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最常考的辨析题答题归纳,价值32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最常考的辨析题答题归纳,价值32分!

觉得不错:就关注我吧。也可以转发,收藏哦~

上次发布了中学科目二的辨析题答题套路,今天就给大家发一发辨析题具体的答题方法与内容!如果不了解答题套路,大家可以回顾上一篇文章哦~

据说,这是一款很好拿满分的题型,帮你总结好辨析题最常考的知识点,你要不?

教学就是上课。

答:

1.此观点是错误的。

2.教学与上课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包括上课,还包括备课、课外作业的布置、课外辅导、学生学习成绩评定等一系列环节。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上课完成的。

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学活动。

答:

1.此观点是错误的。

2.首先,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统一组成的双边活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3.其次,虽然说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与引领者,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教的质量决定着学生学的质量,但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4.再次,教学不只是有教或者有学,而且要有教的能动性与学的能动性。要使教的能动性与学的能动性两个方面相互沟通与配合,才能使教学具有完整的能动性,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不能只重视某一个方面的能动性,而忽视另一个方面的能动性。

5.所以说,教学活动不仅指教师教的活动,也包括学生学的活动。

社会本位论的主要观点:

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需要制定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制定的

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3.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发展。个人本位论者认为,如果按照社会要求去要求个人,这些社会要求就会阻碍个,人本能的健全发展。

答:

1.此观点是错误的,这是个人本位论的主要观点。

2.社会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教育研究的对象是各种教育现象。

答:

1.此观点是错误的。

2.教育研究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揭示教育现象背后的规律。但并非所有的教育现象都会成为教育研究的对象,被作为教育研究对象的教育现象必须具有潜在的探索研究价值.而有些教育现象是偶然的、个别发生的现象,不具有研究价值,因而不能作为教育研究的对象。

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答:

1.此观点是正确的。

2.教学时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实施全面发展教育,而教学是其基本途径。

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

答:

1.此观点是错误的。

2.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只是教学任务的一部分,教学任务也包括:发展学生的智力与体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衡量一节 课好坏的标准是教师教的怎样。

答:

1.此观点是错误的。

2.衡量一节课好坏的标准除了教师教的怎么样,还有学生学的怎么样。一堂好课的标准包括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

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

答:

1.此观点是错误的。

2.能力的发展受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人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的影响,遗传只是为个人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因此,这句话是错误的。

国外有人调查统计了某家族的八代136名家族成员,发现其中50名男子成为音乐家,这是遗传决定的。

答:

1.此观点是错误的。

2.遗传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前提,不起决定作用。真正决定人发展水平的是人的主现能动性。

《伤仲永》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答:

1.此观点是正确的。

2.仲永在很小年龄就表现出超出他人的能力,这是其遗传素质所导致的。但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乏人的主观努力,加之家教环境不佳等因素,最终泯然众人。说明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会在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内外因素作用下,发生改变,即具有可塑性。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答:

1.此观点是正确的。

2.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3.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 ]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

4.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教育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三个要素构成,这三个要素是相互独立的。

答:

1.此观点是错误的。

2.教育的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

3.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受教育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受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中介,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

4.因此,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因此,这句话是错的。

教育由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手段构成。

答:

1.此观点是错误的。

2.教育由教育者、学习者、教育中介构成。

3.教育中J个笼统地指那些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物质和意识形态的东西,包括物质、意识形态和行为。因此,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教师一定是教育者,但教育者不一定是教师。

答:

1.此观点是正确的。

2.教育者是指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而 “教师”这个称谓特指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是教育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教师一定是教育者。

3.教育者不仅包括教师,还包括教学管理人员、教材研发者以及课程标准的编写者等。所以说教育者不一定是教师。

4.因此,教师一定是教育者,但教育者不一定是教师。

看完后,如有疑惑,欢迎关注五米~评论留言,稍后会一一回复你。

这个知识很重要,记得收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