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侵華時,七個國家要求瓜分清朝,美國堅決不同意,是爲什麼?

樂聖傑


美國副總統彭斯10月4日的演講中也說,美國曆史上對中國是非常友好的,建國之後就和中國保持著友好的貿易往來,在晚清中國風雨飄搖之際,美國又力主維護中國主權完整,大量美國傳教士在中國也做了許多工作。其實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解放戰爭期間,美國國務卿艾奇遜的對華政策白皮書裡就是這麼說的,彭斯只是老調重彈而已。

彭斯和艾奇遜的白皮書裡說的所謂美國力主維護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主要指的就是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之際,美國反對列強瓜分中國,將中國變為直接殖民地,而堅持門戶開放、利益均沾的政策。當然,最後列強確實也放棄了瓜分中國的企圖,沒有把中國直接變為殖民地,而是在勒索了高額賠償之後,也就是庚子條約之後,就撤兵了,讓清朝繼續統治中國。

但之所以會出現這個結果,並不是美國維護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結果,而是當時比較複雜的國際政治鬥爭形勢的影響。實際上,當時八國聯軍的兵力有限,能夠在大沽口登陸,一路打進北京,也和中國當時的國內政治形勢有關係,追擊出逃的慈禧太后就已經十分費力,要說完全徹底擊敗中國軍隊,將中國變成殖民地,他們是沒有這個能力的。

比如說,在八國聯軍入侵期間,近在咫尺的北洋軍是當時中國軍隊中裝備最先進的軍隊,但因為袁世凱參加了東南互保,所以北洋軍並沒有出動,參加對八國聯軍的作戰。除了北洋軍之外,其它的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等人,也都參加了東南互保,而沒有參加對八國聯軍的作戰,但這些督撫都是當時國內實力最強、政治影響最大而且轄區最為富庶的地區。

參加東南互保的這些清朝督撫們可以坐視八國聯軍把慈禧太后和光緒帝趕出北京,但他們絕對不會坐視不管。甚至可以反過來想想,如果八國聯軍真的在攻破北京之後,抓住了光緒帝和慈禧太后,東南互保的清朝督撫們也不能坐視不管,而必須出面乃至參戰。東南互保的督撫們可以說慈禧太后主動宣戰是亂命,但如果到了光緒和慈禧太后的生命安全都受到威脅了,恐怕他們也坐不住。

也就是說,以八國聯軍當時已經投入的兵力來說,擊敗義和團和董福祥沒有問題,但要再繼續深入追擊,他們是完全沒有這個能力的。更重要的是,即便當時列強達成一致,要瓜分中國,他們也必須顧及當時歐洲內部一點就著的內部紛爭,真正能夠投入到中國戰場的兵力不可能太多。作為當時已經崛起為東亞強國的日本,更是將中國視為志在必得的禁臠,不會坐視歐洲列強染指。

而從美國自身來說,提出維護中國領土和主權完整,拒絕接受把中國變為直接殖民地的方案,也是因為,如果按照這個方案瓜分中國,以美國當時的實力,也沒有能力從中分到多少。因為美國1898年和西班牙爆發美西戰爭時,美國國內才發現,從南北戰爭結束以來的三十多年,美國沒有經歷過戰爭,軍事經驗缺乏,常備軍規模很小,戰爭爆發之後才開始緊急增加徵召,擴大軍隊規模。

雖然美國在古巴和菲律賓先後擊敗了西班牙,取得了美西戰爭的勝利,但以美國當時的軍事實力而言,付出的代價也是不低的。更重要的則是,在菲律賓,美國遇到了菲律賓當地人的頑強而持續的抵抗,美國為鎮壓菲律賓的抵抗也付出了很高的代價。從1898年美軍登陸菲律賓到最終徹底佔領菲律賓,美國先後經歷了三年的戰爭,在菲律賓投入了6.5萬人的軍隊,也是相當吃力的。

也就是說,在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的時候,美國正在全力消化美西戰爭的勝利果實,因為從西班牙手中剛奪取的殖民地古巴、聖地亞哥、關島、波多黎各和菲律賓等地還需要美國接管,而美國在此之前並沒有海外殖民地,佔領海外殖民地對美國來說,還是個全新的課題,

無論是軍事鎮壓當地的民眾反抗,還是建立統治,都要摸索經驗。而在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的時候,美國在外交政策上還沒有完全擺脫孤立主義的思維,沒有準備。

