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的机遇与挑战(上)

财富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的机遇与挑战(上)

作者 | 万幸

来源 | 巴蜀养基场

写在前面:

近几年来,财富管理的话题开始被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提及,转型财富管理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共识:

券商零售业务从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银行零售业务从产品销售向财富管理转型。

那究竟什么是财富管理?

为什么财富管理会受到越来越显著的重视?

哪些机构的从业人员可以称得上是在从事财富管理行业?

这些问题,在和大家分享财富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的机遇与挑战前,有必要提前进行说明。

其实并没有官方的定义来告知财富管理究竟是什么。

顶层设计方面,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应该可以算得上是最高阶的中国财富管理方面的顶级智库了,但是它里面研究的话题,既包括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民财富积累与财富管理研究”,还包括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研究,新形势下金融业对外开放问题研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协调研究”等等,基本所有和金融及金钱相关的话题都包含其中了,是个非常广的范围。

而行业里的从业人员王洪栋等写过一本书,叫《财富管理与资产配置》,号称是国内财富管理指导实践的第一书,里面对财富管理的定义是落脚到金融产品,从金融产品的需求方和供给方的角度来说明这一问题的。

财富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的机遇与挑战(上)

(关注公众号 “BETA财富管理”,菜单-关于BETA-BETA书店 购买)

我是如何理解财富管理这一概念的呢?

看过了非常多关于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的的书籍和文章,也在这一行业从业过7年之久,从一个实践者和观察者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财富管理从服务对象的角度来定义是最为简单和容易理解的。

财富管理就是管理财富,服务的对象是机构或个人的财富,服务的目的是满足这些机构或个人的财富保全,财富保值增值和财富的传承需求。所以如果我们把机构的话题放一放,光看个人的话,也会发现我们所说的财富管理还不只是将老百姓的财富变多这一个目的,也就是不仅仅只是关于投资的话题,包括保险,家族信托等等都在其中。

从而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是与投资客户端打交道的机构或部门的从业人员都可以称得上是财富管理行业的从业人员,不管是资产管理公司的市场端人员,还是银行,券商零售条线的从业人员,或是一些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等机构里的从业人员,因为统统需要与客户打交道,向客户推介投资机会,介绍投资产品,所以都可以称得上是财富管理行业的从业人员。

而这些从业人员,因为机构的属性不同,发展逻辑也不一样,未来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根据我对这一问题的理解特将财富管理行业的从业人员分成三大类:

一类是传统金融机构里的从业人员,这类不管是银行,券商,保险的从业人员,还是一些信托公司,公募基金等的市场端,销售端的从业人员,后面再论述时,为了方便起见,统称为金融机构从业人员;

第二类是传统线下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线上互联网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及一些私募基金的直销团队等,这些统称为传统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从业人员;

第三类则是一些创新型的投资咨询公司,投资知识付费公司及创新的互联网第三方财富管理平台的从业人人员,比如盈米财富等公司,我们将这类公司统称为创新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从业人人员;这些机构究竟有什么不一样呢,用下面的一个表格来说明就非常简单明晰了。

财富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的机遇与挑战(上)

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现阶段还没有哪类机构是在各方面完全碾压其它机构的,也就是并没有哪类机构对所有从业人员而言都是最优的,在后面的内容中我们将围绕着这些不同类型的机构的差异来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机构在发展过程中的可能的机遇与挑战究竟是什么,而身在其中的从业人员又该如何发展。

在发展与问题并存的背景之下,了解整个财富管理行业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结合自身优势,理性选择并深耕细作,应该是对每一位从业人员而言最优的选择。

01

大的背景: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空间巨大

前民生证券研究所所长,现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在他最新的专栏中详细介绍了未来十大最有前景的行业,其中之一就是财富管理行业,过去大家没有财富管理的必要,也没有财富管理的意识,但现在我国的家庭户均资产已经超过100万,我们拥有全球最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

随着房地产逐渐失去投资价值,大家进行财富管理的意识越来越强。特别是近几年,大家经常可以看到几大全球咨询机构给出的数据,也说明了财富管理行业的巨大发展空间。

财富积累速度快

根据贝恩咨询数据,2017年中国整体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188万亿元人民币,对应2006~2017年增长速度高达20%,远高于全球平均增速(5.5%)。而根据波士顿咨询发布的《2017年全球财富报告-财富管理数字转型,打造全新客户体验》报告,2016年全球私人财富总额达到166.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5.3%,其中,中国市场2016年私人财富增速达到13%,中国市场成为全球财富增长新引擎,蕴含财富管理行业发展机遇。

高净值人群和中产人群基数大

(1) 高净值人群持续增长

经济发展推动高净值人群数量和拥有的资产规模在过去十年间快速增长。以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元作为高净值人群标准,截止2016年末,我国高净值人群约增至158万人,拥有可投资资产总规模约49万亿元人民币,预计,2017年末中国有187万高净值人士并坐拥可投资资产共计58万亿元,且考虑2009~2017年,高净值人群通过专业机构管理的财富占比从40%以内提升到60%以上,未来财富管理增量需求将持续增长。

