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徐州淮西菜市场的开张说起

记得还是八十年代初,淮西菜市场建成开张了,院子里居民们都很高兴。淮西菜市场靠近城西了,离我们住的院子大约有两三里路,母亲让我去看看有什么可买的。我就去看了,也就是三五百平方米左右的一个菜市场吧,摊位并不多,,卖一些蔬菜,还卖 一些豆腐之类副食品,物质并不多丰富。偌大一个徐州,当时号称有53万人民 ,也算一座不小的城市了,但是,可以买菜的地方屈指可数:城北有牌楼市场,规模在徐州最大,城中一个是开明市场 ,也不小,但次于牌楼市场,另外,还有一个袁桥市场,这个市场好像零零散散的,不成规模。徐州市区居民吃菜,就靠这几个菜场了。那时候做买卖,似乎不太光明正大,卖东西的人也不像如今这样理直气壮,老百姓虽然每天要做法吃菜,但似乎也没把卖东西这些人怎么高看,都称呼这几个菜场叫自由市场。其余的可以买菜的地方就几乎没有。卖副食品的大市场更是少得可怜,我家门口一个叫“四方土特产商店”的店面,虽然只有五十平方大小,却名闻遐迩、名声显赫,徐州市和徐州周边地区几乎人人皆知。那个年头,能光顾这个店的任人并不多,因为大家除了吃米面青菜之外,木耳桂圆的这些东西,毕竟很金贵,离了它照过日子。

物质匮乏,收入少,人民生活平淡,是那个时候的常态 ,物质供应场所自然不会多。所以,淮西这个菜市场的开放,也就是这座城市的一件不大不小的新闻,人们好奇并且趋之若鹜也就实属常态。

八十年代初那个时候,徐州的老百姓都很关注自己的城市,哪里有点动静,就会引起全城人民的关注。如果是哪座大楼动工了、哪个地方多了一个大型商场,更是人们议论的中心事件。譬如,当年徐州古彭大厦、人民商场、白云大厦、蓝天大楼 ,还有西关的几座大商场的开发,都是当年的特大新闻。现在老一辈的徐州人,如今一提起来这些,仍然还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当今,在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居民们对这些东西就极少关注。实际上也关注不了 ,因为如今城市的发展速度太快了,这些事情太多了,你关注多了等于白操心、瞎操心。譬如,头些年南京的紫峰大厦建成了,这个大楼据说高度亚洲第几、世界第几的,很闻名,还是南京的地标建筑。可是,南京人并未多么在意,他们的普遍心态心是:建成就建成了,就像没有这回事一样;大家更不会拿这个项目来更多说事,至于感觉到骄傲自豪之类的,那就更谈不上喽。假如这件事,放在三十年前的徐州,那恐怕会让全城的老百姓激动得几天几夜睡不着呢。

我说这些,就是感到时代不同 ,人们大心态已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社会的关注点也在发生变化,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