此外,雖然美國自1896年就已經成為當時世界的第一大資本主義經濟強國,但美國作為資本主義世界的後起之秀,發展模式和老牌的帝國主義國家並不完全相同。老牌帝國主義強國如英法,他們的崛起是依賴於在殖民地進行經濟掠奪的,而美國當時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強國,所以美國更需要自由貿易,也就是通過形式上平等的自由貿易,就能夠從其它國家和地區獲取高額利潤,並不需要過多的建立直接的殖民地。

美國這種外交政策思路反應在對華政策上,則是當時美國堅持的“門戶開放、利益均沾”政策。實際上,這時候美國的外交政策思路調整還沒完成,所以對華政策也沒有調整。因為美國只需要通過與中國進行貿易,就能夠獲得高額利潤,而英法等列強在已經完成工業革命之後,也正處在高速發展期,同樣更願意與一個“對外投降、對內鎮壓”的清政府打交道,進行貿易,直接佔領中國並建立殖民地的意願並沒有那麼強烈。

美國的對華外交政策框架調整真正完成,是在1910年代之後,也就是在日本的崛起已經威脅到了美國在太平洋上的霸權的時候,美國才開始形成了對華政策的完整框架,也就是保持儘可能通過政治和外交手段,保持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不被變成其它國家的殖民地,但同時美國給自己設置的達成這個目標的前提是不直接在中國投入軍事力量,不直接干預中國內政。很顯然,這完全是為了應對日本崛起,避免日本完全佔領中國,這是美國戰略利益的需要,而不是美國發什麼善心,更不是所謂美國對華友好的歷史證據。


蕭武


列強入侵清朝,要將清朝這塊大蛋糕切的四分五裂,俄國說我要東北和西北、日本說我要東北和灣灣、德國說我要山東、英國說我要福建、廣東……還有西藏,法國說那我就要雲南和廣西吧!

(清朝行政區化)

就在大刀要切下去的時候,美國踩著七彩祥雲來到跟前,說:“你們怎麼能這樣?一個個好端端的國家,多麼美麗的蛋糕,你們忍心將它切了?”

(列強瓜分中國)

1900年7月3日,美國公佈《美國的政策與目的說明》

通告駐華列國使團:“這個解決方案的目的是能夠給中國帶來永久的安全與和平,維護中國領土與管理完整,保護一切友好國家在條約和國際法保證下一切權利,維護世界各國與中華帝國各地(之間)的平等、公正貿易的原則。”

是不是難以想象美國會說出這樣的話?

確實,在當時美國是扮演了一個“好友”的角色,他們與各國列強進行“艱苦”的談判,成效顯著,列強也因此放棄了瓜分清朝的想法,同時還保證了清朝的統一。

(美國從中周旋)

不僅如此,美國還在談判賠款的時候,一再壓低自己和其他列強的賠款數額和利息。

也正因為如此,在滿清危難之際,美國伸出了他的雙手,幫助清朝度過難關。

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從1907年開始,美國竟然將超出美國公司和個人實際損失之外的多餘賠款全數退還中國。

還將一部分庚子賠款幫助中國建立清華學堂,也就是如今的清華大學。美國這樣的做法讓其他列強看到了更深遠的利益,於是紛紛效仿美國,從而減輕了清朝的賠款負擔。

(列強代表)

這把曾國藩和李鴻章高興的不行。

曾國藩說:“米人秉性醇厚,與中國常思效順之心。”

李鴻章稱:“要多依靠美國,美國這個國家與其他洋人國家不同,講道理,重信義。”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美國還挺夠意思的,至少讓清朝沒有被瓜分的凌亂不堪,可是美國為什麼要這麼做?難道真的是和清朝是好朋友?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美國之所以這樣做,無非是從自身的利益為出發點。

一是當時的美國和清朝有著很大的貿易往來,美國也因此多次獲取了高額利潤,要是在這個時候清朝被列強瓜分了,美國的利益嚴重的話會徹底失去,輕則大幅度下降,這才是美國幫助清朝說話,遏制列強瓜分中國的原因。

二是因為兩國首腦做了一次“筆友”,因為光緒經常給美國總統寫信,信中說到希望美國可以幫助自己,讓清朝的領土不會被瓜分。

美國總統回信稱可以幫助,但前提是清政府必須保證美國的利益,這才讓美國在談判的過程中,不遺餘力的支持清政府,遏制其他國家。美國還讓列強不要瓜分領土,減少賠款,但是列強似乎並沒有聽進去,而是讓清政府割讓領土,賠款鉅額。

所以說無利不起早,要是沒有利益美國又怎麼會幫助清政府?