(2)中产人群基数大

瑞信研究院发布的第6份全球财富报告 (简称“报告”)这样划分:以美国作为基准国家,按当地拥有5万至50万美元的财富的标准来界定中产阶层成年人,并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购买力平价值系列,按本地购买力计算,得出其他国家的等值中产财富范围。

按上面提到的计算标准,在中国,财富在32万至320万元之间的人群为中等收入群体。报告显示,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按绝对值计算是全球最多,达1.09亿人。这一群体去年的财富为7.34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与日本。

财富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的机遇与挑战(上)

3、专业从业人员严重不足

大众的财富积累到现在,财富管理机构的人员配备和服务能力是并没有完全跟上的,就拿依然是财富管理行业的主力军,传统金融机构里的银行为例,到目前为止并不是所有银行都有自己的私人银行部和团队,也并不是所有银行都有专职的理财经理队伍,网点里面的理财经理有可能既是大堂经理又是办理贷款的客户经理,存在这种现象的可能不仅仅是一些小的城农商行,一些大的全国性的银行也存在类似的现象。

即便在包括银行在内的传统金融机构,传统三方和创新三方公司中,有专职的理财经理,其中顺利考过基金从业资格,甚至其他一些高含金量的资格证书的也只能占到一个不算高的比例,据此我们可以说目前财富管理行业在专业从业人员方面呈现出严重不足的情况。

所以,这恰恰是有想法有能力愿意提升和学习的从业人员的机会。

02

财富管理行业的核心是什么?

前文已经说过,财富管理是面对客户管理财富的,那么这个行业最最核心的就是真正代表客户利益,为客户的财富负责。

这里面就有两层含义了,其一代表客户利益,在产品提供方往往就是资产管理公司和产品需求方客户方面,你需要是客观公正的对待市场上所有的资产管理公司和资产管理产品,从中选择出对客户最有利的产品进行配置,这就是财富管理行业的第一个核心要义——客观公正;

但光有公正还不行,好心办坏事的事情屡见不鲜,主观上想要对客户好,但是在选择公司和产品时,根本不知道如何选择,什么是最优秀的,从而导致最终对客户的财富管理结果也不够理想,这就有了财富管理行业的第二个核心要义——专业。

1、公正性如何解决?

那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公正依靠商业模式解决。

其实很简单,向谁收费其实就是在代表谁的利益,如果国内有向投资者直接收取咨询费用的平台,同时将上游产品提供方的透明化,再返还给投资者的平台,从逻辑上说,它是肯定倾向于向你负责,为你服务的。

但是很遗憾的是,这种平台在国内确实凤毛麟角,做的大的知名的平台到目前为止一个都还没有。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大家都还没有向投资咨询付费的强烈意愿,免费提供服务的平台那么多,为什么我要去选择一个收费平台呢?

所以真正靠这种模式做大做强的国内还没有,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财富管理行业有至少一半的规模是来自于向投资者收费的真正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未来当大家愿意为投资咨询付费时,这种模式一定还会大有可为。

2、专业性如何解决?

财富管理行业里指的专业与资产管理里所谓的专业还是不一样的,具体我用下面的表格进行说明:

财富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的机遇与挑战(上)

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一样,是一门技术,看似财富管理需要博学众长,面临的客户需求也是种类繁多,但实际上触类旁通,它的核心是可以拉出一条主线的。

这条主线就是站在客户维度的资产配置,从最初阶的标准化资产配置,到进阶的个性化资产配置+定投的动态调整+定期的动态再平衡再到高阶的“投资者引导”(这里我没把它称之为投资者教育,内涵是很像的)与促成投资者真正做到长期投资(通过销售力解决长期投资问题),这是财富管理行业的专业。

从这个维度看,财富管理从业人员与医生的进阶之路非常相像,不成为庸医的首要前提就是知可为,知不可为。

市场下跌,今天是底了吗?明天能不能买?推荐一只股票吧,哪一个投资可以妥妥的每年赚20%?

我们无法给出这些精准判断,这也不是我们说到的财富管理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的范畴。

现实环境下,因为投资者是非理性的,面临投资者的这些非理性的诉求和焦虑,需要的更多的是我们给予服务和心理按摩,所以巴蜀养基场之前做过卓越财富管理从业人员的五项修炼,专业是其中及其重要的一项,除此之外,还有四项是在我们进阶打怪过程中也必须要修炼的,因为这里是在探讨专业性的问题,所以暂且略过。

财富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的机遇与挑战(上)

在该专栏的中篇中,我们将和大家介绍财富管理过程中客户的诉求及我们的传统做法;下篇中我们将分享一些传统金融机构自下而上的改革之路及传统三方,创新三方的破局之路和其中的从业人员在此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上篇完。

作者介绍:北大光华MBA,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硕士,巴蜀养基场发起人之一。第一财经与RFP学会中国中心首评全资管行业中国百佳理财师

版权说明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BETA财富管理、均在文章开头备注了原标题和来源。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号后台或添加微信code_phi,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非常感谢!

关注公众号BETA财富管理,回复关键词小秘圈

,深度挖掘“资产管理”到“财富管理”的精英人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