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合謀還是實力?戰後及當代藝術的價格法則

班克斯(Banksy),因“自毀”價值百萬英鎊的作品而成為近日藝術市場的焦點。

在社交網站上,他在被毀的作品照片下標註“Going,going,gone…”(加價,繼續加價,消失了),借用畢加索的名言“破壞的衝動也是創造的衝動”(The urge to destroy is also a creative urge)表達自己的態度。

是合謀還是實力?戰後及當代藝術的價格法則

負責拍賣的倫敦蘇富比拍賣行表示“我們被班克斯了(Banksy-ed)”,說事前對此毫不知情。面對觀眾們的驚奇和收藏者的訝異,“戰後及當代藝術”的收藏與市場再度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點話題。

在此,藝獅為您獨家解析“戰後及當代藝術”的價格法則。

01

不想登月的電商老闆不是好收藏家

9月,一個科技界的新聞刷爆了藝術圈。

馬斯克旗下的SpaceX宣佈了一件令整個地球都十分驚訝的事:世界上第一次私人太空登月之旅即將在2023年實現,第一位搭乘BFR(Big Falcon Rocket)前往月球的神秘人士是今年42歲的日本電商富豪前澤友作。

是合謀還是實力?戰後及當代藝術的價格法則

是合謀還是實力?戰後及當代藝術的價格法則

不僅如此,前澤友作還包下了旅程的所有座位,並打算在旅行中邀請地球上最優秀的6至8位藝術家,一同參與登月計劃。

是合謀還是實力?戰後及當代藝術的價格法則

畫家、音樂家、導演、時尚設計師……世界上最天賦異稟的藝術家們將登上這座火箭,得到前所未有的創作啟迪。

是合謀還是實力?戰後及當代藝術的價格法則

在他的自述中,前澤表達了自己希望與藝術家們一同進行月球之旅的初衷:

“如果畢加索能近距離看到月球,他會畫下什麼樣的作品?

如果約翰列儂看到太空中地球的輪廓,他會寫下什麼樣的旋律?

我希望這次旅行能給每個夢想家帶來靈感,我和藝術家們只是比大家早一點啟程。”

是合謀還是實力?戰後及當代藝術的價格法則

BFR月球之旅的預計飛行軌跡

這位對藝術青睞有加的電商老闆,已經不是第一次刷屏藝術圈了。早在2017年的紐約蘇富比拍賣會上,他花1.105億美元拍下讓-米歇爾·巴斯奎特的《無題》,低開高走,成功登上當年藝術市場的話題榜。

是合謀還是實力?戰後及當代藝術的價格法則

前澤友作與他的收藏品:巴斯奎特的《無題》

細數前澤友作的收藏,不難發現他的興趣主要在“戰後及當代藝術”上。這些看起來還很“新”的作品,多半有著鮮明的個性和叛逆的態度,一邊是大膽的奇思妙想,一邊是對社會的嚴肅關注與批判。但總的看起來,這些“戰後及當代藝術”和前澤友作有著如出一轍的氣質:身價昂貴、不屑一顧、叛逆大膽、捉摸不透。

02

投機者的天然嗅覺


一年過半,各家拍賣行均已發佈2018年上半年的銷售成績報告,其中紐約佳士得呈獻的“佩吉與大衛·洛克菲勒收藏”的成績最為矚目,不僅悉數拍品白手套成交,還以逾8.35億美元的總成交額超越了2009年由巴黎佳士得“伊夫·聖羅蘭收藏”締造的單一私人收藏的世界拍賣紀錄,更重要的是重新將精品“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映入藏家的視野,消除了人們近兩年對“印象派及現代藝術”的市場行情疑慮,畢竟自2007年至今的10年間主宰整個藝術市場的領頭羊是“戰後及當代藝術”。

是合謀還是實力?戰後及當代藝術的價格法則

巴勃羅·畢加索 《拿著花籃的女孩》 布面油畫

154.8cm×66.1cm 約1905年

2018年佩吉及戴維· 洛克菲勒夫婦拍賣會上拍

2007年,佩吉與大衛·洛克菲勒收藏的馬克·羅斯科《白色中心》在紐約蘇富比以7284美元成交,緊接著第二天,紐約佳士得呈獻安迪·沃霍爾創作於1964年的《綠色車禍》以7172萬美元成交,成功將“戰後及當代藝術”帶入5000萬美元行列,標誌著“戰後及當代藝術”的爆發。

是合謀還是實力?戰後及當代藝術的價格法則

安迪·沃霍爾《綠色車禍》 成交價:7172萬美元

紐約佳士得2007年拍賣會

從此,“戰後及當代藝術”在拍賣市場中全面發跡,直至2013年達到巔峰,當年拍賣成交前十的作品中有八件均屬於“戰後及當代藝術”。

截至目前,在拍賣會中成交價逾5000萬美元的藝術作品共計94件,其中“古典大師繪畫”3件,“印象派及現代藝術”50件,“戰後及當代藝術”36件,“中國書畫”5件。

