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德村:南宁市的一个典型城中村

一、富德村:南宁市的一个典型城中村

政府在进行城市建设规划时,会向原土地所有权方补偿相应的费用,进行有偿征收,俗称卖土地。富德村的居民将土地卖给政府后就有了不少积蓄,开始在原有的宅基地、建设用地上建设房子,所建成的房子用于租给外来务工人员,由于租金便宜,又处于城市之中,交通比较便利,很多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刚毕业的大学生都会选择在此租房,他们定居下来以后开始在城市打拼,因而富德村便成为了南宁市典型的城中村。“城中村”具有农村和城市双重角色,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其居民虽然拥有城市居民的身份,但仍保留着传统的乡村文化。

在进行田野的过程中,笔者得知,富德村的大部分原居民仍留在村子中,多是一些年迈者留在家里照顾小孩,收房租,而其子女则多在外地读书、经商、务工等。他们并没有进行农事活动,而且可用的农用地也都被政府征收了。他们的日常活动就是打牌、看孩子,和租客聊天等。就富德村来说,前来租房子的租客多是一家人都在此租住,小孩大都在16岁以下,也就是说,大部分租客为年轻夫妻,一旦把房子租下来,如果没有太大的生活变动,他们一般都不会断租。有小部分的租客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和外来务工的情侣。

二、原居民的民间信仰空间

在对富德村原居民的采访中,笔者发现,在城市化进程中,村民依然将自己的祖屋完整地保留了下来。祖屋是世代富德村人进行各种神圣活动的场所。老人过世后,其遗体需停放在祖屋里并举行丧礼,结婚拜堂的时候要去祖屋告祷祖先,平时有喜事也要去祖屋跪拜和上香。尽管现在富德村的原居民已经拥有了城市户口,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富德村的居民都会在早上去祖屋烧香。而且每逢传统的节假日,例如清明节、中秋节等,村民们都会杀鸡杀鸭,并将其拿去祖屋进行祭供,烧香叩拜更是必不可少的。年节期间,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到元宵节期间要连续去祖屋上香,除了小年、除夕夜、大年初一和元宵节需要供品外,其余日子只需上香即可。一般上香者为妇女,祭供则可男可女。新年走亲戚期间,刚出嫁不久的新娘回娘家时也要携供品去祖屋祭拜,意思是告诉祖先一声自己的归宁,图个吉利。除新嫁娘外,久未临门的亲戚前来拜访,主人家也会杀鸡杀鸭,一同去祖屋祭拜。中元节时,人们会从农历七月十三一直祭供祖屋到七月十六,这是村民们祭供祖屋时段最长的节日之一。

除祖屋外,富德村民众的另一个物理信仰空间是土地庙,一般家里发生了什么事,都会想着去土地庙拜一拜,以保佑平安。修房子前后,他们也需要去土地庙祭拜。土地被征收以后,原有的土地庙处已经建起了高楼,于是村民们于去年开始搬迁土地庙,现有的土地庙离富德村不远,搬迁后的二月二那天村民要在土地庙举行唱戏仪式,而且连续三年都要举行这个仪式。该仪式还添加了一些现代元素,比如富德村的妇女们会化好妆穿上盛装在那一天去跳舞。

三、外来务工人员的信仰空间

外来务工人员离开家乡,前来城市打拼,是希望能赚到更多的钱来养活一家老小。但他们即便是离开了家乡的那一块土地,有些精神信仰也并不会因此丢失。如果过年过节不能回家,他们也会去富德村的土地庙进行祭拜,但他们不会杀鸡杀鸭,摆上供品,只是烧香,图个吉利和平安。如果中元节前后无法回家,他们就会去路口烧纸给自己过世的亲人,在他们看来,阎王爷是有登记的,无论在哪烧纸,亲人都能收到。而对于租住在富德村的年轻夫妻来说,在此地生孩子是常有的事。小孩出生以后,女子要在这里坐月子,就要先在门口挂个红布,然后放一串鞭炮,才能进门,他们认为,这样对大家都好。夫妇俩还会给房东包个利事,通常为36.6元,或者36.8元,一般都会带吉利数字。不仅租客会这样做,原居民也是如此,从这里出去,生完小孩回来后,也要先放一串鞭炮才能进门。

除新生儿的出生外,娶媳妇或嫁女儿也要挂红布,如有些外来女子离家较远,在这个城市的另一处买了房,她们也会在富德村租住的房子里出嫁,一样要挂红布和给利事。或者是本来在这里居住,从这里出去,回来后成了新嫁娘,回来租房后也要挂个红布、放串鞭炮才能进门。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来说,结婚或生小孩时,除了在门口挂红布和放鞭炮外,他们也会在门口烧香。小孩满月后,也会在门口放鞭炮和烧香。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仪式,漂泊在外,烧个香能图个心安。

富德村土地庙的香客范围不仅包括原居民,还包括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富德村附近的民众,这也使得富德村的土地庙在民众心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城市化进程中,存放人们精神寄托的场所也在紧跟着时代的步伐而转变,但是它们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生存法则,在民众的需要中,安然延续。

富德村:南宁市的一个典型城中村

▲供富德村民烧香祈福的场所

富德村:南宁市的一个典型城中村

▲每逢喜事都会悬挂的红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