用。比如当时学植物,我还记得汪劲武教授带着我们上蹿下跳,在燕园里面看所有的植物物种,后来我读过一句诗,“在一个春天的早上,第一件美好的事是,一朵小花告诉我它的名字”。


三、北大清华卖肉不再是新闻,博士回乡更不是新闻!

最后说到,我发起的探村博士联盟,我们这里很多读到博士的大侠们,现在却回到家乡和农民一起摸爬滚打,帮老乡走出困境。你说值吗?

比如西瓜博士白洪谭。分享一段我写他的故事:西瓜博士长得像西瓜一样,圆圆滚滚的,经历也是“回到原点”。从山东村窝窝里飞出,寒窗多年,毕业栖枝高校当上光荣的人民教师,江东父老脸上很是有光。可他大脑短路了一下,让老乡们有点目若呆瓜。他辞职到中国传媒大学读博,还口袋瘪瘪回“无山无水无文物”的山东老家,脑洞大开搞所谓“西村”实验。他建文光书院新青年理事会,策划“住宿换知识”“屋顶音乐节“、直播农民爆炒龙虾,不亦乐乎。他和家乡停业的 一起建 、谋生计。——

学历、专业不是生命的束缚,而是给我们更多自由想象的翅膀。

最后用西瓜博士的小诗作为这篇文章想表达的意思。

养一群恣意奔跑的鸡

给每一个灰兔子起一个彩色的名字

种一棵永不剪枝桠的苹果树

便没有那些在嬉笑间垂手可得的苹果

而是在希望的田野上

结出严肃地高悬在树梢上的

诱惑过亚当与夏娃的

砸在牛顿头上的

满是虫眼儿和灰尘的

并不可爱的果实


南瓜博士刘楠


前些年,在上海见过老陆。来答几句。

舆论都爱关注表象,北大毕业卖猪肉。老陆的另外一位合伙人陈生也是北大毕业的,经济系,体制内出来摸爬滚打,做养殖很多年。

人不可貌相。老陆乍一看,不像卖肉的,也不像北大毕业的,采访时还有点腼腆,笑起来有点憨。这是第一印象。

老陆的屠夫学校办得不错,现场演示切割,很精细。学生男女都有,很年轻。并不像传统意识里要五大三粗的汉子,猪肉西施也是有的。

后来也吃过几次土猪肉,确实有老家土猪的肉香。

屠宰是个专业活儿,需要有老陆这样的人去琢磨实践。如果你见过近代远东第一大屠宰场,你就知道了。低端消费业并不就是粗放的代名词。

术业有专攻,职业无高下。北大陆步轩卖猪肉,人大刘强东卖光盘,都没什么,高学历进入消费行业,会带来更多改变和颠覆,也说明社会服务越来越精细化、专业化。


记者论坛


“北大毕业还不是照样卖猪肉?”2003年7月,一篇《北大才子长安街头卖肉》的报道引起我们关注,让陆步轩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焦点人物。



事件回顾:陆步轩,80年代北大高考文科状元。34岁,他却操起杀猪刀,开始他的屠夫事业。今年他53岁,南下广州与其师兄一起创业,精研猪肉,要为国人奉献“很土很香很安全”的土猪肉。

一、读书无用论

北大才子陆步轩毕业后选择卖猪肉,这似乎向我们传达一种信息:即使是高校毕业,以后的就业也不一定“光彩”和顺利。读书无用功一时沸沸扬扬。在接受柴静的专访中,他甚至不清楚自己要做些什么。时过境迁,今年他已经53岁,人生逆袭。由开始的体制内工作辞职,下海经商。经媒体曝光后,陆步轩和合伙人陈生联手卖肉,决定做高端品牌猪肉。 2015年,两人联手打造的壹号土猪销量超过10亿,在国内成为响亮的土猪肉第一品牌。他曾说,读书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读书能改变思维。也许正是他接受过高等教育,突破自身底层视线,用“高学历回报论”打破读书无用论,结合所学知识改变自身命运。



二、学历不是人生的束缚

陆步轩曾在2013年回母校演讲说,自己是北大的“丑角”,高学历无用是他心中的一根刺。其实拥有高学历不是人生的束缚,而是多种选择和出路。反观现在的财富创造和增收,马化腾、刘强东、雷军、张一鸣……都是高学历并且毕业于名牌大学,他们能够成功不光有胆识,更重要的是前期知识储备和战略计划。现在北大清华卖肉不再是新闻,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工作的权力,高学历而多给了你一双飞向自由的翅膀。



陆步轩虽然是北大高考状元,但他把土猪肉做成品牌,作为事业发展。这对他来说,或许是最适合他的出路。

对于此事,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期待你的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