【每天更新,更多有趣的歷史新知識,期待您的關注】


羽評郡主


看頭條就知道美分有多可怕,什麼美國堅決不同意瓜分中國,美國第一個帶頭退回庚子賠款,美國援建清華大學……我能說美國做這一切,都不是為了讓中國強大,而是一切為了自己利益嗎?



八國聯軍侵華後,美國在瓜分中國上一點好處撈不著,所以才強烈反對瓜分

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早在1848年鴉片戰爭就開始了,50年的時間裡,俄、法、英、日等國在中國通過建立租界、強佔租借地、劃分“勢力範圍”等手段,掀起了一股瓜分中國的狂潮,導致我們中國的領土、主權遭到嚴重破壞。

到八國聯軍侵華前,主要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的勢力範圍實際上已經形成,當時人繪製的《時局圖》就生動呈現了這一點。

但在這些地盤劃分中,唯獨沒有美國的位置。

美國是西方列強中建國最晚的,跟英國、俄國相比,美國當時只是一個喜歡做買賣的國家,雖然經濟實力很強,但軍事實力還不算強,所以八國聯軍侵華時,它出兵不多,不算主力。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結束後,腐朽的清政府開始和列強談判。按照原來的慣例,仍然是割地賠款,租借土地老一套,但當時列強各國在中國的勢力範圍其實已經分割完畢了,幾個主要帝國主義都各有各的地盤,只有美國除外。

美國盯上中國這塊市場比較晚,他最開始一直忙著和西班牙打美西戰爭搶菲律賓,等過來中國和列強搶肉吃的時候卻發現,美國人發現中國這塊肥肉已經被分割完畢,沒自己份兒了。

美國人狡猾的狠,一看沒地盤搶了,和列強開戰自己軍力又不行,便退而求其次,逼迫中國開放通商口岸,讓自己享受“最惠國待遇”,通過和中國“做生意”,憑藉自己超強的經濟實力,從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攫取利益。

但如果列強更進一步,全部把中國瓜分掉,讓中國領土成為他們各自的一部分,美國勢必就無法實現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了。


所以美國強烈反對進一步瓜分中國,而是向列強照會說:大家都不要吵了!眼光放長遠點!咱不能一下子把羊殺死分羊吃,而應該把羊養肥了,然後剪羊毛,長期收益。

列強一聽,好有道理啊,咱們還是薅羊毛吧!

於是美國靠著忽悠列強,實現了自己的戰略意圖,成為美國利益最大化的生動實踐。

即便美國同意,列強也瓜分不了中國!

其實,即便美國不反對列強進一步瓜分中國,列強也無法像瓜分波蘭一樣瓜分中國。

瓜分中國是要有條件的,這些條件在當時都不具備,即便美國贊成,也無法實現。


第一,中國太大,不是那麼容易被瓜分的。八國聯軍中,英、美、法、德、俄、日、奧、意、匈等,都和中國相隔萬里,只有俄國與中國接壤。可以說,當時的英、美、法、德等列強都不具體瓜分並長期佔據中國的條件,即便瓜分後,也無法實現長期穩固佔有之目的。

第二,通商與殖民地更符合列強利益。所謂的瓜分中國,不過是一時衝動的建議,距離付諸實施還有很大差距。一旦如果真要瓜分中國,必定把中國逼入絕境,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一定會迸發出強大的反抗,到時就算是。與其如此,還不如養著羊,等著薅羊毛。

第三,列強之間的制衡。歐美列強本來就貌合神離,一旦明確徹底瓜分中國後,他們的利益衝突和矛盾必定更加升級,更加公開化、表面化,所以瓜分中國不如維持現狀,只有日本這個死對頭意見最為強烈,強烈要求把中國徹底搞垮,但別人都反對時,他也沒辦法。


中國近百年的屈辱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真理永遠在大炮的射程之內。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不管是哪個國家都曾擔任過赤裸裸的侵略者,我們永遠都不能忘卻那段屈辱的歷史!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實際上,這是八國聯軍侵華之前的事,所謂的七個國家瓜分清朝,其實是五個國家劃分勢力範圍的事。我們先看看這個五個國家的勢力範圍,見上圖。而這種讓清朝喪失主權的勢力範圍在1899年都完成了。

福垊還看到另外一個版本的五國列強劃分勢力範圍的地圖,這幅地圖比上圖更可怕。因為是完全劃分殆盡,詳情見上圖。美國也想劃分勢力範圍呀,但美國本土離我國的本土較遠,而且直到1898年美國才把西班牙的殖民地菲律賓搶奪了過來。可這時清朝輕則是圖一,重則是圖二。福垊的感覺圖二的可能非常大,因為當時俄、英、法、德、日已經把大清給劃分殆盡。做為新興的三流國家美國,對清朝的土地也很有想法,然而人家都劃完了咋辦?