儘管在數量上乍看“戰後及當代藝術”稍遜一籌,但“戰後及當代藝術”是20年前才開始發跡的,可見其勢頭之猛。

是合謀還是實力?戰後及當代藝術的價格法則

傑克遜·波洛克 《No. 5, 1948》 纖維板上油畫

2.4m×1.2m 2006年以1.4億美元成交

脫穎而出的“戰後及當代藝術”幾乎都是美國藝術家的作品,這並不是什麼巧合,而的的確確是人為策劃的結果。

二戰結束之時,美國一躍成為全世界軍事和政治最強大的國家,由於失去了對歐洲的敬畏,一種充滿自豪感的美國文化開始浮現出來,但是美國人也意識到了自己的文化積澱尤其是藝術方面並不如歐洲。

是合謀還是實力?戰後及當代藝術的價格法則

賈斯珀·約翰 《旗幟》

2014年紐約蘇富比當代藝術夜間拍賣會上拍 2千萬

坐擁世界頂級財富的美國第二代藏家明白了他們必須做的事情——脫離歐洲,加之戰亂時期逃亡美國的歐洲藝術移民為美國藝術圈注入了新生血液。

是合謀還是實力?戰後及當代藝術的價格法則

安迪·沃霍爾 《美元符號》

2015年倫敦蘇富比“當代藝術”夜場拍賣

天時地利人和,新一代的美國藏家和藝術家開始“攜手”剪斷文化紐帶,以“抽象表現主義”為伊始到隨後轉向美國生活主題——漫畫、消費品、名人、歷史、國旗、奢華生活、死亡的“波普藝術”,一種自豪的新國家文化由此誕生,美國人的驕傲和自信從本質上得以增強,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大國。所以說,“戰後及當代藝術”不僅僅是藝術而已,更是美國第二代藏家創造的一種投機方式。

是合謀還是實力?戰後及當代藝術的價格法則

安迪·沃霍爾《橙色瑪麗蓮》

成交價:1732.75萬美元

紐約蘇富比1998年拍賣會

最有代表性的馬克·羅斯科和安迪·沃霍爾可謂是最大的贏家。十年光景,羅斯科的身價翻了30倍。

2013年11月13日,紐約蘇富比呈獻的《銀色車禍(雙重災難)》以1.05億美元成交,安迪·沃霍爾成為第一位在拍場中晉級“億元美金俱樂部”的美國藝術家。

是合謀還是實力?戰後及當代藝術的價格法則

安迪·沃霍爾《銀色車禍(雙重災難)》

成交價:1.05億美元 紐約蘇富比2013年拍賣會

儘管大眾對“抽象表現主義”和“波普藝術”詬病良多,但不可否認馬克·羅斯科和安迪·沃霍爾的作品價格飆升堪稱經濟奇蹟。

針對戰後和當代藝術品投機遍佈全球,類似的情況也存在於少數歐洲的戰後和當代藝術家中,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弗朗西斯·培根。

是合謀還是實力?戰後及當代藝術的價格法則

弗朗西斯·培根 《弗洛伊德肖像畫習作》

2013年紐約佳士得拍出1.424億美元

2001年2月8日倫敦佳士得呈獻的《約翰·愛德華肖像三聯作》以447.45萬美元的價格被中國臺灣富豪陳泰銘投得,2014年5月13日陳泰銘將此畫再次送拍紐約佳士得並以8080.5萬美元成交,13年間升值近20倍。

是合謀還是實力?戰後及當代藝術的價格法則

是合謀還是實力?戰後及當代藝術的價格法則

是合謀還是實力?戰後及當代藝術的價格法則

弗朗西斯·培根《約翰·愛德華肖像三聯作》

成交價:8080.5萬美元 紐約佳士得2014年拍賣會

在2000年至2013年之間,培根的世界拍賣紀錄被九個不同買家從660萬美元拔升到1.424億美元。培根的作品給人一種強烈的不安感,然而美國的藏家卻願意投資他的作品——這就是藝術市場的純粹形態:為金錢而藝術。

“戰後及當代藝術”是怎樣獲得如此之高的價格的?它的上漲之快是因為它能帶來迅速的短期回報嗎?它是華爾街出麻煩時的避風港嗎?對於快樂的投資者而言,兩者都是正確的。

自1997年以來,當代藝術品帶來的回報是華爾街或者納斯達克做夢也想不到的,因為藝術家作品價格上漲的原因很難刨根問底地分析。但是歸結到底,除了上面提到的投機之外,還印證了3P法則這一鐵律——

Price(價格)

Provenance(傳承)

Popularity(流傳度)


03

名家收藏=價格保障?

