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不了婚”的90后

掐指一算,第一批 90 后,已经 28 岁了,在这个被认为适婚甚至晚婚的奔三年纪里,他们还没结婚。

有人说 90 后不结婚是因为还没有玩够、还没有责任心,其实也不尽然,或许他们真的觉得,当下的自己,还“结不了婚”。

结婚,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更是两个家庭的事。

“结不了婚”的90后

90 后似乎是除了 00 后以外,生活物质条件最好的一代人。他们若想结婚,那就是双方父母加上夫妻二人一共6个钱包做靠山,怎么会没钱结婚?

吴晓波采访过一位90后创业者,这个90后主张30岁以前不结婚、不买房、不买车。因为“如果父母给你钱,肯定伴随着他们对你的控制。”

对于大多数 90 后来说,想买房买车结婚就得靠父母给钱,但是与之相应的,就要听父母的安排:在哪里工作,和谁结婚……

90 后不愿接受这种控制,但若要在二十几岁就做到完全经济独立买房买车,在现代社会,那可就太难了,他们甚至连整租一套房子都吃力。

据调查显示,2017 年一线城市应届生平均月薪在 6917 元左右,即使从清华大学毕业 5 年的第一批 90 后,月薪也不过 12352 元,这对于想在一线大城市结婚成家来说,真的不够。

经济独立,是人生独立的第一步,人生都不独立,结婚有什么用?

“结不了婚”的90后

尽管如此,90后也不愿意放弃高品质生活去存钱。各大视频网站会员、健身卡、新款手机、旅行、追星打call、游戏氪金、网红餐厅打卡、约会、看电影、奢侈品等等,一个都不能少!花的比赚的多,是现在90后的常态。攒不下钱,结不起婚,恶性循环。

“结不了婚”的90后

除了没钱,90后也没时间谈恋爱,不管有没有对象。

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以及杭州、成都、西安等新一线城市,加班的时间已经高到了足矣领老板感动的地步,然而不久之前的一篇热文“腾讯员工:在KPI面前,用户体验一文不值”也向我们从侧面展示了即使在这样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内部,工作的压力也是非常巨大的,对于一个员工来说,公司能不能上市、用户体验到底怎样似乎并不重要,他们更为关心的是,工资能不能上涨、绩效考核能不能完成、这个月工资到手还能留下多少,在生存压力面前,婚姻关系的建立显得那么无足轻重。

“结不了婚”的90后

即使双方同居,加班回到家,“要么一方已经休息,要么俩人低头默默玩手机,唯一能共同做的,就是一起点个外卖凑满减。”90后深陷在生存压力中,纸糊的感情,吹弹可破。

常有人说 90 后是进入了低欲望阶段,其实不然,他们消费力凶猛,欲望强烈,对另一半的要求只增不减,只是这一切都得不到满足而已。“和我一样聪明勤奋努力上进的人,不知道在哪猫着加班呢。”90 后的佛系,只是求而不得后无奈的妥协。

“结不了婚”的90后

90后和80后、70后们不同,对比起80后、70后的集体主义,90后们更看重个人,习惯从自身出发去思考问题。

在许多90后看来,一个人已经很累了,两个人选择在一起就要对对方负责,甚至是背负上家庭的重担,这样两个人会更累。宁可一个人累一些,在合适的经济条件下,再去谈论结婚这件事,更容易获得幸福。经历过了中国离婚大潮的90后,对于婚姻的态度变得更为保守,从一而终,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家庭的责任。不要在该赚钱的年纪,谈论婚姻,变成了很多90后的口头禅。

婚姻也好,单身也好,不婚也好,都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既然自己选择了对应的生活方式,就需要对该有的后果负责。比起“到什么年龄做什么事”,他们更认可的是:人生的各个阶段不应以“25 岁结婚”、“28 岁生娃”这种年龄线划分,每个人的步伐是不同的,或快或慢,适合自己才好。

他们当下选择不结婚并不代表他们就是不婚主义者,也不代表他们就不向往美好的爱情和婚姻,只是他们愿意多花一些时间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等待那个唯一契合的灵魂出现。

90 后觉得结不了婚,说到底是自我要求的提高,不愿凑合将就,也不想依赖家里,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因此对待婚姻的态度更多了一份谨慎。

谨慎、理性和负责,从来都不是一件坏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