1899年美國的國務卿曾經林肯總統的私人秘書約翰·米爾頓·海伊搞起了兩面派,一方面向列強照會承認列強在清朝的勢力範圍以及在華特權,另一方面也承認清朝的主權完整。其實美國拿下菲律賓的目的也是為了侵略清朝,只不過來晚一步。他們很想奪取清朝的海灣,哪怕像德國一樣,弄一塊靠著海邊的勢力範圍也好啊。然而自己畢竟是三流國家,打誰都不好,更何況其國民還一直反戰呢!美國的想法就是,我兩邊討好才能以最小代價實現左右逢源。果不其然,列強對於美國承認其勢力範圍表示高興,清朝對於其尊重主權完整也很開心。都成勢力範圍了,還主權完整?不過還真算,詳細繼續看下文。

於是美國開始提條件了。美國要求要有錢大家賺,來晚了吃不上肉總得喝點湯吧。提出門戶開放,貿易均等。列強們不同意了,你憑什麼一個照會就要喝湯啊!而且還不能把勢力範圍變成殖民地或領土。現在英國是美國的小老弟,那是美國可是英國的小老弟。英國說小老弟不怕,老鐵乾了這碗湯。眾列強看日不落大英帝國都答應了,咱們還說啥,就給了順水人情,反正虧得都是他清朝。門戶開放雖然讓清朝進一步喪失經濟利益,但也避免了列強們進一步瓜分。因為美國得到了好處,美國在1899年又進一步照會各國要尊重清朝的主權完整、

維護列強條約及公法權利、保障列強在華的商業平等的原則。

門戶開放使清朝喪失了經濟主權,卻也避免了被瓜分的危險。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勢力範圍只是勢力範圍,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領土瓜分。如果沒有門戶開放尊重清朝主權,那麼他們的勢力範圍會變成殖民地甚至是其領土。當然變成他們的殖民地和領土,他們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但我們付出的代價更大。從這方面來講,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客觀上利強利己利清。這就如同後來日俄戰爭一樣,日本戰爭本來為了自己,但也避免了東北被俄國吃掉,不過東北也成了日本的勢力範圍。見上圖,(福垊以為這圖應該是日俄戰爭後的地圖)。

故而題主所問的八國聯軍七國瓜分中國的題目是不正確的,當然八國聯軍侵略後簽訂的《辛丑條約》更加劇了清朝的滅亡。福垊需要說明的是美國退回庚子賠款,讓我們興辦教育,也算仗義,至少不太壞。謝謝大家。


福垊


清朝時期,八國聯軍侵略中國,其中有三個國家來協助,實際上有11個國家得到賠償,這就是庚子賠款的傳說,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恥辱史,是清朝滅亡的原因之一,從此中國積弱極貧一蹶不振,過上了捱打的日子。


1900年以英、法、德、意、日、奧、美、俄等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打到了北京,雖然義和團聲勢浩大,因為清朝慈禧的軟弱,最終沒有遏制住八國聯軍 ,清朝被迫與八國聯軍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賠償了4.5億銀兩,既庚子賠款。

首先提出瓜分中國的是英國,之前因鴉片戰爭得到了清朝的割地賠款,得到香港償到甜頭野心更大了,因為美國堅決不同意就沒有瓜分成,之後英國人不甘心又搞了次英法聯軍入侵清朝,英國是侵犯清朝上了癮,而且是最多次數的國家。


八國聯軍侵佔清朝 的時侯,其實美國是英國和法國邀請來的,在賠償的問題上,據說美國只要了一半,也是拿去創立了清華,這是事實,有庚子賠款為證,不過沒賠錢卻賠了人,所有被抓的義和團俘虜全送到美國去做奴役,當時的辛丑條約上沒有記載。

