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父母總希望你成爲「別人家的小孩」

01。

家庭教育中,父母總希望你成為“別人家的小孩”

艾米是一個很有天賦的孩子。

她天生有一副好嗓子,也有音樂天賦,沒有經過專業學習的她拿過很多比賽的名次,很多人誇讚過她的聲音,學校裡的音樂老師說如果好好練習,相信她的才華不會被埋沒。

作為學生,艾米的成績也很不錯,在年級里名列前茅。老師同學都很喜歡她。

可艾米的父母從來沒有表揚過她。

艾米鄰居家的小男孩和艾米在同一個學校念同一年級,成績並沒有艾米好。學校要開始舉辦興趣小組,培養孩子們多方面的能力。

男孩選擇了奧數,而艾米想選擇參加合唱團。

艾米的父母在和朋友家的阿姨交流後,一臉嚴肅的找到了艾米。

“你看看隔壁家王阿姨的兒子,和你同一個年級,人家學的是奧數,對學習有幫助,你那唱唱跳跳的有什麼用。也上小學了,別人都知道要抓緊學習了,你一點覺悟都沒有。”

“你再這樣,別人家的小孩都要超過你了。”


02。

家庭教育中,父母總希望你成為“別人家的小孩”

艾米哭了,她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她和隔壁王阿姨的兒子不是沒有交流過,那個男孩子是真心喜歡奧數,他喜歡做那些題目,可那些奧數在艾米看起來簡直宛如天書。

艾米知道自己不能繼續唱歌了。

明明沒有耽誤學習也沒有考砸,為什麼不過是喜歡唱歌而且自己有能力唱好歌,爸爸媽媽就這麼不理解她。明明她的成績總是前幾名,為什麼他們還是覺得別人家的小孩更好。

艾米去了特別不喜歡的奧數班,她不喜歡那些她根本看不懂的題目。她坐在教室裡聽見音樂教室裡傳來陣陣悠揚的歌聲,對著做不出來的奧數試卷,她真的很想哭。

艾米在別人眼裡很優秀,其他家長總是很羨慕她父母有這樣一個優秀的女兒。在其他家長的眼裡,她也是別人家的小孩。

可每次有人在她父母面前表揚艾米的時候,父母也只是說一句她還不夠好,還有很多缺點,不如你們家的孩子好。

在別人家的小孩身上,永遠父母都是不吝惜溢美之詞的。

對於誇獎他們顯得格外吝嗇。

後來的艾米因為學不好奧數一直被父母和隔壁家的男孩比較,說連一項課外興趣都比不過人家。

可艾米到底為什麼一定要學奧數呢?


03。

家庭教育中,父母總希望你成為“別人家的小孩”

不知道有這些父母是抱著一種什麼樣的心態來教育孩子,無形似乎把“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徹底曲解。

他們為了避免孩子有驕傲自滿的情緒,往往更加善於用“貶損式”的教育方式來教育孩子。認為只有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其實還不夠好,還需要更加努力才能夠做得更好,離優秀其實還遠遠不夠,才能夠讓自己永遠謙虛保持進步,逼迫自己上進。

許多家長深諳且奉行這條法則,慢慢形成了孩子做的好是應該的,做不好就應該被教育的觀念。他們不誇獎孩子,也不給孩子任何正面的評價,只有在孩子表現得不那麼好的情況下,可以瞬間變臉,突然就可以跑出那麼多起刺耳的話。

考100分是理所應當的,考了99分就是粗心、馬虎、不用功。喜歡唱歌就是不務正業,不如奧數聽起來高大上對學習有幫助。

可她們不知道,長此以往只會讓孩子產生不自信的情緒。認為不管自己做到什麼樣的程度都無法讓父母滿意,越來越討厭自己,嚴重的甚至會從此自卑,影響未來的價值觀從而影響一生。

明明這才是你們的骨肉啊,為什麼就不能誇誇她呢?


04。

家庭教育中,父母總希望你成為“別人家的小孩”

你們只看見孩子今天考試沒有滿分,可沒有看見她僅僅只錯了一道題;

你們只看見還在沒有去報名奧數班,可沒有看見她在舞臺上唱歌的樣子是有著多麼耀眼的光芒;

你們沒有看見孩子的努力和付出,卻只是不斷強調著她的不足,拿她的缺點去和其他人的優點比較。

不禁想為這些家長的孩子叫屈,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到底孩子是需要多麼的優秀,才能夠達到你們的標準,成為你們的驕傲?

別人家的小孩是有那麼好,可你們眼前的這個孩子才是你們的親骨肉啊。每一個孩子都有著自己的個性,有著各自的優缺點,一味的比較大人們究竟是在在意一些什麼呢?

何況人生是一場長跑,又不是僅僅一時間一件事上較一下長短,難道要這樣永無止盡的拿自己的小孩去和不同的人比較嗎?


尾聲。

別人家的小孩,永遠是世界第一可愛。

可我終究不是別人家的小孩。

父母們,別人家的小孩或許是優秀的存在,但你的孩子身上也一定有著閃光點。

請讓他們在充滿善意和鼓勵的環境中成長,如果連家庭都不能給予孩子支持和認可。

那麼真的不知道他們還可以從哪裡獲得力量,養成一顆巨無敵強大的心臟去迎戰這個世界的惡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