從前面的舉例中,會發現有很多“某某私人收藏/舊藏”的字眼。毋庸置疑,一件有著閃亮傳承名單的藝術品再次出現在市場中會為之增加數倍或數十倍的額外價值。

知名藏家的藏品自然是“有品位”的體現,同時也是最為保險的購藏類型——因為傳承一目瞭然,無須擔憂贗品魚目混珠的情況發生。

另一方面,傳承有序的作品也代表著“稀有”。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佩吉與大衛·洛克菲勒收藏的羅斯科《白色中心》。

是合謀還是實力?戰後及當代藝術的價格法則

馬克·羅斯科《白色中心》 成交價:7284萬美元

紐約蘇富比2007年拍賣會

是合謀還是實力?戰後及當代藝術的價格法則

馬克·羅斯科《第十五號》 成交價:5044.1萬美元

紐約佳士得2008年拍賣會

另一個被人津津樂道的收藏案例是美國加州唱片電影業巨頭大衛·葛芬與芝加哥對沖基金大佬肯尼斯·格里芬之間的數筆天價私洽,其中包括以3億美元成交的威廉·德庫寧《交換》和2億美元成交的傑克遜·波洛克的《第17A號,1948》。

是合謀還是實力?戰後及當代藝術的價格法則

傑克遜·波洛克《第17A號,1948》

成交價:2億美元(私洽交易)

德庫寧的《交換》曾為美國建築師小埃德加·考夫曼舊藏。在德庫寧完成創作此畫的1955年,考夫曼以4000美元價格直接購入。

是合謀還是實力?戰後及當代藝術的價格法則

威廉·德庫寧《交換》 成交價:3億美元

(私洽交易)

1989年考夫曼作古,他的部分私人收藏被送至紐約蘇富比拍賣,這幅《交換》最終以2068萬美元的價格成交,德庫寧成為第一位在拍場中身價逾2000萬美元的戰後及當代藝術家。

當年拍賣成交第一名是,在巴黎以5100萬美元成交的畢加索《皮耶瑞得特的婚禮》。時至今日,德庫寧的身價同畢加索已經平起平坐。

04

成為藝術家還是“貴人”?

“戰後及當代藝術”在拍賣行的公關宣傳力度和世界知名博物館大型展覽的加持下,時常有“網紅”藝術家出現,同時帶來“爆款”藝術品。

是合謀還是實力?戰後及當代藝術的價格法則

賈斯培·瓊斯《錯誤的開始》

成交價:8000萬美元(私洽交易)

比如2017年新晉“億元美金俱樂部”的讓-米榭·巴斯奎特。在2012年富藝斯拍賣行重點推售巴斯奎特之前,巴斯奎特的個人世界拍賣紀錄是2008年的1352.25萬美元。

是合謀還是實力?戰後及當代藝術的價格法則

讓-米榭·巴斯奎特《癮君子》

2017年剛剛升任紐約佳士得戰後當代藝術部門聯合主席的Loic Gouzer在2012年曾說過:“不久後,我們將會看到億元的巴斯奎特,因為藏家潛意識裡有這種擔憂——要在巴斯奎特成為波洛克般稀有之前趕緊入手。”短短五年,巴斯奎特的億元“小目標”就成真了。

是合謀還是實力?戰後及當代藝術的價格法則

讓-米榭·巴斯奎特《無題》

2010年貝耶勒基金會在巴斯奎特50華誕之際舉辦的“巴斯奎特回顧展”,這次展覽是有史以來在歐洲舉辦的第一次巴斯奎特個人作品展。

也正是這次展覽的餘熱效應,從2012年開始到現在的短短五年間,將巴斯奎特的市場地位快速拔升到“億元美金俱樂部”行列。

是合謀還是實力?戰後及當代藝術的價格法則

讓-米榭·巴斯奎特《無題》

2012年5月10日,紐約富藝斯推出巴斯奎特創作於1981年的《無題》,最終以1632.25萬美元成交,一舉刷新巴斯奎特的個人世界拍賣紀錄。

從此,巴斯奎特的作品拍賣價格一發不可收拾。一個月後的倫敦佳士得,《無題》突破2000萬美元。再半年後的紐約佳士得,《無題》突破2500萬美元。2016年紐約佳士得,直接突破5000萬美元。又過了一年,《無題》一舉突破1億美元,由日本電商富豪前澤友作拍得。

是合謀還是實力?戰後及當代藝術的價格法則

讓-米榭·巴斯奎特《無題》在2017年以1.1億美元成交,圖為紐約蘇富比拍賣會競拍現場。

“戰後及當代藝術”價格的飆升,金錢在其中所起作用是否比文化更大?在藝術圈這個圍城內外,有一部分的人哀嘆藝術收藏如今成了一個唯利是圖的行業,這似乎與藝術創作是人類最為高貴的精神勞作相悖,但這種趨勢似乎無法逆轉。我們能做的事情微乎其微,因為藝術應該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我不相信藝術家能夠為了牟利而創作。”雕塑家安東尼·葛姆雷說。願這個純潔而沉重的希望能夠保持下去,比我們的生命更長久。


內容改編自《中國藝術》2018年第9期

《戰後及當代藝術的價格法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