放棄了賠償,但是從中國徵得了百萬勞工到美國的舊金山去勞役,現在翻開歷史來還能查到,所以現在美國的華裔,是全世界最多的國家,主要是那個時候遷徒過去的。



美國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無非是這幾個方面。1、當時的義和團勇士,抗擊八國聯軍十分勇猛,那場面可謂是驚天地泣鬼神,美國人看了之後深有感觸。2、當時的美國人口不多,國內的事都沒有處理好,哪有力量來瓜分中國,況且瓜分之後很難控制。3、既然美國不打算來瓜分,也不想眼睜睜看到其它七國搶掉這塊肥肉,就堅決不同意這個做法。

美國打著民主招牌,暗中卻從中國徵去了上百萬奴役,陸陸續續的送到美國各海岸去勞役,為美國的強大起到重要的作用。後來的西方國家看到美國的這種民主,能帶來巨大的利益 ,也都效仿起來,看看現在的西方國家,都是從外輸入勞工,所謂的移民,也要被撥了一層皮,還是次等公民不入主流。


知多乎


清朝末年的時候,八國聯軍進北京打敗了清朝軍隊,並且逼迫滿清簽訂了不平等的《辛丑條約》。為了教訓大清,八個列強要大清賠款4.5億兩白銀,連本帶息合計9.8億兩白銀。並且列強希望藉機瓜分大清,但在這個時候美國人反而不同意,最終使這一計劃泡湯。

甚至,在戰後美國逐步退回了大部分對美國的賠款,並且用這筆錢資助了在美的中國留學生。這筆錢還作為留美預備學堂的建校啟動資金,後來這所學堂改名為清華大學。

那麼,美國人為什麼這麼好,既反對列強瓜分中國,又把賠款退回,幫助大清發展教育事業呢?

實際上,美國人的做法有他對自身實力上的考量,也有作為曾經的殖民地的感同身受。

19世紀和20世紀相交之際,世界上發生了很多重大事件。比如,西方列強的軍備競賽。雖然列強們在攻打中國的時候團結一致,其實互相之間非常敵對,正在醞釀一場大戰。

戰爭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新老列強對全球勢力範圍的爭奪。其中矛盾最尖銳的兩國就是英國和德國。這是因為,德國在統一之後國家快速工業化,在國力上已經位居第二位,可是由於崛起較慢,世界早已被早期列強所瓜分,蛋糕分完了,德國只能搶了!

這些早期列強中,大英帝國稱雄數百年,擁有3500萬平方公里的龐大國土,是世界霸主,所以德英之間的矛盾尤為尖銳。

當年大英帝國靠打敗西班牙帝國奪取了世界霸權,1900年前後,由於德國的崛起,預示著德國和英國之間將會重現當年英國與西班牙的一幕。

但是,當時世界第一工業國既不是英國也不是德國,而是大洋彼岸的新興強國美利堅。這個國家依靠絕佳的地理優勢,不斷向四面擴充國土,到1900年的時候已經成為僅次於英國、沙俄、大清的世界第四大國家,並且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國。

由於美利堅距離歐洲遙遠,讓列強們對他的崛起毫無感覺,而是致力於歐洲內部的撕逼,這就給了美國扮豬吃老虎的機會,所以這個時候美國並沒有大力發展軍事力量,刺激列強,而是以外交手段為主,軍事手段為輔,與列強博弈。

比如,美國擊敗了沒落帝國西班牙,奪取了古巴和菲律賓這兩塊殖民地,但配給西班牙大筆美元作為補償。比如,向列強提出門戶開放政策,希望和早期列強一樣獲得對大清的貿易優先權。作為後起之秀,美國的做法不至於刺激列強惹火上身,同時確保了在華利益,比德國人高明多了。


所以,美國在自身實力不濟的情況下,絕對不會同意列強們瓜分中國,因為美國由於實力所限,所獲得的勢力範圍一定寥寥無幾。

此外,作為曾經的殖民地,美國人在進行海外殖民的時候,已經比英法德意等國更加懷柔。因為他們深知,假如將所在國的民族主義思潮刺激起來,最終將會被趕出殖民地,從而一無所得。

而通過相對緩和的方法,通過教育的方式改造殖民地精英的大腦,才是控制殖民地最佳選擇。以菲律賓為例,當地精英在二戰之前已經完全成為美國統治當地的助手,甚至將菲律賓視為美國的女兒,可見美國人的方法還是很厲害的。

(二戰末期,麥克阿瑟重上菲律賓,圖中的小個子是菲律賓人)

實際上,美國人通過教育培養中國人對美國的認同感,效果也非常明顯。國民政府親美派已經在30年代佔據上風,大批精英成為美國人最忠實的盟友。無論是蔣介石、宋美齡、宋子文還是孫立人等都為美國馬首是瞻。

所以,還是美國人高明!


