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过中秋|彻夜狂饮,拜月观潮,这才是中秋节的正确打开方式

宋朝人过中秋|彻夜狂饮,拜月观潮,这才是中秋节的正确打开方式

中秋赏月的风俗古已有之,唐诗中就有不少吟咏中秋的诗句,秋高气爽,正是最适合赏月的季节。

然而,宋代之前,中秋只是表示节气,并没有固定在八月十五这一天,而且尚不是一个节日。《宋史·太宗本纪》记载:“以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可见,中秋成为一个节日,始于宋代。

那么,中秋之夜,宋朝人是如何过一节日的呢?

日间欢饮

宋人过中秋,家家必饮酒。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

宋朝的八月份,正是各酒务、酒库新酒上市之日。中秋节前,各个酒店都会装饰一新,皆卖新酒,到八月十五这日中午前,往往酒家的酒都售完了,放下酒帘子,不再做生意,回家欢度佳节。

彻夜狂欢

中秋之夜,大人们在赏月,拜月,饮酒;小孩子呢,彻夜玩耍,嬉玩至天亮,“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东京梦华录》

如此佳节,户户欢庆,夜市当然要通宵营业,周密《武林旧事》载,“御街如绒线、蜜煎、香铺,皆铺设货物,夸多竞好,谓之‘歇眼’。灯烛华灿,竟夕乃止”。吴自牧《梦粱录》也载,“此夜天街卖买,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晚不绝。盖金吾不禁故也”。

宋朝人过中秋|彻夜狂饮,拜月观潮,这才是中秋节的正确打开方式

登高赏月

赏月是中秋节的保留节目。《东京梦华录》这么描述北宋的中秋之夜:“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

南宋时也是如此。吴自牧《梦粱录》也有类似的记载。

拜月祈愿

拜月祈愿也是宋朝的中秋习俗,据金盈之《醉翁谈录》,“中秋,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自能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所以当时赋词者有‘时人莫讶登科早,只为常娥爱少年’之句。女则澹伫妆饰,则愿貌似常娥,员如皓月。”

宋人中秋拜月所祈心愿,主要有三:读书人“愿早步蟾宫”,科考高中;女孩子“愿貌似嫦娥”;已婚夫妇愿多生贵子。

宋朝人过中秋|彻夜狂饮,拜月观潮,这才是中秋节的正确打开方式

放水灯

南宋江浙一带,还有中秋放灯的习俗。与元宵节放花灯不一样,中秋放灯主要是放水灯,称为“一点红”。

据《武林旧事》记载,“此夕,浙江放‘一点红’羊皮小水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烂如繁星,有足观者。或谓此乃江神所喜,非徒事观美也”。

吃月饼

中秋时节,各种应节时新食物也纷纷上市,“是时螯蟹新出。石榴、榲勃、梨、枣、栗、孛萄、弄色枨橘,皆新上市”。——《东京梦华录》

那么宋朝人过中秋吃不吃月饼呢?或者说,宋朝时有没有月饼呢?当时有一种中秋时节上市的“小饼”“月团”。苏轼一首咏小饼的小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苏轼写诗之时,正是中秋前后。从诗句“中有酥和饴”中,我们可以知道宋朝小饼里面包有酥油、饴糖做成的馅,跟今天的月饼是差不多的。

钱塘观潮

中秋节前后,正是钱塘观潮的最好时机。“每岁八月内,潮怒胜于常时,都人自十一日起,便有观者,至十六、十八日倾城而出,车马纷纷,十八日最为繁盛,二十日则稍稀矣”。——《梦粱录》

潮来之时,“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武林旧事》

今天,你是怎么过中秋节的呢?


新书推荐:

《丰子恺:万般滋味,都是生活》

宋朝人过中秋|彻夜狂饮,拜月观潮,这才是中秋节的正确打开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