歷史風暴


殖民時代的美國之所以看上去那麼良善,是因為在那個殖民時代,有一個要求經濟殖民的國家出現,他尊重各國“主權”,希望各國對他開放一切市場,請看抗戰後老蔣和美國中美友好通商條約,美國幾千萬噸軍艦和商船可以自由停靠中國,中國的幾艘帆船也可以自由停靠美國,條約看上去是杜魯門可以強殲宋美齡,宋美齡也可以強殲杜魯門,但是歸根結底是杜魯門強殲了宋美齡,看上去很公平,實際上隱形欺壓你。現在你再看看,美國各種貿易無賴,還想維持貿易霸權,就讓人討厭了。至於中國入世承諾,中國已經基本完成,世貿組織也肯定過,網上看的或者發佈的那點中國沒有完成入世承諾,是別走用心的人弄的,就是為了美國發動貿易戰找合理性,美國發動貿易戰,沒有合理性,違背世貿規則。說實話,中國文人的“崇美”心態已經成為全世界的一個奇特個案。譬如對美國人大唱讚歌的“偏愛”,讓美國人都匪夷所思。美國發動貿易戰,本來就是違背世貿規則,可中國文人偏偏要找自身原因,神馬中國沒有完成世貿承諾,發動貿易戰是因為對美國不公平,總之,要找,他們能找一堆理由,就像被強殲,不說強殲犯的問題,反說受害人太漂亮!


自強自信boy


最近的貿易摩擦讓美國再次成為我們關注的重點,作為當今世界最強大的國家,在世界版圖秩序的確定中,老大哥勢必要奪得C位並且獲得最大利益,而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這種國家利益第一位的國際關係勢必會產生摩擦。一切都是國家利益惹的禍。

一百多年前,中國最為屈辱的時期之一,已經持續半個世紀屈辱的大清氣數將近,面對歐美列強,以及周邊的日俄,晚清治下的中國只能任人待宰,說手無縛雞之力也並不為過。

病急亂投醫的慈禧政權,就像一個行將就木的病人,看到一點點希望的幻象就要握緊,換得幾分鐘延續生命。所以當義和團起來的時候,清廷還有義和團能夠趕走洋人的痴夢。八國聯軍急了,炮火陣陣直逼北京城,嚇破了清廷的膽,再殺義和團求洋人饒命。

在這種情況下,八國聯軍要瓜分中國也是順理成章。當時中國雖然孱弱,但偌大的地盤,豐碩的物產,還是一塊肥肉。這時,國家利益紛爭出現了,別說八個國家分割,就是三個國家分割都不容易達成一致。

八國聯軍之中,英德俄的實力最強,尤其以與中國接壤的俄國野心最大,恨不得分取大片中國,繼續拓寬俄國的版圖。瓜分的方案在七個國家中基本達成了一致,但與中國隔的最遠,當時只是二流強國的美國堅決不同意這個瓜分方案,原因是他們得到的利益最少。

除了瓜分的版圖少,瓜分的地方不肥碩,與中國隔的太遠外,讓美國人堅決不同意的一點重要原因是像俄國得到了最大利益,這在未來的世界博弈中,對方更強了,也就是自己實力的削減。


在美國堅決反對瓜分中國的情況下,其他一些瓜分利益沒有那麼大的國家,像德法也就不再那麼堅持,最後就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辛丑條約》,賠償4.5億白銀,門戶開放,割讓殖民地。

最後依舊是喪權辱國,但在他國的利益爭鬥中,沒有被瓜分也算是一種“僥倖”吧。弱國無外交,是一句真理。

如果八國聯軍當時分割了中國,你覺得我們現在的生活是怎樣?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老李有刀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美國沒有得到他應該得到的利益,所以才會堅決不同意,這是根本原因,你以為美國是為了當年的清朝啊,不存在的。開始的美國主要精力並不在清朝這裡,而是和西班牙一起商量著搶菲律賓地盤的事情,等菲律賓的事情辦好,發現清朝這個地方的市場不錯,於是美國也想湊一腳,尷尬的是美國來晚了,早就盯上了清朝的幾個國家已經把偌大的土地劃分好了。



真正參與劃分的應該說只有五個國家,英國、法國、俄國、日本、德國都已經商量好了各自一塊,所以當時的美國一來,分地的事情怎麼能少了我,但是這幾個同盟國也沒有辦法啊,誰都不肯定讓出一塊給美國。而美國當時就急了,你們這麼可不行啊,不管早來晚來,都是有功勞的,總不能讓你們就這麼把便宜都給佔了。但是美國呢,實力又有限,那時候還算不算是很強的一個國家,也不敢來硬的。



所以美國還是很機智的,就勸大家先不要分了,這麼巨大的市場幹嘛要這樣分成一塊一塊的呢,就好比抓到了一隻雞立刻就把雞給燉了吃了沒區別,吃了就沒了,但是你把雞養著然後下雞蛋然後再孵出小雞出來,那樣豈不是可以把利益無限放大,有錢大家一起掙,這樣多好,那幾個睜著吵著要分地的國家一想,好像是這麼個道理,於是就聽了美國的忽悠。



所以就有了後來的港口開放,然後通過經濟把控和商業模式從清朝這個大市場中撈錢。至少美國在那時候通過這種忽悠的方式得到了他自己的利益,雖然清朝失去了經濟的主權,但是卻也防止了被瓜分,但是如果當時的列強一定要瓜分的話,或者說美國也支持的話,我想最後的結果還是分不成的。



首先因為當時地方面積太大,就算分了他們也管理不來,其次就是列強們只是表面聯盟,誰的利益一旦受到損害,矛盾一定會產生,就好比當時的美國和其他幾個國家一樣,所以不可能形成長久的統治,最後就是距離太遠,除了當時的俄國裡我們這裡比較近,其他的國家都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的,所以即使要被強行分開,我們華夏子孫也一定會聯合起來集體反抗,並不是所有人都像慈禧一樣。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這個問題問的好。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後,英、法、德、俄、日、意、匈、美各國在《辛丑條約》中又狠撈了一把,按常理來講,既然佔到了大便宜,那麼就該商量打道各回各國了唄。但在此時,由日本和沙俄為主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構想,那就是考慮由各國來瓜分清國。

這也很好理解,畢竟如果瓜分清國,直接獲益的就是靠近中國的鄰居日本和俄國,所以這倆支持似乎也符合各自國家的利益。至於為啥沒瓜分成功,我給出以下三點原因。

第一是瓜分清國真沒那麼容易

清國難以瓜分是因為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管理難度太大。雖然是由八國瓜分,除了俄國其他都是小國家,管理起一千多萬平方公里、四萬萬之眾的大清國那些小國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尤其是中國人的反抗精神讓列強們忌憚,大家忘了義和團運動、太平天國起義這些事兒了嗎,整死的外國人還少嗎?一旦瓜分,勢必會加劇中華民族與西方列強的矛盾,到時候反抗鬥爭不斷,這是外國人最不希望看到的結果。


第二是清廷統治階層的不懈努力

雖然滿清統治階層腐朽,但是渴望和平、渴望國家統一的意識還是有的。尤其是上到慈禧太后、光緒皇帝,下到李鴻章、曾國藩,甚至是康有為梁啟超這些人一直努力在外國上層勢力中不停遊走,為了巴結好這些列強不要讓滿清亡國,可以說是啥牛皮也吹過,啥權益都敢拿出去抵押,向列強們不斷釋放出你們只要保留清朝存在,你們各國就能一直獲得好處的信號。

第三是美國人和西方列強的小算盤

除了日俄外,英法德各國倒是對瓜分清國這件事沒啥興趣。畢竟遙遠的西方國家從一開始侵略中國就不是為了攻佔中國,而是為了獲得廉價的原料加工地以及龐大的中國市場。更為重要的是,列強各國之間也是面和心不和,日俄的提議也是昭然若揭,對於國際上極具威脅的競爭對手,西方各國當然也不希望日俄瓜分中國獲得最大利益。尤其是當時的美國並不是超級大國,綜合實力遠不及英法德,也恐懼日俄的強大。與其這樣,倒不如和中國交好,送中國個順水人情以作日後世界爭霸的盟國,所以才極力反對日俄的這一提議,真不得不佩服當年美國人高瞻遠矚的眼界。

(配圖來自網絡)我是納蘭談史,歡迎關注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